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八千曳落河

寒風呼嘯,在冰封的黃河兩岸,盡是光禿禿的樹幹,數以千計的金兵倒在雪地中,橫屍遍野。

李績、楊業的騎兵扒下這些金兵的盔甲和兵器,清掃戰場。

金兀朮帶兵兩萬,在蒲州橋一帶渡過黃河,結果遭到李績、楊業埋伏,又遇到暴風雪,幾乎全軍覆沒,金兀朮只帶着幾十個親信逃脫,其餘金兵一鬨而散。

“金兀朮沒有帶來鐵浮屠,也沒有柺子馬。看來金兀朮不打算全力幫助安祿山和史思明。”

“不足爲奇。金兀朮與安祿山、史思明本來就不是一路人,只是因爲金兀朮與我們有仇,纔會派出一支偏師來牽制我們。”

“該去堯山鎮與主公匯合了。”

李績、楊業藉助天時,輕易擊敗金兀朮,然後前去堯山鎮。

堯山鎮,此地也遭到暴風雪襲擊。

好在張華的兵馬在鎮子內紮營,只凍傷了百餘兵馬。

寒冬、瘟疫、地震、洪水或者天降隕石,都會造成減員。

暴風雪導致堯山鎮與張華其他地方的領地失去聯繫,直到風雪結束,各地的情報才陸續傳來。

“報!唐軍連夜襲擊安祿山的三原鎮,攻破三原鎮南側六座塢堡後,與安祿山在三原決戰,突然遭遇風雪襲擊,安祿山趁機動用曳落河,強襲唐軍中營,導致唐軍小規模潰敗,唐軍此戰折損兩萬人,安祿山親自斬殺唐軍兩員武將!”

“唐軍主將李道宗受傷,退守陽陵鎮!”

正在與安思明對峙的張華收到唐軍失利的消息,與陳宮、閻象等謀士陷入沉默。

唐軍的精銳程度,張華有所領教。

雖說那個時候,張華的實力還遠不如現在,但唐軍確實兇猛。

七萬唐軍對陣二十萬燕軍,張華這邊預判唐軍會佔據優勢。

暴風雪突然襲擊關中平原,卻導致唐軍失利。

燕軍主將安祿山親自出馬,統領五千曳落河,突襲唐軍主將李道宗位於的中軍,將李道宗打傷,加劇唐軍潰敗。

“曳落河,這是安祿山最精銳的親兵,以一當百。”

張華與唐玄宗結盟攻打安祿山,雙方共享部分情報,知道安祿山手下有一支最精銳的騎兵——八千曳落河。

曳落河是安祿山從奚人、契丹、同羅等胡人之中一手選拔的精銳騎兵。

曳落河意思是奚語之中的“壯士”。

根據張華的判斷,安祿山的八千曳落河至少是六階兵種,甚至更高。

曳落河的兵源要求,必須是胡人,而且必須是勇力過人的胡人。

這些胡人的文明相當落後,但也正是因爲落後,容易被安祿山忽悠,又生性好鬥,無疑是優良的兵源。

張華也很忌憚安祿山的八千曳落河。

“安祿山使用多少曳落河騎兵攻擊李道宗?”

張華意識到必須知道這個情報。

安祿山有可能會將部分曳落河騎兵劃撥給史思明。

史思明也是騎兵武將,最擅長使用的是騎兵,因此史思明擅長野戰。

按理來說,曳落河騎兵在史思明這裡,也能發揮最大的威力。

“唐軍給的情報是四千到六千人。”

“那就說是史思明這裡可能有兩千到四千曳落河了?折中一下,那就是三千曳落河。”

張華粗略估算史思明的精銳。

史思明的十萬燕軍,核心兵種是三千曳落河。

除了曳落河,還有匈奴騎兵、契丹騎兵、奚族戰士、漢人長槍兵、漢人刀盾兵等兵種。

在對付黃忠時,史思明沒有動用曳落河,很有可能是爲了雪藏這支精銳,在關鍵時刻用於突襲張華的中軍。

安祿山那邊動用五千曳落河強襲唐軍主將,間接暴露了史思明這邊曳落河騎兵的數量。

“報!李績、楊業兩位將軍於蒲州橋大敗金兀朮,斬首五千,俘虜五千,餘衆逃回河東。兩位將軍擔心深入河東之地,會遭到女真人伏擊,故選擇回師,正在向此地快速聚集!”

