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7章:中西亞六大國,修羅色那海戰

第2317章:中西亞六大國,修羅色那海戰

天竺位於南亞地區,距離東亞的中土實在是太遠了,在加上喜馬拉雅山脈山脈的阻隔,所以除了佛教東傳之外,天竺和中原幾乎沒有任何交際,反而和中亞、西亞以及東南亞的交流頗多。

關於中亞和西亞的情報,葉輕眉也是蒐集了很久,並且花費了大價錢,才從莫臥兒帝國和貴霜帝國商人那裡買來的。

天竺和中亞地區的交流,主要靠貴霜和帖木兒兩國,而和西亞之間的交流則靠莫臥兒帝國。

貴霜和帖木兒兩大帝國的勢力範圍都已經滲透入中亞,和中亞各國之間多有交鋒,尤其是貴霜帝國,在中亞所擁有的領地面積,比大部分中亞本土的勢力都大。

中亞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比南亞和東南亞都要小,總體氣候惡劣,以溫帶沙漠和草原的大陸性氣候爲主,雨水稀少,大部分地區都極爲乾燥,所以自然也就極爲的貧困。

後世的南亞以4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養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

而中亞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只養活了世界百分之一的人口。

足可見中亞地區的自然環境之惡劣。

從地緣位置看,中亞地處亞歐大陸的結合部,是貫通亞歐大陸的交通樞紐,歷來是東進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也是古代的絲綢之路途經此地。

亞洲作爲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總面積達445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30%,而如此之大的面積,註定各地區的國家和人們,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而存在着極大的差異性。

亞洲環境最好、土地最爲肥沃,最適合人生存的區域,基本都集中在了東亞、南亞和東南亞三地。

東亞大部分的土地,都已經被漢人開發過了,未經開發的土地也正在開放當中,所以這片土地絕對是目前世界上最優質,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土地。

南亞的土地雖被開發了不少,但還有過半土地處於未被開發狀態。

東南亞則只有少部分的土地被開,大部分的土地都處於未被開發狀態。

至於中亞、北亞和西亞三地,大部分地區都是冰原、荒漠、草原、沙漠,氣候條件太過於惡劣,就算有限的適宜土地得到開發,也註定養活不了太多人口。

後世的中亞一共有着5個國家,而如今則有五大帝國,九大王國,以及十三個小國。

五大帝國分別爲:波斯帝國、貴霜帝國、帖木兒帝國、薩曼帝國、塞爾柱帝國;

中亞五大帝國之中,前三大帝國都是外來者,尤其以波斯帝國最猛。

在亞歷山大等反叛者的攪動下,羅馬帝國不可避免的引來分裂,而波斯帝國的現任君主大流士一世,也領導了波斯從羅馬帝國之中獨立出來。

大流士一世本來是想爭霸歐洲的,但歐洲地區的競爭力太大了,強者太多,無論是馬其頓還是羅馬,他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爲了積蓄力量擴充實力,大流士一世率軍達打到了西亞和中亞,建立起了橫跨東歐中亞西亞三大區域,擁有一千三百萬人口的波斯帝國。

