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君與臣.

回趙府的路上,坐在馬車之中,趙俊臣若有所思。

這場聚宴,商議之間,諸多結論,都會或多或少的在日後影響朝野大勢。

但既然已經定計,趙俊臣也就不會再想太多,只要照着計劃按部就班就是。

趙俊臣此時所思慮的,卻是聚宴結束後,周尚景私下與他說的一番話。

或者說,那是一番忠告。

………

當時,聚德飯莊外,在周尚景的示意下,黃有容與沈常茂雖然疑惑,但還是知趣的先行離去了。

而周尚景則坐到了轎中,掀開轎簾,與恭候在一旁的趙俊臣說話。

“今日聚宴,本是爲了商議在陛下南巡期間,究竟由誰來留京輔政,但終究沒能商議出個結論。”周尚景輕輕嘆息一聲,輕聲慢語道:“不過,俊臣你雖有了兩不相幫的打算,但心中怕早已是有了決定了吧?”

趙俊臣似乎聽不懂一般,問道:“晚輩愚鈍,不知首輔大人您何出此言?”

周尚景一笑,說道:“俊臣既然心中清楚,又何必裝着不明白?眼下形勢明白,這留京輔政的人選,老夫更看好沈常茂,而俊臣則更支持黃有容一些,可是如此?否則今日聚宴,俊臣你又何必暗助黃有容?”

聽周尚景此言,趙俊臣不由沉默。

確實,趙俊臣在聚宴上的小動作,或許能瞞過沈常茂與黃有容兩人一時,卻絕對瞞不過老奸巨猾的周尚景。

前文已是說過,對於留京輔政的選擇,沈常茂與黃有容各有優勢,以沈常茂的性子作風,更容易壓制太子一黨,而以黃有容的風格爲人,則更擅長穩定朝野局勢。

但因爲趙俊臣的提議,太子一黨中的干將能臣,大都被選入了伴駕南巡的名單,留守京城的力量也隨之大幅衰弱,如此一來,即使是性子陰柔的黃有容,也有了壓制太子的底氣與能力,這相當於削弱了沈常茂的優勢。

這麼做後,雖然無法決定什麼,但至少,如此一來,周尚景對沈常茂的支持,不會再像原先那般堅定了。

而這點小手段小心機,自然逃不過周尚景的眼睛。

所以,在沉默片刻後,趙俊臣嘆息一聲,說道:“首輔大人目光如炬,晚輩的這些小動作,在首輔大人面前當真是無所遁形。確實,對晚輩而言,這留京輔政的人選,不管是黃閣老還是沈閣老,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以晚輩想來,陛下定是支持黃閣老的,晚輩如今還無法違背陛下的意願,所以將來也只能支持黃閣老留京輔政,但沈閣老有首輔大人您的暗中支持,與首輔大人作對,晚輩實在是沒把握,也實在是不願意,所以也只能暗中使些小動作,動搖首輔大人您對沈閣老的支持了。”

說話間,趙俊臣向着轎中的周尚景微微躬身行禮,口中說道:“晚輩班門弄斧了,還請首輔大人恕罪。”

周尚景輕輕擺手,道:“恕罪什麼的倒不用,老夫自有自己的計劃,這計劃之中,留京輔政的究竟是沈常茂,還是黃有容,其實影響不大,只是由沈常茂留京輔政的話,老夫的計劃實施起來更加方便一些罷了,但換成黃有容的話,卻也沒什麼影響。”

對周尚景口中的“計劃”,趙俊臣頗感興趣,卻知趣的沒有追問,只是繼續聽着周尚景說話。

周尚景卻在重複着趙俊臣之前的話語,神色之間似笑非笑:“俊臣你之前所言頗爲有趣,‘如今還無法違背陛下的意願’……‘如今’嗎?”

頓了頓後,周尚景話鋒一轉,突然問道:“俊臣你可知道,老夫爲何能擁有如今之權勢?”

