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霓裳(三)

第二天早晨,楊國忠便將半夜時對老妻做出的承諾忘了個一乾二淨。重新抖擻起精神,投入到與政敵們的較量當中。

大宛都督王洵與大食東征軍鏖戰西域,大捷。一役斬殺敵軍萬餘,俘獲數萬,擒上將二十三人,陣斬四十八。大食東征軍主帥艾凱拉木丟袍棄馬,混在亂軍中才逃得了一條狗命。王師趁勢南下,破西域重鎮鐵門關、忽倫和怛墨兩城不戰而下。洛那、姑墨二州土地,盡數重歸大唐版圖……

經過翰林學士張漸的潤色,大宛都督府將士的功績,愈發顯得光彩奪目。羣臣聞聽,精神無不爲之一振。就連坐在龍椅上滿臉抑鬱的大唐天子李隆基,也忍不住長身而起,連聲叫好。

“好,好,真不愧是開國侯王相如的子孫!朕沒看錯了他。”連續在噩耗中沉浸了一個半月,李隆基難得高興了一回。滿是皺紋的面孔上,透出病態的紅暈。“快,逞上來,把所有戰報都給朕逞上來。元一,你給給朕一份接一份的念,朕必須聽此戰的詳細經過!”

“諾!”楊國忠的和高力士齊聲答應,一個得意洋洋,一個眉頭緊皺。戰報其實已經送達兵部有些時日了,只是楊國忠一直沒心思將其上報與皇帝陛下。其他一些知情者也因爲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主動選擇了沉默。

但此刻沒人會留意戰報抵達長安的具體日期。大唐朝野太需要一場勝利來振作士氣了,哪怕這場勝利發生於兩個多月前,距離在數千裡之外。

大食國雖然爲化外蠻夷,但也算得上兵強馬壯。三年多以前還在怛羅斯河畔擊敗過安西軍。可如今,幾個青年才俊帶着數百護衛,就替安西軍洗雪了前恥。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大唐國力猶在,國運亦如日中天!所謂安祿山和史思明二人的叛亂,不過是疥癬之疾。甭看叛軍眼下勢如破竹,那只是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一旦朝廷能緩過這口氣來,從幾大邊鎮遣精兵,調良將,很快就能將叛賊盡數擒獻於闕下!

“……末將本欲率軍趁勢南下,直搗迦不羅。奈何天氣驟然轉冷,大雪封路。而藥剎水沿岸各城,人心初定,無一日不可無兵馬駐守。只好暫且回到柘折城內休整,養精蓄銳。以待來年開春,爲安西軍先導!”王洵送往兵部的奏報,倒是也得非常實在。既沒有過分誇大自己的戰功,也點出了目前大宛都督府所面臨的幾個主要困難。兵力、天氣、後援……

如果安祿山不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造反就好了!聽完了高力士那抑揚頓挫的朗誦,包括幾個對大宛都督府另眼相看的人,或多或少,心中都油然涌起了一股遺憾。整整一年啊,封常清在兵部,跟武將們籌劃整整一年。幾乎已經萬事俱備了,卻忽然在肚子上被叛軍捅了一刀!

一個大宛都督府,數千兵馬,就能擊敗整個大食東征軍!整個安西軍如果傾巢西進的話,戰果將會是什麼樣子?!恐怕非但能將永徵年間的國土盡數恢復,一直將兵鋒推到大食王都,將其犁庭掃穴都說不定!

錯失良機,錯失良機…..。等到下一次大食國內外交困的時候,還不知道要等多少年?羣臣們越想越鬱悶,簡直恨不得化身爲傳說中的劍俠,千里飛劍,斬下安祿山、史思明這兩個狼心狗肺的惡賊腦袋。(注1)

唯一絲毫都不感到遺憾的就是李隆基,他還沉浸在大勝的喜悅之中,信手拍打着御案,連聲讚歎,“好,好,好,朕沒看錯人,朕當年第一眼看到此子,便知道他是我大唐的一匹千里駒!”

“父皇這回,可是真的老了!”看到李隆基如癡如狂的模樣,受命與楊國忠一道處理朝政的太子李亨忍不住在心中感慨。

父慈子孝這種東西,在帝王家向來是不存在的。特別面對着李隆基這種長壽且多疑的父皇。在十七年的漫長儲君生涯裡,李亨幾乎每天都活在憂慮和恐懼當中。他不能一點也不過問朝政,否則會被視爲不務正業。但是他也不能過多過問朝政,否則會被視爲圖謀不軌。他不能一點兒也不跟羣臣交往,否則會被視爲無德寡助。但也不能過多與羣臣交往,否則會被視爲結黨營私。他不能公開的讚賞某個人,也不能公開地貶低某個人。否則都會給對方或者自己帶來不測之災。他甚至連在生母的忌日哭幾聲的權力都沒有,否則一旦被有心人記錄下來,到父親那邊借題發揮……

