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決定未來

“回首民二十七年,十數萬民衆擁擠於東湖176號‘門’前,理智號隋感無不在告訴所有人——不能停戰,誰停戰,誰就是漢‘奸’,就是投降妥協派,面對憤怒的人羣,剛剛取得“夏季攻勢”勝利的時任六戰區長官管明棠,在道歉後選擇用自裁以醒國人。極品小說舒適看書【首發】比奇(shuh&n)直到今天,人們都無法忘記那腥紅的鮮血從他的‘胸’膛處涌出,每每目睹照片時,許多人無不自語——假如,他因此死去了,歷史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但值得慶幸的是,歷史的舞臺是不容主角離場的!一切不過只是剛剛開始。而中國,直到那時方纔開始走向屬於自己的舞臺。還有什麼爭執嗎?是的,即便是在今天,國民對於民二十七年7月27日的停戰,依然有着太多的爭執,許多人都覺得中國應該乘六戰區“夏季攻勢”的成功,實施更大規模的反攻,那麼,我們也許可以早幾年收復東四省,東四省四千萬同胞亦少遭受數年奴役之苦,人們有着衆多的理由去指責那年的停戰,指責政fu無視東四省淪陷區。但是他們顯然忽視了一點,正是民二十七年的停戰奠定了將來,假若沒有二十七年的停戰,也許整個二戰史都將改變,我中國亦不可能如得逢天佑一般,憑藉二戰不僅擠身強國之林,亦實現國人百年之願!……

假若沒有管明棠先生的自裁,停戰有可能如此順利嗎?四億五千萬國民又有可能以“臥薪嚐膽”之志,致力於國家建設嗎?”

《決定未來的民二十七》二戰勝利五十週年叢書停戰了17jq27日,隨着中日兩國在香港簽訂《中日衝突停戰協議》,一年前爆發的中日“衝突”終於在五國的調停下結束了,儘管停戰協議並沒有解決問題,但至少日軍撤出了關內地區,至於僞滿洲國,在英、美、法、德、意五國的斡旋下從始至終都沒有被雙方列入停戰問題,所有的停戰條款都集中在撤軍的問題,日本承諾在即日起從一切關內佔領區撤軍,並出於“維持中日兩國友誼……”承認中國司法獨立,放棄在華治外法權,放棄在華日租界。對於中國而言,這或許是在談判桌上,所能贏得的最好的條件,沒有割地亦沒有賠款,有的只是東四省問題的懸案,在五國的調停以及兩國心照不宣的急迫下,兩國的外長簽字了,停戰的消息隨之傳到了國內各地。

儘管在某種程度上,國民們並不願意停戰,畢竟東四省尚未收復,但是對於中國而言,這卻是中國第一次在戰爭中以相對公平的條件達成停戰,甚至於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勝利——日本失去了其自甲午戰爭後,歷時數十年經營方纔在中國得到的一切特權,只有東四省,或許,這正是人們在面對停戰協議時心態複雜的原因所在。在武漢、在廣州、在成都,在昆明,在西安,在上海和別的許多城市裡,人們嚷呀,唱呀,高興得流着眼淚,無論如何戰爭結束了,而在興奮的人們嚷唱着喧泄着人們心中的歡喜時,同樣的,依然有冷眼旁觀或者遊行示威的人們——東四省尚未收復,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臥薪嚐膽”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忍世間最難忍之事………”

而相比之下,作爲中國北方政治文化中心的北平,此時卻顯得冷冷清清的,北平的日本兵還沒有解除武裝,日本憲兵還在街上巡邏,只不過,相比於過去,中國人不需要再像日本兵鞠躬了。

一個被外**隊佔領的地方的悲哀和痛苦,是不能象桌子上的灰塵那樣,一擦就掉的。然而叫人痛快的是:日本人降下了膏‘藥’旗,換上了中國的國旗。儘管沒有遊行,沒有鳴禮炮,沒有歡呼,可是那熟悉的國旗依然給了人民安慰。

