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孫策入許都

人,很多時候都會先入爲主了,牧景也是一樣,他總認爲,推出來的新政,必定會遭受到別人的強烈反對。

所以他做好的完全的準備,磨鋒利了一把刀,設好了一切的陷阱,甚至已經做好的局勢最崩壞的情況,不惜調兵入城,大開殺戒,在所不惜。

但是當他做好了這一切之後,卻發現,這件事情,順利的讓他都有些的意外。

“一本反對的奏本都沒有?”

宋山看着蒯良。

“絕對沒有!”

蒯良嘆氣說道:“都察院已經準備彈劾奏本了,就差寫上名字就行了,但是卻沒有目標了,所有到昭明閣奏本,都是讚譽陛下盛舉,贊同科舉之策的!”

“這就奇怪了!”

牧景冷笑:“他們不會想不到,一旦科舉成功,在大明的官場之上,他們將會失去了往日的優勢,當初基本上由世家門閥壟斷出仕官吏的場景不復存在,到時候寒門必然崛起,難道他們就不怕嗎?”

蒯良聞言,靈光一閃,眼眸閃爍了一下,想說,但是又有些猶豫。

“有話就說,不必藏着掖着!”

牧景看到了他這神色,知道他必然有話說,就很直接的說道:“子柔,不管以前是什麼的處境,如今你已上了朕的賊船,除非朕這艘船被打沉了,不然你下不去,在朕面前,不管有什麼話,你都可以直言,朕非以言論罪之人!”

“陛下之船,豈能稱之賊船,臣亦不曾想過下船!”

蒯良笑了笑,牧景這句話倒是讓他放鬆了一些謹慎,雖然很多時候伴君如伴虎,但是有時候在君王面前,過於謹慎,卻非君臣相處之道。

他是一個老練的政客了,君臣之間關係,他心裡面一直都有一個秤的。

有時候,他需要大膽的冒犯。

才能得到信任。

這也是一種君臣之間的相處之道。

“陛下,你可能有些太小看士族了!”蒯良咬咬牙,說話也變得直接很多,不再去修飾言辭,坦然的說道:“陛下心思果然,但是士族能擔當天下之主多年,自然非同一般,陛下創立科舉,本意是打破他們壟斷舉薦人才的道路,但是何嘗不是在就着他們的優勢呢!”

“優勢?”

牧景聞言,心中一動,忽然有些明白了,但是還是有些想不通,迷迷糊糊的。

“陛下,科舉乃是同臺而試,論學識,論知識,論能力,不管陛下怎麼看不起世家門閥,都不得不承認一點,大部分世家子弟都比寒門士子要強太多了!”

蒯良道:“陛下要科舉,他們不反對,不代表他們贊同,他們所用之策,本身就是一種人才的壟斷!”

他眯着眼眸,幽幽的吐出了世家門閥的心思:“一旦我們大明朝廷第一屆的科舉,最後勝試之人,皆爲世家門閥的子弟,陛下可想過,會對大明有何其大的一個衝擊嗎,陛下又不能食言而肥,可科舉反而成爲了他們的晉升的道路,屆時陛下就算不想要用世家門閥的子弟,不想讓他們壟斷官場位置,又能如何阻攔,到頭來,難堪的是朝廷,是陛下!”

“好傢伙,朕怎麼說,他們會這麼順着朕的新政,當初在荊襄,殺了有殺,新政最後還是敗給了舊制,這些士族反噬的力量,定然不小,原來不是他們都贊成,而是在這裡等着朕!”

牧景面容有些鐵青。

果然,一件事情的出現,總有對錯兩面,不可能只有好的,沒有壞的。

就好像一柄鋒利的劍。

雙刃開,正面可以殺人,背面也可以傷了自己就。

蒯良說的這種情況,看似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是不可能的,世家門閥多年來積累下來的那些讀書出衆的人才,並不在少數。

而牧景雖然已經開始大舉的發展教育,但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而不是一條速成之道。

如同戲志才這等寒門子弟,卻能讀出出衆,技壓羣雄的聰明人,少之又少的,真正人才,都是需要經過時間的培養,纔會慢慢的顯露天賦。

這一點,牧景會很吃虧了。

如果在給他五年十年,他倒是不怕,到時候各地學府必有打量的人才和他們爭鋒,可現在,科舉一旦開啓,必然吃虧。

牧景不得不承認一點,自己的還是有些孟浪了,胡昭當初認爲自己冒進的想法,是沒有錯了,恐怕胡昭也想到了這一點。

不過……

哪怕錯了,牧景也認爲,不能等下去,有些事情,不一定要等到最合適的時機,而是要有足夠的韌性去做。

“陛下,此事未必沒有餘地,科舉之策不可變,但是我們可以拖延!”蒯良獻策說道了。

“拖延?”

