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傳聖旨入京面聖

吳蜀戰事相持不下,讓魏國邊境守軍得以輕鬆片刻。七年前,孫權大軍攻取合肥,佔領淮南之地。張遼退守汝南,其後雙方互有爭奪,卻都無功而返,兩邊主將既要想着攻取對方城池,卻也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對方來襲擊。只有蜀帝劉備伐吳,孫權譴使來降,才暫時緩解了雙方敵對的勢態。

可是汝南城內,張遼卻並不輕鬆,凝視着眼前的地圖,思量着如何能將宛城收歸曹氏所有。張遼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縱然三國是名將輩出的時代,能與張遼齊名者鮮也。張遼戎馬一身,此時已過知命之年,鬚髮已然斑白,口中也不時傳出一兩聲的咳嗽。

“將軍。”旁邊姜維聽着張遼咳嗽聲音,再一次勸道:“將軍還是休息片刻,陛下詔書還不曾下來,戰端不是現在便開,將軍勿需如此勞神。”

張遼搖了搖頭,道:“司馬才略不凡,先帝在日便多有提防,吾不可等閒視之。未戰之前,須得多作謀劃,以免戰時慌亂。”姜維來汝南已經有些時日,也不曾見張遼如此看重某人,即便淮南守將凌公績,算得東吳上將,卻也不是這般上心,司馬懿便當真有如此可怕?姜維在自己的對手名單之中,又多加了一筆。

張遼看着眼前這位青年將領,文武雙全,確是可造之才,自己百年之後,或者可以向陛下舉薦,託以國家南面屏障。張遼屈指算了算時日,乃道:“奏摺已經上了許久,朝廷旨意這兩日便到,衆將準備如何?”

姜維答道:“文,樂二位將軍已經帶兵已經帶兵前往西平,陽安二地,只等陛下詔命,便先取葉縣,舞陰二地,再進圍宛城。”張遼嘆了口氣,道:“司馬在南陽數年,整兵備甲,廣積錢糧,本該迅速進兵,出其不意,方能獲大勝。但他仍爲魏臣,吾只能請旨行事,不敢擅專。唉……”

“將軍不必憂心。”姜維又道:“朝廷多年不動司馬者,蓋恐其聯合吳蜀,如今孫劉自顧不暇,如何還能參與司馬之亂?朝廷一旦恩准將軍奏請,必然使曹子廉將軍出兵清泥隘口,與將軍東西合進。司馬不過一郡之地,怎能與一國抗衡?”

張遼對取勝自然還是有信心,只是無論勝負若何,死傷的都是大魏軍馬。北方曹彰一場動亂,折損數萬精銳,此處戰端一開,卻又不知要死傷多少?平白讓孫劉獲利,好在他兩家也不甘寂寞,也在江夏狗咬狗。唉,這就是亂世,你不打我,我便打你,等你我都不打了,家裡卻又要生些禍亂。權力總是人人都向往的東西,張遼微微搖頭,示意姜維退下,自己又重新研究戰局。

姜維靜靜地對張遼行了一禮,便轉身出來,剛踏出房門,卻見呂容端着一碗香氣濃郁的雞湯而來。姜維急忙側立在旁,恭聲道:“大小姐好。”呂容自被張遼帶回府中,雖然稍得自由,卻不能再像以往一般隨便出門,只好安分在府中,近日聽聞張遼準備攻打宛城,便想着一起出門,是以每日親自下廚,爲張遼置備食物,極力討好。今日送湯而來,卻不想遇見姜維,呂容在廣平郡外,看見姜維便知事情不妙。

呂容聽從趙舒之意,向張遼進言,說自己周遊各地,知道姜維十分本事,天花亂墜地吹噓了一番。但是張遼還不知呂容心意,還道是在爲自己舉薦人才,是以十分爽快地就答應奏請遷調姜維。姜維不過小小一郡從事,以張遼之威望,朝廷自然恩准。等姜維來到汝南,呂容又按着趙舒之意,與張虎百般拉攏,甚至拜姜維之母爲義母。姜維也知他升遷乃是呂容之功勞,對二人也十分感激恭敬,關係十分密切。後來呂容前往幷州挑動曹彰叛亂,汝南之事盡付張虎,關鍵時刻卻被張遼,姜維二人帶兵阻攔。呂容便是白癡也能想到必然是張虎覺得姜維可靠,以實情托出,卻又被後者出賣。

