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被太子妃恨上了怎麼辦?

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是三國裡的良臣謀士,還有嘯傲沙場的無雙猛將,比如趙子龍長阪坡七進七去,甘寧百騎踹曹營,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赤壁之戰,火燒聯營。

看隋唐英雄的時候,我們同樣關注的都是隋唐十八條好漢,什麼四猛、四絕、十三傑,還有十三棍僧救秦王,還有李世民千騎破十萬,大殺四方,隋末唐初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塵煙,連年相互混戰,殺得人頭滾滾,唯獨沒有人記得,這殺得是人,而不是豬。

在隋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隋朝人口統計出當時全國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四十六戶,共計四千六百零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人。然而李唐建立,直到貞觀十三年時候,完全統一的情況下,共三百零四萬一千一千八百七十一戶,共計一千兩百三十五萬一千六百八十一人。但是武德初年的時候,唐朝僅僅不到二百萬戶,八百四十一萬人。

從大業五年到武德七年,短短十五年時間四千六百萬人,只剩下了八百四十一萬人。其中六分之五的人已經消失了。

當然,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是這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

言歸正傳,老農哽咽着,向陳應娓娓道來。

原來,王世充早在李唐消滅河東劉武周的勢力時,王世充就意識到了李唐下一定目標必定是自己。所以早在去年入秋以來,王世充就開始整軍備戰,想整軍自然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和壯丁。

所以,最終這些賦稅與壯丁,都落在中原百姓的頭上。王世充就下令各州郡清點檢查現有的兵丁,檢查覈實戶口,一律各家各戶僅留一成年人,其他全部徵發入伍,想使步卒達到五十萬人。

鄭國大司徒、任開府儀同三司、納言,陳國公段達向王世充諫言,陳說百姓生活睏乏,召兵不合乎法律,恐怕百姓不堪承受,會有如土崩塌的大禍,並且陳述當時不適合時勢的政治事務十三件。

王世充也是關心則亂,冷靜下來之後,就詳細認真的讀完諫書,並且同意了段達的意見,交付公卿廣泛商議。

段達所言之事多數採用,於是改爲五丁抽三制,命令各郡縣將丁壯,送到洛陽城進行集訓。雖然說段達的意見大大減輕了百姓的沉重負擔,可是這個負擔依舊非常沉重。幾乎所有百姓都不能倖免,王世充讓官員收三成稅,他們就敢收五成,甚至六成。別說壯丁,就連壯女也不放過。

正所謂上有對策,下有政策。中央政策到了地方,地方會變成加利,百姓爲了逃避這個沒有希望的兵役,就賄賂地方官員,普遍的就是將大量財物,換取免兵役的待遇。可是隨着大量百姓普通行賄,地方官員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普通三五百錢能辦到的事情,他們敢收三五千錢,甚至上萬錢。百姓們沒有錢,又不想讓兒子或兒女被徵走,只要賣房賣地,這位老農有三個兒子,按照王世充的徵兵政策,三個兒子都必須要徵兵,老大老二還好說,早已成家立業,可是小兒子剛剛成婚,妻子又要臨產。

爲此老農只要向地方官員行賄,爲了讓小兒子免除兵役,老農讓家裡僅有的五十四畝地全部賣掉,共得三百二十貫錢,全部送給了地方官員。

陳應聽到這裡,肺都氣炸了。二世爲人的陳應非常痛恨貪污,在後世他就是一個窮屌絲,儘管看不慣,也只能涼拌。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他現在是河南安撫使,而且還是掛着治書侍御史(御史中丞)的安撫使,別的地方他管不着,至少在河南郡這十八縣之中,他就是一把手,郡縣官員可以就地免職,至於七品以下官員,可以直接報請長安,就地處決。四品以下官員可以報請長安,就地免職。哪怕一二品大員,他也可以上奏彈劾。

事實上,陳應的這個官職,就是傳說中戲文裡的八府巡按,不過陳應只是一府而已。但是,陳應和八府巡按又有一點不同,因爲他是行臺尚書右僕射,還兼任行軍兵馬副都元帥,他掌握着兵權,帶着槍的,和不帶槍的肯定不一樣。

