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嬤嬤喜滋滋的看着姜曦說道:
“三少爺,這麼早就在用功讀書啊!我給你道喜了,這是老太君親自培養的親衛丫環春風,現在老太君做主派到你屋裡做事。”
“啊?!”此言一出,姜曦大吃一驚。
此時他已經從記憶宮殿內調出了與春風相關的資料。
說起來老太君自從退居二線以後,除了頤養天年享福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訓練女兵。
像衛國公府上上下下就有不少女眷都受過訓練,這一方面可以給老太君解悶,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些國公府後院的防衛力量。
而女兵中最精銳的也被叫做天舞衛,只會派在姜家最重要的嫡系身邊,有個獨有的稱呼就叫親衛丫環。
而在老太君培養過的親衛丫鬟之中這個春風無疑是最出彩的一個。
在模擬出的劇本之中,這個春風原本是要給姜家最受寵的二伯獨子姜玉堂的吧?
本來以爲老太君說給自己安排的丫環,頂天是一個普通的大丫環也就頂天了,只要顏值高一點,看着順眼他就能滿足。
結果卻是一個意外之喜!
春風樣貌標緻,酷似春麗的模樣,不光可以滿足自己收集手辦,喜歡COSPLAY的心理,更難得的是武力值也十分的高。
其巔峰時可達到千軍猛將的天資,再加上忠貞旺主的天賦,無疑會成爲自己的左膀右臂。
姜曦驚訝的盯着春風,心中喜悅。
旁邊的趙嬤嬤等人看此情景也忍不住鬨笑不絕。
充滿英氣的春風被姜曦看得燥紅了臉,忍不住狠狠的瞪了其他丫鬟一眼。
這幾天來因爲被“發配”到姜曦屋裡的事情,沒少被姐妹們笑話。
她的心情也因此有些糟心,但看到姜曦英俊不失英武的模樣,又覺得這也不錯。
姜曦雖然在姜家並不得寵,但好歹也算姜家嫡脈的一員,爲人又年輕有才。
據說他前兩日做出了一篇文章甚至還驚動的當今聖上。
做他丫環,總比被派到大爺二爺這些老頭子,或者大少爺、二少爺兩個繡花枕頭的房裡要強多了。
這麼一想,她看着姜曦也覺得越發順眼了。
姜曦請趙嬤嬤等人坐下喝茶。
趙嬤嬤含笑拒絕道:“三少爺,二太太剛剛開始管家,那裡還忙,現在人送到了,我就先回了。”
她知道二太太的心思,雖然因爲姜曦的原因讓二房可以掌家,讓她看這位三少爺順眼不少,但是再順眼也沒自己的親兒子好。
本來她就瞄上了老太君身邊的春風丫頭,想安排在二少爺房裡,但沒想到因爲壽宴的原因,還沒等到她開口,就被老太君送給了姜曦。
作爲二太太的心腹,所以她顯得是既有親近又有分寸。
打趣了春風幾句,趙嬤嬤又帶着幾個丫鬟、僕婦一齊回去向二太太覆命。
等屋子裡只剩下春風與姜曦兩人,姜曦尷尬一笑。
他知道剛纔多看了春風幾眼,讓人誤會了。
別看年紀差不多,但女生本來長個子的時候就比男生要早,就更別說一直練武的春風了。
春風的個頭比姜曦好要高出不少,還沒等姜曦開口,就梗着脖子硬邦邦說道:
“三少爺,事先說好,我是護衛丫環。您要是去使喚丫鬟我可以應着,但要是想讓我做你的屋裡人可不成。”
果然到底不同於一般丫鬟,一般的丫鬟最大的理想也就是成爲老爺的屋裡人,成爲小妾。
但這春風卻不屑如此,性子烈不說,這口氣還挺衝。
姜曦隨和一笑:
“放心,我不是那樣的人,以後你在我的院裡也別把我當成主人,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以後有什麼事情你看着安排就成。”
他可不會把春風當成一個普通的丫環看待,更是要把她培養成自己未來左膀右臂的存在。
一個能一騎當千的女護衛,無疑會大大提高自己未來的生存概率。
“啊?”
春風有些驚訝,對自己顏值有着充分了解的她本以爲還要與姜曦產生一些抗爭,甚至做好了到老太君那裡告狀的準備。
畢竟作爲老太君最喜歡丫鬟的自己,在府裡的地位甚至還不差於一般的小姐。
卻沒想到姜曦會答應的那麼痛快,第六感敏銳的她,能感受到姜曦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心的,並沒有任何灰暗的心思。
但也恰恰是這一片真誠,讓她有些反應不及。
她哪裡知道,帶着地球人人平等觀念的姜曦,其實從根本上與這個世界的人有着不同。
看着面前表情詫異的小姑娘,姜曦笑着搖頭,轉身就準備去藏書閣再借幾本書。
馬上就要童子試了,正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多溫習一些書,沒準就是,這一點提高就能讓自己進入稷下學宮。
但走到院門口的姜曦猛的想到了什麼,停下了腳步,回頭對春風笑道:
“對了,你以後在我院子裡就不要再叫春風這個名字了,以後我叫你春麗……”
“啊?啊!”
春風,哦不,春麗看着姜曦的背影,多出了不少好奇,甚至對今後的生活多出了不少期待。
她總有種感覺,從自己成爲姜曦少爺的護衛丫環開始,自己本該平靜無波的人生變得波瀾壯闊了起來。
************
翌日天色將黑。
姜曦正在書房寫字,這也是前身所帶來的習慣,幾乎每晚都要花一個時辰,看書、寫字、畫畫什麼的。
說實話,自從《華夏少年說》引起了異相與好處之後,他就一直想找個時間,寫出更多地球上的名篇文章用以獲得更多好處。
可惜一直被各種事務所絆住,現在終於得到了空閒。
他要寫的就是曾寫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文大大的《正氣歌》。
在一個詩詞文章都具有非凡力量的超凡世界之中,如果做出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讓作者獲得好處的話。
那在地球上膾炙人口,上至皇王文人,下至販夫走卒都爭相傳頌的《正氣歌》無疑擁有遠超《華夏少年說》的力量。
甚至哪怕是在末法時代,也有不少道家文人吟之以辟邪鎮崇,可見此文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