曾幾何時,被人們收藏於家中的國旗,再一次‘插’遍了整個北平城,大街上,小巷上,到處‘插’滿了國旗。而北海公園的白塔,依舊傲然屹立。海子裡的紅荷‘花’,白荷‘花’,也照常吐放清香。天壇,太廟和故宮,依然莊嚴肅穆,古老的玻璃瓦閃爍着鋥亮的光彩。在風中一面面國旗飄揚着。不過儘管如此,但北平依然冷冷清清。在這一時刻,全城一點動靜都沒有。只有日本人忙於關‘門’閉戶,未免過於匆忙。而越來越多的軍隊沿着平奉鐵路向尚處淪陷區的東四省撤去,更多的軍隊則撤往大沽,準備乘船離開中國。

車廂‘門’被拉開了一條細縫兒,倉田少佐平靜的看着車廂外的華北大地,沿線到處都是堆滿了‘玉’米秸的平源,它們在‘門’縫中一閃而過,在夕陽的照耀下的田地裡,出現了正在幹活的農夫們的身影。望着眼前的這一幕,倉田的心裡浮現出一個念頭。和平再一次臨時到了北支大地,很快,支那政fu就會進駐這裡,他們的官員已經出現在了華北各地,以接收市縣的政治,。

但北支派遣軍卻不復存在了,從今以後,再也沒有北支派遣軍了,沒有了北支的駐兵權,還有可能會有北支派遣軍嗎?

按照《停戰協議》的規定,日軍將全面撤出北支以及江浙地區,對於這一切,倉田和其它的士兵一樣,在接到命令時,可謂是心情複雜至極,儘管在報紙上、軍令上,無不是在說道着——“經過一年來的戰鬥,在我大日本帝國皇軍北支派遣軍、上海派遣軍諸將士英勇而無畏的戰鬥下,已達成膺懲暴支之目的,現在,是我等凱旋而歸的時刻了!”凱旋而歸!許多戰士接到這個命令的時候,無不是長鬆一口氣,他們再也不需要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險去進攻邯彰軍的防線了,再也不需要擔心隨從會從背後襲來的戰車了——戰爭結束了暴支得到了懲罰!但是事實呢?作爲一名前線指揮軍官,倉田少佐清楚的知道,所謂的“凱旋歸國”不過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顧全面子的笑話罷了,實際上,是政fu無力爲繼,不得不同中國簽訂停戰協議。

日本放棄了在華駐軍權,放棄了法外法權,放棄了日租界,甚至還同於華北、上海一帶發行的軍票的兌換亦作出了承諾——像日‘露’戰爭後一樣,用工業品加以兌換。

總之,除去一個“膺懲暴支”取得勝利的名義之外,日本得到了什麼呢?看着車廂裡的戰士,其中許多人的身上還纏着繃帶,雪白的繃帶滲着腥紅的鮮血,這就是他們得到的,也是日本得到的,在‘花’費了鉅額的軍費之後,日本不僅沒能從中國身上咬下一塊‘肉’,甚至還丟掉全部的在關內的利益。

“英美鬼畜!”

憤恨的於心間咒罵着,倉田的拳頭猛的朝着木板車廂上一砸,雙目中流‘露’出的盡是濃濃的怒火,若是沒有英美鬼畜的威‘逼’,大日本帝國豈會從支那撤軍?走了,都是英美鬼畜的罪過!這是堪比“三國還遼”的奇恥大辱啊!倉田的內心沸騰着,叫嚷着,走了,就是這樣的,也許,如果沒有英美鬼畜的威‘逼’停戰,再過三天,或者五天,他們就能攻克邯彰軍的防線,到那時整個支那的大‘門’都將向日本敞開……但是現在,再也不可能了!一天後,他們就將登上回國的輪船,在國民的歡迎中返回日本。但,真的結束了嗎?“凱旋歸國了!”突然,車廂中的一聲叫喊打破了倉田的思緒,藉着那一絲光亮,倉田看到滿面笑容的士兵,他們無不是憧憬...