現在的波斯帝國,雖沒有歷史上那般強大,但發展勢頭極猛,在即短的時間內,就佔領了中亞西部很大一片區域,逼得另外四大帝國都不得不聯手對抗。

來自貴霜帝國和同出自天竺的帖木兒帝國進行了結盟,而中亞本土的薩曼帝國和塞爾柱帝國也互相進行了結盟,只爲阻止波斯帝國在中亞積蓄擴張。

說完波斯帝國,在說一下中亞本土的兩大帝國。

薩曼帝國,現任皇帝爲納斯爾·伊本·艾哈邁德,正是歷史上薩曼王朝的開國大帝,佔領了中亞北部和部分東部地區,全國總人口700萬。

塞爾柱帝國,現任皇帝是圖格里勒·貝格,也歷史上塞爾柱帝國的開國大帝,目前佔領了中亞中部和東部地區,全國總人口750萬。

納斯爾和圖格里勒,都是異族百召的隱藏人物。

波西帝國佔據了中亞西部大部分,貴霜帝國佔領了中亞南部大部分區域,而帖木兒帝國則佔領中亞南部和西部各一部分。

在加上北部的薩曼帝國,和中部的塞爾柱帝國。

以上五大帝國,霸佔了中亞地區大部分區域。

除此之外,中亞還有人口在百萬以下的九大王國,分別是:奧斯曼、花剌子模、喀拉汗、加茲尼、金帳、德里、馬穆魯克、大月氏、大宛。

除了這九大王國之外,中亞還有十三個,人口在十萬到五十萬之間的小國。

三大外來帝國在中亞的擴張,引起了中亞本土勢力的警覺,進而靠吞併其他效果來擴充勢力,這也使得這些小國的處境極爲艱難,不是被帝國吞併就是被王國吞併。

最初中亞有兩百多個小國,而如今只剩下13個了,並且還在迅速滅亡當中,或許再過數年就連一個都不剩了。

波斯帝國在中亞地區的擴張,遭到了貴霜、薩曼等四大帝國的聯合抵制,大流士一世沒有把握對抗四大帝國,於是就將擴張的重心轉移到了西亞地區。

西亞地區總面積約72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北亞和東亞,比南亞、東南亞、中亞都要大,但總體氣候也更加惡劣,大部分地區氣候乾旱,水資源缺乏,很多地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地形以高原爲主。

後世的西亞一共有着20個國家,而如今則有五大帝國,四大王國,以及十四個小國。

五大帝國分別是:波斯帝國,莫臥兒帝國、安息帝國、埃及帝國、阿拉伯帝國;

波斯帝國佔據西亞西部部分區域,莫臥兒帝國佔據了西亞東部部分區域。

安息帝國,現任皇帝爲阿爾撒息,也是歷史上薩息斯王朝的開國君主,佔領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全國總人口八百萬。

埃及帝國,現任皇帝圖特摩斯三世,佔領了尼羅河谷及其三角洲,以及北非部分區域,擁有六百萬總人口。

阿拉伯帝國,現任皇帝阿布阿拔斯,佔領了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區域,擁有五百五十萬人口;

西亞地區,除了這五大帝國之外,巴比倫、倭馬亞、阿拔斯、土耳其是個人口百萬左右的王國,以及14個人口在20萬以下的小國。

波斯帝國一開始對於西亞並不重視,因爲這片土地太貧瘠了,所以大流士一世只是攻下了一塊領地,就直接領軍去了打中亞了。

可當大流士一世在中亞遇搓,回過頭來再想打西亞之時,卻發現這片土地上也是英傑輩出,而安息、埃及帝國、阿拉伯三大帝國的聯合狙擊,更是讓波斯帝國在這片土地上傷亡慘重,甚至還差點將波斯帝國給逼出了西亞。

再次遇搓之後,大流士一世回過頭來一看,發現波斯已經將中亞和西亞的各大勢力都給得罪了個遍,要是在繼續下去的話,早晚會被四周的死敵羣起而攻之,於是就停下來了擴張的腳步,中亞和西亞地區也暫時恢復了和平。

得知中亞和西亞地區的情況後,葉輕眉的心情顯然並平靜,她完全沒想到中原以外的區域也這麼亂。

相對而言,東亞地區雖亂,但總體卻已經趨於平穩,等大秦完成一統之後,則將徹底迎來和平。

葉輕眉的天竺之行並不順利,才進入印度洋,就遭到了修羅色那國的攔截。

修羅色那國,是天竺東南沿海的一箇中等勢力,擁有七十萬人口,國雖小,但君主卻奮發圖強,想要將國家發展成大國,只可惜能力有限。

修羅色那國王從緬甸商人那裡,得知大秦和緬甸各國進行了大量的交易,如今船隊裡有着大量財富,在貪慾的驅使下,修羅色那國王就起了扮演海盜搶劫的打算。

修羅色那國王不知道的是,他所見到緬甸商人,實際上是大城國王波羅摩派去的,爲的就是挑起修羅色那國王的貪婪,好報復大秦差點滅了大城國的仇恨,結果貪婪的修羅色那國王果然上當了。

修羅色那國不是一個強國,但由於臨海,在加上國內河道很少,所以水軍數量不少,是一個區域性的水軍強國。

修羅色那國王自然也知道秦軍不好惹,比他還強的緬甸大城國都被大秦水軍打的頭破血流,但時候他認爲大城軍戰敗的原因是在陸地上,而如今修羅色那國要在海里一戰,難道還打不贏區區五千大秦水軍嗎?

