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要動真格的了

被沈惟敬爆了肺管子的倭寇就好像一陣狂風般席捲了整個朝鮮半島,朝鮮大片國土陷落,國王李昖無處藏身只能託庇於大明,兩位王子成了階下之囚,生死不明。

說朝鮮現在已經亡國都不爲過。

屬邦朝鮮哀鴻遍野,屍骨如山,如果再不大發援兵,藩籬將失,泱泱大國也將有池魚之禍,尤其是加藤清正所部居然越過鴨綠江,侵入大明的勢力範圍,雖然是海西女真,但道理上來說,那裡也是大明朝的疆土,自家後院都被人來去自如了,萬曆皇帝要是還能忍耐的話,他也就不配做這個皇帝了。

“倭寇猖獗,居然敢冒犯天朝上國,實實可恨!”這會兒萬曆皇帝也沒心思去理會那個沈惟敬,他已經被倭寇在豆滿江的惡行,氣昏了頭。

堂堂大明天朝,居然被一個小小的倭國欺負到了頭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肖太亨忙出班道:“聖上!倭寇實在無禮,臣請聖上即刻調集大軍,加以征剿!”

萬曆皇帝看着滿朝的文武大臣,朗聲道:“此言甚善,諸位卿家,哪位願意領軍出征,經略遼東,爲朕除此大惡。”

階下內閣首輔趙志皋出班道:“聖上暫熄雷霆之怒,那倭寇雖然無禮,但畢竟偏居海島,向來不堪教化,其冒犯大明天朝,雖然罪大惡極,然當初本朝開國太祖皇帝曾有遺詔,列其爲不徵之國,今若加以大軍征討,豈不是違背了太祖皇帝的遺訓,臣以爲不妥,不如再派使臣前往招撫爲上!”

萬曆皇帝一聽又是這種陳詞濫調,險些把鼻子都氣歪了,太祖遺詔不得未被,那萬曆皇帝屁股底下的這張龍椅是怎麼來的?

成祖皇帝不去搶的話,傳到萬曆皇帝手中的家業能有幾畝薄田,就已經算不錯的了,還能輪得到他做皇帝,號令天下,自稱九五。

當初太祖皇帝大行,傳皇位於建文帝,要是成祖皇帝不違背遺詔,這皇位豈能輪得到他們這一支朱姓子弟來坐。

這趙志皋簡直是讀書讀傻了,要不然也不會說出這麼一番迂腐書呆子的傻話。

“迂腐之言!”朝臣之中,立刻就站出來了一位,正是兵部右侍郎宋應昌。

宋應昌,字時祥,號桐岡,明浙江仁和人,生有異相,方面紫髯,望之如神人、劍客,天生豪傑。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中進士,授絳州知州。歷濟南知府、福建布政使,進副都御史。巡撫山東,上《海防事宜》,預策倭患,進選將、練兵、積粟三策。官至兵部右侍郎,加左都御史。

“太祖皇帝當初將倭國列爲不徵之國,乃是看其恭順,孰料其如此狼子野心,窺伺我中華疆土,若是太祖皇帝地下有知,也必將施以雷霆。如今倭寇侵入遼東,佔我疆土,殺我百姓,若是我大明不予懲戒的話,這天下豈不大亂,到時候天下洶洶,皆來瓜分我大明疆土,該如何對待,難道趙大人親自去施以教化不成!”

趙志皋被說得面紅耳赤,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是訥訥不言。

萬曆皇帝對趙志皋也不禁大爲失望,心裡已經生出了要將其罷黜的心思,反倒是宋應昌一番言語,甚得萬曆皇帝之意。

“宋卿家所言甚是,倭寇猖獗至斯,若是不加以征剿的話,何以揚我大明國威。”

加藤清正的一次報復性進攻,最終讓萬曆皇帝在盛怒之下,決意大動干戈,不惜傾全國之力,與豐臣秀吉哪隻死猴子決一死戰。

隨即萬曆皇帝正式下達詔書,任命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爲經略使,,趕赴遼東,統籌援朝抗倭事務。

八月二十六日,宋應昌親自率領援朝大軍,浩浩蕩蕩開向遼東,大明朝已經做好了準備,打算狠狠教訓一下那隻在海島上上竄下跳,時時都不肯安分的野猴子。

十月初六,萬曆皇帝從肖太亨之意,下旨徵調各路援軍,入朝徵倭,令參將吳惟忠率南方義烏兵三千人,限五天之內到達遼東。同時調遣遼東兵一萬人,於鴨綠江邊集結,隨時準備入朝抗倭。