有時候,太子李亨甚至羨慕自己那些才能和智慧都很普通的兄弟,至少他們能活得自在一些。但是他又不得不時刻保持着警醒,以免真的有一位兄弟比自己更得父親的寵愛。畢竟太子這個位置,一登上去,就再也無法平安退下來。否則,結局必然會淒涼無比。

好在他的一衆已經成年的兄弟們,迄今爲止,還沒有人表現得比他更爲出色。這些皇子們或者有能力沒野心,或者有野心沒能力。唯一一個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榮王琬,又因爲在河南戰場毫無建樹,徹底失去了父親的信任。聞聽洛陽被叛軍攻破消息的當夜,李亨坐在太子府大堂中,整整一夜沒有睡。外界都傳說他心憂國事,輾轉無寐。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當時的心情是何等的悲喜交加。

悲的是,在年邁的父親手裡,大唐國勢已經糜爛到了如此地步!而喜的卻是,榮王琬從此再也不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儲君之位。

儲君,一儲就儲了十七年的儲君,即便是一堆最耐儲的蔓菁,也儲成灰渣子了!但是隻要父親還在位一天,他就必須繼續耐心地儲下去。哪怕心裡頭有多少雄圖偉略在燃燒,燒得全身血液骨髓都近於乾涸。

“……立刻將大宛軍的戰績刊刻成邸報,昭告天下。朕要讓天下人看看,我大唐到底還有沒有善戰之將!”御案後的老傢伙終於結束了他的長篇大論,太子李亨也迅速回過神來,裝出一幅正在虛心學習的模樣。

“臣遵旨!”中書舍人宋昱上前領命。聲音喊得無比響亮。

大唐天子李隆基迅速看了看他,皺着眉頭說道:“這份戰報裡提及的宋武,是你的弟弟吧。朕隱約還記得他!”

“回陛下,臣的胞弟宋武,亦時刻感念着陛下當年的教誨之恩。所以才每戰必前,奮不顧身!”中書舍人宋昱非常善禱善頌,弓下身子,朗聲迴應。

“好,好,年少有爲。你們兄弟兩個都年少有爲!”李隆基被拍得很舒服,對着宋昱連連點頭。“這樣的少年才俊,朕不會虧待他們。楊卿,你可想過朕該給他們什麼賞賜?”

“謝陛下厚愛,爲陛下做事乃微臣和舍弟分內之事,不敢居功!”搶在楊國忠迴應之前,宋昱又趕緊表態。

他越是這樣,大唐天子李隆基越覺得其忠心可嘉。擺了擺手,笑着道:“哎!哪有立了大功卻不給封賞的道理?!那讓朕以後拿什麼去激勵其他將士!要賞,全部重獎,以鼓勵我大唐將士爲國效命之心。”

“臣遵旨!”看到火候已經差不多了,楊國忠閃身出列,接替了宋昱的工作。“王明允春天時才實授的大宛都督,不宜提拔過速。臣以爲,陛下可以增其爵祿,以示榮寵!至於宇文至、宋武兩位將軍,這幾年一直與王明允將軍並肩作戰,勞苦功高,宜……”

“都要授以顯赫職位。現在乃非常之期,只有重獎有軍功者,才能令將士們爲我大唐效死力。”李隆基正在興頭上,根本沒耐心聽楊國忠把話說完。“包括王明允,也要繼續提拔。難道春天的時,朕封他的大宛都督之職,是白給的麼。若是有人今天替朕殺了田承嗣,朕酬了他的功,明天朕就不需要他繼續追殺安祿山了麼?”(注2)

“臣,尊旨!”楊國忠沒想到事情進行得比自己預計還順利,又驚又喜,拱手領命。

李隆基卻覺得不放心,略加思索,繼續說道:“王明允這麼善戰,又這麼年青,只做一個大宛都督,的確屈才了。封常清如今戴罪立功,不宜再兼任安西都護府大都督之外的其他職務了。這安西節度府支度使的實職,就授予王明允吧!”

一語說出,滿朝文武皆驚。節度府支度使,負責掌管大軍糧餉輜重,權力僅次於節度使。按照慣例,這個職位通常由節度使本人兼任,或者由節度副使暫領。李隆基把支度使的職位給了王洵,又特地點出了封常清戴罪立功的身份,實際上等於變相指明瞭,準備讓王洵做安西節度使的第一順位接任者。

這個封賞,的確有些太重了!也徹底打亂了楊國忠事先從西域調兵回京師的謀劃。因此,非但太子李亨和高力士陸續出言奉勸李隆基施恩切忌過厚,楊系官員,也紛紛開口,認爲以長久計,不宜將少年人一下子捧得太高,以免其日後強極而折。

不到二十歲就實授節度副使,的確有拔苗助長之嫌。李隆基心情好時,非常樂於聽從臣子們的忠諫。思索了片刻,點頭收回成命,“也罷,朕亦不希望他日後真的賞無可賞。安西節度府支度使還是由封常清自己兼着,待朕心中有了更合適人選再任命。新設的安西採訪使一職,便實授於王明允吧!至於爵位,他曾祖那一輩是開國侯,朕亦封其爲郡侯。希望他能像其曾祖一樣,爲大唐鞠躬盡瘁。”(注3)