呂容心中雖然對姜維恨不得千刀萬剮,臉上卻仍然含笑道:“將軍辛苦。”便不再理會,徑自入內。姜維看着呂容背影,暗道:此女能將恨意深藏心中,確實不簡單,自己還須得多加提防。 張遼聽見外面說話,擡眼看着容兒進來,這些時日她在府中十分小心謹慎,又像小時候一般乖巧惹人憐愛,卻又爲何偏偏要去行那大逆不道之事?不禁想起自己獨子張虎,自從事泄之後,便不見蹤影,現在不知身在何方?呂容上前奉起湯碗,請張遼食用。

張遼向來對自己衣食不很講究,接過碗來,不論味道,不管諒熱,只是一飲而盡,又復將空碗遞與呂容,道:“高平在江夏如何?你何日修書將他喚回來?”呂容嫣然笑道:“高大哥在彼深得重用,叔父怎忍心斷送他前程?”

自從知道高平在東吳爲將,張遼便多次勸說容兒將其勸回,卻都不肯。若說是前程,自己身位徵東大將軍,掌管數郡防務,難道還不能給高平一條出人頭地之路?張遼見她又推辭,不悅道:“事已到這般地步,莫非你等好不甘心?”

呂容看着張遼斑白的鬚髮,知道不少是爲自己與高平幾人增添的,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愧疚,只是讓自己放棄多年的理想,卻又做不到。便就如張遼不肯爲自己背叛曹魏一般,自己也不能爲他爲停步。呂容不回答張遼問話,轉身就要離去,卻又突然想起一事,乃問張遼道:“叔父以爲姜維如何?”

張遼不知道呂容所指何意,片刻答道:“此人乃是你所舉薦,確是文武全才,不可多得。”呂容淡笑道:“既然連叔父都是如此看重,小小都尉豈不委屈了他?”張遼又是一愣,姜維明明出賣了她,爲何還如此幫他說話?想要自己多加提拔。呂容見張遼不明白自己所言含義,乃又道:“他能出賣我,便不能出賣叔父麼?”

張遼這才明白呂容之意,不覺惱怒,必是見自己重用姜維,是以想要惡言中傷,挑撥兩人關係。自己一手帶大的侄女,怎麼變得如此陰險?張遼本想教訓幾句,卻終開不了口,只低頭向她揮了揮手。呂容也本還想再言,卻知張遼不會相信自己,也只好默然退出房門。

是夜張遼正在房中安睡,猛然聽德外面人馬嘶鳴,急忙起身着衣。張遼治下甚嚴,本部軍馬斷然不會夜間如此喧譁,莫非是敵軍,卻又不曾聽在撕殺之聲。張遼滿心狐疑,正要開口喝問,便有一家將進來,道:“稟將軍,曹子烈將軍在府外請將軍出去答話。”一聽是曹休,張遼頓時安下心來,匆忙將衣衫穿好,便要出迎,走得兩步卻又突然止住,轉頭問道:“無我將令,曹子烈如何能進城?”

“屬下不知。”家將答道:“曹將軍手中有陛下聖旨,守城將官見到,想是不敢阻攔。”張遼點了點頭,心中卻着實不悅,軍中但有將令,即便是皇帝陛下親至也未必就開,何況只是一紙詔書?回頭一定要嚴懲開門守將。既然曹休又皇命在身,張遼再不敢耽擱,急忙出來,遠遠便見府外火光通明,心中又覺得不妥,曹休既是爲傳旨而來,爲何帶這許多人馬?

