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梁紅玉來投【求首訂】

“此地是何人的勢力範圍?夏?”

梁紅玉帶着幾十個騎兵,逃亡至東關,見到東關上的夏字旗幟,知道來到了另外一個勢力的範圍。

以夏爲國號的政權也不少。

夏朝、大夏、西夏、東夏……

這個世界只有春秋戰國到明末清初的穿越者,因此不可能是夏朝。

“你們是何人?”

廖化坐鎮東關,檢查從東邊到來的流民。

梁紅玉這支騎兵,對夏鎮已經有些威脅了,廖化不會輕易放他們入關。

梁紅玉見廖化是漢人,於是答道:“我乃樑家堡梁紅玉,爲女真人所敗,故前來避難。你們可是漢人建立的勢力?”

廖化聽說是被女真人擊敗的漢軍,戒備有所下降。

金兀朮擊敗種家軍,以至於种師中前來投奔,梁紅玉也是如此。

客觀上來說,金兀朮給夏鎮送來了不少人才……

廖化心裡有數,問道:“你可認識种師中?”

“自然認得!”

梁紅玉與种師中差不多是一個時代的武將,還真的聽聞過种師中的名聲。

“那好,种師中爲我們夏鎮效力。如果你們信任,則放下兵器,入關與种師中相見。”

“可以。”

梁紅玉知道种師中是北宋將門種家軍之人,忠肝義膽,不會與女真人相互勾結,於是決定暫時投靠這一個勢力,走一步,看一步。

梁紅玉和幾十個騎兵被廖化守軍繳械,然後入關。

廖化令人給梁紅玉一行人提供糧草。

梁紅玉的裝扮看上去像是武將,而梁紅玉的騎兵經歷過不少戰鬥,都是老兵,如果加入夏鎮,對夏鎮的實力會是不小的提升。

當梁紅玉得知東關守將是三國蜀漢廖化,頗爲吃驚。

廖化不算特別出名的統帥,但還是有些知名度,梁紅玉認識廖化。

“難道這是漢昭烈帝劉備建立的勢力?”

梁紅玉沒有想到平原西邊是一座山谷,而山谷裡面還隱藏着一個大勢力。

廖化鎮守關隘,讓梁紅玉下意識以爲這是劉備勢力。

“並非如此,夏鎮領主名爲張華,我也不知他來自哪個朝代。”

廖化始終對張華感到敬畏。

張華的來歷比所有人都神秘。

“張華?難道是西晉名臣張華?”

梁紅玉想到了西漢謀聖張良的十六世孫——張華。

西晉張華與大將杜預滅吳有功,後來官至三公。可惜在八王之亂,張華被殺。

然而,梁紅玉認識的這個張華,與夏鎮的張華完全是兩個人。

廖化將梁紅玉一行人叩關的消息上報夏鎮。

“此梁紅玉,當真是南宋的巾幗女將梁紅玉?”

張華收到廖化上報的消息,猶然不敢相信。

梁紅玉爲古華夏巾幗女將之一,沒想到會流亡到夏鎮的勢力範圍。

金兀朮、皇太極雖然是張華的大敵,但他們擊敗不少勢力,導致一些文臣武將,流落到夏鎮所在的山谷。

“讓梁紅玉這支騎兵前來夏鎮見我。”

張華正要出兵討伐皇太極,梁紅玉前來投靠,正好可以招攬梁紅玉。

東關與夏鎮不過相隔二十里路,梁紅玉很快來到夏鎮,眉目間帶着一絲戒備。

亂世,人心叵測,梁紅玉這樣有姿色的女將,很容易被人盯上。

如果遇到曹操這樣的君主,就難逃魔掌了。

梁紅玉在夏鎮見到了張華。

張華身邊有許褚、花木蘭擔任護衛。

梁紅玉與花木蘭大眼瞪小眼,兩人都是巾幗女將,氣質相當。

張華上下打量梁紅玉,梁紅玉身披紅色披風,英姿颯爽,盔甲上還有血漬,可見不久之前,梁紅玉才經歷了一場惡戰。

梁紅玉見擁有數萬人口的領主與自己年紀相仿,而且長相英俊,深感意外:“在下樑紅玉,來自東部平原的樑家堡。樑家堡被金兵攻破,故流亡至此,望大人收留。”

“韓世忠沒有隨你前來?”