爲了能夠一舉那些大秦水軍,修羅色那國直接出動了全國所有的水軍,足足三萬水軍,一百多艘戰艦,對秦軍進行攔截。

最終,這場海戰的結果,卻震驚了整個天竺。

大秦的造船技術比天竺高出幾個檔次,修羅色那國水軍戰船根本追不上,就算能夠靠近了,也會先一步遭到大秦水軍的攻擊,而他們射程壓根夠不到秦軍,於是這場海戰也呈現出了一邊倒的趨勢。

在戚繼光的指揮下,大秦水軍一艘戰船都沒沉,卻擊沉了阿溼波國一半的戰船,並俘虜了另外一半戰船,修羅色那國水軍自此徹底一蹶不振。

修羅色那海戰的消息傳出後,天竺各國集體譁然。

修羅色那國的步軍確實不強,但水軍之強那也是出了名的。

可是三萬公認的水上強軍,卻被大秦五千水軍碾壓,這個戰績簡直太驚人了。

天竺各國對中原的瞭解雖不多,但佛教的佛史中卻記載:佛祖和佛母前去動土傳教,卻遭到本土道教的阻攔,並被東土的道人所打傷,至死都未再踏入過東土半步。

佛祖和佛母的事蹟,已經讓天竺的人們意識到,東土有一個強大的文明,在天竺一統之前,絕對不能輕易招惹。

現在戚繼光通過修羅色那海戰,不但充分向天竺各國展示了大秦的強大,也震懾住了極大部分的一部分人,讓他們接下來不但算計大秦使團。

葉輕眉並沒有繼續報復修羅色那國,因爲沒有意義,像這樣的國家在天竺多着呢,大秦也根本報復不過來。

葉輕眉下令讓船隊靠岸,而後主動和天竺各國交流,並得到了臨海各國的歡迎。

莫臥兒帝國、孔雀王國、笈多王國,以及其他衆多臨海的王國小國,都同意和大秦通商購買商品。

但貴霜帝國和莫臥兒帝國,這兩個北部的內陸國,以及其他的內陸國,葉輕眉就不好和他們取得聯繫了。

就算取得了聯繫,也不方面進行交易,畢竟南亞的南部沿海地區,離北部的兩大帝國那裡太遠了,所以葉輕眉也只能放棄與兩國通商。

不過就算放棄了貴霜和莫臥兒兩國,天竺南部沿海各國的市場也足夠大了,完全足夠將大秦給養肥了。

葉輕眉在東南亞各國賣裝備,到了南亞之後,船上的裝備已經所剩無幾了,所以和天竺各國的交易並不是賣軍火,而是陶瓷、布匹、飾品、青銅器等奢侈品,而廉潔的商品則面紙張、精鹽、白糖等等。

印度不愧爲稱爲英王皇冠上最亮的明珠,是真的有錢,和大秦的交易竟然全都用黃金交易,而且把大秦的貨物給買了個一件不剩,可把葉輕眉給開心壞了。

交易結束之後,葉輕眉又和三大霸主勢力,在經過一番商議談判只後,決定在天竺新建兩座港口,分別位於孔雀王國和笈多王國交界,以及笈多王國和莫臥兒帝國交界,港口由四大國共同管理。

