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聖賢之路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

登基大禮越來越近了,牧景登基之前的準備,已經差不多了,如今牧景主要精力,還是在登基之前,完成對新政的佈置。

他登基之後,第一件事情必然是在新政上有所作爲,所以提前做好準備,能省掉他不少的功夫。

在新政方面,牧景是直接從中樞動手了,如今已經開始慢慢的改變了,明國的制度,早已經和前朝完全不一樣了。

昭明閣下,政事堂,政事堂執掌各部衙門。

戶部,吏部是大部,戶部尚書是鮑蘇,吏部尚書是秦頌,秦頌已經入閣了,鮑蘇也即將入閣,這兩部,是大部,也是整個明國體系的支持。

戶部主錢,錢可是關鍵,不管是地方治理,還是打仗,都是少不了的事情,鮑蘇在這方面一直做得好,不然也不能夠被挑選入閣參政。

吏部主人事,選人治天下,這個官吏選拔,纔是關鍵性的問題。

所以才讓已經卸職入閣的秦頌,再一次擔任吏部尚書,他執掌的吏部,算是整個政事堂最大的一部。

另外還有刑部,禮部,兵部,工部……

六部是少不了的。

但是牧景肯定是吸收了封建王朝的教訓,不僅僅是建立六部的,六部之外,還有好些部衙,比如大理寺,六扇門,都是大部。

農部,也是大部。

神州幾千年來,包括兩千年後,都是一個農業爲主的大國,農業是天下的一個根基,特別是在這種經濟不能繁榮起來的古代,糧食就代表一切。

有錢都未必能買到糧食,但是有糧食,卻能穩固一方。

在這個溫飽都沒有能夠達到的時代來說,有一口飯吃,什麼禮義廉恥,什麼家財萬貫,那都是的扯淡。

農業的重要性,是能夠讓一個國家穩固下來的根本。

牧景對於農部自然很看重。

農部尚書,柳陵,柳奉仁。

柳陵不算是世家子弟,但是也不算是寒門子弟,他算是一個地方豪強的家族出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在家族之中,他其實也不算是比較出色的,多年來被扔到一旁,在南鄭縣衙,漢中府衙,都做過,但是基本上都是微薄小吏而已。

他明主是牧景,牧景當初進入了漢中,爲了迅速把破壞的農業給重新建立起來了,親自組建的農曹。

這就是農部的前身,集合麾下各個府衙縣衙對農業能力特別的人,大力發展的農業種植。

柳陵脫穎而出,成爲農曹主事,然後步步高昇,隨着牧景建立明國,農曹變成農部,如今他已經是農部尚書,位列明國朝堂上的大員。

一部尚書,是入閣參政的門檻,如果柳陵日後有足夠多的功勳,表現出足夠大的能力,他入閣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入閣參政,是所有明國官吏的夢想,柳陵也期望過,越是期望,越是有動力,他在農部,越乾的出色。

農部主農耕大事,這些年明國能保持對外征戰的底氣,就是農部給了。

其實這些年不算是風調雨順的,小型的洪災經歷過,旱災也經歷過,有一年還經歷了一場的蝗災。

但是明國都一一的撐過去了,雖然也有受損,但是相對於往年而言,簡直是可以忽略不算。

這當然有牧景的功勞,治災得用奇招,牧景來自未來,這種奇招層出不窮,另外就是一個明國在科技上的發展,是時代的標杆。

這才造成了明國農業的穩定,而這裡面,也有柳陵的能力,柳陵是一個開拓不足,但是任何事情都會不打折扣的去做的最好的性格,他在農業上,開拓有左侍郎穀梁慶,右侍郎葉知,而他穩住大局,就是對明國最好的貢獻。

農部的官衙,是一個三層樓,青磚紅瓦的大樓,就在明王宮東翼,距離不足三百米而已,站在二層樓上,也能看到前面的日月大街的繁榮。

牧景坐在陽臺上,一邊看着日月大街的風景,一邊聽着柳陵的彙報。

“目前農部對汝州和洛州的土地,都要重新丈量過了,另外要挑選適應的農作物,今年快入冬了,估計希望已經不大了,但是從明年開始,不管是汝州還是洛州,都要跟得上我們春耕的節奏!”