“知道了。”

唐軍那邊傳來不利的消息,而阻擊金兀朮的李績、楊業傳來捷報。

金兀朮帶兵兩萬,企圖牽制張華,卻被李績、楊業伏擊。

不過,李績、楊業輕鬆擊敗金兀朮,對河東的女真人幾乎沒有影響,因爲金兀朮的兩萬兵馬是拼湊出來的雜兵。

金兀朮不可能爲了安祿山、史思明而消耗寶貴的鐵浮屠。

“既然李績、楊業正在途中,那麼可以出兵與史思明一戰了。否則安祿山突然率兵支援史思明,我方必敗。”

張華下令出兵攻擊駐紮在堯山下方的史思明。

三原大戰,唐軍失利,折損兩萬。

二十萬燕軍,折損四萬。

安祿山還有十六萬燕軍。

只要安祿山留下部分兵力牽制剩下的五萬唐軍,那麼完全有可能出兵支援史思明,與史思明圍攻張華的夏軍。

因此,必須在安祿山來援之前,擊敗史思明。

“金兀朮的鐵浮屠都沒能擊敗我們,曳落河又如何?”

張華已經見識過金兀朮的鐵浮屠、皇太極的八旗騎兵,完全不懼安祿山、史思明的曳落河。

堯山鎮的夏軍出動,浩浩蕩蕩,夏字軍旗招展。

風雪過後,關中平原煥然一新,積雪更厚。

五萬夏軍與十萬燕軍,在堯山展開會戰。

史思明的燕軍因爲在野外駐紮,被凍傷數千人,再加上之前被黃忠斬殺的燕軍,因此真正有戰鬥力的燕軍只有九萬。

馮異領兵兩萬五千人,作爲中軍。

花木蘭的巾幗營一萬兩千五百人,作爲左軍。

鄧艾的長水營、程咬金的武衛營,作爲右軍。

黃忠的烈火營因爲被史思明的羣狼戰術重創,被張華臨時編入右軍,採取右翼突破的戰術。

“吼!”

程咬金、牛進達的武衛營,五百熊渠軍騎着體型雄壯的戰熊,手握大斧,氣勢兇猛,戰熊發出可怕的低吼聲。

這是熊渠軍首次上陣。

七階的熊渠軍,成爲右軍的突破力量。

除了五百熊渠軍,程咬金、牛進達的武衛營還有三千重甲騎兵。

重甲騎兵爲四階兵種,但防禦力和衝擊力,比高階的輕甲兵種還要可怕,造價也相當高昂。

程咬金在血戰之前,用粗布擦拭開山大斧。

牛進達大口咀嚼風乾的牛肉,補充體力。

牛進達的天賦“九牛”,對體力的消耗巨大。

“噸噸噸……”

猛將馬武私自在水囊中裝入溫酒,在開戰前,暢快大飲。

馬武嗜酒,無酒不歡。

張華在軍中普遍禁酒,以免有武將因爲飲酒誤事,但是在寒冬,張華放鬆了禁酒令,在必要時候讓士卒以酒暖身。

至於馬武私自藏酒的行爲,張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馬武的性格就這樣,而且爲人豁達爽快,張華擔心勒令馬武禁酒,馬武一個不痛快,直接跑到其他勢力。