不帶槍的安撫使,只能耍耍嘴皮子,了不起告到御前,如果雙方都有後臺,這將會是一筆理不清,理還亂的爛賬。

可是陳應是帶兵的,跟他對抗,就是給他口實。可以直接帶兵清剿,至少在河南十八縣中,各大世族和地主,還沒有可以與陳應掰手腕的人。

陳應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隨着陳應一聲令下,從陝縣、到桃林,再到新安等縣,無論是縣令還是郡守、郡尉、以及什麼長史、六曹事、縣尉,立即丟下手頭的工作,趕往新安縣城,接受陳應的召見。

爲了避免這些官員官官相護,欺上瞞下,陳應又派出郭洛、周青他們帶着猛虎義從,迅速分散到各郡縣、進行摸查情況。另外陳應還在各縣設立舉報信箱和採訪使,不會寫狀紙也沒有問題,陳應的採訪使全權受理冤、假、錯案,給百姓一個伸張正義,鳴怨叫屈的機會。

新安縣城最豪華的房子,其實並不是縣衙,而是滎陽鄭氏的一個別院。當陳應占領新安的同時,右武衛大將軍鄭仁泰早已命人將新安鄭氏別院打掃乾淨,並且派出心腹管事鄭安春前來請陳應入內,鄭氏的這座別院雖不能與長安、洛陽的大宅府邸相比,然而在新安也算是富麗堂皇了。

陳應望着這座鄭宅,不時的打量着點着頭。鄭安春心中暗喜,作爲天下七宗五望之一的鄭氏,事實上不僅僅是滎陽,幾乎整個中原,都是鄭氏的勢力範圍,河南郡十八縣,其中十三縣的縣令或縣丞,不是滎陽鄭氏子弟,就是鄭氏的門生故吏,足可見滎陽鄭氏的勢力之龐大。

這一次,陳應安撫河南,成了河南郡的頭號軍事長官,滎陽鄭氏自然是能拉攏就拉攏,看着杜善果不時的朝着陳應使着眼色,陳應會意,衝鄭安春道:“河南百姓還如此困苦,我代表朝廷,代表皇帝陛下前來安撫河南,也不能獨個兒享福。這座宅府我就不住了。我是軍人出身,習慣了居住軍營,城中雖然繁華,我還真不住習慣。你城中交通便利的地方,找座結實的房子給我就是了。今晚隨便睡一覺就成,明天還要出城,既來到了這裡,就要想辦法讓河南的父老兄弟脫貧,看着他們現在的樣子我可真是不好受。”

鄭安春一聽這話,心中非常驚訝。

陳應是侯莫陳氏出身,雖然侯莫陳早已沒落,可是不可否認,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新安鄭氏別院雖然不錯,可是鄭安春仍舊擔心陳應會看不上這座宅子,畢竟陳應生在長安,長在長安,又是大門閥家族出身,肯定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可是,沒有到想陳應居然拒絕入住鄭氏別院。鄭安春也是擅長察言觀色、八面玲瓏的人物,略一想就明白了陳應的用意。他假裝着一副爲難的樣子道:“陳安撫來到河南,鄭氏作爲河南的地主,若不盡地主之宜,豈是待客之道?”

陳應微微一笑道:“鄭總管錯矣。”

鄭安春一愣。

陳應接着道:“這裡河南不是鄭氏的,河南是大唐天子的,正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鄭氏難道還想裂土稱王不成?鄭管事這飯不可以亂吃,話也不可以亂說,說多了,說錯了,都是你們鄭氏本家招災惹禍。”

陳應的話,軟中帶硬,威脅的意味非常明顯。

鄭安春如果在聽不出陳應的潛意思,那他這些年就算白活了。鄭安春躬身道:“安春謹受教!”