張華沒有記錯的話,梁紅玉乃是南宋中興名將韓世忠的夫人。

如果曹操在此,估計會欣喜若狂。

可惜張華沒有那方面的意思,否則與曹丞相又有何異?

“韓世忠?我是有聽聞,在後世我會與之結爲連理,但我還沒有見過此人。”

梁紅玉迷惘地搖頭。

她穿越過來,父親沒有因罪被朝廷處死,也沒有淪爲營口官妓,更不認識韓世忠。

“原來如此,這般更好。”

張華見梁紅玉在家道中落之前穿越過來這個世界,對於梁紅玉而言,說不定反而是一件好事。

“你將金兀朮攻打樑家堡的經過,仔細道來。”

“是。”

梁紅玉細說金兀朮攻打樑家堡之事。

“金兀朮竟然可以一次徵發兵丁、鄉勇上萬人,攻打樑家堡,看來金兀朮的勢力又有壯大。”

張華根據梁紅玉的描述,得知了金兀朮攻打樑家堡的詳細經過,進而推算金兀朮的實力。

樑家堡佔據地利,又裝備了上百張神臂弓,易守難攻,不過金兀朮的兵力實在是過於龐大,樑家堡寡不敵衆,最終被金兀朮攻克。

“皇太極、金兀朮,我必除之。你且安心在夏鎮居住。”

張華安撫發生變故的梁紅玉,設法讓梁紅玉入駐夏鎮。

梁紅玉聽說張華有意攻打金兀朮,這幾天總算有一個好消息:“多謝大人。”

“木蘭,你在鎮裡找一間上好民宅,安置樑姑娘。”

張華看向花木蘭,花木蘭點頭,前去爲梁紅玉尋找一間磚石結構的民宅。

張華在夏鎮的領地石碑查看梁紅玉的英雄屬性。

【英雄】:梁紅玉

【等級】:41

【統帥】:85 【武力】:82 【智力】:81 【政治】:67

【血量】:207

【攻擊】:38~47

【防禦】:7

【敏捷】:12

【天賦】:激勵(梁紅玉所在的據點、軍營、方陣,士氣不容易下降。梁紅玉擂鼓激勵士氣,可通過真氣放大鼓面震動,振奮士氣,讓軍隊士氣在短時間內提升至巔峰。)

【擅長兵種】:弩兵

【兵種】:神臂弓兵(六階弩兵,需要前置裝備“神臂弓”,兵源要求:武力天賦丙等)

【來歷】:南宋安國夫人。

梁紅玉的天賦相當強悍。

張華明白梁紅玉的天賦“激勵”意味着什麼。

有梁紅玉在的軍隊,可以長時間保持高昂的士氣。

馮異削弱對方的士氣,而梁紅玉鼓舞己方士氣,雙管齊下,敵軍會遭到痛苦的折磨。

“看來有必要對梁紅玉進行拉攏,讓梁紅玉心甘情願留在夏鎮……”

張華認爲梁紅玉的天賦不亞於馮異的“攻心”,於是打起了梁紅玉的主意。

梁紅玉只是暫時居住在夏鎮,不意味着梁紅玉就此爲張華死心塌地效力,還需要設法提高梁紅玉的忠誠度。

張華下令爲梁紅玉招募神臂弓兵,但缺少神臂弓的設計圖紙。

梁紅玉考慮再三,作爲回報,將隨身攜帶的弓弩造箭院、神臂弓圖紙上交給張華。

梁紅玉也有自己的考慮。

張華想要爲她招募神臂弓兵,但招募神臂弓兵,需要製造神臂弓吧?

