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

對於輪距的標準,大唐帝國並沒有對民間進行強行的規定,理論上來說,你喜歡造多寬的馬車都可以。

但是如今的馬車,大部分也不是私人打造,很多都是馬車公司,再不濟也是馬車作坊打造的,他們打造的馬車都是有規格的,除非特殊需求,不然的話爲了市場,他們造的馬車也是和官方的馬車一樣,起輪距都是一米四。

畢竟馬車造出來是用來用的,而且大部分還是需要跑在國道上的,你要是搞的太大,那可跑不了。

因此在這種影響下,實際上民間的馬車,普遍也是使用的一米四的輪距。

如此也就造成了,大唐帝國裡的馬車輪距,雖然各種都有,但是一米四卻是屬於一個大衆標準。

不管是軍方的大量馬車,還是說民間裡的貨運雙輪、四輪馬車,又或者是有錢人使用的普通雙輪乃至四輪馬車,其輪距都是一米四。

因此大唐帝國的官道,也是根據一米四的馬車輪距來制定官道的寬度的,輪距再加上必要的行人空間,因此普通官道的寬度就是兩米,當然了,這其實只是理想標準,在一些施工困難的山區,其官道的寬度往往只有一米五六左右。

但是,絕對不能低於一米四,低於一米四的話,那就是不合格的官道,主政官員會挨批的。

而部分官道,則是有四米寬,因爲部分官道是需要滿足兩輛馬車並列行駛。

而超過四米的官道的道路也有,不過比較少,而且也不算是硬性規定,有一些是軍事需求,比如說天津到幽州城,再到宣府,大同府的官道,這一段路,就是典型的軍事需求,其最低標準就是六米,部分路段甚至能夠達到十米以上,而且道路的情況相當良好!

這一方面是因爲軍事需求,而另外一方面,這片區域乃是屬於北方平原地形,修路容易。

而內陸地區,如果沒有軍事需求的話,主要是一些地形平坦,建設難度低的地區,同時該地的財政也比較良好,同時也有這個運輸需求的話,那麼就會修建寬度比較寬的官道了,比如上海到杭州的官道,那就是六米大道,寬敞的同時,而且路面結實平坦。

浙北和江南都是不差錢的地區,而且此地屬於平原地區容易建設,更加重要的是有着龐大的物資運輸需求,纔會有這種足足六米寬的官道。

大唐帝國的官道,總體上來說,還處於大規模的建設階段,很多還是延續使用前明時代的官道,說是兩米以及四米的標準呢,但實際上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進行擴建,目前只有一些容易建設,或者是有着軍事需求,又或者是地方財政比較寬鬆的地方,完成了官道擴張和新建的工程。

但是,即便是有部分路段,還是前明修築的官道,但是也是能夠用的,只是沒那麼好用而已。

四支督導組,他們有的乘坐船隻沿着長江南下,然後通過京杭大運河北上,而有的,則是直接過長江,然後走陸路北上,都是坐船做馬車,甚至在部分路段直接乘騎馬匹的,所以督導組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這不快不行了,他們還要趕到各自的任務目的地督導當地的官員防洪抗洪呢,這要是遲了,那可就麻煩大了。

李軒對這一次的防洪抗洪是非常重視的,這四個督導組的組長,都是督察院的正三品僉都御史擔任,並且是賦予了一定的臨時權限,而僉都御史,在督察院裡,本來就是平時巡視各省的大員,可不是什麼普通官員。

他們去到了當地,能夠極大的震懾當地官員。

督察院就是負責‘督察’這一環節,而指導嘛,則是由內閣的其他部分派出的官員負責,包括農部、工部等部門的官員的,在技術細節上,指導當地的官員進行防洪抗洪。

督導組前往各省後,金陵城這邊也是沒閒着,衆多大臣們開始調動大量的各種物資北上,尤其是至關重要的糧食,那更是重中之重。

而負責提供以及部分承運任務的大唐糧食總公司,一紙令下,就是讓下屬的各省道分公司準備了大量的糧食以及運輸糧食所用的船隻以及馬車,然後大量的糧食開始朝着北方運輸而去,加強當地的糧食儲備,以便及時救災。

當然了,大唐糧食總公司雖然是國企部所屬企業,而且還是非常典型的政策性企業,但是好歹也是按照商業模式運營的企業,他們雖然提供了這麼多的糧食,但是官方還是要給錢的。

只不過是不用立即就給,可以欠賬,同時價格也只是最低的成本價而已。

糧食在北運,其他物資也是陸續北運。

儘管洪水還沒有來,但是大唐帝國卻是已經幾乎動員了大半個帝國的力量準備防洪抗洪了。

五月三日,淮安府府城,江北道道員季令達看着手中報告書,在看看外頭正在不斷下的大雨,直覺告訴他,這一次麻煩大了。

他手中的報告書,乃是京城通過加急送過來的,除了皇家理工學院的天氣預報外,還有一封聖旨,聖旨上要求他必須高度關注天氣,做好防洪抗洪措施,並且說,當地駐軍將會爲防洪抗洪工作提供幫助。