這次葉輕眉只獲得了其中一港的命名權,並以鄭和的名字命名爲:鄭和港。

而另一個港口,在被孔雀王國國王,命名爲孔雀港。

搞定一切後,就在葉輕眉準備離開天竺,率領返航之時,卻收到了戰爭爆發的消息。

貴霜帝國皇帝迦膩色伽,命大將丘就卻爲統帥,領軍十五萬南下,企圖吞併和孔雀王國接壤的三個勢力。

緊接着,帖木兒帝國也跟着出兵,並由皇帝帖木兒親自領軍十三萬,攻打和莫臥兒帝國接壤的四個勢力。

天竺大戰,一觸即發。

第2220章:改姓風波第221章:獻給劉宏的投名狀第1391章:美麗的神話(上)第805章:強強聯手第2562章:家族組合技四族同氣,張定邊一戰威…第2070章:智取盧龍塞(終)第448章:白起的誘惑第1301章:老龍潭前龍門陣第373章:謀聖的恐怖春秋戰國至秦一統的人口數量第2032章:異族百召卡第2032章:異族百召卡第1246章:楊業遺計第2502章:秦隋談判,割讓武威郡第457章:困龍之策(上)第289章:魚俱羅 韓擒虎第2419章:墨儒道佛的分裂第79章:四大帝皇入董營第2243章:就TM你叫孔鵬啊第414章:計劃開啓第112章:於夫羅 呼廚泉第146章:呂奉先VS趙子龍(上)第1435章:珍妮紡紗機第1871章:真真假假第2332章:周瑜繼光舜臣VS織田上杉武田第1417章:韓世忠投秦第2658章:王翦嬴州挑羣英,大秦宣戰魏與宋第358章:三代楊家將第2285章:李牧樂毅,南國公主第2063章:第八路軍(下)第136章:請殺岳飛(四更求訂閱)第2776章:飛虎軍VS霸王騎,李存孝敗牛莫忘第2001章:陳平勸諫第579章:李世民的野望第1236章:秦晉會師第1740章:倭寇亂沿海第2412章:倒數第X次平衡第2588章:岳雲李柯,軍制改革第548章:失帝劍 得芳心第2798章:秦魏烏巢之戰(上),梁山五虎戰火…第1530章:先鋒張遼第2190章:斬夸父射劉季第2183章:發兵關中第2205章:同命異運,請君入甕?第2004章:江陵攻防戰(下)第1739章:倭寇來襲第1107章:穿涼入並第531章:薛仁貴神箭顯威第1810章:連斬九將(下)第2317章:中西亞六大國,修羅色那海戰第1716章:姜·五五開·鬆第2740章:五日血戰三場,屍骨堆砌成山第754章:陌刀之威第1604章:此地有伏兵第2173章:粘杆處之變第1038章:蚩尤三伐益州(下)第2694章:大秦供奉殿出動,再組地澤二十四第1761章:滿堂奸佞第997章:高寵與王莽第1535章:五子同心第1912章:雕蟲小技也敢班門弄斧3050.第2976章 太清VS帝俊,羅睺化修羅第94章:血色浪漫第1459章:岳飛三攻江陵城第2068章:智取盧龍塞(中)第1952章:連斃大宗師(上)第1939章:唯手熟爾第1993章:賈詡:??第1514章:擒朱元璋第1109章:六郎楊延昭第2090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第1924章:洛陽戰亂起第539章:項羽百騎劫營第1784章:祖龍(上)第586章:天罡地煞一百零八英豪(上)第854章:閉關吧存孝第568章:第二次虎牢關大混戰(下)第2310章:東南亞九國,元清內戰啓第1436章:匆匆兩年(上)第1259章:背火一戰(下)第22章:匆匆四年第13章:國仇家恨第2187章:射神隕武聖出(上)第803章:房謀杜斷之杜如晦第1899章:燕京攻防戰(10)之四虎第2807章:死也要拉魔門當墊背第1566章:立地金刀公孫述第2426章:金銀雙錘VS金翅大鵬(上)第2686章:李泌獻計趙匡胤,藺相如臨終薦田單第2316章:大秦不可辱,天竺五大國第440章:對手越多我越浪第1884章:上陣父子兵第375章:決戰前的小戰第815章:二李初戰(下)第683章:全軍換裝第2174章:返回洛陽第1390章:黃忠箭敗山獅駝第1001章:並南四大諸侯來襲第798章:推廣高產糧第2175章:第二任清帝褚英