於是張華得到這兩張圖紙。

弓弩造箭院是八級軍事建築,宋朝用來生產弓箭的地方,最多可以容納上千人同時生產弓箭,一年建造的弓箭,數以百萬計。

【圖紙】:弓弩造箭院

【等級】:八級軍事建築

【功能】:可用於生產特殊兵器“神臂弓”以及各種弓弩、箭。

【特殊效果】:提高25%生產效率

【建造費用】:白銀10000兩、木材2000單位、石料2000單位、生鐵500單位

【訓練名額】:最多可容納1500工匠

【建造週期】:90天

“弓弩造箭院的效果不錯,可惜造價高昂,而且要90天才能完工……”

張華看到弓弩造箭院的造價達到了一萬兩白銀,直呼造價高昂。

弓弩造箭院爲國級別的軍事生產建築,因此無論造價還是建造週期都相當驚人。

夏鎮想要提前建造弓弩造箭院,肯定會影響到其他建築和生產。

不過弓弩造箭院建成之後,效果也相當誘人。

解鎖神臂弓不說,還能提升25%的生產效率。

一年生產100萬支箭,與一年生產125萬支箭還是有明顯的區別。

如果積攢十年,那麼就是250萬支箭的差距。

張華招來大臣陳喬,讓其着手準備修建弓弩造箭院的資源。

“弓弩造箭院的資源準備需要10日,建造需要 90日,生產第一批神臂弓需要20日,合計120日。”

陳喬簡單預估爲梁紅玉招募神臂弓兵需要的時間。

“在製造神臂弓之前,暫時由梁紅玉統帥普通弩兵。”

張華正好缺少弩將,梁紅玉擅長使用弩兵,便由梁紅玉統領夏鎮的弩兵軍團。

梁紅玉入駐夏村,恰逢冰雪消融,河水暴漲,工匠在夏河生產漕運船隻,以供討伐皇太極。

梁紅玉逐漸適應了在夏鎮的生活,與花木蘭、孫尚香義結金蘭,也不寂寞。

但梁紅玉始終記得殺父之仇,拼命幫助夏鎮訓練弩兵。

蜀漢鐵匠蒲元帶領鐵匠,打造八階兵種——虎士所需要的重型巨劍以及重甲。

北軍五校之一的長水營建造完畢,鄧艾訓練第一批長水胡騎。

長水營又稱爲長水胡騎,兵源主要來自於匈奴人。

正好張華活捉了一批匈奴騎兵,於是將匈奴遊騎兵轉職爲長水胡騎。

【兵種】:長水營(長水胡騎)

【品階】:六階

【基礎】:血量70,攻擊8,防禦2,敏捷7(不計戰馬)

【俸祿】:6兩

【兵種天賦】:來去如風(可以透支戰馬體力,大幅度提升行軍速度,通過一人多馬的配置,展開奇襲)

【兵源】:匈奴人、武力天賦丙等

【前置要求】:戰馬、馬刀、角弓

長水營的兵種天賦“來去如風”,配合鄧艾的英雄天賦“強行軍”,讓長水胡騎擁有令人恐懼的行軍能力。

可以說,長水胡騎是最適合鄧艾的特殊兵種之一。

只有精銳的匈奴人有資格成爲長水胡騎。

“魏國名將鄧艾!還有東漢北軍五校之一的長水營!”

“雲臺二十八將的馮異、馬武!”

“百家爭鳴的韓非子!”

梁紅玉在夏鎮見到這些古代的大人物,暗暗吃驚。

張華招攬的名將質量,絕不遜色於平原上任何一股勢力。

張華的天賦“天命”,對人才有吸引力,而且提升張華的氣運,讓人才源源不斷聚集過來,因此人才的密度纔會這麼誇張。

也難怪梁紅玉會這麼吃驚。

過了立春,夏鎮開始爲耕種做準備,包括修理農具、挖溝、積肥,隨後開始春耕和播種。

在這段期間,張華無意與皇太極開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春耕關係到這一年的收成。

張華帶着郭守敬、陳喬、韓非、陳宮、劉齊蘇等文臣,來到農田參與勞作,鼓舞民心。

梁紅玉抱膝坐在樹下,田間的春風拂面,混雜着泥土的氣息。

梁紅玉在夏鎮居住,這段時間風平浪靜,山谷內猶如世外桃源,許久沒有烽火。

因爲張華忙着種田,夏鎮的農田面積從13萬畝增加至15萬畝。

西部山谷農田總面積大約爲50萬畝。

“不可思議,我從未見到如此熱衷於種田之人。”

