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全民公投

這兩天,有兩件事情在南郡城傳的沸沸揚揚。**第一件,名叫好再來的小酒館一夜之間聲明鵲起,那個被文丑問過是否伐吳的店小二成了南郡城的名人。酒館掌櫃的,將李輝做過的那張小几原封不動,連酒杯酒壺,小菜以及筷子的擺放都照原樣,供前來喝酒的人蔘觀。店裡自制的燒酒,也從原來的一個錢一壺,破天荒的漲到了十個錢,依然是供不應求。?

第二件乃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南郡太守府貼出告示,大將軍李輝爲了伐吳的事情,希望徵求全體南郡百姓的想法。就在太守府的門外,一左一右有兩個大木桶,們的旁邊有一袋子黃豆,無論是誰,只認爲該伐吳,就拿一粒黃豆扔進左邊的木桶中,反之則扔進右邊的木桶。?

百姓們對此議論紛紛。荊州可以說經歷了劉備、曹操、孫權、李輝幾家的輪番佔領。荊州的百姓完全有資格評判這些諸侯的優劣,誰好誰壞的評判權完全交給普通老百姓,過去的歷史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龐統笑道:先不說結果是什麼,我擔心百姓們不敢做這個評判!?

士元兄說的很對!徐庶道:自古以來都是官說什麼百姓幹什麼,現在二弟將這顛倒過來,恐怕不那麼容易吧!?

李輝道:不容易也幹,爲什麼就不能百姓爲自己的命運做決定,打仗是死人的,死的百姓可比官多得多,既然自己付出生命,爲什麼不能自己說了算!?

道理是不錯!能不能成功我也是拭目以待!徐庶搖頭苦笑。?

三天時間過去了,沒有一個百姓前來投票,那一袋黃豆一粒未動,兩隻木桶空空如也。雖然李輝的這個官府和別人的不一樣,們打擊士人,重視商販,將這麼重大的事情讓百姓們做決定這肯定是開玩笑,既然是個玩笑,也就沒有必參加。即便是真的,也看看再說。?

第四天一大早,李輝起的很早。昨天晚上一夜未睡。三天沒有一個人投票,自己的努力就算是白費了。獨自一人來到太守府門前,看着空空蕩蕩的兩隻木桶,心裡很不舒服,自己抓起一粒黃豆,往右邊的木桶裡一扔。噹!噹噹噹\u2026\u2026一連串的響聲。豆粒在木桶內滾了好久。直到豆粒停止,李輝悶悶不樂的回去了。?

來來往往的行人從府衙門前經過,都會不自覺的往桶裡看上一眼。當有人看見右邊的木桶裡竟然有一粒豆的時候,感到很奇怪,眨眨眼睛,確定桶裡卻是有一粒豆,搖頭笑了一下。可能處於好玩的心裡,有人抓了一粒豆放到了左邊的桶裡。?

\u201T聽說沒有?有人已經往桶裡扔豆子了!?

是嗎?也不知道這位李將軍是真的徵求百姓的一件,還是做做樣子,還是看看再說!?

\u201T們不知道,李將軍行事不拘一格,也許是真的!?

真的最好,是引誘百姓,如果誰認爲不該伐吳,拂了大將軍的面子,說不定就再也找不到了。?

慎重!看看再說!?

呵呵,沒那麼可怕,就一粒豆們又不知道是誰投的,我還真像投一粒!?

\u201T不怕??

怕什麼?如果大將軍和以往的那些人一樣,搞這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也沒什麼用!我覺得是真的!?

茶館、酒肆、大街小巷都是這種議論之聲。很多人不約而同的前來觀看,有些人還真的響應府衙的號召,自覺地拿起一粒豆扔進左邊或者右邊的木桶裡。?

離截止日期還有一個時辰,整整三袋豆子都已經放進了大木桶裡。木桶粗大,兩邊看上去相差懸殊,左邊那個寫着伐的木桶已經有了一多半,右邊的那個木桶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稍微一看就能知道結果。?

李輝領着徐庶、趙雲、郭嘉、龐統、文丑等人站在府衙門口。看熱鬧的百姓將整條街都站滿了。趙雲一聲令下:數豆!?

十幾個軍士當着所有百姓的面,將右邊的木桶放倒,一粒粒的開始數裡面的黃豆。有些百姓也跟着士兵一起數數。天色已晚,燈球火把將整個南郡照的如同白晝,誰都沒有睡覺的意思,這一次是百姓們自己意願的一種表達,們看一個結果,還看看李輝是不是個說到做到的人。?

右邊的桶裡,一共三千五百七十二粒,左邊的桶就多上很多,整整三萬粒。李輝對於結果不是怎麼高興,百姓們的熱情非常的滿意。南郡城有百姓八萬,雖然不是每人一粒豆,這總數加起來也近乎一半。這第一次的全民公投的效果非常不錯。?

徐庶代表南郡屬衙說道:這次大將軍將伐吳的決定權交到們的手裡,這是開天闢地一來從未有過的,其實大將軍並不願意伐吳,們其中有些上了年紀的人可能知道,大將軍和江東的孫家有很深的情誼,不過大家放心,從剛纔的投票結果看,大家的意思相當的明確,既然如此我相信大將軍絕不會有違百姓的意願!?

好!好!一浪高過一浪的叫好聲響徹整個南郡的上空。?

李輝揮揮手讓大家安靜:我李輝是個說法算數的人,我大哥說了,這是大家的意見,自古到民爲水、君爲輕,百姓的意見大於一切,我宣佈,從明天開始,無論是河北、塞外、還是中原、荊州,全部進入備戰時期,調集大軍準備伐吳!?