諸侯林立,馬武的選擇很多,甚至可以去投靠光武帝劉秀,那樣張華的損失就大了。

只要馬武不公開抵抗禁酒令,張華說那是水,那就是水。

馮異在最前方觀察燕軍陣型,他的天賦“攻心”生效,導致九萬燕軍軍心動搖。

燕軍的胡人武將發現手底下的士兵惴惴不安,趕緊呵斥這些士兵。

如果張華可以看到燕軍的士氣,那麼就會發現燕軍的士氣正在下降。

雲臺二十八將之一的馮異,他的天賦相當可怕,九萬燕軍都受到士氣削弱。

馮異沉默寡言,沒有因爲對面人數衆多的燕軍感到懼怕。

九萬燕軍列陣,主將史思明在一衆部將的擁簇下,與五萬夏軍會戰。

在史思明身後,是三千曳落河騎兵。

曳落河騎兵擁有安祿山的燕國最精良的戰甲、最高大的戰馬、最優良的兵源。

八千曳落河騎兵,是從百萬胡人之中挑選出來的精銳,可謂是真正的百中挑一。

而且,曳落河騎兵全部是安祿山的義子,俸祿和地位極高,忠誠度不是問題。

安祿山擔心史思明不是張華的對手,於是從八千曳落河之中,分出三千人,給史思明統領。

史思明與安祿山是兒時玩伴,只要安祿山不死,史思明沒有背叛安祿山的意思,安祿山也很給史思明面子,分出部分曳落河相助史思明。

“傳下軍令,擊敗夏軍,抄掠張華的土地,每人可以獲得十個奴隸!”

“所有搶掠獲得的金銀珠寶,歸各人所有,不必上繳!”

對壘五萬夏軍,史思明的眼神逐漸狂熱起來。

“將軍有令,拿下此戰,每人可得奴隸十人!”

“將軍有令,所有抄掠的金銀珠寶,歸各人所有,不必上繳!”

九萬燕軍得到史思明的承諾,惡向膽邊生,眼神狂熱,眼球佈滿血絲,理智逐漸被慾望壓制!

冷兵器時代,這些大頭兵多半是爲了錢糧和女人,纔會跟着梟雄起兵!

誰發軍餉,就跟着誰混。

理想?

理想值幾個銅板?

史思明的天賦影響到了九萬燕軍,放大人性深處惡的一面,也即是貪慾。

九萬燕軍變得貪婪和嗜殺,猶如野獸,不自覺發出野獸般的低吼聲。

“燕軍的氣勢發生了變化,這大概是史思明的天賦。”

張華明顯感受到對面的九萬燕軍殺氣更盛,史思明放縱手底下的將士燒殺搶掠,而史思明的天賦強化這種激勵對士兵的影響,讓這些兵馬變成野獸,增加迎戰夏軍的勝率。

與貪狼一般的史思明交戰,容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爲被史思明影響的燕軍,已經不能算是人,而是被慾望驅使的野獸。

嗚——

渾厚悠長的號角聲迴盪在堯山,九萬燕軍大舉進攻!

史思明的天賦效果不能長期維持士氣,必須儘快取勝,還要實現對燕軍的承諾。

“安史叛軍、曳落河……”

唐朝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此時在馮異軍中效力,他生活在安史之亂結束後不久的朝代,對安史叛軍感到恐懼。

而現在他竟然在與安史叛軍爲敵!

如果不是馮異坐鎮,吳元濟此時要麼逃走,要麼直接向史思明投降了。

“放箭。”

馮異面無表情,下令弓箭手放箭阻擋敵軍。

5000無當飛軍和10000名弓箭手萬箭齊發,蝗蟲般的箭雨灑落在燕軍之中,前排燕軍的盾牌插滿箭矢,猶如刺蝟。

後排的燕軍弓箭手中箭,倒下一片。

王平的無當飛軍釋放毒箭,泛着暗紫色光澤的毒箭只要劃出傷口,燕軍基本失去戰鬥力,痛苦地在地上掙扎。

花木蘭的巾幗營也萬箭齊發,孫尚香的弓箭手、梁紅玉的神臂弩兵,組成萬人方陣,一輪輪齊射,給燕軍造成數以千計的傷亡。

燕軍仗着騎兵數量衆多,陣型沿着堯山向兩側延伸,開始迂迴,計劃對五萬夏軍形成合圍,攻擊夏軍後方。

只要燕軍形成合圍效果,會導致夏軍士氣崩潰。

“令花木蘭、黃忠帶領騎兵,擊敗包抄的燕軍騎兵。”

張華也頻頻調兵。

史思明的曳落河騎兵,始終沒有進場。

堯山大戰纔剛剛開始,雙方都還在試探。

“鐵鷹斥候,隨我來!”

