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武漢

民國二十七年,中、日全面戰爭進入第二個年頭。在過去的十年月間,華北、華東大地的相繼陷落,儘管南京依然在堅守,冀魯西依然飄揚着中國的國旗,但時進五月,作爲戰時中國道教的武漢,氣氛卻顯得有些緊張。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日軍多次組織遠程轟炸機對武漢這座中國戰時首都,同樣也是大後方最重要的工業基地進行轟炸,在淞滬會戰中一舉揚名的中國空軍則拼命保護武漢的上空,但空襲,對於武漢而言,影響並不大,真正使得武漢的氣氛緊張的卻是發生了下游南京的戰事,任何一個撤往武漢的都清楚的知道——南京一但陷落,那麼日軍的下一個目標,必然就是武漢!

天悶熱得厲害,儘管辦公室內裝有空調,但是因爲電力供應的關係,耗電的空調還是關閉了。大量的工廠撤入武漢,在繁華了武漢工業經濟的同時,也帶來的電力供應的問題,儘管在漢口、武昌有多輛火車電站供電,但是電力供應依然顯得很是緊張,作爲大本營統帥的蔣介石只能以身作則——節約用電。

牆壁掛着巨幅作戰地圖,辦公桌上堆滿各種電文,坐在辦公桌後的蔣介石,額頭處冒着些許汗滴的他的雙眉微鎖,正在批閱電文。像往常一樣,他先翻閱過去一天的各戰區彙報的戰況。就整體上而言,現在的戰況既沒有進一步惡化,也沒有一絲的好轉,現在戰事正酣的只有兩個地方,一是徐州,一是南京。

前者,李宗仁指揮一羣雜牌軍竭盡全力的試圖阻擋日軍的進攻,但是在邯彰吃過大虧的華北派遣軍卻是採用穩紮穩打的戰法,一步步的進逼徐州,在三個師團近八萬日軍的進攻下,徐州的淪陷只是時間問題,若是徐州淪陷了,那麼……

想到南京,蔣介石不由的站起身來,南京的抵抗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原本在他看來,新一軍只有堅守一個星期,就已經足夠了,而現在,新一軍卻以劣勢之兵堅守了近一個月,而且給予敵人以重大殺傷。

但新一軍爲什麼能堅持到現在?

原因再簡單不過,一是源源不斷的後勤補充,從新一軍接防南京,第六戰區就向南京補充了近三萬噸各種物資,而且又調了重炮、野炮各一團於江北支援南京,二則是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先是第六戰區自行補充,從十幾天前,中央亦調兵增援南京,現在更是多次調發上萬名徒手兵增援南京。

可若徐州失守了,南京,還能再堅持多長時間?

想到這,蔣介石皺了皺眉,手中的毛筆狠狠的在紙上着了一點。如果沒有後方的補給,南京恐怕很難再堅守下去,而徐州的雜牌軍卻又是不堪一擊的,一但徐州淪陷的話的……

南京也就守不住了!

如果南京失守的話……想到這,蔣介石不由的想到了蘇聯的援助,蘇聯的援助是雪中送炭的,現在憑藉着蘇聯的援助,中央已經編成了十個蘇械師,甚至還編成了一個裝甲師,現在,國軍正憑藉着蘇聯的武器,一步步的恢復元氣,儘管明知道,蘇聯慷慨的背後隱藏比日本更加惡毒的狼子野心,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援助,反攻只是夢想,甚至防禦亦是難上加難。

如果南京淪陷,國際輿論影響,蘇聯停止援助的話,那麼結果就是不堪設想的。而這正是在過去的一個月間,多次調兵支援南京的原因所在。

可徐州失守了,南京能守住嗎?

想到這,蔣介石的眉頭緊皺着,現在南京失守會對國際輿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心情沉重的思索着,蔣介石站起身,離開辦公桌,走到畫滿紅藍軍隊標號的地圖前,凝視着地圖上的敵我形勢,陷入深思。

他知道,戰場上現在的態勢,對兩國而言,無論中國亦或是日本,都沒有誰獲得真正的優勢,但實際上,卻對中國有着一定的優勢,日本有限的戰爭動員潛力,因爲兩個戰場的同時作戰已經被耗盡,中國贏得了戰爭上的主動權,但戰爭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目前兩個戰場的日軍,隨時都有可能匯成一股,如果他們一但匯成一股力量,那麼,無論是投入華北亦或是華中,其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在雙方兵力的對比上,國軍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在戰鬥力上,國軍卻處於劣勢,國軍的兩百多師,根本無法抵抗,總兵力已經達70萬之衆的日軍。在日本留學的經歷,使得他了解日本人的性格。

狂妄且極度輕視中國人的日本人,是絕不會停止進攻的,一但獲得戰場上的優勢,那怕只是局部優勢,他們都會繼續發動大規模進攻,以謀求佔領全中國,而他們的的野心也正是如此。

對於現在的日本而言,戰場上的優勢,第一,奪取南京,第二,南北兩路日軍會師,對於日軍來說,兩者只需得到一者,他們就會對重新發起進攻。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粉碎日軍的下一步的進攻呢?