張遼雖然有些懷疑,卻仍舊上前,對着馬上曹休,道:“不知將軍前來,未曾遠迎,萬望勿怪。”三國時候軍制較爲紊亂,誰節制誰都是皇帝說了算,並無十分嚴密的制度。張遼雖然是徵東將軍,而曹休卻是曹氏宗族,是以言語之間頗爲客氣。

曹休見張遼出來卻並不下馬,仍舊在馬上,道:“將軍軍務繁忙,哪裡能顧到這些小事。”隨即提高聲音,道:“張文遠接旨。”張遼急忙伏地口稱“萬歲”。曹休見張遼拜倒在地,便從懷中掏出一紙詔書,郎聲唸了起來,卻並不如張遼所願,詔書上不是命他攻略宛城,而是剋日進京。

張遼滿心疑惑地接下聖旨,對着曹休道:“敢問曹將軍,吾上呈陛下表章,爲何不見回示?汝南重地,吾職責甚重,若無大事,陛下何以召某回京?”曹休此刻才一躍下馬,笑道:“陛下聖意如何,豈是臣下可以妄自猜測?將軍久鎮汝南,勞苦功高,想是陛下念在將軍年邁,是以召回京中封賞。至於汝南防務,將軍大可放心,某自當竭力而爲。”

莫非是陛下覺察出蛛絲馬跡,對自己已經不放心了?是以派曹休來接替自己?張遼不願意去想這些,只是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就請將軍先到客房下榻,明日交割印信,吾便上京面見陛下。”說着便要請曹休入府。曹休卻正色道:“皇命在身,豈能耽擱?某受命出京,路上不敢絲毫懈怠,望將軍也即可準備交割,明日一早便動身起程如何?”

張遼再一次點了點頭,曹休越是如此,就越讓他心驚,淡然道:“既然如此,就請將軍先去營中召集衆將等候,吾收拾片刻,便來與將軍交割。”說着就讓家將帶着曹休前往城中軍營。等着火光遠去,張遼才緩緩走進自己府內。

張遼平日都在營中居住,只是近日呂容被軟禁家中,也知道只有自己才能壓制得住,是以也搬回將軍府,一應印信卻仍在軍營,本不需要收拾東西。只是曹丕的旨意來的突然,張遼不得不防備,自己深受先帝大恩,雖死無妨,呂容卻總還是要給她一條生路的。走進書房,看着呂容已經等候在內,倒省得張遼派人去請。

曹休在府外鬧出那麼大的動靜,呂容又如何不知道?就連曹丕聖旨上的言語,也被她躲在門後,偷聽的清清楚楚,她心中想的和張遼一樣,都是想着曹丕大概知道謀逆之事,來奪取張遼兵權。不同的卻是,張遼甘心入京,而呂容卻想借着再次勸說張遼背叛曹魏。

“叔父……”呂容剛一開口,就被張遼揮手打斷,沉聲道:“此處你已不能再留下,馬上收拾行裝離開吧。去江夏找高平,我不能再看着你們胡鬧了。”

“不。”呂容上前兩步跪倒在張遼面前,道:“叔父,侄女之事所知者甚衆,曹彰,陳晟,賈詡都在洛陽,曹丕突然傳旨召您進京,多是不懷好意。此刻叔父在汝南,手握數萬雄兵,曹丕還有幾分顧忌,一旦隻身入京,便是他爲刀俎,您爲魚肉,是殺是剮,都隨他方便,還望叔父三思啊。”

“唉。”張遼重重地嘆息一聲,苦笑道:“都到了這般時候,你還不死心?你所犯之事,早該治罪,卻是我一力包庇,想來總是對不起先帝,如今陛下即便責罰也受之當然。”張遼轉身看着旁邊被自己標滿記號的地圖,淡笑道:“我原本想在去世之前取下宛城,爲大魏江山再盡最後綿力,以贖己罪,不想卻終不能如願。”

“叔父。”呂容看着張遼的背影,心中萬般難受,自己從小父母雙亡,一直由他撫養長大,還不曾報答養育大恩之萬一,卻反而添了這麼許多麻煩。此刻呂容知道張遼奉詔去洛陽是凶多吉少,否則又怎肯輕易放自己離開?在她的心中張遼便與父親無異,怎能看着他去冒險?於是又道:“侄女陪叔父一道去洛陽,倘若曹丕當真是要問罪,就請叔父將侄女獻出便是。”

張遼“哈哈”笑了幾聲,道:“難得你還有這份孝心,我已經老了,怎會用你們來換自己的命?而且此刻陛下縱然見疑,也未有憑據,送你出去豈不正好有了罪證?你若真是想要孝順於我,可就此前往江夏,找高平一起歸隱山林。我也就安心了。”

