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敵之所長

如果說日本人最擅長什麼,恐怕就是對敵人的充分分析了,儘管對敵人的分析受限於這樣那樣的限制,甚至受限於主觀判斷的影響,但是總有許多理智的人,能夠針對敵人的綜合情況作出綜合的分析。

“邯彰軍的優勢到底在什麼地方?”

在前往位於奉天的新亞自動車株式會社的路上,石原莞爾用一種頗爲玩味的口吻問道身邊的柴山兼四郎,作爲關東軍參謀總長,柴山兼四郎是他特意向參謀本部申請調往關東軍的助手,而其職責只是協助其處置軍事事物,作爲關東軍參謀總長的他,在過去的一年間,則是把更多的精力投注於滿洲國的工業建設上。

在過去的一年,通過多次的調整,其已經初步實現了藉助“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開發滿洲重工業的目標,而其最大的成就恐怕就是引進美國的技術與資金建設的新亞自動車株式會社,當然還有位於鞍山的引進德國技術與資金建設的昭和制鋼所。

“是他們的火力?”

“還是戰車?”

“亦或是飛機?”

接連三個疑問從石原莞爾的口中道出之後,柴山兼四郎卻看到參謀長在那裡搖着頭說道。

“都不是!”

臉上露出一絲笑容,石原莞爾又繼續說道。

“邯彰軍真正的優勢,是其管明棠直接掌握的北方公司!”

北方公司!

在過去的一年間,通過各種情報蒐集以及情報分析,石原莞爾越發的看重這家中國工業企業,在他看來現在的“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根本就是在複製着“北方公司”的模式,但是能否像北方公司一樣取得成功,就未嘗而知了。

“自管明棠主政華北以來,北方公司便主導着整個華北的資源開發以及工業建設,其憑藉着技術以及資金上的優勢,尤其是政府的直接傾力支持,使得其迴避一切不必要的干擾,儘可能的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業建設,數十座、上百座大型工廠的建設、數百座廠礦的建設,最終,這些工業生產力完全轉變成了軍隊的戰鬥力,正如同過去的邯彰與邯彰軍之間的因果關係一般。”

正視敵人的長處,這正是石原莞爾與其它人的不同之處。

“相比之下,南方的支那軍隊,或許可以從美國、從蘇聯、從德國獲得大量的武器裝備,但是他們卻永遠不可能像邯彰軍一樣,在戰場上揮霍火力、不可能投入大量的戰車、飛機,因爲彈藥總在消耗、戰車和飛機總是會損耗的,可是擁有大量工廠的北方公司,作爲軍事供應商,卻可以源源不斷的爲邯彰軍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而,這纔是邯彰軍真正的優勢所在!”

點評着中國南北兩大勢力的不同之處時,石原莞爾的神情並沒有產生任何變化,相較於他,反倒是柴山兼四郎流露出一絲擔憂之色。

“閣下,若是這樣的話,那麼北支方面,未來對我們造成的威脅豈不是更大嗎?”

“是會產生威脅,但是……”

朝着車窗外規模宏大的新亞自動車株式會社的廠區望去,石原莞爾的臉上卻顯露出一些笑容,北支的工業在發展,但滿洲國的工業同樣也在發展,得益於滿洲國豐富的煤鐵資源,現在滿洲國正在一步步的朝着“工業體系健全的戰爭總後方”發展着。

現在滿洲國的工業建設都如同他計劃的一樣,有條不紊的推進着,至多隻需要再過三年,三年後,自給自足的滿洲國就可以滿足日本的北進計劃,作爲北進的總後方。

“時間,隨着時間的變化,北支與南京之間的矛盾會隨之加深,因此,在未來的幾年內,北支是不可能對我們造成任何威脅,因此,現在對於我們而言,所需要的就是抓住現在的機會,在必要的時候……”

突然,石原莞爾的笑容一斂,看着身邊的柴山兼四郎說道。

“相比於北支,現在更讓人擔心卻是東京!”

“東京?”

點了點頭,石原莞爾繼續說道。

“蘇聯和與德國的合作確實超出我們的意料!”