陳應此時對鄭氏的做法,其實非常不滿的。因爲滎陽鄭氏太貪得無厭了,經過初步的摸查,僅僅在河南郡十八縣中,滎陽鄭氏就控制了超過一萬四傾的良田,幾乎整個河南郡三分之一稍的良田,都是鄭氏的私產。

這其實並不算什麼,畢竟擁有十萬、十數萬傾或數十萬傾良田的地主也不是沒有,只是滎陽鄭氏的吃相太難看了。去年王世充徵兵,超着這個機會,滎陽鄭氏與地方官員相互勾結,壓榨百姓,壓低地價,或是放高利貸,或是以強取,或以豪奪,短短半年時期,將八千餘傾良田,吃到嘴裡。

爲些家破人亡的百姓不知凡幾。

陳應在新安縣城轉了一圈,發現整個縣城,除了鄭宅之外,連一幢像樣的房子都沒有,只有率領親衛部隊,與陌刀軍將士一道,在新安縣城城外,背靠澗河紮下大營,陳應就將大唐河南安撫使的行轅安置在大營中。

當了晚上,許敬宗急匆匆的前來,看到陳應,一臉擔憂的問道:“大將軍準備對滎陽鄭氏動手?”

陳應微微一愣:“你怎麼會這樣想?”

許敬宗認真的道:“大將軍先別管敬宗如何想,關鍵是大將軍是不是真對滎陽鄭氏下手?”

陳應搖搖頭道:“有問題嗎?”

看着陳應如此態度,許敬宗就知道了陳應的態度。

許敬宗的望聲音陡然提高了八度,豁然站起來,激動得滿臉通紅,說道:“萬萬不可啊,您千萬莫忘記了,太子妃也是滎陽鄭氏之女,若是公然對付鄭氏,太子妃會怎麼想?”

許敬宗也如給冷水潑了一頭,沒想到陳應會斷然拒絕他的好意。

許敬宗如今與陳應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擔憂的道:“太子妃恨上了大將軍那該怎麼辦?”