着、期待着回國,回國的意願使得令人情不自禁的思念起故鄉來,思念起故鄉的山山水水,很快,就能返回日本了。

這一夜,車廂裡許多士兵因爲即將歸國而興奮的通宵未眠,而倉田少佐則背靠着車廂的鐵板‘門’,盤‘腿’而坐,他從上衣口袋裡掏出筆記本,身體隨着火車而晃動着,然後開始寫起了今天的日記,這是多年來的習慣,即便走出徵之後,即便是的‘激’烈的戰鬥中,他也從未間斷過寫日記的習慣,他就是這樣一個克守生活規律的人。

“戰爭結束了,正如日支事變的爆發一般,結束的又是如此的倉促,在“膺懲暴支”的名義下,日本同支那進行了一場誰都沒有宣戰的戰爭,同樣也是在“膺懲暴支”的名義下,戰爭結束了!

戰士們期待已久的凱旋歸國的時刻終於到來了,但,戰爭真的結束了嗎?

作爲一名軍官,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場戰爭鬥沒有結束,始於去年的戰爭,不過只是剛剛開始罷了,通過停戰,支那政fu獲得了他們所需要的喘息之機,或許,我們保全了滿洲國,但是,又有什麼意義呢?三年、四年,也許五年之後,我們就將不得不去考慮支那對滿洲國的進攻,短暫的停戰,對於日本又有什麼意義呢?就這樣吧!也許,時間最終將證明我今日的證言!”在寫完日記之後,倉田的視線又一次透着‘門’縫朝着外面看去,依然是那遼闊的華北大地,但與去年的這個時候來到支那不同,現在,他和他的士兵們要和這裡說再見了!