伐吳!伐吳!伐吳!整整一個晚上,南郡的百姓興高采烈,就像過年一樣,有些酒肆通宵開門,南郡人人都議論李輝,議論這次投豆子的事件。有些人後悔自己沒有投上一粒,那些投了豆子的人滿臉通紅的講述這自己當時的心情和決定。?

這麼大的事情,這麼大的動靜,孫權當然不能不知道,也不會不知道。開始的時候,當着羣臣的面取笑李輝是一個沒腦子的人,等結果出來,南郡百姓三分之一的人同意伐吳,孫權害怕了。?

虞翻沉思良久:陛下,事急已,請陛下立刻派出使者前往長安、成都,聯合曹丕、劉封聯合抵禦李輝,我們東吳一家萬萬不是李輝的對手!?

第11章 陽翟追敵第5章 三國時代來臨第48章 鼎足之勢第79章 訪賢(二)第23章 對峙第100章 使者對使者第32章 決戰日照山(一)第6章 葫蘆谷第26章 馬超被算計了第64章 大戰虎牢關(八)第31章 伏擊第18章 江東猛虎第83章 援軍到了第67章 李輝來了第48章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第10章 先禮後兵第60章 大戰虎牢關(四)第70章 真正的較量第15章 純粹是生意第47章 劉備的窩囊氣第71章 不被領情的好意第99章 家族第89章 慕容風的下場第50章 稱帝第75章 我們是兄弟第47章 接駕第93章 決戰官渡(十六)第7章 月黑風高第61章 黃皓的財寶第24章 四面楚歌第39章 曹操想幹什麼第64章 陰謀中的陰謀第72章 大戰虎牢關(十六)第82章 爲美而戰第27章 槍之精要第97章 舞文弄墨受羞辱第96章 只殺王允和呂布第17章 奪命無敵槍第55章 火燒連營第21章 勸呂布奪徐州第104章 鄴城甄家第48章 一個好主意第81章 再搭靈堂第87章 出兵第62章 潛入壽春第71章 繼任大祭司第100章 再次敗走第37章 繼位第71章 不被領情的好意第5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5章 純粹是生意第105章 第二防禦圈第94章 決戰官渡(十七)第47章 徐州城被圍第69章 立威第55章 條約第17章 片刻的安寧第24章 裡應外合第15章 頭痛事第2章 忍了第83章 設計第17章 血流成河第61章 安國將軍孫策第42章 陷陣無敵第19章 封鎖線第104章 劉備的野心第17章 殺人和燒城第65章 挑女婿比賽第82章 爲美而戰第20章 武昌之戰第49章 凱旋第76章 接着忽悠第75章 我們是兄弟第108章 成都危機第59章 廣陵張紘第38章 教子第52章 三嚴鬥趙雲第103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21章 勸呂布奪徐州第70章 大兵壓境第60章 三家聯合攻袁術第49章 周瑜死了第3章 四面出擊攻幽州第85章 火上澆油第20章 奇才閻柔第12章 華容道第69章 無賴第46章 招不招第60章 盧龍塞的戰報第65章 世外桃源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7章 劉備的窩囊氣第57章 會師第40章 各個心懷鬼胎第30章 路遇劫匪第101章 隱患第40章 渡口第41章 逼婚第97章 舞文弄墨受羞辱第52章 辭官
第11章 陽翟追敵第5章 三國時代來臨第48章 鼎足之勢第79章 訪賢(二)第23章 對峙第100章 使者對使者第32章 決戰日照山(一)第6章 葫蘆谷第26章 馬超被算計了第64章 大戰虎牢關(八)第31章 伏擊第18章 江東猛虎第83章 援軍到了第67章 李輝來了第48章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第10章 先禮後兵第60章 大戰虎牢關(四)第70章 真正的較量第15章 純粹是生意第47章 劉備的窩囊氣第71章 不被領情的好意第99章 家族第89章 慕容風的下場第50章 稱帝第75章 我們是兄弟第47章 接駕第93章 決戰官渡(十六)第7章 月黑風高第61章 黃皓的財寶第24章 四面楚歌第39章 曹操想幹什麼第64章 陰謀中的陰謀第72章 大戰虎牢關(十六)第82章 爲美而戰第27章 槍之精要第97章 舞文弄墨受羞辱第96章 只殺王允和呂布第17章 奪命無敵槍第55章 火燒連營第21章 勸呂布奪徐州第104章 鄴城甄家第48章 一個好主意第81章 再搭靈堂第87章 出兵第62章 潛入壽春第71章 繼任大祭司第100章 再次敗走第37章 繼位第71章 不被領情的好意第5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5章 純粹是生意第105章 第二防禦圈第94章 決戰官渡(十七)第47章 徐州城被圍第69章 立威第55章 條約第17章 片刻的安寧第24章 裡應外合第15章 頭痛事第2章 忍了第83章 設計第17章 血流成河第61章 安國將軍孫策第42章 陷陣無敵第19章 封鎖線第104章 劉備的野心第17章 殺人和燒城第65章 挑女婿比賽第82章 爲美而戰第20章 武昌之戰第49章 凱旋第76章 接着忽悠第75章 我們是兄弟第108章 成都危機第59章 廣陵張紘第38章 教子第52章 三嚴鬥趙雲第103章 迅雷不及掩耳第21章 勸呂布奪徐州第70章 大兵壓境第60章 三家聯合攻袁術第49章 周瑜死了第3章 四面出擊攻幽州第85章 火上澆油第20章 奇才閻柔第12章 華容道第69章 無賴第46章 招不招第60章 盧龍塞的戰報第65章 世外桃源第92章 出師不利第47章 劉備的窩囊氣第57章 會師第40章 各個心懷鬼胎第30章 路遇劫匪第101章 隱患第40章 渡口第41章 逼婚第97章 舞文弄墨受羞辱第52章 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