第2220章:改姓風波第221章:獻給劉宏的投名狀第1391章:美麗的神話(上)第805章:強強聯手第2562章:家族組合技四族同氣,張定邊一戰威…第2070章:智取盧龍塞(終)第448章:白起的誘惑第1301章:老龍潭前龍門陣第373章:謀聖的恐怖春秋戰國至秦一統的人口數量第2032章:異族百召卡第2032章:異族百召卡第1246章:楊業遺計第2502章:秦隋談判,割讓武威郡第457章:困龍之策(上)第289章:魚俱羅 韓擒虎第2419章:墨儒道佛的分裂第79章:四大帝皇入董營第2243章:就TM你叫孔鵬啊第414章:計劃開啓第112章:於夫羅 呼廚泉第146章:呂奉先VS趙子龍(上)第1435章:珍妮紡紗機第1871章:真真假假第2332章:周瑜繼光舜臣VS織田上杉武田第1417章:韓世忠投秦第2658章:王翦嬴州挑羣英,大秦宣戰魏與宋第358章:三代楊家將第2285章:李牧樂毅,南國公主第2063章:第八路軍(下)第136章:請殺岳飛(四更求訂閱)第2776章:飛虎軍VS霸王騎,李存孝敗牛莫忘第2001章:陳平勸諫第579章:李世民的野望第1236章:秦晉會師第1740章:倭寇亂沿海第2412章:倒數第X次平衡第2588章:岳雲李柯,軍制改革第548章:失帝劍 得芳心第2798章:秦魏烏巢之戰(上),梁山五虎戰火…第1530章:先鋒張遼第2190章:斬夸父射劉季第2183章:發兵關中第2205章:同命異運,請君入甕?第2004章:江陵攻防戰(下)第1739章:倭寇來襲第1107章:穿涼入並第531章:薛仁貴神箭顯威第1810章:連斬九將(下)第2317章:中西亞六大國,修羅色那海戰第1716章:姜·五五開·鬆第2740章:五日血戰三場,屍骨堆砌成山第754章:陌刀之威第1604章:此地有伏兵第2173章:粘杆處之變第1038章:蚩尤三伐益州(下)第2694章:大秦供奉殿出動,再組地澤二十四第1761章:滿堂奸佞第997章:高寵與王莽第1535章:五子同心第1912章:雕蟲小技也敢班門弄斧3050.第2976章 太清VS帝俊,羅睺化修羅第94章:血色浪漫第1459章:岳飛三攻江陵城第2068章:智取盧龍塞(中)第1952章:連斃大宗師(上)第1939章:唯手熟爾第1993章:賈詡:??第1514章:擒朱元璋第1109章:六郎楊延昭第2090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第1924章:洛陽戰亂起第539章:項羽百騎劫營第1784章:祖龍(上)第586章:天罡地煞一百零八英豪(上)第854章:閉關吧存孝第568章:第二次虎牢關大混戰(下)第2310章:東南亞九國,元清內戰啓第1436章:匆匆兩年(上)第1259章:背火一戰(下)第22章:匆匆四年第13章:國仇家恨第2187章:射神隕武聖出(上)第803章:房謀杜斷之杜如晦第1899章:燕京攻防戰(10)之四虎第2807章:死也要拉魔門當墊背第1566章:立地金刀公孫述第2426章:金銀雙錘VS金翅大鵬(上)第2686章:李泌獻計趙匡胤,藺相如臨終薦田單第2316章:大秦不可辱,天竺五大國第440章:對手越多我越浪第1884章:上陣父子兵第375章:決戰前的小戰第815章:二李初戰(下)第683章:全軍換裝第2174章:返回洛陽第1390章:黃忠箭敗山獅駝第1001章:並南四大諸侯來襲第798章:推廣高產糧第2175章:第二任清帝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