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恩怨分明

冰綠被問得一臉迷糊:“沒裝錯啊,姑娘寫好後婢子就直接裝起來了。”

鄧老夫人聽冰綠這麼一說,再看手中經文一眼,忍不住擡手揉揉眼。

莫非是她年事已高,老眼昏花?

鄧老夫人雖養出來兩個金榜題名的兒子,可她並不是什麼才女,且守寡這麼多年獨自拉扯兒子們長大,更是缺了吟詩作對的那根弦,對於書畫一道並不精通。可喬先生的字她還是認得的,誰讓那位老先生太有名了呢?

“這麼說,這就是你們姑娘寫的?”

冰綠點頭如小雞啄米:“是的,是的。”只是老夫人語氣怎麼有些不對勁兒?說好的表揚呢?

小丫鬟正尋思着,鄧老夫人已經起身:“去雅和苑!”

冰綠愣了愣。

青筠瞥了她一眼,面帶譏笑。

三姑娘爲了討好老夫人真是豁出去了,可也別把人當傻子哄啊,就連她一個丫鬟都能看出來這字漂亮得過分了,老夫人能看不出來?

這樣明目張膽的弄虛作假,老夫人不惱纔怪!

冰綠稀裡糊塗隨着鄧老夫人回了雅和苑西跨院。

連日陰雨,今日好不容易見晴,喬昭抄完佛經了卻一事,於是走出房門在院子裡隨意溜達。

她走至牆根處,忽然蹲了下來,伸手觸摸石榴樹下的一株小小野植。

跟在身後的阿珠見那野植小巧肉厚,頗爲好奇,不過她生性寡言,自然不會如冰綠一般開口問。

喬昭擡了頭,對阿珠笑道:“阿珠,去取花鏟來,我給它挪個地方。”

“噯。”阿珠沒有多問,應了一聲扭身進了屋子。

鄧老夫人走進院子時,正見到小孫女手握花鏟蹲在石榴樹下挖草。

老太太頓時忘了來意,走過去問喬昭:“三丫頭,你這是在幹什麼?”

她倒是覺得這舉動沒什麼,要是被東府那位鄉君知道,該聲嘶力竭批判這丫頭舉止粗俗了。

喬昭仰起臉,笑着解釋:“我給它挪個地方,它被石榴樹擋着長不好。”

鄧老夫人不由樂了:“一株野草挪什麼地方,生在石榴樹下還委屈了它不成?”

喬昭已經把野植完整挖了出來,認真解釋道:“石榴好吃,它也很有用處。”

“那你說說,它有什麼用處?”

“這是血山草,能止血鎮痛的。祖母您說,用處大不大?”

鄧老夫人頗爲驚奇看了喬昭手中不起眼的野植一眼,更驚奇的是小孫女的見識,不由問道:“你如何知道這個能止血鎮痛?”

“來京城的路上,李爺爺教我的。”喬昭平靜回答。

她從來沒打算僞裝成另外一個人。僞裝一時易,僞裝一生難,如果不能痛快做自己,那麼重新活過的意義何在呢?

更何況,還有一個更實在的原因:要僞裝的人太蠢,這對喬姑娘來說難度略大。

很多事情如果往好的方向展時,只要有個合適的理由便很容易被人接受。在大梁,懂得醫術的人受人尊敬,遠的不說,就是富貴人家府上養的粗通醫理的婆子,地位都不是尋常奴僕可比。鄧老夫人心中驚奇,卻沒多想,感嘆道:“那位李神醫居然還教了你這些。”

喬昭尋了向陽處重新把血山草種下,交代阿珠幾句,淨過手衝鄧老夫人重新見禮:“祖母,您來這裡,是有什麼事要問我嗎?”

“呃——”鄧老夫人想起來意,一時有些尷尬。

祖孫二人剛剛還就一株野植愉快溝通過,現在就翻臉是不是不大好?

“咳咳。”鄧老夫人清了清喉嚨,伸手從青筠那裡拿過喬昭抄寫的經書,問她,“三丫頭啊,你真愛和祖母開玩笑,怎麼把喬先生的字帖送過去了?”

喬昭眨眨眼。

看來是小姑娘黎昭的認識出現了偏差,這位老夫人於書畫一道並不精通。

喬昭自然不會因爲這個看輕了鄧老夫人,從她最開始學這些時祖父就教導過她,琴棋書畫不過是怡情養性而已,世間學問不可拘泥此道,若是爲之走火入魔便落了下乘。

“祖母,喬先生不曾抄過佛經。”喬昭委婉道。

“所以?”這次換鄧老夫人眨眼。

“所以,這是孫女抄寫的啊,您不是送來祖父留下的端硯,鼓勵孫女努力練字嘛。”喬昭理所當然道。

鄧老夫人臉色頓時精彩絕倫。

別鬧,要是送一方硯臺就能寫出這樣的字來,那京城筆墨鋪子裡的好硯臺早就被一搶而空了。

“祖母您聞,墨香猶在呢。”

鄧老夫人真的低頭嗅了嗅,淡淡的墨香令她不得不信小孫女的話,看向喬昭的眼神格外震驚:“三丫頭,你什麼時候練出如此好字來?”

再敢說是因爲她送硯臺,她可就急了。

喬昭覺得還是要給鄧老夫人一個更合理的解釋,一臉無辜道:“母親多年前就買來許多喬先生的字帖讓我臨摹。”

鄧老夫人嘴角抽了抽。

這個她當然知道,可這丫頭的字一直不怎麼樣啊,不然那年爲何因爲這個遭了東府恥笑?

難道三丫頭一直深藏不露?