石原莞爾所指是斯大林在八月二十三日與他的死敵希特勒簽訂一項條約,這個條約把日本上下弄得慌亂一團。在繼近衛公爵擔任首相的平昭騏一郎爲了就簽訂三國條約取得一致意見曾開了七十多次內閣會議未獲結果的情況下,又被《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弄得狼狽不堪,以致不得不宣佈:“因近來歐洲局勢變化複雜,無法逆料,內閣爲此提出辭職。”

在內閣辭職的同時,希特勒和斯大林兩人都向全世界大吹大擂他們所簽訂的歷史性的條約九天之後,九月一日,一百五十萬德軍入侵波蘭,同時蘇聯亦向波蘭發起了進攻。而德國與蘇聯簽定互不侵犯條約,之所以會對日本政界造成衝擊,正是因爲日本一直致力於的“德意日三國條約”受到這一條約的衝擊,這直接影響到日本未來的戰略佈局。

“現在,東京甚至有聲音要求,我們應該學習德國與蘇俄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如果一但簽定條約的話……”

沉默片刻,石原莞爾不無苦惱的說道。

“到時候,想要撕毀條約,恐怕就很困難了,到時候……”

心知自己很難左右東京政界的石原莞爾明白,一但東京真的決定與蘇俄簽訂中立條約,到時候,即便是他身爲關東軍參謀總長,恐怕也很難阻止中立條約的簽訂。

“實在不行,到時候就由關東軍單獨行軍,先撕毀條約再說!”

或許是8年前的“滿洲事變”給予的啓示,柴山兼四郎直截了當的給出了他的建議,8年前的單獨行動可以奠定一個滿洲國,那麼現在,指揮着整個關東軍的石原,自然有辦法撕毀這個條約。

“嗯……”

沉吟片刻,石原既沒有反對,也沒有表示贊同,只是默默的說道。

“但是現在,我們卻無法確定德國人的動向,除非德國人首先撕毀與蘇俄的條約,否則,僅依靠日本進攻蘇俄,根本就沒有一絲勝利的希望,無論是對於日本亦或是德國而言,想擊敗蘇俄,必須分別從東西兩線對蘇俄實施進攻,否則勝利的可能性是極爲渺茫的,而且……”

如果德國撕毀條約的時間太晚的話,又必須要考慮到北支的威脅,畢竟國內問題對北支的牽制只是一時的,問題的根本在於——時機!

時機是否對日本有利,這恰恰是石原莞爾此時所無法預測的。

“或許,對於德國而言,同蘇俄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甚至還有一系列的不可告人的秘密條約,是爲了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局,是爲了發動對法國戰爭作準備的緩兵之計,但是,在德國贏得時間的同時,蘇俄亦贏得了時間,儘管現在他們兩國簽訂了這項條約,但是兩國仍然對彼此的一舉一動抱持強烈猜疑心,但對於希特勒而言,至少,在他們解決法國,甚至英國問題之前,他們都不甚可能撕毀條約,對蘇俄發起進攻,而波蘭戰役期間,英法兩國實施的“靜坐戰”,以及現在西線的安靜,很難讓人預料德國什麼時候會對蘇聯發起進攻,如果,晚於明年的話,到那時,恐怕……”

到那時候,自己能否繼續留於關東軍參謀長的位置上,這都是一個未知數,對於石原莞爾來說,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這個參謀長的位置實際上並不穩固,亦正因如此,他迫切的期待着蘇德兩國爆發戰爭,從而藉助北進確保自身職務的穩固,但若是在他離任之後,德國纔對蘇作戰,到那時候,他的繼任者,敢繞開東京方面撕毀條約嗎?

若是不能抓住那一有利時機的話……聯繫到屆時歐洲的變化,一時間石原莞爾不禁爲日本的未來擔心起來,作爲勢單力薄的北進派的代表,石原清楚的知道,在日本內部更傾向於南下,畢竟南下可以獲得更爲豐富的資源,而北進呢?更多的卻是爲了確保帝國北部邊境之安全,因此,北進的前提必須以德蘇戰局發展對帝國有利作爲前提。

“恐怕南進一派就會佔據上風,表面上,南進的風險無疑更小一些,一但德國擊敗法國或者拖住英國的力量,那麼整個東南亞就對我們敞開了大門,但是……”

在汽車即將停在工廠行政樓前的時候,石原莞爾卻忍不住長嘆口氣說道。

“南進一定會引起美國的反彈,我希望避免與美國開戰。我認爲,如果我們進攻蘇聯,美國不會報復的,至於不會激起美國的強烈反應。”

這正是石原莞爾的擔心之處,他擔心一但東京選擇了南進,那麼勢必將會導致與盎格魯—撤克遜人開戰,而這卻又是他千方百計企圖避免的。至少在解決北方問題之前,必須要加以避免的。但在他看來,在日本,並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總之……哎……”

見汽車已經停穩,望着車窗外的前來迎接的汽車株式會社的衆人,石原長嘆口氣說道。

“希望,這次中蘇衝突,若是中國能夠大勝的話,能夠給東京方面打打氣,讓他們不至於憂心忡忡的急於同蘇俄妥協吧!”