花木蘭拔出唐刀,統領兩千鐵鷹斥候,衝擊包抄過來的燕軍騎兵!

因爲寒冬而猶如冰片的唐刀在半空中劃出一道豔美的軌跡,將燕軍武將斬於馬下!

花木蘭因爲天賦的緣故,在經過一年多的歷練後,武力已經超過了80,進入二流武將的行列!

鐵鷹斥候除了偵查,戰鬥力也比一般的輕騎兵更強,以兩千人的兵力,擊敗四千燕軍輕騎兵。

黃忠率領兩千多弓騎兵,在堆滿積雪的戰場疾馳,驅逐另外一支燕軍騎兵。

堯山大戰開始不久後,李績、楊業的騎兵在接近堯山戰場。

“主公與史思明已經交戰。”

“楊業,你領一隊騎兵,走小道,直取堯山之後。”

李績足智多謀,自己領兵馳援張華,又讓楊業帶兵奇襲。

“此事就交給我吧。”

楊業分出五千騎兵,進入崎嶇的山間小道。

李績親自統帥一萬五千騎兵,依然從正面向堯山行軍。

楊家軍一人雙馬,長途跋涉,連續強行。

楊業提着大刀,親自在前方開道,斬斷荊棘,抄小道直取堯山後方。

第二百六十一章 諸葛恪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承人問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吳起的蹤跡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延VS高長恭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繼遷死於此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女真兇猛第八十二章 鄧艾奇襲第四百五十六章 梨花槍法的奧秘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於少保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延VS高長恭第三百三十章 斬殺後金貝勒!第十七章 二級村莊第二百章 出奇制勝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雲與趙廣(三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起拜將第二百六十章 代理人戰爭第四百九十四章 蠻王孟獲第二章 村莊之始第九十八章 天命大將軍【求訂閱】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南下!第四十二章 諸子百家第一百三十章 匈奴漢國覆滅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東風!第三百八十二章 漢末三巨頭第二百零七章 北府參軍劉牢之第七章 木蘭辭的真相第五百八十二章 秦國的最後希望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朝夜不收!第六百一十一章 霍去病效忠!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三十章 斬殺後金貝勒!第五百二十七章 三將大戰王彥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商鞅的無奈!第二百六十八章 銀戟太歲雪天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一十九章 安西軍西征第六百五十八章 吳起、李靖對決!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第二百九十七章 戰國四公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騎兵南下第一百零四章 勵精圖治袁公路【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 茶馬貿易第六百九十一章 再召隕石!第八十七章 結盟扶蘇第二十五章 江東公主第一百一十八章 吳三桂第四百一十二章 亞父范增第六百六十八章 盧象升與秦良玉第五百一十七章 朱棣與袁紹第三百一十章 在下羅貫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創李克用!第七百章 老趙家清理門戶第五百零二章 秦始皇VS亞歷山大(下)第九十五章 梁紅玉來投【求首訂】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燒藤甲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二百七十四章 山賊兇猛第一百五十章 縱橫家出沒第五百章 後梁朱溫第五百四十六章 唐軍南下(4000字)第二百二十一章 玉璧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討伐高歡第一百九十六章 組建夜不收第七百零七章 決戰彭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擊的唐太宗!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蓮教第六百九十二章 唐軍敗北!第二百三十五章 父子局,楊家軍內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再戰李存孝!第六十六章 匈奴與漢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燒藤甲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呂布之女第六百六十章 唐軍兇猛!!第三百六十八章 漢武帝的首席財政大臣第五百一十九章 歷朝文人的屬性(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孫權與呂蒙第八十一章 重建種家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白蓮聖女歸來第六百五十七章 軍神李靖!第四十二章 諸子百家第六百零七章 七進七出!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宋禁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二次科舉(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七章 陷陣營的瘋狂,四倍重力場!第六百五十七章 軍神李靖!第三百九十五章 趙匡胤懼怕的人物第五百八十一章 宋國與魯國名將第九十九章 北宋文臣【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孟獲臣服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五虎將黃忠第六十五章 鑄銅幣,放牛郎第六百二十一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勝、吳廣第三百四十章 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二次科舉(求訂閱)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的玄甲軍!第二十九章 綠林軍第四十四章 入駐夏村的皇帝第七百一十八章 攻城巨獸