張遼之言甚是有理,曹丕究竟是何意,兩人都只是憑着聖旨猜測,並不一定就真的知道其中緣由。呂容再拜了幾下,泣聲道:“侄女告辭,請叔父多加保重。”便轉身離開。

第一百六十一章 激士氣趙舒擂鼓第四百二十八章 明死志欲報血仇第一百八十章 查內奸暗商策略第一百六十八章 贈玉壁明施挑撥第三百四十六章 齊聚首勸說北伐第三百四十一章 上朝會欲代求親第三百四十三章 鬧將府誤會極深第三十四章 甘露寺有驚無險第二百六十二章 江夏失孫權親征第四百二十章 潛秘道郭統領命第五十九章 西北事張魯降曹第五十一章 結伴歸兩廂情悅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至劉永聰穎第四百零九章 患重病前往武陵第五十二章 鬥張任宿將喪命第一百六十九章 鎮樊城暗奪兵權第三百零二章 首收徒趙雲走險第二百零八章 許承諾蠻王應和第七十三章 設府宴華歆勸進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上庸漢中人選第三十章 戰事定入住荊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向西行裝神弄鬼第三百四十三章 鬧將府誤會極深第一百章 劫糧草擊敗許褚第四百三十八章 苦肉計曹植奪權第二百一十九章 解迷藥馬良甦醒第一百六十四章 誘真兇趙舒假病第七十一章 俏丫鬟初見容兒第三百三十八章 遇行刺陳晟救駕第一百三十四章 存漢室于禁來降第五十五章 錦馬超移防葭萌第四百一十二章 棄前嫌握手言和第四百一十二章 棄前嫌握手言和第一百四十八章 敗呂蒙馬謖獻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唱大戲作秀離間第八十四章 遭抓捕誤會極深第一百一十九章 至閬中張苞出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傅彤死大軍脫險第八十九章 遇馬超至誠友誼第八十五章 下牢獄關鳳相救第二百五十八章 躍虎澗關平誘虎第二百六十四章 明調令暗藏陰謀第三十三章 計中計孫劉聯姻第三百九十三章 敗羌兵巧遇故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提還政質問逼宮第二百三十一章 府中談謀劃勤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猛將死努力成空第三章 臨赤壁見證歷史第三十章 戰事定入住荊州第一百零一章 夏侯亡強攻定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拒忠言魏吳交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報血仇隱忍多年第四百一十六章 夜進言再獲信任第六十七章 昔助吳今陷曹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守遺言再度受氣第二百五十二章 轅門鬧關索身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拾兵刃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七章 遇熟人驚現呂容第三百零三章 明襲營實爲刺殺第四百一十二章 棄前嫌握手言和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亂起曹彰移防第一百九十二章 聞戰報五溪叛亂第二百零三章 破強敵桓易擒王第三百章 降巴西成都城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越吉初生情愫第四百零三章 出意外宛城失陷第三百九十九章 亂軍心弟背叛兄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敵成猛虎被困第一百五十七章 拒馬謖初戰吳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知病情逆子謀父第二百六十章 吳軍援書生首戰第二十五章 收三郡出征長沙第四十七章 克軍寨心疑張任第四百三十五章 議遷都罵死王朗第四百三十一章 拒忠言魏吳交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報前仇責打黃皓第三百六十八章 止樊城駐軍不前第八十六章 助守關冒充關興第三百九十七章 異反常請命回蜀第三百四十章 滿月宴孟倩發難第四百四十七章 駐洛陽修養生息第三百六十八章 止樊城駐軍不前第二百六十九章 道身世陳宮有後第七十章 賜恩惠拉攏人心第九十八章 降天兵偷襲陽平第四百三十二章 顧大局忍氣吞聲第二百四十五章 東伐起終得完婚第七十一章 俏丫鬟初見容兒第二百九十六章 效獻帝密詔泄露第二十五章 收三郡出征長沙第三百七十三章 折中策作爲援軍第九十三章 陣前鬥暗奪南鄭第二百二十九章 加官爵劉備稱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至冀州路遇楊修第三十六章 回荊州再激周瑜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稱帝貪慕虛榮第四章 落難人遭遇好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亂起曹彰移防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荊州欲留猛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王命趙舒督軍