注1:唐代民間,已經有劍俠故事流傳。據說能千里飛劍,追殺敵人,取其首級。

注2:田承嗣。安祿山麾下悍將,驍勇善戰,爲人奸詐。晚唐藩鎮割據的始作俑者。

注3:採訪使,是安史之亂前後,大唐新設的職位。兼管軍民,地位僅次於正副節度使。

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笳鼓(一)第5章 不周山(六)第2章 霓裳(四)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礪鋒(六)第1章 秋聲(二)第4章 樓蘭(四)第3章 陽關(八)第1章 秋聲(五)第1章 白虹(一)第2章 霓裳(二)第6章 驚蟄(九)第3章 早寒(二)第5章 紫袍(九)第1章 羽衣(七)第5章 春曉(三)第6章 雪夜(二)第2章 礪鋒(六)第6章 大唐(七)第4章 霜降(四)第2章 礪鋒(三)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笳鼓(一)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天威(六)第3章 正氣(一)第3章 陽關(三)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早寒(一)第3章 國殤(九)第2章 霓裳(二)第4章 霜降(六)第4章 霜降(四)第2章 初雪(五)第3章 壯士(二)第1章 白虹(一)第1章 笳鼓(五)第3章 壯士(五)第5章 春曉(七)第4章 社鼠(一)第4章 社鼠(二)第1章 秋聲(五)第1章 笳鼓(三)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壯士(一)第4章 破軍(五)第5章 雙城(六)第6章 雪夜(四)第5章 春曉(七)第1章 長生殿(二)第5章 雙城(四)第4章 社鼠(五)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笳鼓(四)第1章 長生殿(一)第5章 不周山(二)第3章 早寒(一)第1章 秋聲(七)第4章 樓蘭(四)第1章 秋聲(五)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霓裳(四)第2章 礪鋒(一)第4章 社鼠(二)第6章 大唐(六)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不周山(十)第5章 不周山(六)第5章 異域(六)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陽關(四)第5章 不周山(九)第5章 雙城(五)第4章 社鼠(五)第2章 初雪(三)第2章 天威(三)第4章 英魂(九)第1章 羽衣(七)第4章 破軍(五)第6章 驚蟄(三)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長生殿(三)第2章 初雪(七)第1章 白虹(四)第6章 雪夜(四)第5章 不周山(二)第5章 雙城(四)第1章 秋聲(四)第5章 紫袍(三)第1章 羽衣(二)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天威(三)第1章 看劍(四)第6章 大唐(四)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異域(一)第6章 驚蟄(六)第2章 礪鋒(四)第2章 天河(六)
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笳鼓(一)第5章 不周山(六)第2章 霓裳(四)第1章 秋聲(五)第2章 礪鋒(六)第1章 秋聲(二)第4章 樓蘭(四)第3章 陽關(八)第1章 秋聲(五)第1章 白虹(一)第2章 霓裳(二)第6章 驚蟄(九)第3章 早寒(二)第5章 紫袍(九)第1章 羽衣(七)第5章 春曉(三)第6章 雪夜(二)第2章 礪鋒(六)第6章 大唐(七)第4章 霜降(四)第2章 礪鋒(三)第6章 大唐(四)第1章 笳鼓(一)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天威(六)第3章 正氣(一)第3章 陽關(三)第6章 驚蟄(五)第3章 早寒(一)第3章 國殤(九)第2章 霓裳(二)第4章 霜降(六)第4章 霜降(四)第2章 初雪(五)第3章 壯士(二)第1章 白虹(一)第1章 笳鼓(五)第3章 壯士(五)第5章 春曉(七)第4章 社鼠(一)第4章 社鼠(二)第1章 秋聲(五)第1章 笳鼓(三)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壯士(一)第4章 破軍(五)第5章 雙城(六)第6章 雪夜(四)第5章 春曉(七)第1章 長生殿(二)第5章 雙城(四)第4章 社鼠(五)第4章 社鼠(六)第1章 笳鼓(四)第1章 長生殿(一)第5章 不周山(二)第3章 早寒(一)第1章 秋聲(七)第4章 樓蘭(四)第1章 秋聲(五)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霓裳(四)第2章 礪鋒(一)第4章 社鼠(二)第6章 大唐(六)第6章 雪夜(六)第5章 不周山(十)第5章 不周山(六)第5章 異域(六)第2章 礪鋒(四)第3章 陽關(四)第5章 不周山(九)第5章 雙城(五)第4章 社鼠(五)第2章 初雪(三)第2章 天威(三)第4章 英魂(九)第1章 羽衣(七)第4章 破軍(五)第6章 驚蟄(三)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長生殿(三)第2章 初雪(七)第1章 白虹(四)第6章 雪夜(四)第5章 不周山(二)第5章 雙城(四)第1章 秋聲(四)第5章 紫袍(三)第1章 羽衣(二)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天威(三)第1章 看劍(四)第6章 大唐(四)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異域(一)第6章 驚蟄(六)第2章 礪鋒(四)第2章 天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