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以戰養戰

興泉府,原知府衙門,現大唐王朝皇宮,李軒和前幾天一樣是待在前廳處理着幾乎永無盡頭的政務。

隨着大唐王朝的擴張,各種亂七八糟的事也是越來越多,哪怕是李軒已經籌建了新式的翰林院作爲自己的秘書機構,用以協助自己處理越來越多的政務,但是在如今這個王朝擴張的初期,各種事是怎麼也少不了的。

當然了,李軒想要偷懶的話到也是可以怎麼事都不管,但是李軒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這大唐王朝的發展就會偏離他所制定的路線了。

沒辦法,誰讓他的這個大唐王朝缺乏各種人才呢,縱觀大唐王朝的諸多官員,甭管是文官還是武將,說實話就沒幾個天縱之才,連能力上等的都沒有,大多都是能力平凡之輩。

自己放手,把所有事情都交給他們處理,讓他們制定大唐王朝的各項重大政策的話,李軒敢保證,這大唐王朝不用一個月就得變得面目全非。

要想打造一個自己想要的大唐王朝,在重大政策上親力親爲,這是不可或缺的。

審閱完了一份稅部呈遞上來關於在連和縣、白林縣建立完善稅務體制的報告後,李軒刷刷的寫下了幾句自己的意見,然後就是把這文件扔到了一邊。

然後從案頭上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件看了起來,這份文件是農部那邊送上來的,說是如今已經進入秋冬時節,爲了明年的春耕能夠順利展開,請求對興泉府三縣的一些溝渠進行整修,以求明年能夠有一個豐收年。

李軒再看詳細的整修計劃,農部那邊竟然是列出了大小八條溝渠的整修計劃,預計要耗銀四千兩。

要這麼多銀子還修個屁!

水利縱然關乎糧食收成,進一步說關乎國計民生,但是如今大唐王朝最重要的事就是擴軍,然後派遣部隊進行擴張,拿下興泉府臨近州府,迎戰明軍來襲的大軍,哪有精力和資源去修什麼水利啊!

當即就是毫不猶豫的寫下了批覆意見:“錢糧兩缺,另行計議”

如果不是水利農桑的確關乎帝國根基,非常重要的,李軒都不說另行計議,而是直接批駁了。

反正如今大唐王朝是騰不出足夠的經費來修建大規模的水利設施了,農部那邊要興建水利設施,讓他們自己折騰去,能折騰成了最好,折騰不成也無所謂,反正是別指望國庫會拿出一粒糧食,一兩銀子去。

如今大唐王朝的國庫是入不敷出,爲了擴軍各種花費是大了去,僅僅是糧食這麼一項就是難以解決。

而打造武器彈藥所需要的各種戰略物資,幾乎是耗盡了國庫的最後一兩銀子,稅部那邊如今還在愁着官員以及士兵的薪餉該從哪裡壓榨出來呢,哪有多餘的銀子去搞什麼建設啊。

缺人、缺糧、缺銀,這是大唐王朝一直所面臨的難題,並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會如此,這和大唐王朝的擴張速度無關,哪怕是大唐王朝佔據了好幾個省份後,這種狀況也不太可能得到改善。

因爲規模越大,收入越多,支出也就越多。

稅部那邊難以解決糧餉的問題,軍方那邊的將領們卻是沒有太大的擔心,因爲剛拿下連和縣後,大唐新軍的將領們就已經是籌備着發動下一場戰役了。

爲什麼這麼迫不及待的就要發動下一場戰役,這裡頭有很多的理由。

第一條自然是想要乘勝追擊,趁着附近地區的明軍被橫掃一空,迅速以輕微的代價攻佔其他的府縣,擴大己方的戰略緩衝區,避免明軍來襲後直接就打到興泉府城來了。

此外主動出擊,也是能夠分散明軍的精力,不給他們從容集結兵力,然後直撲興泉府城的機會。

說簡單一點,曾子文等一羣將領們是想要化被動爲主動,通過主動出擊的方式來打亂明軍集結、進攻的部署,避免戰火直接在興泉府這個大本營燃燒之餘,還能夠通過多線出擊的方式迫使明軍分兵進剿,然後一步一步的吃掉明軍主力。

因爲不管是李軒還是曾子文等人都已經可以猜到,如果等明軍從容調集兵力,很有可能最終會彙集起來四五萬甚至十幾萬的的軍隊來攻,而這樣一來戰略壓力就太大啊。

哪怕是大唐新軍有着武器和士兵素質上的優勢,但是也很難通過一次兩次的戰略決戰擊潰明軍十幾萬大軍啊。

一旦被明軍從四面八方圍剿堵住的時候,大唐新軍最後就只能困守興泉府了,而到時候想要再獲得戰爭的勝利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因此攻佔了興泉府城後,包括曾子文等將領們就是開始籌劃着如何打出去了!

除了軍事戰略方面的緣故外,李軒以及衆多軍方將領們之所以打算打出去,還有着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以戰養戰!