第一百六十一章 激士氣趙舒擂鼓第四百二十八章 明死志欲報血仇第一百八十章 查內奸暗商策略第一百六十八章 贈玉壁明施挑撥第三百四十六章 齊聚首勸說北伐第三百四十一章 上朝會欲代求親第三百四十三章 鬧將府誤會極深第三十四章 甘露寺有驚無險第二百六十二章 江夏失孫權親征第四百二十章 潛秘道郭統領命第五十九章 西北事張魯降曹第五十一章 結伴歸兩廂情悅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至劉永聰穎第四百零九章 患重病前往武陵第五十二章 鬥張任宿將喪命第一百六十九章 鎮樊城暗奪兵權第三百零二章 首收徒趙雲走險第二百零八章 許承諾蠻王應和第七十三章 設府宴華歆勸進第一百一十一章 平上庸漢中人選第三十章 戰事定入住荊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向西行裝神弄鬼第三百四十三章 鬧將府誤會極深第一百章 劫糧草擊敗許褚第四百三十八章 苦肉計曹植奪權第二百一十九章 解迷藥馬良甦醒第一百六十四章 誘真兇趙舒假病第七十一章 俏丫鬟初見容兒第三百三十八章 遇行刺陳晟救駕第一百三十四章 存漢室于禁來降第五十五章 錦馬超移防葭萌第四百一十二章 棄前嫌握手言和第四百一十二章 棄前嫌握手言和第一百四十八章 敗呂蒙馬謖獻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唱大戲作秀離間第八十四章 遭抓捕誤會極深第一百一十九章 至閬中張苞出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傅彤死大軍脫險第八十九章 遇馬超至誠友誼第八十五章 下牢獄關鳳相救第二百五十八章 躍虎澗關平誘虎第二百六十四章 明調令暗藏陰謀第三十三章 計中計孫劉聯姻第三百九十三章 敗羌兵巧遇故人第三百五十七章 提還政質問逼宮第二百三十一章 府中談謀劃勤王第一百六十五章 猛將死努力成空第三章 臨赤壁見證歷史第三十章 戰事定入住荊州第一百零一章 夏侯亡強攻定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拒忠言魏吳交戰第四百五十五章 報血仇隱忍多年第四百一十六章 夜進言再獲信任第六十七章 昔助吳今陷曹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守遺言再度受氣第二百五十二章 轅門鬧關索身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拾兵刃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七章 遇熟人驚現呂容第三百零三章 明襲營實爲刺殺第四百一十二章 棄前嫌握手言和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亂起曹彰移防第一百九十二章 聞戰報五溪叛亂第二百零三章 破強敵桓易擒王第三百章 降巴西成都城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越吉初生情愫第四百零三章 出意外宛城失陷第三百九十九章 亂軍心弟背叛兄第二百五十九章 誘敵成猛虎被困第一百五十七章 拒馬謖初戰吳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知病情逆子謀父第二百六十章 吳軍援書生首戰第二十五章 收三郡出征長沙第四十七章 克軍寨心疑張任第四百三十五章 議遷都罵死王朗第四百三十一章 拒忠言魏吳交戰第二百八十三章 報前仇責打黃皓第三百六十八章 止樊城駐軍不前第八十六章 助守關冒充關興第三百九十七章 異反常請命回蜀第三百四十章 滿月宴孟倩發難第四百四十七章 駐洛陽修養生息第三百六十八章 止樊城駐軍不前第二百六十九章 道身世陳宮有後第七十章 賜恩惠拉攏人心第九十八章 降天兵偷襲陽平第四百三十二章 顧大局忍氣吞聲第二百四十五章 東伐起終得完婚第七十一章 俏丫鬟初見容兒第二百九十六章 效獻帝密詔泄露第二十五章 收三郡出征長沙第三百七十三章 折中策作爲援軍第九十三章 陣前鬥暗奪南鄭第二百二十九章 加官爵劉備稱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至冀州路遇楊修第三十六章 回荊州再激周瑜第四百五十三章 急稱帝貪慕虛榮第四章 落難人遭遇好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內亂起曹彰移防第一百四十五章 援荊州欲留猛將第一百二十三章 奉王命趙舒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