柳陵一邊看着牧景眯着小眼睛享受,一邊稟報,有些無奈,不過牧景親臨農部,也是大好的機會,這是對農部器重:“另外西涼那邊,我們得重新尋找耕種的品種,產量方面,沒辦法達到我們的要求,還有西羌,西羌的土地更顯得特別,而且氣溫完全不一樣,我們需要科技院的幫忙,才能確定合適種植什麼!”

“還有,我們發現,南方雖然瘴氣很多,山嶺不少,但是他們的土地很肥沃,根據我們的調查,南方能做到了水稻一年兩季,如果我們在你南方加大投入種植,我相信南方將會成爲我們的糧倉!”

“再一個,我們和科技院那邊合作,正在研究怎麼漚肥,能讓肥料變得更加有養分!”

“目前蜀黍的種植,也還算是不錯,我們不僅僅提高的種植面積,在產量上,也有了進步了,如果明年能讓我們的蜀黍大豐收,我相信明國不會有一個餓死的人!”

柳陵的聲音讓牧景有些昏昏欲睡,當然,他也不是聽不進去的,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他還是聽入耳朵裡面去了。

“不被餓死,多麼簡單的一個願望啊!”牧景長嘆一聲,打斷了柳陵的彙報,有些感概的說道:“怎麼就這麼難做得到的呢?”

就算是他也不敢說,明國沒有一個被餓死的人,雖然不是饑荒年,但是長年戰亂,明國就算有餘糧,也得先保住朝堂糧庫的滿額,地方而言,百姓的日子還是過得很苦的,到了冬天,凍死餓死的人,還是存在,只是比例很少很少,百萬分之一這樣的概率而已。

即使是這樣,明國已經是所有百姓認爲的天堂了,那些處在地獄之中的,比如中原,河北,幽州,每年餓死凍死的百姓,不計其數。

曹操這些雄才偉略的人,不是不想去做事情,而是被戰爭給牽絆住的,根本沒辦法騰出手來了,他們只能兼顧大局,大局就是百姓還能生活下去,餓死一兩個而已,不至於造反,要是好像當年黃巾起義那樣,那就是凍死餓死一大堆,纔會導致百姓司空,被張角利用,直接造反。

可這個時代,就是這麼落後了,距離溫飽,都還有很長的距離,哪怕不餓死,想要吃飽飯的家庭,少之又少。

牧景只能說,他距離成功,還有一個十萬八千里的距離,如今頂多不過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而已。

“大王,我們都是從那個亂世之中走出來的,曾經經歷過無數次戰亂,吃過樹皮,還曾經爲了一口飯而殺過人,易子而吃如此殘酷的事情,我們也見識過,吃飽一口飯,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柳陵看着有些憂愁傷感的牧景,忍不住勸諫的說道:“但是,我認爲,生在明國,已經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了,最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我們還做不到讓他們人人吃飽飯,但是別的百姓看不到希望,而我明國的百姓,他們看到未來能吃飽飯的希望了,我們農部這些年的努力,足以讓百姓們對我們有絕對的信心!”

“農部的功勞,孤不會忘記了!”牧景點點頭,這些年農部的貢獻,不必刑部戶部差多少,哪怕是前線的將士們,都要記住農部,若非農部的官吏上下齊心,保住明國農業,哪裡來如今明國充足糧食的儲存啊。

“大王,我不是要表功,我只是想要告訴大王,此生臣,非常榮幸,得遇明君,農部是不會辜負大王的期望的!”

柳陵真誠的說道。

“很好!”

牧景站起來,拍拍他的肩膀,柳陵是一個有用的人,這樣的人,未來值得重視,而且農業是根基。

他想要發展,必須首先要穩固農業,只有充足的糧食鎮壓之下,不管他怎麼弄,天下才不會出現動亂。

“農部和科技院那邊,要密切聯繫!”牧景又囑咐說道:“種地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技藝也是需要的,上古都有農家學說,這就證明,種地也是需要的讀書的,你們這些農部大員,都是一步步從種地上爬起來的,不管你,葉知,穀梁慶,在種地上的造詣,都不一樣,而且你們還是讀書人,所以要撰寫一些農業的知識,傳承下去,這樣纔不至於讓農學被人看低!”