第1048章 不足爲慮第1083章 光復第1226章 施壓第1163章 三巨頭初會第134章 灼熱第1050章 北方的視線第106章 反應第162章 綁架只爲救千人第334章 新官上任第398章 心爲何用第160章 調整第233章 夏季攻勢(一)第109章 戰爭的需求第116章 財豪難見迫相見第1171章 東京暗流第7章 國弱人凌能如何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344章 合作社的妙用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206章 何必生死刀相向第60章 何日歸來第122章 艦隊在洋第765章 空戰第1202章 血不白流第802章 來自蘇俄的退讓第1235章 在北方第1072章 遼陽之戰(二)第31章 莫斯科第437章 百姓之憂第1065章 潰敗第290章 溫牀第1244章 唯一的戰勝國第1261章 斷義第22章 臨計只得將就計第70章 歸國之人第136章 血肉第1236章 遠方的誘惑第1239章 戰敗國公民第439章 局內人第39章 爭分奪妙趕工忙第346章 民團初動第298章 揹負惡名第1233章 建設新日本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8章 天機要事是非多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778章 試探性的進攻第163章 白崇禧的節日第1207章 中國的作用第184章 血戰紅石嵐(二)第834章 行動者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1195章 這一天(中)第1130章 治下的人們第109章 東京第291章 如果有一天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254章 夏季攻勢(十七)第1077章 遼陽之戰(五)第272章 中央軍人監獄第376章 跛足之師第16章 機遇一現不錯過第237章 夏季攻勢(六)第45章 逼人太甚生殺意第1169章 馬來亞第1262章 正確的道路第228章 北支的憂慮第68章 唐山後裔第213章 戰臨沂(二)第433章 東北三角第176章 敵後第111章 老店舊書尋寶藏第75章 國之夢想脅他人第80章 人生之擇第443章 定心丸第172章 戰術訓練緊密行梁漱溟與鄒平鄉村建設第1040章 魏德邁訪華第811章 新的工作第396章 邯彰特色第166章 北平第1030章 激戰中途島第417章 合作誘餌第32章 大師身後黃雀蹤第1106章 燃燒東京第13章 心潮澎湃爲正名第90章 勢之營造第16章 機遇一現不錯過第2章 外人的憂慮第224章 雙方第70章 採訪第67章 技術交換第426章 “帝國”的未來第1233章 建設新日本第5章 誰予恩賜第1212章 策略第1067章 戰爭中的政治第84章 莫斯科的冬天(中)第406章 市間風雲第29章 千里迢迢只爲財
第1048章 不足爲慮第1083章 光復第1226章 施壓第1163章 三巨頭初會第134章 灼熱第1050章 北方的視線第106章 反應第162章 綁架只爲救千人第334章 新官上任第398章 心爲何用第160章 調整第233章 夏季攻勢(一)第109章 戰爭的需求第116章 財豪難見迫相見第1171章 東京暗流第7章 國弱人凌能如何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344章 合作社的妙用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206章 何必生死刀相向第60章 何日歸來第122章 艦隊在洋第765章 空戰第1202章 血不白流第802章 來自蘇俄的退讓第1235章 在北方第1072章 遼陽之戰(二)第31章 莫斯科第437章 百姓之憂第1065章 潰敗第290章 溫牀第1244章 唯一的戰勝國第1261章 斷義第22章 臨計只得將就計第70章 歸國之人第136章 血肉第1236章 遠方的誘惑第1239章 戰敗國公民第439章 局內人第39章 爭分奪妙趕工忙第346章 民團初動第298章 揹負惡名第1233章 建設新日本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8章 天機要事是非多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778章 試探性的進攻第163章 白崇禧的節日第1207章 中國的作用第184章 血戰紅石嵐(二)第834章 行動者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1195章 這一天(中)第1130章 治下的人們第109章 東京第291章 如果有一天第150章 民心何定第254章 夏季攻勢(十七)第1077章 遼陽之戰(五)第272章 中央軍人監獄第376章 跛足之師第16章 機遇一現不錯過第237章 夏季攻勢(六)第45章 逼人太甚生殺意第1169章 馬來亞第1262章 正確的道路第228章 北支的憂慮第68章 唐山後裔第213章 戰臨沂(二)第433章 東北三角第176章 敵後第111章 老店舊書尋寶藏第75章 國之夢想脅他人第80章 人生之擇第443章 定心丸第172章 戰術訓練緊密行梁漱溟與鄒平鄉村建設第1040章 魏德邁訪華第811章 新的工作第396章 邯彰特色第166章 北平第1030章 激戰中途島第417章 合作誘餌第32章 大師身後黃雀蹤第1106章 燃燒東京第13章 心潮澎湃爲正名第90章 勢之營造第16章 機遇一現不錯過第2章 外人的憂慮第224章 雙方第70章 採訪第67章 技術交換第426章 “帝國”的未來第1233章 建設新日本第5章 誰予恩賜第1212章 策略第1067章 戰爭中的政治第84章 莫斯科的冬天(中)第406章 市間風雲第29章 千里迢迢只爲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