如果南京淪陷,那麼就需要着手準備武漢保衛戰,武漢……

想到長江北岸漢陽鋼鐵廠的遮天爐煙,蔣介石的心頭更是一緊,現在漢陽鋼鐵公司和其上百萬家子公司,已經轉入了戰時體制,無縫鋼管廠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生產了超過4000門各種口徑的迫擊炮,各鑄造分廠鑄造了數十萬發迫擊炮彈,甚至就連漢陽焦化廠亦生產了上千噸炸藥,而漢中機械公司更是製造了上千部成套兵工設備,像現在設於重慶的第五兵工廠,全廠均採中其提供的一千三百餘部最新式子彈機,一待工廠投產,每日既可生產120萬發各類子彈,僅此一廠產能既可滿足全國彈藥消耗。

武漢的重要性,也正是在戰爭爆發之後,纔開始顯現的,也正是在撤出南京之後,蔣介石經常思考的問題,武漢太重要了,對於現在的中國而言,武漢甚至就相當於第二個邯彰。一年240萬噸鋼鐵、6萬噸機牀設備、數十萬噸鋼鐵鑄件,作爲大後方唯一的工業重鎮,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日軍威脅武漢。

“有必要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和制訂夏季作戰的戰略方針和具體方案。”

想到武漢的重要性,蔣介石回到辦公桌旁,拿起了電話。幾個小時後,何應欽、陳誠、林蔚等人來到了他的辦公室之中。

在衆人到齊之後,會議便開始了,在會議上提及南京和徐州的時候,蔣介石說得極爲含蓄,拐彎抹角地繞來繞去,好一會衆人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素有“小委員長”之稱的武漢衛戍司令陳誠到底年輕氣盛,反應也快。他心知爲什麼校長會爲難,原因非常簡單,可正是因爲簡單,所以,校長才不便明說。想着,他站起身,挺起了矮短精悍的身板,先開了口。

“委員長,以學生之見,目前,淞滬會戰,我軍傷亡愈四十餘萬,基層軍官傷亡愈兩萬之多,目前,雖經數月整訓,且有蘇聯武器充實各部,但各部隊新兵過多、基層軍官大都爲提前畢業,經驗欠缺,因此,我認爲若目前將新編遣部隊調往南京或徐州,極有可能倒置武漢地區防禦部隊不足,並導致下一步作戰計劃的失敗,且即便是調往徐州或南京,又有可能陷入於淞滬相同的添油之困,因此,我認爲,新整編部隊不宜外調,應繼續加強訓練,以用於加強華中地區防禦。待完成四十個師整編計劃之後,再以優勢兵力對敵實施反攻!”

陳誠說的倒也極有道理,蔣介石頻頻點頭,嘴裡嗯嗯着,但是任誰都知道,一但南京淪陷,日軍必然會沿長江直逼武漢,到那時,作爲大後方工業重鎮的武漢,必將淪爲前線。這時,他的目光掃過衆人,停在了何應欽的臉上。

“敬之,你有什麼好辦法?”

何應欽沉思片刻,神情中是一副莫測高深,似乎在琢磨更爲驚人的見解。末了,搖搖頭,開口道。

“徐州失,南京必將不守,南京不守,又置武漢於戰火之中,而武漢爲我國目前最重要的工業重鎮,絕不容有失,亦不容有損。可若將新編部隊調往徐州、南京,且不說其戰力有限,其亦有可能導致武漢防禦力量減少,到時能不能守住武漢,尚是兩疑之間,更不要提將來的反攻了。”

滿屋人嘁嘁喳喳,多是贊同何應欽的觀點。蔣介石也點點頭說道。

“這也正是我擔憂之處,徐州要保、南京亦要保,而武漢更要保,可,又如何能保這三地?”

直視着衆人,蔣介石的臉上盡是憂心仲仲之色,華北、華東兩條戰線,在戰略上分散了日軍,兩樣也分散了中國軍隊,日本的兵力捉襟見肘,中國的兵力未嘗又不是如此?

“委員長,我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就在蔣介石憂眉不展時,何應欽卻在旁邊輕聲說道。

“敬之,有什麼想法,儘管直言。”

“如果,讓第六戰區向山東進攻的話,戰局會不會有所改觀?”