“立言著書?”柳陵終究是一個讀書人,有些免不了俗:“大王,這可是大儒纔能有的本事,我們這些讀書人,可不敢如此大膽,會被整個士林所嘲笑的!”

“誰敢嘲笑?”

牧景冷笑:“時代不一樣了,漢室要過去了,咱們大明即將建立,有些規規矩矩就不必太在意,孤注重的是成績,你們說你們沒有資格立言著書,可孤覺得,你們比任何人都有資格,天下獨尊儒學,這本來就是的不同的道理,儒學若能讓天下太平,漢只能至四百年江山而止,事實告訴我們,儒學可尊,不可獨尊,百花齊放,方能讓時代進步,跟得上時代,才能的千秋萬世!”

“大王,讓你說的,我有點頭暈!”柳陵苦笑,牧景說的有道理,倒是道理就是太明白了,意思也太清楚了,他人又不蠢,自然知道牧景的心思:“大王,不是臣想要揣摩你的心思,而是你表達的太明顯了,你這是讓我往新政的方向走,新政的事情,目前還是一個謎,可上了你的大船,我這農部尚書未必能幹得下去啊!”

“說的好像,孤堂堂一個王,還保不住你的位置一樣的!”牧景有些不爽了。

“大王,昭明閣只要有四個人同意,就能罷免一州總督,只要有五個人同意,就能就地罷免一部尚書!”

柳陵可憐兮兮的說道:“新政我可以支持,可你也別讓我正面和胡相作對,別說胡相,單單是劉參政,就能讓我吃不了兜着走了!”

“你就是膽子太小了,讓胡昭和劉勁把你嚇得不輕啊!”牧景有些咬牙切齒。

不得不說,劉勁執掌政事堂,胡昭乃是大明丞相,他們又佔昭明閣參政席位,對於柳陵這種的尚書,威懾力太大了。

縣官不如現管啊。

牧景是權力大,但是他想要跳過兩人,直接參與各部官衙的事情,也是不太合乎規矩的,到時候說不定被彈劾。

都察院可是他建立起來了,爲了表示公正公允,他可是把自己的都搭進去了,蔡邕是有彈劾自己的權力的。

“大王,不是我膽子小,是我目前沒有底氣啊!”柳陵也不怕牧景惱羞成怒,牧景這人,他豈能沒有揣摩,揣摩君王是每一個大臣的本能,在他心中,牧景是一個守規矩的人,哪怕這個規矩是自己的建立的,這樣的君王,他倒是沒有太多的恐懼,更多的是敬重,他笑着說道:“農部本來就是家底不多,要是被新政拖進去了,對我們農部的發展,不是很好,目前而言,新政對農部,影響不是很大,雖然農稅肯定有改變,但是隻要地種得好,問題不大,可要是被新政拖下水,我怕農部先撐不住,到時候我得先倒下!”

農部是大部,但是在大部之中,權力向來比較小的,而且地位也不算是很高,參與新政這樣的爭鬥,第一個被碾碎的就是他。

“算了,孤不逼你表態了!”

牧景也沒有威逼柳陵表態,新政必須是一場又一場的扯皮,纔會有結果了,凡事不能着急,要慢慢來。

“不過!”牧景緩緩的補充說道:“立言著書的事情,你還是要考慮一下,知識傳承,比你一個人單打獨鬥要好多了,你是知道耕種之中,那些病蟲可以預防,那些的土地該種植那些農作物,但是百姓可不知道,只有讓他們都知道了,天下才會農業大興,讓每一個都吃飽飯!”