之後,還從薊鎮、保定的駐軍中,精選出五千人,宣府、大同駐軍各挑出八千人,組成抗日大軍,聽命於經略宋應昌的指揮,赴朝剿敵。

所有被集結起來的軍隊,堪稱此時大明帝國最爲精銳之師,特別是吳惟忠的義烏兵,更是號稱“倭寇的剋星”。

吳惟忠,字汝誠,號雲峰,浙江金華府義烏縣吳坎頭人。性聰慧,志剛勇,好習史書,精於韜略。嘉靖中,東南沿海倭寇爲患,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浙江寧、紹、臺參將戚繼光赴義烏招募新兵,吳惟忠等四千青年應募投軍,擔任把總。

當初爲了把義烏兵練成一支虎狼之師,戚繼光特地創制一種新式武器“狼筅”和一種新的陣法“鴛鴦陣”。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義烏兵銳不可當,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義烏兵所到之處,倭寇無不聞風喪膽,落荒而逃。義烏兵以其強悍善戰、紀律嚴明而著稱,可以說是有明一朝最爲精銳的部隊。在兩次東征剿倭過程中,義烏兵屢屢發揮尖刀利刃的作用,先後有吳惟忠、葉邦榮、茅國科、陳蠶等幾位高級將領率部出征,爲抗擊倭寇作出巨大貢獻。

作爲義烏兵的年輕將領、戚繼光的得力干將,吳惟忠更是在歷次抗倭戰役中屢立戰功。

嘉靖四十一年,戚繼光奉命入援福建抗倭,率軍自溫州抵達福寧。八月初八日,戚繼光從張灣出發,涉海攻島,命令把總張諫留守東牆鋪,以防倭寇掩襲戚家軍側後;兵分兩路,戴都閫率領向東山鋪前進,戚繼光督王如龍、吳惟忠等由蘭田涉渡;調張諫部屯金垂渡,參將張嶽屯石壁嶺,爲左右翼,以防倭寇遁逃;以水兵都司張漢率舟師一隊泊於橫嶼外洋,準備夾攻。

八時左右,戚繼光命令陳大成、吳惟忠、陳子鑾、童子明各部乘退潮涉渡。陳子鑾、童子明從正面衝其陣,吳惟忠以右翼攻其巢,陳大成部從左翼沿山腳繞敵側後。

當接近橫嶼島時,陳子鑾、童子明帶兵衝擊南線敵陣,陳大成沿山麓登山從山頂後包抄,吳惟忠帶兵攻打木柵城,雙方展開激戰。擔任斷敵退路的王如龍帶兵過海,趕到島上投入戰鬥。吳惟忠點火燒燬木柵,島上衝起一股股濃煙,倭巢被燒。衆將見吳惟忠得手,四面合圍,搶佔全島各要道和制高點。倭寇到處亂竄,企圖逃命。義烏兵乘勝追擊,斬敵2600多人,奪回被擄男女3000多人。

此戰吳惟忠斬倭6人,他帶的部隊斬敵477人,收復了被佔三年之久的橫嶼島。這一戰也是吳惟忠從軍以來的巔峰之戰。

將倭寇聞風喪膽的義烏兵投入東征,可見萬曆皇帝抗戰信念之堅決。

十月十五日,明神宗又令陝西總兵李如鬆,改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軍務,充防海御倭總兵官,率領明軍,救援朝鮮。

李如鬆,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人。他是明朝後期赫赫有名的遼東總兵李成樑長子。李成樑鎮守遼東三十年期間,先後十次奏大捷,號稱“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所未有”,被譽爲“萬曆第一大將”,其位望隆貴,足以同唐代的郭子儀相比。

李成樑祖籍隴西,唐朝末年爲避亂遷入朝鮮。洪武年間,先祖李膺尼渡過鴨綠江,歸附明朝。其子李英授鐵嶺指揮僉事,從此李氏便在鐵嶺安家落戶。

李如鬆也不愧爲將門虎子,容貌魁傑,宇量寬洪,少年便從父征戰,頗立功勳。

萬曆十一年,李如鬆升任山西總兵官。

萬曆二十年,韃靼人寧夏總兵哱拜反。四月十五日,經浙江道御史梅國楨推薦,明神宗令李如鬆充總兵官,提督陝西軍務,征討哱拜。這就是“萬曆三大徵”的第一徵,平定寧夏叛亂。