梁紅玉看到張華帶着文臣日夜巡視春耕情況,深感訝異。

張華與梁紅玉見過的知府不同,張華知道耕戰的重要性。

耕戰耕戰,首先要耕,其次才能戰。

不僅如此,張華的親兵鄧艾也是一個屯田狂魔,帶着一羣士卒進行軍屯農。

軍屯農會耽擱訓練,不過鄧艾的天賦“軍屯”,可以讓士兵獲得生活技能“高級種植術”,提升軍屯田產出。

鄧艾將手底下的士兵分成兩隊,輪流種田和練兵。

這樣一來,鄧艾軍團也不至於耽擱了訓練,還能自產自足,不用官府撥糧。

因爲張華、鄧艾以身作則,夏鎮對種田極其重視,衆人熱火朝天,幹勁十足。

“樑姑娘,你覺得夏鎮如何?”

花木蘭來到梁紅玉身邊,席地而坐,一人素衣,一人紅衣,猶如姐妹。

花木蘭目不轉睛地盯着正在田間巡視的張華。

梁紅玉答道:“此地爲世外桃源,百姓安居樂業,若能一直這樣下去,倒也不錯。”

花木蘭終於看向梁紅玉:“公子想要你爲夏鎮征戰,統一天下,讓萬民皆能享有太平,天下爲公。不知樑姑娘意下如何?”

梁紅玉肅然起敬,她不曾想張華還有如此崇高的理想:“公子行大道,若我能有效勞之處,公子儘管調遣就是。”

花木蘭暗自點頭,看來梁紅玉對夏鎮已經產生歸屬感了。

梁紅玉出生於北宋末年,朝廷昏庸,方臘起義,金兵南下,外憂內患,顯得宋帝無能。

相比之下,張華勵精圖治,在梁紅玉心目中地位高大,梁紅玉自然歸心。

“兩位姐姐,可要吃杏花糕?”

柳如是挽着食盒過來,討好花木蘭、梁紅玉。

柳如是年紀小於花木蘭、梁紅玉,以妹妹自居。

花木蘭點頭,柳如是纖纖細手打開食盒,取出精緻的杏花糕,依次擺放。

柳如是雖然沒有行軍打仗、治理內政的才能,但盡心盡力照顧衆人。

隨後,柳如是托腮注視着忙碌的張華。

公子認真的樣子還是那麼帥……

柳如是小小的心靈中,已經有了張華的影子,對於其他人,看不上眼。

張華、鄧艾、郭守敬等人在夏鎮種田,而杜牧在石鎮組織農民進行春耕。

大平原上,皇太極、金兀朮、公子扶蘇、李密等領主也在種田。

皇太極、金兀朮拉攏漢臣和漢民,開墾農田,鞏固勢力。

“僅僅依靠搶掠,只能支撐一時之用度,不能持久。唯有農耕,纔是長久之計。”

皇太極的謀主范文程,鼓勵皇太極積極耕戰。

皇太極接受了范文程的意見。

“待播種完成,則發兵攻打西部山谷,無論如何,也要擊敗張華。”

皇太極觀察四周的地圖,發現張華的兩塊領地,對皇太極形成鉗擊之勢。

夏鎮在皇太極領地西邊的山谷,石鎮在皇太極領地南邊的山谷,可以從兩個方向攻打皇太極。

如果皇太極想要繼續擴張,那麼必須消滅張華。

否則皇太極跟其他勢力火併的時候,張華突然從後面來一下,即使是皇太極也無法承受。

“劉知遠,你駐兵南邊谷口,阻擋石鎮兵馬。”

皇太極又看向投靠自己的武將劉知遠。

劉知遠本來是兒皇帝石敬瑭的心腹愛將,可惜被張華、陳宮算計,不得已只能轉投皇太極。

“是。”

劉知遠帶兵南下,堵住南邊兩山夾一水的地形。

鰲拜率領騎兵疾馳過來,來到皇太極身邊,紅光滿面,顯得激動萬分。

“鰲拜,怎麼?”