牧景這番話,倒是讓柳陵認同的。

他有些沉思。

在農業上,他自問不比任何人差,這些年更是在土地之中不斷的打滾,本來有些紙上談兵的他,更注重實踐的知識。

“雖然有些冒險,但是大王所言非虛,天下農業,需要進步,就必須要知識代代傳承,人可以死去,只要知識傳承下去,子孫們就能少走很多歪路……”柳陵想了想,道:“以吾之聲望立言著寫一些書籍,還是冒險了,我可以請一些大儒出面潤筆,這樣能把影響力壓得最低!”

他這辦法,是十分保持的辦法,也是把青史留名的機會讓出去一半了,但是他不後悔。

如今朝堂之爭,已經一發不可收拾,新政舊制,打的不亦樂乎,君臣之間,也斗的不亦樂乎,他不敢摻合進去。

不是怕死,而是怕農部會因爲這個而呆滯發展,這是他決不能看到了,農部必須要置身事外。

“隨便你!”

牧景沒有強求,而是淡然的笑着說道::“不過孤已經準備,好像建立醫學府一樣,建立一座農學府,讓讀書人精通耕種之事,日後他們就能成長起來了,這樣才能保證農業發展,我們缺乏這方面的教材,農部精通於耕種之人,不計其數,你們必須要收集這方面的知識,編著成書,作爲教材!”

“教材?”

柳陵的小心臟不由自主的跳動了一下。

牧景果然是攻心好手,如果只是普通的著書立言,他還能推脫,但是教材,那就是等同於論語,大學,這些儒學經典之書籍了。

那是能讓人立身成聖的道路。

他也是讀書人,雖然不敢與天下士林最對,也怕自己太過於出風頭會遭遇狙擊,還怕胡昭和劉勁會給自己穿小鞋。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沒辦法抵住了這立身成聖的誘惑。

儒家聖賢,孔子,孟子,荀子,等等,他們都是有儒家經典傳承,才造就了他們的聖賢之道。

自己呢,若能把農家學術鑄書傳承,那自己將來會不會成爲一個農家聖賢。

噗通,噗通!!!

他的心跳的迅猛,看着牧景的眼神也越發的幽怨,大王就是大王,還真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人。

