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容易,你竟然知道自己的外祖家姓什麼。 ”
村婦眸色一變,對葉寒萱的態度依舊有些惡劣,語出諷刺,沒有一句好話。
“原來是二。”
面對村婦並不怎麼好的態度,葉寒萱淡淡地笑了笑,很是直接地叫村婦爲二舅母。
聽到葉寒萱竟然這麼直白地叫自己二舅母,村婦再是一呆。
看看葉寒萱身華麗的錦服,再看看自己身的粗布麻衣,村婦的心微微窘迫了一下
“你隨我來吧。”
村婦抿了抿嘴,轉身在前面帶路。
韓二看了葉寒萱一眼,然後又望了望馬車,意思是馬車裡的江紫蘇怎麼辦。
葉寒萱看着韓二,讓韓二守在江紫蘇的身邊。
既然她娘還不敢見人,那麼由她這個女兒去探探路。
“娘,她是誰啊?”
葉寒萱纔跟着村婦進了一間造了五間平房的院子裡頭,一個年紀與葉寒萱相差無幾的小姑娘盯着葉寒萱看,好地問了一句。
“你爺爺在嗎?”
村婦並沒有直接回答女兒的問題,而是問公公江杜仲在不在。
“在,爺爺又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個人待着呢。”
江白芷好地不斷打量着葉寒萱,看到葉寒萱白生生,嫩得跟剛出生的娃兒似的小臉,江白芷有些不自所措。
在江白芷快要尷尬地不知道要怎麼擺自己手跟腳的時候,葉寒萱卻是對着江白芷清甜一笑。
看到葉寒萱暖暖的笑容,江白芷一下子自在了起來,回了葉寒萱一個純樸的笑容。
“走吧。”
許玲多看了葉寒萱幾眼,尤其是沒有放過葉寒萱的眼睛。
當許玲發現,葉寒萱是真的沒有嫌棄窮亂的江家,沒有看不起自己的女兒。
許玲對葉寒萱這個外甥女的感覺,這才轉好了一點點。
在那種忘恩負義的家庭長大,這個孩子還能有這點品性,倒是不容易。
不曉得,剛纔的表現是這個外甥女裝出來的,還是外甥女的稟性的確不一般。
“爹。”
許玲敲了敲江杜仲的房門
“那邊來人了,你要見見嗎?”
“不見!”
老者微沉的聲音,直接從房裡傳了出來,語氣裡更藏着一絲憤怒跟心寒。
“外公,是我,你的小萱兒,你當真不見嗎?”
聽到江杜仲的話,葉寒萱也不等許玲這個二舅母趕,直接前一步,對着門喊了一句。
葉寒萱才喊完,只聽房裡傳出“乒乒乓乓”的碰撞聲。
沒過一會兒,又聽到江杜仲的聲音傳來
“進來吧。”
“你進去吧。”
聽到公公竟然真的讓葉寒萱進門,許玲有些意外地看了葉寒萱一眼,替葉寒萱推開門之後,便守在門口等着。
看見許玲這個態度,葉寒萱知道,這個二舅母是不會跟自己一起進去的。
於是,葉寒萱毫不猶豫地提起了步子,走是有些昏暗的房間。
聞着房間裡帶着一絲潮意的空氣,葉寒萱皺了皺鼻子,直接走到窗口的地方,把蓋在窗戶的布拉開,並且把窗打開。
一瞬間,暖洋洋的陽光,頓時灑滿整個屋子。
“你還是跟小時候一樣,不喜歡屋子裡黑乎乎的。”
葉寒萱還沒轉身,江杜仲的聲音又傳了過來
“外公。”
葉寒萱尋着聲,望了過去,看到一個乾瘦的老頭兒,正坐在牀沿,目光矍鑠地盯着自己看。
當江杜仲看到葉寒萱明亮沒有一絲陰霾的雙眸,氣色紅潤的雙頰,江杜仲這才鬆了一口氣
“怎麼想到來外公這兒了,是不是又在景博侯府遇到什麼事情了?”
看着記憶裡,那個原本小小圓圓,白白胖胖,跟顆糰子一般的外孫女兒,已經長成窈窕淑女,江杜仲心酸不已。
“想外公了,所以來看外公了唄。”
看着老人着急的眼神,微溼的雙眸,葉寒萱的心裡澀澀的。
看到房間裡有小矮凳,葉寒萱乾脆把它搬到江杜仲的牀邊,然後直接坐在小矮凳,把臉靠在江杜仲乾癟的手背
“外公,我想你了。”
朦朧之間,葉寒萱迷迷糊糊地看到,原主兒時,似乎是這麼跟外公相處的。
“外、外公也想你了。”
感覺到外孫女兒靠在自己手背的小臉,暖暖的,軟軟的。
那種真實感,直接叫江杜仲喉嚨哽得厲害。
他的外孫女兒,總算不再是他夢裡的虛幻,而是真實的存在。
江杜仲連忙伸出另一隻手,摸了摸葉寒萱的腦袋。
先是輕輕的,柔柔的,深怕碰壞了葉寒萱一般。
可是當江杜仲再一次確定,自己掌下的外孫女兒是真的,江杜仲微顫的手抖了抖,多使了一些力。
“好,好,回來好,外公也想小萱兒了。”
看到分別十年,外孫女兒依舊像以前那般對自己眷戀不已。
江杜仲原本已經寒到沒有知覺的心,再次感受到了暖意。
“這些年,你過得好不好?”
摸着葉寒萱的腦袋,江杜仲很是心疼地問道,直到現在,他都忘不了,他之所以能見到外孫女兒的理由是什麼。
“外公,你看我這像是不好的樣子嗎?”
▪TTKдN ▪co
葉寒萱擡起腦袋,仰着自己的小臉,讓江杜仲看個清楚。
“雙目有神清明,氣色紅潤,口氣如檀,十指粉紅,說話氣十足,反應靈敏不呆滯,脈搏有力平衡,很健康。”
江杜仲笑了笑,乾脆對外孫女兒進入瞭望聞問切一番。
但也是直到摸了葉寒萱的脈,江杜仲提起的那一顆心纔算是真正放下來。
十年前,那個不孝女把小萱兒送回來的時候,小萱兒差點活不成了。
若非那個不孝女一意孤行,他跟小萱兒又怎麼會分別那麼多年,小萱兒更不可能小小年紀吃那麼多的苦頭。
“外公,什麼跟什麼呀!”
聽到江杜仲的話,葉寒萱直接無語了。
當真是三句不離老本行。
“外公給我把過脈了,我也要給外公把把脈。”
說着,葉寒萱直接抓着江杜仲,似模似樣地說道
“脈沉且緩,有淤阻之像,加之外公雙目微紅,聲音帶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