第34章 操練新軍

歷城百姓不少人都對劉燁感恩戴德,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就連濟南城都被攻破了,歷城之所以能夠存留至今,靠的就是劉燁領兵孤軍奮戰,一旦劉燁兵敗,歷城之中的三萬多百姓自然是難逃厄運。

因此城中青壯一時之間踊躍參軍,足足有五千餘人報名,劉燁從中優中選優,選取十八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壯年男子,最終選取了三分之一,一千七百餘人編入軍隊,加上之前的一千三百餘人總共就是三千新軍。

其實這麼擴充軍隊有些不妥,一般來說軍中都是老兵居多,這樣一來新兵加入軍中,臨戰之時難免緊張,但是看到周圍的老兵臨戰沉穩,自然也就平靜下來,只需要幾場血戰就能成爲精兵。

如果新兵數量過多,大戰之時過於緊張,反而會影響周圍那些沉穩的老兵。不過如今大戰在即,倒是也顧不得那許多了,必須儘快整編一隻成建制的軍隊,分別把守城池和軍寨,抗衡黃巾賊的大舉來襲。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劉燁選取的新兵都是城中或者遷移過來的丁壯,這些人都是良家子,就像是一張沒有被玷污的白紙,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可塑性很強。

其實幾場大戰之中,歷城之中也收容了不少黃巾賊俘虜,其中有不少悍卒悍匪,爲人兇悍,戰鬥力很強,劉燁爲什麼不把他們給編入軍中呢,還可以快速形成戰鬥力,不過實際上劉燁卻是從長遠着想。

以黃巾賊組軍,優勢就是成型快,戰鬥力強,但是壞處就是軍紀散亂,意志薄弱,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曹操收編青州三十萬黃巾形成的青州兵。這些青州兵動不動就四處劫掠,甚至就連曹軍同袍都敢搶,要不然于禁也不會抓住他們。

而且這些青州兵最大的壞處就是戰鬥意志不強,作爲賊兵,打順風仗的時候個個英雄無比,但是一旦戰鬥落入下風,這些人根本受不了苦戰,逃跑的時候恨不得爹媽多生兩條腿出來。

而良家子就沒有這個風險,只需要訓練成軍之後,經歷幾場血戰就能夠成爲一支精兵。而且很少會臨陣逃跑,不僅能打順風戰,而且受得了苦戰,這纔是能夠依仗的軍隊。

後來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著作的《紀效新書》中就寫過,軍隊要以良家子組建成軍,絕對不能吸收地痞流氓。吸收良家子組建成軍的戚家軍果然戰無不勝,聽調聽宣,東南沿海屢次大戰斬殺倭寇成親上網,而戚家軍往往傷亡不是個位數就是兩位數。

後來戚繼光調往薊邊任職,帶去了三千浙軍,後來努爾哈赤帶着女真鐵騎殺來,這三千浙軍重創上萬女真鐵騎,後來的明軍一次能殺幾百個韃子就算是大勝了。

而劉燁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于禁則是深以爲然,他擅長的就是練兵帶兵,自然知道什麼兵好帶,因此十分贊同劉燁的看法。

三千新軍當中,老兵和新兵按比例分配到了各隊之中,劉燁立刻開始了操練,就在歷城外一望無際的原野之上。

“你們要學的很簡單,那就是走路!”

聽到劉燁的話,三千新軍摸不着頭腦,有的更是想不通:走路有什麼好學的?難道別的地方人走路好看我們去學,這不是邯鄲學步麼?

劉燁搖搖頭,轉過身來,親自做示範,口中喊着一二一,雙手雙腳隨着口令擺動,正是現代軍隊最基本的齊步走。

衆人看不明白,劉燁也不着急,而是叫出了十個人,命令他們按照自己的口令齊步走。結果這十個人走起來卻是步調不一,根本不成一條直線,身後幾千人看的哈哈大笑。

“你們笑什麼,換了你們,誰能走好?”

劉燁面容肅穆,三千新軍看到他伴着一張臉,頓時不敢笑了。

“我知道,你們心裡或許在想,學這些有什麼用,難道能殺賊麼?”

不少人聽到這句話,點了點頭,確實如此,走路走得再整齊,難道還能把黃巾賊踩死?

劉燁微微一笑:“你們現在需要學的不是什麼殺賊,而是成軍,什麼時候大家走起路來三千人的動作一致,那就是天下有數的精銳。”

一旁的于禁看到劉燁的訓練方法,不由得一陣點頭,當年兵家始祖孫武在吳國練兵,操練兩百宮女,結果宮女嘻嘻哈哈不聽號令,孫武當即下令斬殺爲首的兩個妃子,吳王心痛不已,而宮女嚇得面如土色,孫武讓幹什麼就幹什麼,第一課就是行進走路,只不過劉燁威名不小,倒是用不着殺人來立威。

一頓操練下來,三千新軍分隊操練,幾天下來總算是走的像模像樣了。劉燁一聲令下,三千人雖然不可能說像是閱兵式一般,三千人動作猶如一體,但是行進之間已經是動作一致,頗有章法了。

把軍姿列陣,齊步走和跑步走操練的差不多了以後,劉燁鬆了一口氣,直接就把部隊交給於禁操練了。畢竟術業有專攻,劉燁前世練槍打拳,沒當過兵,對於部隊的操練也只知道這些,而於禁雖然出身寒門,卻讀過兵書,知道應該怎麼操練兵馬。