興泉府終歸是小了些,人口少,土地貧瘠,原本以爲可以從興泉府三十多萬人口裡拉起一支萬人大軍來。

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困難的很,錢糧先不去說了,光光是士兵都招募不到這麼多。

剛開始幾天的時候,募兵的勢頭還算是比較喜人,但是後續幾天每天來應募的士兵數量就是呈現了斷崖式下跌的勢頭。

理由很簡單,那些想要賣命吃兵糧的人基本上第一時間就去應募的,這些人在前幾天內就會去應募,而等這一批人應募之後,剩下的只有零零散散的人了。

按照兵部那邊的預計,拿下興泉府城後,在白林縣和連和縣兩地招募的兵力最多隻有四千人,和預計的六千人差距相當大。

而這說起來還要怪宋志文,這個宋志文爲了鎮壓剿滅僞唐賊軍,過去一年來已經在興泉府內大量招募了青壯。

這被宋志文先招募了一番青壯,大唐新軍再來招募士兵的話,這數量自然就變少了。

要想真正的擴充到萬人規模,勢必要從其他州府招募兵員。

控制其他的州府後,不僅僅可以獲得兵源,而且還可以得到賦稅乃至各種戰略物資。

此外還有一次性收入的戰利品,這些都是可以用來以戰養戰的。

打亂明軍的部署,以戰養戰,這兩個理由就是大唐新軍的諸多將領們一心想要儘早打出去的最大理由。

至於開疆擴土,這說實話只是附帶的!

爲了籌備下一步的軍事行動,稅部那邊的銀糧早就花的一乾二淨了,哪有多餘的錢糧可以用來興建水利設施搞建設啊。

沒看到李軒的皇宮都只是略微修繕了一下嗎?皇宮都沒錢大規模翻修了,還想拿錢去修建水利設施,這是不可能的。

處理完案頭上的一大堆內閣各部送上來的報告後,李軒纔是離開椅子,然後走出了書房。

他剛出來呢,門外候着的一個年輕人就是快步走了上來,此人是剛改制不久的翰林院裡的翰林,名爲霍奇守,很年輕的一個讀書人。

此人原本正泰縣那邊的一個地主子弟,準確的說是破落地主的子弟,早年他家也是個大地主了,有田百畝,但是奈何他和李軒一樣,有個坑兒子的爹,他爹好賭,賭着賭着這家底就是越來越少,等他老爹掛了後,還留下一屁股債,俗話說父債子還,這還完了賭鬼老爹的債務,這百畝田地沒啊,三進老宅也沒了,未婚妻也退婚了,只剩下一個小丫鬟跟着他。

所幸的是他還是個讀書人,雖然讀書的天份只能算是一般般,這輩子估計頂天了也就只能考個秀才,但是好歹是讀書人呢,平日裡給人寫寫書信對聯算算賬什麼的,倒也能養活自己和忠心小丫鬟。

後來大唐王朝強勢崛起,橫掃了正泰縣,他和不少前程無望的人破罐子破摔,加入了大唐王朝。

當李軒見到他,並聽聞了他的事蹟後,差點就直接問他是不是也是從後世來的穿越者了,尼瑪這人的模板,簡直就是穿越小說裡的典型主角模板啊:家道中落,還有大名鼎鼎的退婚劇情,再加上一個忠心耿耿的俏丫鬟,這要是被穿越了,李軒都能夠想象得到他未來的劇情了:奮力讀書,考中秀才,打臉退婚女,遇上潛居的朝廷大佬,並拜之爲師,然後順手再勾搭一下這個老師的孫女,有事沒事做幾首詩詞,博得青樓幸名;再考中舉人,進士,最後是當官進入翰林,最終實現人生逆轉,成功的跪在了正德老兒的腳下。

可惜的是,經過李軒的觀察,這人還真不是什麼穿越者,就是一個倒黴透頂的讀書娃而已。

此人進入大唐王朝後,輾轉各部,最後是進入了改革後的翰林院,成爲一名侍讀學士,正五品。

不過大唐王朝的翰林院是典型的秘書機構,不僅僅是清貴養望之地,還擁有實權的,這侍讀學士如果換成通俗一點的名次,就是御前秘書。

天天跟在李軒屁股後頭拎包倒茶!

霍守奇當即恭敬道:“陛下,方纔宮務司那邊來說,說是太后和皇后娘娘、淑妃的鳳駕已經是在開始啓程了,預計五天後抵達!”

李軒聽罷微微點頭:“讓宮務司那邊加快後宮的修繕,務必在她們抵達之前把屋子收拾出來!”