六月,李如鬆抵達寧夏,下令決開黃河,水淹寧夏城。九月十六日,李如鬆募敢死士一舉攻克寧夏城,哱拜自盡,其子哱承恩等被擒,寧夏叛亂平息。

六月到軍中,九月便平定了哱拜叛亂,李如鬆的軍事才能可見一斑,在廷議東征軍統帥時,衆臣無不屬意於李如鬆,至此,寧夏平,萬曆皇帝又將更大的使命賦予李如鬆,那就是揮師入朝,驅趕倭賊,拯救朝鮮于亡國滅族之中。

這次李如鬆所率的東征軍堪稱當時明軍中的最強組合,這當中有吳惟忠的義烏悍兵,有騎射皆精的遼東銳卒,有拱衛京師的薊保步兵,統帥方面,文有經略宋應昌足智多謀,武有李如鬆驍勇善戰。

如此一支精銳戰隊,用來對付倭寇,就連萬曆皇帝都覺得有些大材小用,不過此前倭寇實在是無禮太甚,萬曆皇帝這才下定決心,用這把鋒利的牛刀去殺雞。

第二十四章 孽子住手第十九章 果然豪傑~~~個屁!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一章 復國瘋子第十三章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七十二章 少女第四十三章 募兵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四十章 大軍前驅第二章 李府九少爺第二章 天下震盪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三十七章 看法寶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章 居麗夫人第二十四章 定計第六十九章 聖旨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四十四章 倭寇要投降第十三章 聖命難違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七章 立威第四十五章 情報網第七十章 總算熬出頭了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七十四章 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八章 良將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第二十章 軍權第十章 稷山阻擊戰第六十一章 不了了之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九章 初見野豬皮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五十八章 一炮雙響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六十八章 家人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七十章 總算熬出頭了第九十一章 名將隕落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十三章 爛攤子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三十七章 看法寶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九十章 援兵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二章 李府九少爺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第二十七章 兩個好演員第九十章 援兵第六章 專打不要臉第七十二章 年節第九十七章 父子密議第四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十七章 討債第七十一章 救人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六十四章 恨!第七章 還真就不要臉了第十四章 活命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十一章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六十一章 不了了之第八十六章 出兵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二十四章 夠了嗎?走人!第七十一章 救人第一章 翹家少女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十一章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第十章 李九少爺要殺人第五章第五章 大虎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四十九章 鴉片販子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八十一章 復國瘋子第十三章 聖命難違第七十一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九十章 援兵第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孽子住手第十九章 果然豪傑~~~個屁!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一章 復國瘋子第十三章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七十二章 少女第四十三章 募兵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四十章 大軍前驅第二章 李府九少爺第二章 天下震盪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二十一章 金手指還是催命符?第三十七章 看法寶第二十六章 男人做事,女人少多嘴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九章 居麗夫人第二十四章 定計第六十九章 聖旨第二十五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四十四章 倭寇要投降第十三章 聖命難違第三十八章 活着幹,死了算!第七章 立威第四十五章 情報網第七十章 總算熬出頭了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七十四章 老子的隊伍纔開張第八章 良將第三章 薩爾滸大戰第二十章 軍權第十章 稷山阻擊戰第六十一章 不了了之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九章 初見野豬皮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五十八章 一炮雙響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三十二章 日本人都是大傻.逼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六十八章 家人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七十章 總算熬出頭了第九十一章 名將隕落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十三章 爛攤子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三十七章 看法寶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九十章 援兵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二章 李府九少爺第二十八章 回馬槍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第二十七章 兩個好演員第九十章 援兵第六章 專打不要臉第七十二章 年節第九十七章 父子密議第四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十七章 討債第七十一章 救人第五十三章 喋血城門第六十四章 恨!第七章 還真就不要臉了第十四章 活命第二十章 新仇舊怨第八十章 漢四郡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十一章第五十九章 無奈的宋應昌第六十一章 不了了之第八十六章 出兵第一百零二章 面聖第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二十四章 夠了嗎?走人!第七十一章 救人第一章 翹家少女第四十二章 流民問題第十一章 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第十章 李九少爺要殺人第五章第五章 大虎第六十二章 猴子的野望第四十九章 鴉片販子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八十一章 復國瘋子第十三章 聖命難違第七十一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九十章 援兵第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