經過劉燁訓練過的新軍規劃整齊,經過於禁的數日操練,新兵與老兵融在一起,已經漸漸的有了一種嶄新的氣質,每個人臉上神色昂揚卻不猙獰,只要堅持操練下去,經過幾場血戰,肯定能夠成爲一支精兵。

而就在這時,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許藏額頭滿是大汗,喘着粗氣道:“大兄,大事不好!如今濟南國內諸縣城全部淪陷,黃巾賊派兵圍堵大道,我歷城的探哨根本就無法到達其他地方。”

之前雖然濟南國諸郡縣都暴露在黃巾賊兵鋒之下,各個縣城困守孤城以自保,好歹互相還能互爲犄角,可是現在只有歷城尚未被攻破,黃巾賊又把周圍道路堵了起來,這下歷城可真成了一塊飛地了。

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837章 聲勢浩大第480章 定策破敵第156章 上了山的老虎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313章 再遇萬年第790章 如假包換第463章 紅羅燭影第161章 收穫頗豐第815章 內外夾擊第688章 半渡而擊之第557章 守株待兔第183章 韓遂妙計第38章 兵臨城下第933章 殺出重圍第679章 推斷第935章 大戰前夕第601章 落荒而逃第917章 故布疑兵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508章 班師回朝第401章 截獲糧草第199章 錦馬超第119章 漢旗飄揚第50章 所謂名士第628章 馬蹄鐵第681章 曹家千里駒第94章 波才退兵第445章 銜尾追擊第575章 水師發威第463章 紅羅燭影第568章 毋極甄家第941章 城陷第141章 破張樑第657章 荀攸鬱郁第561章 身先士卒第538章 軍勢退卻第101章 大會諸將第364章 臨機決斷第87章 夜攻長社第231章 堅守襄武第953章 大戟士第805章 六神無主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560章 固若金湯第452章 英雄惜英雄第891章 席捲兗州第194章 論功行賞第311章 白波攻略第299章 力挽狂瀾?第75章 關張之勇第355章 黃巾再起第457章 暗藏殺機第509章 曲阿小將第348章 奮戰!第805章 六神無主第91章 聚散如狼第585章 龍虎鬥第835章 十萬大軍第129章 皇甫嵩賜號第583章 砍瓜切菜第144章 金城陷落第750章 意想不到第191章 救孫堅第411章 西涼鐵騎第966章 退入內城第257章 逢迎天子第841章 不計其數第591章 蔡瑁撤兵第912章 大路相逢第191章 救孫堅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130章 風助火勢第747章 棄金逃跑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155章 送馬童子第342章 殘兵敗將第418章 徐州來使第789章 包圍江州第444章 軍心大亂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42章 我有三百騎,能取賊首乎第758章 孫輔投曹第572章 張頜定策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538章 軍勢退卻第1014章 廣陵郡第556章 張遼南下第190章 江東子弟第494章 袁術出逃第486章 鐵騎突擊第160章 一漢當五胡第1000章 風雲動盪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530章 飛書入關第410章 左衝右突第244章 靈帝閱兵第193章 李儒妙計第12章 隊率第234章 前後夾擊
第759章 發兵動向第837章 聲勢浩大第480章 定策破敵第156章 上了山的老虎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313章 再遇萬年第790章 如假包換第463章 紅羅燭影第161章 收穫頗豐第815章 內外夾擊第688章 半渡而擊之第557章 守株待兔第183章 韓遂妙計第38章 兵臨城下第933章 殺出重圍第679章 推斷第935章 大戰前夕第601章 落荒而逃第917章 故布疑兵第992章 騎兵交鋒第508章 班師回朝第401章 截獲糧草第199章 錦馬超第119章 漢旗飄揚第50章 所謂名士第628章 馬蹄鐵第681章 曹家千里駒第94章 波才退兵第445章 銜尾追擊第575章 水師發威第463章 紅羅燭影第568章 毋極甄家第941章 城陷第141章 破張樑第657章 荀攸鬱郁第561章 身先士卒第538章 軍勢退卻第101章 大會諸將第364章 臨機決斷第87章 夜攻長社第231章 堅守襄武第953章 大戟士第805章 六神無主第469章 後發者制人第560章 固若金湯第452章 英雄惜英雄第891章 席捲兗州第194章 論功行賞第311章 白波攻略第299章 力挽狂瀾?第75章 關張之勇第355章 黃巾再起第457章 暗藏殺機第509章 曲阿小將第348章 奮戰!第805章 六神無主第91章 聚散如狼第585章 龍虎鬥第835章 十萬大軍第129章 皇甫嵩賜號第583章 砍瓜切菜第144章 金城陷落第750章 意想不到第191章 救孫堅第411章 西涼鐵騎第966章 退入內城第257章 逢迎天子第841章 不計其數第591章 蔡瑁撤兵第912章 大路相逢第191章 救孫堅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130章 風助火勢第747章 棄金逃跑第303章 威震關中第155章 送馬童子第342章 殘兵敗將第418章 徐州來使第789章 包圍江州第444章 軍心大亂第875章 大仇得報第42章 我有三百騎,能取賊首乎第758章 孫輔投曹第572章 張頜定策第533章 天下強兵第538章 軍勢退卻第1014章 廣陵郡第556章 張遼南下第190章 江東子弟第494章 袁術出逃第486章 鐵騎突擊第160章 一漢當五胡第1000章 風雲動盪第699章 以步對騎第530章 飛書入關第410章 左衝右突第244章 靈帝閱兵第193章 李儒妙計第12章 隊率第234章 前後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