牧景搖搖頭,道:“禮部告示已下,代表的是朝廷的意志,是朕的誠信,朕歸爲天子,一言九鼎,豈能失言,說是什麼時候就是什麼時候!”

他冷冷一笑,繼續說道:“至於說,他們想要壟斷,那可未必!”

“陛下可有良策沒有?”

蒯良問。

“良策沒有了!”牧景搖搖頭:“但是笨辦法有一個!”

“請陛下明示!”

“朕將會親自擔任此科舉的主考官,出題官!”牧景平靜的說道:“往日之學子,所學不過只是的四書五經,朕這一次給他們一些新穎的考法!”

“陛下高明!”

蒯良嘴角抽搐了一下,差點就沒有破口大罵:陛下,你也太賴皮了,厚此薄彼的非常明顯啊。

大明教育的一些教材,可不僅僅侷限在了儒學經典之上,大明教育司當初是以鴻都門學的教材爲根本,編寫了各地州學府和縣學府的教材。

在儒學科目之外,還有理學科目,另外還有雜學科目。

這些是世家門閥的子弟,比較弱的一方面,也是新培養的學子,比較有優勢了一方面。

要是磨平了儒學經典之間的差距,那麼寒門學子和世家門閥的弟子,差距將會拉上一大截,哪怕不能追平,起碼也有一戰之力,不會直接呈現一面倒,甚至會出現被全壟斷的可能性。

“陛下,可怎麼出題,未必就能如你所願,這胡相和蔡相都在盯着,他們是不可能給你和世家門閥之間的矛盾加大的,在他們心中,一切唯有大明太平,其他的都可以商量!”蒯良說道。

“朕自然知道!”

牧景臉皮厚,絲毫不在意的蒯良那有些鄙視的眼神,他笑了笑,說道:“對付他們,總有辦法的,目前最主要的還是增加你的影響力!”

牧景的面容變得凌厲起來了,道:“子柔,都察院得弄點名堂出來了,稽查天下官吏,並非只是一個名義,朕一直強調一點,所謂大明的官,都是父母官,他們治理地方,必須要自身立正,方能讓百姓信服,但是未必人人如一,朕建立都察院,可不是和誰慪氣,也不僅僅是爲了能在昭明閣上增加影響力,你知道了,朕若想做,不需要這麼麻煩,都察院的存在,就是爲了讓地方官吏,能夠更好的規範自己!”

“臣領陛下旨意!”

蒯良也早有準備,他是知道,當他領了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後,他就已經是大明的一個孤臣,孤臣所在,比爲君王分憂,做君王想做不能做的事情,做官場的攪屎棍,也做一個讓人孤立的官。

他遞上了一份計劃書:“陛下請看,這是我們都察院制定了一份爲期兩年時間的地方官吏稽查計劃書!”

“地方官吏稽查?”

牧景略微意外,他只是提醒一下蒯良而已,倒是沒想到蒯良這人做事情倒是不簡單,有點雷厲風行的意思,而且明顯是打算闊出去了。

他拿起計劃書,翻開了幾頁,仔細的看了看,計劃書做的不錯,但是有些小家子氣,雖然蒯良已下決心,但是終究有些膽魄不夠。

這不怪蒯良,蒯良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最少他有膽子去查。

“計劃可行!”

牧景一邊看,一邊說道:“但是考慮不足,官吏爲我大明朝廷之本,不是說你們想要怎麼查,就怎麼查了,當真引起了衆怒,朕護不住你們,這一點,你是知道的!”

蒯良無言,但是不可否認,他心中明亮的很。

“所以要出師有名!”牧景站起來,從旁邊拿出了一本《明科》,遞給了蒯良,道:“都察院的御史們,先把這本東西,給朕背的滾瓜爛熟的,再考慮出來做事情,特別是去歲才提上來了,關於規範官吏的規條!”

“是!”