皇太極少有見到鰲拜如此失態。

哪怕面對千軍萬馬,鰲拜也不曾如此。

鰲拜激動地說道:“貝勒爺,我已經打聽到大汗的消息!”

“父汗!”

皇太極不禁失聲。

後金大汗,即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統一建州女真部落,在薩爾滸之戰擊敗明軍。

後來,努爾哈赤進攻寧遠,與袁崇煥的守軍交戰時被火炮擊傷,最終病亡。

努爾哈赤是皇太極他爹。

“父汗可在這處平原?”

“不,大汗在另外一地,正在攻打崇禎皇帝!”

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蓮教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繼遷死於此地第七百零一章 岳飛父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秦國雙王第六百四十六章 被碾壓的孫堅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千白袍(加更4/5)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巖與紅娘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賈復、巨無霸!第六百一十七章 關羽的蹤跡!第六百五十七章 軍神李靖!第四百三十章 寧平公主第七十五章 詩人杜牧第十七章 二級村莊第八十二章 鄧艾奇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杜牧與李白第十九章 陳宮的復仇第三百七十章 三家分曹第二百八十一章 黃忠VS史敬思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賈復、巨無霸!第一百三十六章 黃忠收徒第一百三十章 匈奴漢國覆滅第三百三十一章 杜牧與李白第五十五章 鹽鐵貿易第五百二十三章 西涼軍到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茶馬貿易第二百章 出奇制勝第四百三十一章 欲哭無淚的管亥第三百九十章 三顧茅廬!第七百一十五章 馬其頓軍團的覆滅(4000字)第二百二十二章 獨眼龍李克用第五百八十八章 伐秦!第二百一十三章 王禎農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招攬白蓮聖女第五百二十九章 武人當道的朝代第一百零一章 斬殺叛臣【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義子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起拜將第七百零四章 三年,韓信伐蜀第一百八十章 白蓮教內訌第二百五十四章 血色滎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無敵第六百四十二章 劉秀與李世民第一百八十章 白蓮教內訌第一百零六章 不死周泰第四百六十八章 定遠侯班超第五百九十一章 給秦王政送女裝第二百九十二章 玉璧城血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斬安祿山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秦蒙氏與王氏(4000字)第一百一十一章 生擒大唐武將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匡胤的武力!第四百九十七章 崩潰的孟獲第二百七十二章 諸葛恪與淩統的能力第五百六十八章 微操大師趙光義第六百三十五章 十萬鐵騎出玉門!第五百九十六章 飛將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破機關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呂布、五虎將到來!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要娶你女兒第六百六十三章 佛系皇帝蕭衍第二百六十二章 周瑜VS耿弇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王彥章的男人第五十八章 元朝科學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長安聚會,唐玄宗第四百九十四章 蠻王孟獲第八十八章 有女柳如是第一百三十九章 收編起義軍第六百三十七章 關羽、張飛相見!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將李信第二十一章 明朝御用工匠第四百三十七章 將門之後第四百章 北齊敗亡第五百一十四章 李白與杜甫,長安盛會開始!第七章 木蘭辭的真相第六百七十章 六軍鏡!第五百零六章 先秦方士徐福第二百九十五章 墨家與名家第二百四十章 北魏第一猛將!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夜入河東(4000字)第四百九十七章 崩潰的孟獲第四十八章 韓非變法(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老兵不死,老營不滅!第四百七十五章 蒙古帝國怯薛軍!第五百五十一章 崇禎勢力的巾幗女將第二百八十四章 收服黃巾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在下荊軻第三百五十五章 鹽商張士誠的能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齊威王與鄒忌第六百五十一章 大將軍竇憲第六百八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五十三章 范增與司馬懿第五百五十七章 天可汗,李世民!第一百九十九章 虎豹騎第五百三十八章 交換張飛(4000字)第二百九十二章 玉璧城血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魏文侯臣服第五百八十三章 燕然山第七十章 遇險第三百六十章 三帝之盟第三百四十八章 陳橋兵變:宋王,趙匡胤!