“三丫頭,你既然能寫這樣一手好字,以前爲何沒有顯露出來?”鄧老夫人試探問道。

“呃,不是怕二姐生氣嘛,就和大姐一樣。”喬昭笑眯眯道。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她從來是恩怨分明的脾氣,既然大姑娘、二姑娘冤枉起人來駕輕就熟,喬姑娘自然也不會眨一下眼睛。

這話鄧老夫人立時信了大半。

多年來東府一直強勢,鄧老夫人雖不是綿軟脾氣,可礙於兩個兒子的前程,加之唯一的孫子年紀尚小,自然不會與姜老夫人針尖對麥芒。

兩府姑娘中二丫頭是獨一份,被所有人捧着哄着,大丫頭琴棋書畫分明比二丫頭高明,可只要是露臉的時候定然比二丫頭稍遜一籌。

鄧老夫人這些年瞧在心裡,對自幼喪母的大姑娘更是多了幾分憐惜。

真沒想到啊,原來三丫頭也是如此!

老太太伸手拍了拍喬昭肩膀:“以後不必如此了,祖母願意看着你們都長能耐!”

反正她的大兒子要蹲在翰林院編史書到老了,愛咋地咋地吧。

第131章 救治第412章 喬御史遺物第582章 大年初二第461章 不能講道理第754章 新喜第517章 迂腐第384章 膽大皮厚第399章 推測第313章 活口第200章 故地重遊第459章 舊友第168章 怕第784章 闖宮第369章 第一個考驗第268章 我來給你熬藥第632章 琴來第176章 震怒第564章 古怪第80章 春風樓會面第46章 花落誰家第545章 嫌棄第28章 退親第758章 脫身第720章 朋友第176章 震怒第658章 喜得貴子第78章 不同(反求諸己的靈獸蛋)第453章 責任?第126章 車伕第551章 搞定了未來的岳父岳母大人第293章 黎昭纔不喜歡他第696章 兵荒馬亂第755章 刺第359章 轉道第91章 朝中局面(月票2200加更)第654章 醉酒第523章 成見第199章 寇梓墨再訪第763章 謠言再起第292章 兄妹相認第116章 醉酒第20章 睿王第28章 退親第749章 天子之怒第314章 兇徒不是一個人第785章 劍拔弩張第683章 心情複雜的黎府管事第540章 冷遇第736章 婚前第228章 與我在一起第558章 想念第185章 她是我照顧的人第294章 她在他心中的位置第286章 在所不惜第161章 道謝第523章 成見第622章 人走茶涼第110章 冰糖葫蘆第182章 心頭的柔軟第298章 救援第353章 有喜第469章 自相殘殺第442章 無措第584章 亭中第204章 找出下毒者第398章 蔫壞第622章 人走茶涼第454章 願意第203章 我可不可以叫你喬大哥?第335章 藥不對症第10章 刮目相看第111章 亂花錢第591章 入府第433章 我們不走第327章 兇手第273章 我要你第522章 團圓飯第501章 搜查第819章 觀燈第252章 喬遷禮物第95章 靈前第733章 飽受打擊的沐王第297章 山崩第40章 毀壞第688章 與衆不同的大家閨秀第543章 她最好第375章 長夜難眠第550章 抓包第122章 等待第43章 恩怨分明第798章 把家還第132章 超載第539章 我想名正言順保護你第250章 冠軍侯該續絃了第254章 恨事第66章 滿載而歸第267章 當局者迷第690章 欠你一個道別第667章 不解風情第310章 拒絕帶信
第131章 救治第412章 喬御史遺物第582章 大年初二第461章 不能講道理第754章 新喜第517章 迂腐第384章 膽大皮厚第399章 推測第313章 活口第200章 故地重遊第459章 舊友第168章 怕第784章 闖宮第369章 第一個考驗第268章 我來給你熬藥第632章 琴來第176章 震怒第564章 古怪第80章 春風樓會面第46章 花落誰家第545章 嫌棄第28章 退親第758章 脫身第720章 朋友第176章 震怒第658章 喜得貴子第78章 不同(反求諸己的靈獸蛋)第453章 責任?第126章 車伕第551章 搞定了未來的岳父岳母大人第293章 黎昭纔不喜歡他第696章 兵荒馬亂第755章 刺第359章 轉道第91章 朝中局面(月票2200加更)第654章 醉酒第523章 成見第199章 寇梓墨再訪第763章 謠言再起第292章 兄妹相認第116章 醉酒第20章 睿王第28章 退親第749章 天子之怒第314章 兇徒不是一個人第785章 劍拔弩張第683章 心情複雜的黎府管事第540章 冷遇第736章 婚前第228章 與我在一起第558章 想念第185章 她是我照顧的人第294章 她在他心中的位置第286章 在所不惜第161章 道謝第523章 成見第622章 人走茶涼第110章 冰糖葫蘆第182章 心頭的柔軟第298章 救援第353章 有喜第469章 自相殘殺第442章 無措第584章 亭中第204章 找出下毒者第398章 蔫壞第622章 人走茶涼第454章 願意第203章 我可不可以叫你喬大哥?第335章 藥不對症第10章 刮目相看第111章 亂花錢第591章 入府第433章 我們不走第327章 兇手第273章 我要你第522章 團圓飯第501章 搜查第819章 觀燈第252章 喬遷禮物第95章 靈前第733章 飽受打擊的沐王第297章 山崩第40章 毀壞第688章 與衆不同的大家閨秀第543章 她最好第375章 長夜難眠第550章 抓包第122章 等待第43章 恩怨分明第798章 把家還第132章 超載第539章 我想名正言順保護你第250章 冠軍侯該續絃了第254章 恨事第66章 滿載而歸第267章 當局者迷第690章 欠你一個道別第667章 不解風情第310章 拒絕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