如果只是當地下雨的話,那麼問題不大,淮安府雖然處於淮河流域,不過卻是處於下游,在中上游沒有大量洪水下來的話,僅僅是當地下大雨,淮安府各地的防洪堤壩還是可以扛得住的。

但是,奈何這一次下雨的不僅僅是淮安府當地的,而是一整個中原地區都下雨,尤其是河南那邊,預計也會下大規模的暴雨,這雨水會彙集到黃河,然後不斷沿江而下,衝擊着兩岸的堤壩,再加上當地也下雨的話,那麼發生洪澇就是必然的。

當即,季令達就是把屬下的官員找了過來,然後吩咐下去,下屬各州府立即組織防洪抗洪工作,爲了減少扯皮開會討論耽誤時間,他直接要去,命令直接傳達到各縣各鎮,下屬各州府縣不用高什麼開會討論了,直接照辦就行了。

而且他的指示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要各地立即組織防洪抗洪工作,動員徵召當地民衆緊急加固堤壩,疏通河流,同時轉移容易發生洪澇地區的民衆到安全地帶。

不管黃河中游會不會下雨,也不管其他地方會不會下雨,但是小心總是沒錯的,更何況,上頭已經是有了明確的指令,要防洪抗洪,到最後哪怕是屁事沒有,虛驚一場,但是也不會有人來說他浪費人力物力。

隨着季令達的一聲令下,淮安府下屬的各府縣都是迅速動了起來。

大唐帝國立國雖然十幾年了,但是統一華夏其實也就是最近七八年的事,帝國正處於立國初期,行政效率可是相當高的,不會說和那些立國百年以後的王朝一樣,進入王朝中期後,整個政權都是陷入了一種懶惰期,各種亂七八糟的毛病多的是。

如今大唐帝國的地方衙門,官員們爲了升官,爲了政績,大部分還是很拼命的,因爲大家都不傻,都知道在立國初期的這些年,是最容易出頭的時候,再過幾十年,等到階級固化之後,那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當然了,行政效率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如今大唐帝國的大部分文官,都是自身培養的官員,這些官員學習的就是各種近代化知識,那麼是剛進入官場沒有什麼實際經驗,但是理論基礎基本都是有的,稍微鍛鍊一下,就是一個合格的官員。

如今大唐帝國的讀書人乃至官員,可不是以前的那些只會之乎者也的士子!

同樣是士子,前明士子和大唐士子,那是已經變成了截然不同的概念,當然了,人其實還是原來的那羣人,只是所學的東西不一樣了而已。

江北道率先開始防洪工作,而河南那邊則是要稍微晚了幾天,沒辦法,三百里乃至五百里加急再快,也需要時間!

等到郵遞司把聖旨傳到河南的時候,那已經是好幾天之後了。

不過詭異的是,當河南省巡撫蕭保關看到這份加急報告和聖旨之後,感覺有些怪異!

要防洪抗洪?

難不成是我眼花看錯了?

這外頭的陽光猛烈的很呢,縱是五月初,但卻已經是有了六七月盛夏的跡象了。

在如此陽光明媚的天氣下,你讓我們開始防洪抗洪,而且還是立即行動不得有任何的拖延,同時規模也是非常大,要動員全省。

這好端端的,怎麼可能發洪水嘛!

但是,儘管心中有些懷疑,但是這皇家理工學院的天氣預報內容卻是不得不讓他重視,畢竟這是皇家理工學院,他們所提交的每一份報告,那都是不能有任何輕視的。

更加不要說,隨同天氣預報送來的還有聖旨呢。

聖旨上,明確說了讓他立即動員全省進行防洪抗洪。

既然有了報告也有了聖旨,哪怕是他不太相信未來一個月會連下暴雨,但是也得老老實實的這麼辦,要不然,別說官帽子保不住,他連腦袋都百分百保不住……

抗旨不遵,這罪名可大了去,死刑都是最輕的,極有可能都會連累家人!

如今的大唐帝國,可是依舊保留了連坐制度,某些罪行可是‘一人犯罪,全家抄斬’。

所以,甭管他信不信,願不願意,都得老老實實的按照聖旨的指示去做,因此一接到聖旨,他也是沒敢有絲毫的耽誤,立即就是下令全省進行動員防洪抗洪。

而說來也巧,他這天剛下令動員全身進入防洪抗洪呢,第二天的傍晚時分就是開始下雨了,一開始還只是小雨點,但是到了半夜是越下越大!