蒯良捧着厚厚的《明科》,心中有些苦澀,自古御史,哪裡還需要學這些東西,不過他對牧景的提醒,倒是也有一些想法。

牧景還是爲了他們好了,都察院會成爲衆矢之的,如果不能找一件武器庇護自己,早晚會被吞噬掉的。

《明科》是一件不錯的武器。

“另外,你們都察院還要形成一套自己的程序,不是說想要彈劾誰就能彈劾誰,到了什麼程度,能夠對什麼品階的官吏立案調查,取證到什麼階段,能上奏彈劾,這都必須要有一個限定的程序!”

牧景囑咐:“無規矩不成方圓,都察院是爲了規範大明官吏,你們自身首先就要的讓別人信任,不然,你們什麼都做不了!”

“臣明白了,臣在進行的地方官吏稽查之前,會對都察院先開啓整頓!”

蒯良一開始是有些苦悶,但是隨着牧景越說,他的眼眸就越是明亮,有時候一葉障目,讓他看不到一些東西,御史這個職業,本身就沒有這麼簡單,而且不受朝廷之人喜愛,所以想要做事情,也沒有這麼簡單。

而牧景的幾句話,對他而言,彷彿有了一些撥開雲霧見青天的感覺。

“磨刀不誤砍柴工!”牧景笑了笑:“都察院想要成爲一柄讓鋒利的大刀,那就要使勁了去磨!”

牧景看着蒯良,非常滿意,蒯良不僅僅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政治智慧也非常高,擡他入閣,倒是做對了。

日後胡昭,蔡邕,恐怕沒有這麼好的日子過了。

…………………………

大明太武元年,大漢建安三年,十一月,滿天飛雪,白皚皚的一片,彷彿成爲了天地之間最美麗的元素。

這算是今歲以來,最太平的一段時光,大明立朝,收攏兵力,大漢諸侯紛紛也在邊境之上,收斂了自己的動作。

而北境更已經是大雪紛飛了,寒冬之下,連零星的局部小戰役,都很少出現了,彷彿天地在一片太平之間了。

可其中的暗流潮涌,卻並沒有消失。

燕軍在調兵,河北周軍也在做最後的掙扎,不斷的調動兵力,魏軍主力也開始調動,連江東吳國的兵馬都在往北面調動。

不過不管怎麼調動兵馬,戰爭已經彈上了一個休止符,目前能看得到了,是一片和諧的世界。

而十一月下旬,一路上磨磨蹭蹭一個多月的隊伍,抵達了許都城郊之外。

這支隊伍,來自江東。

隊伍之中,乃是吳王孫策親自坐鎮,他這一次是以親自護送妹妹孫氏尚香,與魏王世子曹昂完婚的名義,來到許都城。

孫策給面子,曹操也不管端架子。

他率朝廷文武百官在許都城外十里亭,親自迎接孫策的隊伍了。

這一天,是下着一場雪。

雪不大。

但是已經下了好幾日了,雪花都鋪滿的地,到處能看到的,都是白皚皚的一片雪景了。

兩支隊伍在十里亭匯聚。

孫策一襲錦袍,腰間別劍,騎着高頭大馬,從隊伍之中走出來了,目光栩栩,看着前方,他看到了曹操。

曹操也策馬而出,他率先拱手,微笑的說道:“本王今日乃是代陛下而迎吳王,請吳王入許都朝見陛下!”

“陛下可安好?”

孫策眼瞳微微變色,嘴角揚起了一抹冷笑,淡然的開口說道。

“陛下入冬以來,略受風寒所襲,最近有一些不安,不過並不算是很嚴重,陛下對吳王,甚至看重,所以必須要親自面見!”