這等誘惑,他要是能忍得住,他就不是柳陵了。

“大王,若是我親自著書,會不會被天下人諷刺啊!”柳陵咬着牙,低聲的問。

“非常好!”牧景笑了,總有一些誘惑,是他們沒辦法抵擋了,他最擅長的就是這一點。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十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潰敗千里之外 八第一百九十六章 風波起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烈焰焚城 上第八百六十二章 建縣學第一百零五章 自成一營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三大諸侯,各有心思! 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抄家 下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驚變,梟雄末路! 七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蔡琰的行動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風波 二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整軍 四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曹操面臨的危機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皆爲一代梟雄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潰敗千里之外 六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奪荊州 五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政事堂 九第二百零一章 風起 二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再論立場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臥龍初鳴,文聘之敗! 完第六百五十一章 奪下辯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後繼無人第六章 圖謀舞陰 五第七十九章 舞陰商戰 十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再戰上庸 七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直搗黃龍 四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北上新野第六百八十七章 雪災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南陽計劃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戰後大動作 九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馬槍,斷糧道!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最終博弈 三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豫州戰況第九百八十七章 奪南陽 十第二百零八章 天子崩 二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長遠的謀算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壺關失陷 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景平糜家聯手戰關中!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活着的忠臣,一人足矣!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唯有聯合,方能抗明!第三百五十五章 勤王聖旨傳天下 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蔡琰的大度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場大地和河流的戰鬥 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河東之行 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辯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上黨之戰 八第六百一十四章 初平二年的諸侯分佈圖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兄弟斷義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滅燕 十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戰後大動作 十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一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西北風雲再起 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惜代價,必須殺了他!第八十九章 帶他的頭顱回去 (補更20,1/20)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賈詡的建議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場鬧劇,各方反應! (大年初一,拾一拜年!)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雒陽之戰 下第三百一十章 天子的謀算 下第四十章 景平商行 二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世家需要變,才能生存!第四百四十七章 馬騰和牛輔第九百章 伏擊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荊州之戰 二第六百一十五章 初平三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直搗黃龍 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殲滅韓遂部 九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宛城之戰 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後整編,暴熊軍!第六百零五章 南陽攻略 上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捉摸不透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戰後大動作 十五第九百章 伏擊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西北歸明 十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烈火之中順水而去 (補上11號欠缺的一更)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建安二年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新政:科舉!第四百六十八章 亂局,羣雄並起! (五千字,兩章合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鹽商之戰 三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登基之前 十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鴻都學報第四百二十九章 牧氏十萬軍,天下無不可去!第七百七十八章 會師第四百一十章 公孫瓚之殤 下一 (五千字大更,補上昨日第二第三更!)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潰敗千里之外 十二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政事堂的改革 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之上 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上庸戰役 中第八百九十三章 風起益州第二百三十二章 雒陽戰起 六第七百九十七章 劉璋第六百二十六章 我親自走一趟!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明魏決戰 七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黑暗之中的對決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明魏決戰 十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董卓的動作第八百一十一章 奉璽登基!奉旨平叛!第一百八十章 藏兵雒陽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都察院在進攻!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明魏決戰 十四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十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潰敗千里之外 八第一百九十六章 風波起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烈焰焚城 上第八百六十二章 建縣學第一百零五章 自成一營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三大諸侯,各有心思! 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抄家 下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驚變,梟雄末路! 七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蔡琰的行動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風波 二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整軍 四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曹操面臨的危機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皆爲一代梟雄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潰敗千里之外 六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奪荊州 五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政事堂 九第二百零一章 風起 二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再論立場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臥龍初鳴,文聘之敗! 完第六百五十一章 奪下辯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 後繼無人第六章 圖謀舞陰 五第七十九章 舞陰商戰 十四第四百八十七章 再戰上庸 七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直搗黃龍 四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北上新野第六百八十七章 雪災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南陽計劃 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戰後大動作 九第五百三十六章 回馬槍,斷糧道!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最終博弈 三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豫州戰況第九百八十七章 奪南陽 十第二百零八章 天子崩 二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長遠的謀算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壺關失陷 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景平糜家聯手戰關中!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活着的忠臣,一人足矣!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唯有聯合,方能抗明!第三百五十五章 勤王聖旨傳天下 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蔡琰的大度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場大地和河流的戰鬥 中第三百六十三章 河東之行 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辯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上黨之戰 八第六百一十四章 初平二年的諸侯分佈圖 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兄弟斷義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滅燕 十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戰後大動作 十五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一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西北風雲再起 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惜代價,必須殺了他!第八十九章 帶他的頭顱回去 (補更20,1/20)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賈詡的建議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場鬧劇,各方反應! (大年初一,拾一拜年!)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雒陽之戰 下第三百一十章 天子的謀算 下第四十章 景平商行 二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世家需要變,才能生存!第四百四十七章 馬騰和牛輔第九百章 伏擊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荊州之戰 二第六百一十五章 初平三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直搗黃龍 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殲滅韓遂部 九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宛城之戰 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戰後整編,暴熊軍!第六百零五章 南陽攻略 上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捉摸不透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戰後大動作 十五第九百章 伏擊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西北歸明 十一第四百三十七章 烈火之中順水而去 (補上11號欠缺的一更)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建安二年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新政:科舉!第四百六十八章 亂局,羣雄並起! (五千字,兩章合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鹽商之戰 三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登基之前 十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鴻都學報第四百二十九章 牧氏十萬軍,天下無不可去!第七百七十八章 會師第四百一十章 公孫瓚之殤 下一 (五千字大更,補上昨日第二第三更!)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潰敗千里之外 十二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政事堂的改革 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之上 三第四百七十八章 上庸戰役 中第八百九十三章 風起益州第二百三十二章 雒陽戰起 六第七百九十七章 劉璋第六百二十六章 我親自走一趟!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明魏決戰 七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黑暗之中的對決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明魏決戰 十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董卓的動作第八百一十一章 奉璽登基!奉旨平叛!第一百八十章 藏兵雒陽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都察院在進攻!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明魏決戰 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