但是霍守奇卻是面露難色道:“宮務司那邊說,修繕所需的銀子稅部那邊還沒給呢,所以……”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十萬第十章 夜深了,歇息吧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全民富足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罰款外國企業第四百二十一章 關本官屁事第一百三十章 又肥又大的燒雞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烏力罕挨炮第五百二十章 凶多吉少的俞大猷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裝列車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二千七十三章 大唐人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的尚武風氣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洗澡?不洗,死都不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等什麼,撤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萬金油西北馬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這些南唐蠻子想要幹嘛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八十七章 夜黑風高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繼承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馬車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兩百零七章 快進快出打一場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煤氣馬車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殘暴的韃靼人第二千九十七章 大唐訓令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四百零八章 乘龍而出第二千三十九章 大唐禮儀文化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大唐錢多任性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巴庫協議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八百零二章 陳立夫的寒竹圖第四章 搶來的皇后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英格蘭的蒸汽機第二千二十章 大唐從不插手土著內務第一百六十二章 誰埋伏誰第七十三章 大唐前驅第七百五十五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海軍(求月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攻佔科倫坡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新任松江府知府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有思想有深度有理想的海盜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今年剛滿十八第八百零二章 陳立夫的寒竹圖第一百一十三章 斯德爾摩綜合徵第七百二十八章 強攻!車輪戰!九百六十五章 第二軍困局第三十一章 傾國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下之大,捨我其誰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天才滿地跑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朝廷重臣的羣毆第八百八十四章 今天,大明要完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御書房鬥毆事件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金髮碧眼的韃靼軍隊第三百零五章 掉頭就跑第兩百一十八章 絕望中的刺刀衝鋒第八百零九章 陳立夫心累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自甘墮落的海軍第兩百五十六章 老兵的保命絕招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左成生的大生意第四百九十一章 南下!南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三百一十章 全軍衝鋒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大唐法律特扯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千炮齊轟第四百六十八章 頭號明奸第七百一十七章 皇權的空前集中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經濟綁定第二千一百八十九章 陳立夫致仕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海軍前沿戰略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覲見記第二千章 君臣有別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曾子文的怨恨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棱堡皇宮第二千二百零五章 聖天子崩第二千五十七章 要讓更多大唐人買得起車坐的汽車第兩百七十三章 擲彈兵準備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大唐從不干涉土著內政第一百五十四章 高科技武器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九百二十五章 決戰、護航、巡邏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平開海旨第五百九十章 陸海之爭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一體化的初步成果第三百六十八章 明廷震動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十萬第十章 夜深了,歇息吧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二千一百三十六章 全民富足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罰款外國企業第四百二十一章 關本官屁事第一百三十章 又肥又大的燒雞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烏力罕挨炮第五百二十章 凶多吉少的俞大猷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武裝列車第一百二十九章 零傷亡作戰第八百七十八章 閉上眼睛的正德第二千七十三章 大唐人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的尚武風氣第一百零五章 大唐不缺官位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洗澡?不洗,死都不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還等什麼,撤第二千一百七十八章 土著各國大殖民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萬金油西北馬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這些南唐蠻子想要幹嘛第一千零二章 大唐不需要和親第八十七章 夜黑風高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繼承人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 奸妄在朝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上海公共馬車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兩百零七章 快進快出打一場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安南遷國非洲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煤氣馬車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敗家子第二千一百七十二章 殘暴的韃靼人第二千九十七章 大唐訓令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黃河改道計劃第四百零八章 乘龍而出第二千三十九章 大唐禮儀文化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大唐錢多任性第二千五十四章 機械化騎兵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巴庫協議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田平一生的痛第八百零二章 陳立夫的寒竹圖第四章 搶來的皇后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英格蘭的蒸汽機第二千二十章 大唐從不插手土著內務第一百六十二章 誰埋伏誰第七十三章 大唐前驅第七百五十五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海軍(求月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攻佔科倫坡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新任松江府知府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有思想有深度有理想的海盜第六百九十七章 冒險誘敵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今年剛滿十八第八百零二章 陳立夫的寒竹圖第一百一十三章 斯德爾摩綜合徵第七百二十八章 強攻!車輪戰!九百六十五章 第二軍困局第三十一章 傾國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下之大,捨我其誰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天才滿地跑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朝廷重臣的羣毆第八百八十四章 今天,大明要完了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御書房鬥毆事件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金髮碧眼的韃靼軍隊第三百零五章 掉頭就跑第兩百一十八章 絕望中的刺刀衝鋒第八百零九章 陳立夫心累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自甘墮落的海軍第兩百五十六章 老兵的保命絕招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左成生的大生意第四百九十一章 南下!南下!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畢志安赴前線第三百一十章 全軍衝鋒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大唐法律特扯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千炮齊轟第四百六十八章 頭號明奸第七百一十七章 皇權的空前集中第二千一百一十七章 經濟綁定第二千一百八十九章 陳立夫致仕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海軍前沿戰略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覲見記第二千章 君臣有別第八百一十四章 挺直了腰桿的內閣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就殺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一百七十六章 曾子文的怨恨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棱堡皇宮第二千二百零五章 聖天子崩第二千五十七章 要讓更多大唐人買得起車坐的汽車第兩百七十三章 擲彈兵準備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大唐從不干涉土著內政第一百五十四章 高科技武器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九百二十五章 決戰、護航、巡邏第五百八十六章 宣平開海旨第五百九十章 陸海之爭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一體化的初步成果第三百六十八章 明廷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