(今天的更新晚了點,也許,對於前兩章,大家有些不解,甚至可以說憤怒,但是無語想說的是,最終會讓大家滿意的,因爲,未來,相比於眼前,未來無疑是更重要的,無語沒有將注意力放在抗戰上,而是放之於整個二戰,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在短時間內,如何恢復國力,如何讓中國在叢林法則的最後時間,贏得更多的利益,衆所周知,二戰的結束,世界格局的重新劃分與基本確立,導致赤‘裸’‘裸’叢林法則在某種程度上的終節,而這種終結直接導致了國人諸多的遺撼,如果主角僅只是專注於抗戰,那麼,中國至多隻能成爲抗戰的贏家,付出數百萬人的死傷,其結果和歷史上相近,這就是戰爭的結果,但,這顯然是不可能讓人滿意的,二戰,奠定了美國的世界霸權,奠定了蘇聯的東歐世界,而其它的國家呢?大英帝國成爲了昨日黃‘花’、法蘭西亦沒落了,中國呢?在歷史上,不過只是戰勝國中的戰敗國,這就是我們得到的,事實上,即便是憑藉中國的一己之力擊敗了日本,中國又能得到什麼呢?朝鮮是要獨立的、日本是不可能被中國單方面佔領的或者殖民的,在小說中,如果專注於抗戰,中國,至多得到硫球,得到‘蒙’古,得到的僅此而已,但無語所希望的卻是更多,管明棠的野心卻是更大,他的野心……總之,最終的結局,會是……會讓大家滿意的一個結局!而爲了實現那個終極目標,主角不得不有犧牲、有妥協、有所付出,而反觀二戰時的美蘇,不也正是在有所犧牲、有所妥協中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和勢力範圍嗎?作爲一個弱國,想要得到,如何得呢?這恰是主角需要解決的問題!)z[本文字由a2213508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世閱讀,給作品投推薦票月票。您給予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第302章 叮囑第216章 月夜腥紅血滿地第105章 誰料殘匪也猖狂第78章 中日合作第339章 剿匪第70章 採訪第111章 空軍幼年學校第1242章 終戰之日第781章 等待第440章 石原的春天第87章 問題暴露第1058章 進攻第54章 銀業當爲百業母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299章 屬於戰車的時代第51章 莫氏訪華第392章 全會之亂第28章 定計安美爲生機第1036章 進攻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76章 洋人蠻橫怒心生第348章 保障第160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五...第255章 夏季攻勢(十八)第42章 添亂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768章 老營新丁第155章 投資需要提前行第1079章 遼陽之戰(七)第117章 俄國人的需要第418章 中南風雲(下)第1161章 大新聞第31章 個人私利重於國第1042章 雪竇山第357章 新景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33章 暗殺第797章 無路可飛的鷹第411章 潤物無聲第94章 百樂門內豪賭狂第133章 “出雲”末日第311章 尋求機遇第255章 夏季攻勢(十八)第208章 怒極而笑刀揚起第286章 潛伏的難題第114章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第1231章 就這樣開始吧第1018章 美國的希望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117章 俄國人的需要第1174章 精衛之問第1075章 開啓大門第1052章 關東軍的決策第448章 陰雲密佈第1026章 太陽旗下的南洋第1045章 雨林之戰第139章 熱血第1186章 絕望第132章 青幫第130章 代價爲何第1130章 治下的人們第331章 這一天第798章 政治的需要第49章 中國決定世界第122章 艦隊在洋第279章 黃河口第800章 棘手之事第6章 送給海軍的禮物第817章 羅斯福的猶豫第78章 一日揚名今日窘第782章 雪停了第222章 天皇的苦悶第1149章 飢餓下的城市第218章 南京之戰(六)第1114章 名古屋的末日第768章 老營新丁第26章 忽悠他人心境升第398章 心爲何用第1249章 新邊疆的問題第440章 石原的春天第414章 走向海洋第219章 誰是英雄?第1165章 崔可夫的決定第39章 爭分奪妙趕工忙第114章 掃盲政治兩不誤第284章 裁軍第230章 國家大局當爲先第233章 特效藥第224章 雙方第210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252章 暫厝之地秘會商第290章 溫牀第25章 棋子亦會怒心生第1194章 這一天(上)第283章 學院之禁第811章 新的工作第399章 點燃火焰第1096章 北上的“東北軍”第822章 勃洛姆堡的軍教團第392章 全會之亂
第302章 叮囑第216章 月夜腥紅血滿地第105章 誰料殘匪也猖狂第78章 中日合作第339章 剿匪第70章 採訪第111章 空軍幼年學校第1242章 終戰之日第781章 等待第440章 石原的春天第87章 問題暴露第1058章 進攻第54章 銀業當爲百業母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299章 屬於戰車的時代第51章 莫氏訪華第392章 全會之亂第28章 定計安美爲生機第1036章 進攻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76章 洋人蠻橫怒心生第348章 保障第160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五...第255章 夏季攻勢(十八)第42章 添亂第389章 閒情逸致第768章 老營新丁第155章 投資需要提前行第1079章 遼陽之戰(七)第117章 俄國人的需要第418章 中南風雲(下)第1161章 大新聞第31章 個人私利重於國第1042章 雪竇山第357章 新景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33章 暗殺第797章 無路可飛的鷹第411章 潤物無聲第94章 百樂門內豪賭狂第133章 “出雲”末日第311章 尋求機遇第255章 夏季攻勢(十八)第208章 怒極而笑刀揚起第286章 潛伏的難題第114章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第1231章 就這樣開始吧第1018章 美國的希望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117章 俄國人的需要第1174章 精衛之問第1075章 開啓大門第1052章 關東軍的決策第448章 陰雲密佈第1026章 太陽旗下的南洋第1045章 雨林之戰第139章 熱血第1186章 絕望第132章 青幫第130章 代價爲何第1130章 治下的人們第331章 這一天第798章 政治的需要第49章 中國決定世界第122章 艦隊在洋第279章 黃河口第800章 棘手之事第6章 送給海軍的禮物第817章 羅斯福的猶豫第78章 一日揚名今日窘第782章 雪停了第222章 天皇的苦悶第1149章 飢餓下的城市第218章 南京之戰(六)第1114章 名古屋的末日第768章 老營新丁第26章 忽悠他人心境升第398章 心爲何用第1249章 新邊疆的問題第440章 石原的春天第414章 走向海洋第219章 誰是英雄?第1165章 崔可夫的決定第39章 爭分奪妙趕工忙第114章 掃盲政治兩不誤第284章 裁軍第230章 國家大局當爲先第233章 特效藥第224章 雙方第210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252章 暫厝之地秘會商第290章 溫牀第25章 棋子亦會怒心生第1194章 這一天(上)第283章 學院之禁第811章 新的工作第399章 點燃火焰第1096章 北上的“東北軍”第822章 勃洛姆堡的軍教團第392章 全會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