PS:年輕大了,就是悲劇,身體毛病不斷,今天更新稍晚,等會還有。

第一百零一章齊王妃爲何出現在陛下寢宮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二九一章四面楚歌李淵退位第七十八章柴紹的憤怒第一零九章彼其娘之天威再現第四十三章律法與手足之情如何抉擇第四十四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九十七章宿命裡的相逢第八十二章典妻秘聞(一更)第一二八章陳應的王道與霸道第二六五章擇天下精銳共禦外侮(一更)限免感言第一零一章奪軍下第五章誰能力挽狂瀾唯有陳大將軍第四十二章歷史的拐點(一更)第一六四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第一百零五章問世間情爲何物第一一四章有糧在手何愁之有?(三更)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七十七章驚濤駭浪第五十章感覺不對勁第三十三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第九十一章陳應在下一盤非常大的棋第一百零二章讓松贊干布與頡利爲伴第五十二章膽大妄爲第二六二章 休兵罷戰共抗突厥(一更)第二十五章你們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第八十七章西征第一戰血染赤砂山第六十二章相互牽制相互制衡第二一二章滎陽鄭氏那又如何?第十章大凶之地第十二章意想天開的發明(三更)第九十六章加封太子少保第一七二章窮圖水盡陌刀急援第六十六章烏龍勝利第五十八章不見棺材不落淚(三更)第四十七章此情可待成追憶第八十二章宋金剛想跑了第五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實第六章紅山堡第一五八章終於想通了第一一三章沒有問題纔怪第二零八章耶耶蘇烈字定方(一更)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八十章豔若桃花第一四六章李秀寧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一百零四章他必須活到那個時候第九十五章舉薦徐世績(三更)第七十九章侯莫陳氏家訓第九十三章此地無銀三百兩(一更)第五十五章這不可能第二三一章要麼沒命要麼拼命第五十三章封爵延安郡王(三更求訂閱)第一百零七章一刻鐘一把陌刀第一一二章給臉不要要頭何用?第十二章尚書左僕射應該換人了(爲宗師無情無情加更2)第六十八章殺一人爲罪屠萬人爲雄第十五章不做不錯多做多錯(一更)第一九零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九十五章一人做事一人當第一七七章立馬虎牢氣雄萬夫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四十章郎君救命第八十八章鼠雀谷伏擊第二十七章束手就擒第二三三章會在這裡把血流乾第一四零章大唐工業大學第二五八章兩國交兵禍不及妻兒(一更)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二五七章解決土地兼併的辦法第一零七年火馬烈焰大非川第十三章割腦袋換糧食第三十一章命不該絕(一更求訂閱)第一五零章根底正纔是最緊要的第一二七章唐朝的職業化建設第一三二章繼承人的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九十五章一人做事一人當第一二二章生而知之不學而爲能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一零七年火馬烈焰大非川第六十六章烏龍勝利第九章所圖不小第五十章感覺不對勁第二十一章狡猾的對手第二十五章非我族類非降既殺第八十二章宋金剛想跑了第七十六章欠揍第一七五章代表正議審判你第一五九章李世民的反攻策略第二五八章兩國交兵禍不及妻兒(一更)第七十五章給臣三萬兵東進扶桑破龍庭第一三九章陳氏不絕猛虎不死(二更)第一二二章武侯故智僱傭軍初想第一七七章洺州我劉十善又回來了第十三章割腦袋換糧食第二四九章打架和殺人是兩種概念第七十一章無心插柳第五十三章弱國無外交(二更)
第一百零一章齊王妃爲何出現在陛下寢宮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二九一章四面楚歌李淵退位第七十八章柴紹的憤怒第一零九章彼其娘之天威再現第四十三章律法與手足之情如何抉擇第四十四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九十七章宿命裡的相逢第八十二章典妻秘聞(一更)第一二八章陳應的王道與霸道第二六五章擇天下精銳共禦外侮(一更)限免感言第一零一章奪軍下第五章誰能力挽狂瀾唯有陳大將軍第四十二章歷史的拐點(一更)第一六四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第一百零五章問世間情爲何物第一一四章有糧在手何愁之有?(三更)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七十七章驚濤駭浪第五十章感覺不對勁第三十三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第九十一章陳應在下一盤非常大的棋第一百零二章讓松贊干布與頡利爲伴第五十二章膽大妄爲第二六二章 休兵罷戰共抗突厥(一更)第二十五章你們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第八十七章西征第一戰血染赤砂山第六十二章相互牽制相互制衡第二一二章滎陽鄭氏那又如何?第十章大凶之地第十二章意想天開的發明(三更)第九十六章加封太子少保第一七二章窮圖水盡陌刀急援第六十六章烏龍勝利第五十八章不見棺材不落淚(三更)第四十七章此情可待成追憶第八十二章宋金剛想跑了第五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實第六章紅山堡第一五八章終於想通了第一一三章沒有問題纔怪第二零八章耶耶蘇烈字定方(一更)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八十章豔若桃花第一四六章李秀寧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一百零四章他必須活到那個時候第九十五章舉薦徐世績(三更)第七十九章侯莫陳氏家訓第九十三章此地無銀三百兩(一更)第五十五章這不可能第二三一章要麼沒命要麼拼命第五十三章封爵延安郡王(三更求訂閱)第一百零七章一刻鐘一把陌刀第一一二章給臉不要要頭何用?第十二章尚書左僕射應該換人了(爲宗師無情無情加更2)第六十八章殺一人爲罪屠萬人爲雄第十五章不做不錯多做多錯(一更)第一九零章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八十章寧殺錯勿放過(二更)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九十五章一人做事一人當第一七七章立馬虎牢氣雄萬夫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四十章郎君救命第八十八章鼠雀谷伏擊第二十七章束手就擒第二三三章會在這裡把血流乾第一四零章大唐工業大學第二五八章兩國交兵禍不及妻兒(一更)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二五七章解決土地兼併的辦法第一零七年火馬烈焰大非川第十三章割腦袋換糧食第三十一章命不該絕(一更求訂閱)第一五零章根底正纔是最緊要的第一二七章唐朝的職業化建設第一三二章繼承人的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九十五章一人做事一人當第一二二章生而知之不學而爲能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一零七年火馬烈焰大非川第六十六章烏龍勝利第九章所圖不小第五十章感覺不對勁第二十一章狡猾的對手第二十五章非我族類非降既殺第八十二章宋金剛想跑了第七十六章欠揍第一七五章代表正議審判你第一五九章李世民的反攻策略第二五八章兩國交兵禍不及妻兒(一更)第七十五章給臣三萬兵東進扶桑破龍庭第一三九章陳氏不絕猛虎不死(二更)第一二二章武侯故智僱傭軍初想第一七七章洺州我劉十善又回來了第十三章割腦袋換糧食第二四九章打架和殺人是兩種概念第七十一章無心插柳第五十三章弱國無外交(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