(5。1了,無語一直在辛勤的勞動中,值雙倍月票期間,)(本文字由520小說提供。給作品投推薦票、月票。您給予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第311章 新區新相第41章 低調方能護已身第182章 北方前線第22章 演習進行時第294章 手段與結果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第138章 佳人送信已心驚第372章 一地之困第140章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第270章 心難幹第1050章 北方的視線第65章 蒼穹之眼第87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第47章 洋人擠兌人憂慮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1134章 中德合作第1265章 首都第128章 我們相信……第1156章 着眼未來第167章 撤退第56章 他人求助婉言拒第156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一...第1070章 疑惑第93章 寧靜夏維夷(上)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381章 制約第1142章 前夜第292章 石原的春天第322章 斯大林的憂慮第444章 侍從官日記第295章 石原終於掌權了第76章 陪陪家人吧第311章 尋求機遇第1085章 浮想聯翩第166章 北平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124章 請戰第1163章 三巨頭初會第181章 華北之困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340章 公審的威懾第167章 撤退第1123章 中與俄第96章 才憂人狂欺生人第114章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第27章 貪念一生忘國事第290章 溫牀第1020章 白星籠罩東京第257章 事業的開始第436章 進駐第232章 最後的會議第1174章 精衛之問第50章 東與南第73章 人生考驗第313章 轉移目標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319章 頂撞第1175章 前夜第240章 夏季攻勢(九)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1081章 槍聲第180章 前方與後方第292章 石原的春天第292章 希望之光第1048章 不足爲慮第140章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第211章 分道之時好言勸第351章 金剛石第313章 轉移目標第349章 超前第25章 棋子亦會怒心生第6章 小子初進北平城第314章 不是中轉站第298章 揹負惡名第48章 選擇第238章 大師的要求第383章 石油第59章 浮想聯翩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245章 夏季攻勢(十四)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213章 制勝僅需一股氣第304章 基石第109章 戰爭的需求第268章 蹚匠第92章 人得商機心暗冷第179章 未來之憂第1081章 槍聲第62章 無法迴避第1176章 啓程第107章 飛蝗遮天災害生第108章 去廬山第145章 以技逼人爲合併第198章 南京風雲第416章 魔鬼的抉擇第248章 辭職第1148章 南洋義勇軍第13章 未來的曙光第1079章 遼陽之戰(七)第121章 決心已下
第311章 新區新相第41章 低調方能護已身第182章 北方前線第22章 演習進行時第294章 手段與結果第1209章 蘇俄印度(下)第138章 佳人送信已心驚第372章 一地之困第140章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第270章 心難幹第1050章 北方的視線第65章 蒼穹之眼第87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第47章 洋人擠兌人憂慮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1134章 中德合作第1265章 首都第128章 我們相信……第1156章 着眼未來第167章 撤退第56章 他人求助婉言拒第156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一...第1070章 疑惑第93章 寧靜夏維夷(上)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381章 制約第1142章 前夜第292章 石原的春天第322章 斯大林的憂慮第444章 侍從官日記第295章 石原終於掌權了第76章 陪陪家人吧第311章 尋求機遇第1085章 浮想聯翩第166章 北平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124章 請戰第1163章 三巨頭初會第181章 華北之困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340章 公審的威懾第167章 撤退第1123章 中與俄第96章 才憂人狂欺生人第114章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第27章 貪念一生忘國事第290章 溫牀第1020章 白星籠罩東京第257章 事業的開始第436章 進駐第232章 最後的會議第1174章 精衛之問第50章 東與南第73章 人生考驗第313章 轉移目標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319章 頂撞第1175章 前夜第240章 夏季攻勢(九)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1081章 槍聲第180章 前方與後方第292章 石原的春天第292章 希望之光第1048章 不足爲慮第140章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第211章 分道之時好言勸第351章 金剛石第313章 轉移目標第349章 超前第25章 棋子亦會怒心生第6章 小子初進北平城第314章 不是中轉站第298章 揹負惡名第48章 選擇第238章 大師的要求第383章 石油第59章 浮想聯翩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245章 夏季攻勢(十四)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213章 制勝僅需一股氣第304章 基石第109章 戰爭的需求第268章 蹚匠第92章 人得商機心暗冷第179章 未來之憂第1081章 槍聲第62章 無法迴避第1176章 啓程第107章 飛蝗遮天災害生第108章 去廬山第145章 以技逼人爲合併第198章 南京風雲第416章 魔鬼的抉擇第248章 辭職第1148章 南洋義勇軍第13章 未來的曙光第1079章 遼陽之戰(七)第121章 決心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