曹操微微一笑,並沒有絲毫的動作,而是很坦然的說道。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決戰上黨 十九第八百三十五章 七軍七營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奪荊州 四第八百三十二章 整軍 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八十四章 圍城第二百八十章 這一劍,是要還的!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入冬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十三第三百二十章 糧食風暴 五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大戰啓 五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封疆大吏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風波 九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再臨鹿門山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張郃之敗第二百四十九章 景平軍武略調查統計司衙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風波 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一第九百三十章 死戰五日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潼關之戰 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蠻族的改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當爲人子,生死歸京! 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三大諸侯會盟 五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進入漢中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驚變,梟雄末路! 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被圍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西北歸明 六第六百四十七章 張濟之殤 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硯山第五百三十一章 我要俯首稱臣第七百八十一章 荊州城戰役 上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西北歸明 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牧龍圖,是你!!第五百六十六章 歸途第六百七十四章 龐季出山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計中計,誰是獵物誰爲狩? 二 (兩更合一)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風暴將起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後大動作 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佈局河內 上第九十九章 灌陽戰役 四第六百三十六章 誰是黃雀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戰後大動作 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天下五霸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潼關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儒的勸諫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直搗黃龍 四第三百零八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一十二章 血戰葛坡 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改變戰略部署第五十四章 舞陰士族的驚懼 上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登基之前 十一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天下定 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主力聚,大戰臨!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戰後大動作 四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戰後大動作 十一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改變戰略部署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三道聖旨第三百零三章 儒學日報第七百八十三章 荊州城戰役 下一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天下定 二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長江口之戰 下第四百零六章 景平軍在行動 (第二更+第三更,兩更合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戲志纔來了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後院趣事第八十二章 舞陰商賈,唯景平商行!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戰成名 九 (上架第六更)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王對王 四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大明軍備 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七星刺殺第二百四十章 定雒陽 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戰成名 十一 (上架第八更)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迴歸渝都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的梟雄路 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烈火之中順水而去 (補上11號欠缺的一更)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奪荊州 八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大明軍備 八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壺關死戰 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無賴招數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濟出兵第八十一章 舞陰商賈,唯景平商行!中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上黨之戰 十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濟出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吾欲成王,天下皆爲子民!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動力突破,水力織造機!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場鬧劇,各方反應! 二(年初二,開年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潼關之戰 八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驚變,梟雄末路! 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零八章 不死不休第七百四十九章 硯山第五百二十九章 定漢中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北上 一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納妾第二百三十八章 定雒陽 三第五十一章 月黑風高夜 七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新政辯論 一
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決戰上黨 十九第八百三十五章 七軍七營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奪荊州 四第八百三十二章 整軍 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八十四章 圍城第二百八十章 這一劍,是要還的!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漢名將皇甫嵩的恐怖 五第六百八十六章 入冬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天子最後的爆發 十三第三百二十章 糧食風暴 五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大戰啓 五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封疆大吏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風波 九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再臨鹿門山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張郃之敗第二百四十九章 景平軍武略調查統計司衙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風波 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場關於讀書人的革命 一第九百三十章 死戰五日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潼關之戰 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蠻族的改變第四百二十二章 當爲人子,生死歸京! 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三大諸侯會盟 五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進入漢中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驚變,梟雄末路! 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被圍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西北歸明 六第六百四十七章 張濟之殤 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硯山第五百三十一章 我要俯首稱臣第七百八十一章 荊州城戰役 上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西北歸明 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牧龍圖,是你!!第五百六十六章 歸途第六百七十四章 龐季出山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明豐錢莊的歸屬 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局中局,計中計,誰是獵物誰爲狩? 二 (兩更合一)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風暴將起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戰後大動作 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佈局河內 上第九十九章 灌陽戰役 四第六百三十六章 誰是黃雀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戰後大動作 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天下五霸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潼關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儒的勸諫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直搗黃龍 四第三百零八章 不死不休第一百一十二章 血戰葛坡 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改變戰略部署第五十四章 舞陰士族的驚懼 上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登基之前 十一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天下定 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主力聚,大戰臨!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戰後大動作 四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戰後大動作 十一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改變戰略部署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三道聖旨第三百零三章 儒學日報第七百八十三章 荊州城戰役 下一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 天下定 二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長江口之戰 下第四百零六章 景平軍在行動 (第二更+第三更,兩更合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戲志纔來了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 摧枯拉朽的一戰 一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後院趣事第八十二章 舞陰商賈,唯景平商行!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戰成名 九 (上架第六更)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王對王 四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大明軍備 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七星刺殺第二百四十章 定雒陽 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戰成名 十一 (上架第八更)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迴歸渝都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的梟雄路 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烈火之中順水而去 (補上11號欠缺的一更)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奪荊州 八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大明軍備 八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壺關死戰 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無賴招數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濟出兵第八十一章 舞陰商賈,唯景平商行!中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上黨之戰 十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濟出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吾欲成王,天下皆爲子民!第九百五十九章 新的動力突破,水力織造機!第八百二十五章 一場鬧劇,各方反應! 二(年初二,開年了!)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潼關之戰 八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驚變,梟雄末路! 七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時機已到第三百零八章 不死不休第七百四十九章 硯山第五百二十九章 定漢中 (五千字大章,兩更合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北上 一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納妾第二百三十八章 定雒陽 三第五十一章 月黑風高夜 七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新政辯論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