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蓮教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繼遷死於此地第七百零一章 岳飛父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秦國雙王第六百四十六章 被碾壓的孫堅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千白袍(加更4/5)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巖與紅娘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賈復、巨無霸!第六百一十七章 關羽的蹤跡!第六百五十七章 軍神李靖!第四百三十章 寧平公主第七十五章 詩人杜牧第十七章 二級村莊第八十二章 鄧艾奇襲第三百三十一章 杜牧與李白第十九章 陳宮的復仇第三百七十章 三家分曹第二百八十一章 黃忠VS史敬思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戰賈復、巨無霸!第一百三十六章 黃忠收徒第一百三十章 匈奴漢國覆滅第三百三十一章 杜牧與李白第五十五章 鹽鐵貿易第五百二十三章 西涼軍到來第一百七十七章 茶馬貿易第二百章 出奇制勝第四百三十一章 欲哭無淚的管亥第三百九十章 三顧茅廬!第七百一十五章 馬其頓軍團的覆滅(4000字)第二百二十二章 獨眼龍李克用第五百八十八章 伐秦!第二百一十三章 王禎農書第一百八十四章 招攬白蓮聖女第五百二十九章 武人當道的朝代第一百零一章 斬殺叛臣【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九章 義子營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起拜將第七百零四章 三年,韓信伐蜀第一百八十章 白蓮教內訌第二百五十四章 血色滎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無敵第六百四十二章 劉秀與李世民第一百八十章 白蓮教內訌第一百零六章 不死周泰第四百六十八章 定遠侯班超第五百九十一章 給秦王政送女裝第二百九十二章 玉璧城血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斬安祿山第六百二十九章 大秦蒙氏與王氏(4000字)第一百一十一章 生擒大唐武將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匡胤的武力!第四百九十七章 崩潰的孟獲第二百七十二章 諸葛恪與淩統的能力第五百六十八章 微操大師趙光義第六百三十五章 十萬鐵騎出玉門!第五百九十六章 飛將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大破機關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呂布、五虎將到來!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要娶你女兒第六百六十三章 佛系皇帝蕭衍第二百六十二章 周瑜VS耿弇第二百九十四章 生擒王彥章的男人第五十八章 元朝科學家第一百二十八章 長安聚會,唐玄宗第四百九十四章 蠻王孟獲第八十八章 有女柳如是第一百三十九章 收編起義軍第六百三十七章 關羽、張飛相見!第四百四十二章 秦將李信第二十一章 明朝御用工匠第四百三十七章 將門之後第四百章 北齊敗亡第五百一十四章 李白與杜甫,長安盛會開始!第七章 木蘭辭的真相第六百七十章 六軍鏡!第五百零六章 先秦方士徐福第二百九十五章 墨家與名家第二百四十章 北魏第一猛將!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夜入河東(4000字)第四百九十七章 崩潰的孟獲第四十八章 韓非變法(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老兵不死,老營不滅!第四百七十五章 蒙古帝國怯薛軍!第五百五十一章 崇禎勢力的巾幗女將第二百八十四章 收服黃巾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在下荊軻第三百五十五章 鹽商張士誠的能力第五百六十六章 齊威王與鄒忌第六百五十一章 大將軍竇憲第六百八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五十三章 范增與司馬懿第五百五十七章 天可汗,李世民!第一百九十九章 虎豹騎第五百三十八章 交換張飛(4000字)第二百九十二章 玉璧城血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魏文侯臣服第五百八十三章 燕然山第七十章 遇險第三百六十章 三帝之盟第三百四十八章 陳橋兵變:宋王,趙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