第二百六十一章 諸葛恪第二百四十七章 繼承人問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吳起的蹤跡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延VS高長恭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繼遷死於此地第一百一十九章 女真兇猛第八十二章 鄧艾奇襲第四百五十六章 梨花槍法的奧秘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於少保第三百三十三章 魏延VS高長恭第三百三十章 斬殺後金貝勒!第十七章 二級村莊第二百章 出奇制勝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雲與趙廣(三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起拜將第二百六十章 代理人戰爭第四百九十四章 蠻王孟獲第二章 村莊之始第九十八章 天命大將軍【求訂閱】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南下!第四十二章 諸子百家第一百三十章 匈奴漢國覆滅第三百四十二章 借東風!第三百八十二章 漢末三巨頭第二百零七章 北府參軍劉牢之第七章 木蘭辭的真相第五百八十二章 秦國的最後希望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朝夜不收!第六百一十一章 霍去病效忠!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三十章 斬殺後金貝勒!第五百二十七章 三將大戰王彥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商鞅的無奈!第二百六十八章 銀戟太歲雪天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一十九章 安西軍西征第六百五十八章 吳起、李靖對決!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第二百九十七章 戰國四公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鮮卑騎兵南下第一百零四章 勵精圖治袁公路【求訂閱】第一百七十七章 茶馬貿易第六百九十一章 再召隕石!第八十七章 結盟扶蘇第二十五章 江東公主第一百一十八章 吳三桂第四百一十二章 亞父范增第六百六十八章 盧象升與秦良玉第五百一十七章 朱棣與袁紹第三百一十章 在下羅貫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創李克用!第七百章 老趙家清理門戶第五百零二章 秦始皇VS亞歷山大(下)第九十五章 梁紅玉來投【求首訂】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燒藤甲兵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二百七十四章 山賊兇猛第一百五十章 縱橫家出沒第五百章 後梁朱溫第五百四十六章 唐軍南下(4000字)第二百二十一章 玉璧城第三百七十四章 討伐高歡第一百九十六章 組建夜不收第七百零七章 決戰彭城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擊的唐太宗!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蓮教第六百九十二章 唐軍敗北!第二百三十五章 父子局,楊家軍內戰!第六百七十八章 再戰李存孝!第六十六章 匈奴與漢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火燒藤甲兵第一百五十九章 呂布之女第六百六十章 唐軍兇猛!!第三百六十八章 漢武帝的首席財政大臣第五百一十九章 歷朝文人的屬性(上)第六百四十九章 孫權與呂蒙第八十一章 重建種家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白蓮聖女歸來第六百五十七章 軍神李靖!第四十二章 諸子百家第六百零七章 七進七出!第三百九十四章 北宋禁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二次科舉(求訂閱)第三百七十七章 陷陣營的瘋狂,四倍重力場!第六百五十七章 軍神李靖!第三百九十五章 趙匡胤懼怕的人物第五百八十一章 宋國與魯國名將第九十九章 北宋文臣【求訂閱】第四百九十八章 孟獲臣服第五百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二十五章 五虎將黃忠第六十五章 鑄銅幣,放牛郎第六百二十一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勝、吳廣第三百四十章 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第二百三十三章 第二次科舉(求訂閱)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的玄甲軍!第二十九章 綠林軍第四十四章 入駐夏村的皇帝第七百一十八章 攻城巨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