這天夜裡,河南省巡撫蕭保關徹夜未眠,因爲這雨,太大了!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萬噸豪華客輪第九百七十九章 堅持移民一百年不動搖!第三百九十二章 被淹沒的第一步兵營第三百四十五章 驚喜?這是驚嚇好吧!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宣平十九年:巨大的變遷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韃靼人又跑了第四百零二章 史無前例的大捷(第三更求訂閱)第兩百九十一章 屈服和反抗第二千零二章 聖天子全知全能第五百三十六章 遷都前夕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未來自行綜合戰鬥系統第四百二十九章 兄弟們,乾了這碗酒(求月票)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王朝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當科學家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九百七十章 張嶽的不好預感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槍炮的韃靼人很可怕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曼人的退路:非洲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今天我們創造了未來第一千零四十章 工商業大爆炸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刁蠻公主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這河套我們不要了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敵騎來襲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見相左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陸軍和海軍誰更摳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鐵路第七百六十六章 秦志福接旨第九百八十五章 富貴險中求,去琉球算個屁第八十五章 久仰丞相風采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堵車好啊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想象的大唐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唐朝報的忠實讀者:正德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第二次工業大發展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畸形的地方經濟(三章連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九十一章 冬日煮酒捏肩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萬大軍兵發河套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場第二千一百二十八章 松江汽車展覽第一百四十四章 睡個覺就把功勞撈了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暴戾的畢志安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九百四十九章 李軒:真是一羣傻貨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司法改革章程第六百四十九章 膠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糧食,有多少要多少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二千二十六章 全民富足的希望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搞第兩百八十六章 行蹤泄露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遲則生變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東非局勢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二千八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見過傻的,沒見過怎麼傻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勞工招募隊第兩百三十八章 衝破天際的怨氣(求訂閱)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想要繼承皇位,首先要活得久第三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軍費壓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陛下,不好了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宣平八年四月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宮殿:月宮號第兩百九十六章 秋風蕭瑟戰鼓響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論證萬噸鉅艦第八百六十三章 僞明衆生像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朕要帝國永不日落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大唐西洋貿易公司改革第七百三十七章 萬古聖君李軒第一百七十三章 夏收出徵第五章 有女低泣第九百零二章 文官們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西南鐵路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麥全面唐化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錢祧裡的危機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三百章 黎明前的黑夜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歐洲第一臺蒸汽機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海軍戰車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汽車行業大爆發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兩百三十六章 老鄉開門,我們是大唐王師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南唐蠻子到底想咋樣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不了一起完蛋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學比大學更重要第四百零五章 郝柏年面聖
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萬噸豪華客輪第九百七十九章 堅持移民一百年不動搖!第三百九十二章 被淹沒的第一步兵營第三百四十五章 驚喜?這是驚嚇好吧!第五百八十一章 擲彈兵,前進!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宣平十九年:巨大的變遷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韃靼人又跑了第四百零二章 史無前例的大捷(第三更求訂閱)第兩百九十一章 屈服和反抗第二千零二章 聖天子全知全能第五百三十六章 遷都前夕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消失的韃靼主力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未來自行綜合戰鬥系統第四百二十九章 兄弟們,乾了這碗酒(求月票)第四百四十章 大唐王朝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第二千零一章 普通人到了古代也能當科學家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奧斯曼賣土地第九百七十章 張嶽的不好預感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用槍炮的韃靼人很可怕第二千一百六十六章 奧斯曼人的退路:非洲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今天我們創造了未來第一千零四十章 工商業大爆炸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刁蠻公主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這河套我們不要了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敵騎來襲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意見相左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陸軍和海軍誰更摳門?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二千三十二章 南洋沿海鐵路第七百六十六章 秦志福接旨第九百八十五章 富貴險中求,去琉球算個屁第八十五章 久仰丞相風采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堵車好啊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想象的大唐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唐朝報的忠實讀者:正德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二千一百九十六章 第二次工業大發展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畸形的地方經濟(三章連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九十一章 冬日煮酒捏肩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萬大軍兵發河套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太子李暠初登場第二千一百二十八章 松江汽車展覽第一百四十四章 睡個覺就把功勞撈了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暴戾的畢志安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九百四十九章 李軒:真是一羣傻貨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司法改革章程第六百四十九章 膠着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糧食,有多少要多少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第三次印度戰役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二千二十六章 全民富足的希望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搞第兩百八十六章 行蹤泄露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遲則生變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東非局勢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二千八十五章 打不如買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見過傻的,沒見過怎麼傻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前景不樂觀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勞工招募隊第兩百三十八章 衝破天際的怨氣(求訂閱)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想要繼承皇位,首先要活得久第三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軍費壓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陛下,不好了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宣平八年四月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宮殿:月宮號第兩百九十六章 秋風蕭瑟戰鼓響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論證萬噸鉅艦第八百六十三章 僞明衆生像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九百二十二章 朕要帝國永不日落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大唐西洋貿易公司改革第七百三十七章 萬古聖君李軒第一百七十三章 夏收出徵第五章 有女低泣第九百零二章 文官們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 西南鐵路第二千一百七十章 丹麥全面唐化第二千一百零七章 西屬美洲轉讓協議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錢祧裡的危機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三百章 黎明前的黑夜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歐洲第一臺蒸汽機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海軍戰車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汽車行業大爆發第一百一十一章 陳將軍勇猛無敵第兩百三十六章 老鄉開門,我們是大唐王師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南唐蠻子到底想咋樣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不了一起完蛋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學比大學更重要第四百零五章 郝柏年面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