趙俊臣神色一動,似乎想到了什麼,但口中卻說着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是首輔大人您輔政有道,睿智如海,又得陛下看重了。”

周尚景卻搖頭失笑,說道:“俊臣你呀,在你口中,就從來都聽不到一句實在話,不過老夫倒可以把實話告訴你,老夫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是因爲老夫所代表的不僅僅只是老夫自己,更還代表着我大明朝的羣臣百官。”

趙俊臣沉默,若有所思,卻沒有說話,只是繼續傾聽。

對於趙俊臣的沉默,周尚景並不在意,只是帶着些許恍惚,似乎是在回憶,悠悠說道:“老夫當年是因爲擁護當今陛下登基,陛下也投桃李報,所以才得以入閣,聖寵之隆,不下於俊臣今日。然而入閣之後,老夫卻發現自己屢屢遭受朝中羣臣有意無意的疏遠制防,俊臣你以爲這是爲何?”

趙俊臣依舊沉默。

周尚景卻自問自答,接着說道:“這是因爲,老夫在那個時候,還是陛下的人,而老夫的所作所爲,皆是代表着陛下的意思。所以遭到百官抵制,自是必然。”

見趙俊臣神色微動,周尚景微微一笑,又說道:“君權,臣權,兩者自出現以來,就是相互爭鬥彼此對立,天下權益就這麼多,君王多一分,羣臣則少一分。君御臣,臣忠君,這般宣揚,也只是光鮮外表罷了。我大明朝數百年來,君臣之間的相爭相鬥,貫穿前後,至始至終,就從未停歇過。當初太祖廢棄宰相一職,是太祖爲了削弱臣權;其後內閣崛起,是羣臣的反制手段;再其後,內廷二十四衙門勢大,宦官耀武揚威,是皇帝爲了制衡內閣而做出的應對;現如今內廷二十四衙門勢弱,內閣權大,正是臣權再起的表現。”

趙俊臣思慮片刻後,面露欽佩之色,點頭道:“首輔大人看的明白。”

周尚景點了點頭,悠悠說道:“待老夫看清楚這一點後,遍查史書,卻發現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所有能留名史冊的臣子,無論是賢臣還是奸臣,其獲權得勢的方法,不外乎只是兩種,或是代表君權,爲君王做事,並在帝王的支持下權傾朝野;或是代表臣權,統領百官,與帝王爭權奪益,並在百官的擁護下位極人臣。只是,前者的下場大都不堪,劉瑾、魏忠賢這些宦官,嚴嵩、溫體仁這些奸臣,何嘗不是君權之代表?其所作所爲,又何嘗不是帝王之意?但他們的下場又是何等的不堪?原因爲何,俊臣你想必也心中清楚。”

趙俊臣問道:“所以,首輔大人您就選擇了第二條路?”

周尚景依舊點頭,看似昏黃的老眼靜靜的看着趙俊臣,說道:“若是先皇還在,老夫應該會選第一條路,但既然是當今陛下在位,老夫就只能選擇第二條路,因爲老夫不想成爲另一個秦檜嚴嵩,總要爲子孫後代和身後名聲考慮。第二條路雖然難走些,也兇險些,但總歸是個選擇。”

說到這裡,周尚景突然老臉一笑,又說道:“現如今,老夫也算是得到了回報,陛下並不喜歡老夫,甚至因爲當初老夫的立場轉變,心中還有些怨恨老夫也說不定,這些年來老夫勢大,爲了對付老夫,更是明裡暗裡使了不知多少手段,但從無一次能夠成功,爲何?無他,老夫代表着百官權益,能得百官迴護,即使是老夫的那些政敵,也不希望老夫倒臺,沒了老夫這顆參天大樹,陛下下一個目標是就是他們,如此一來,即使是陛下,也不能隨意違背百官意願,否則這天下就要亂了。”

聽周尚景這麼說,趙俊臣嘆息道:“首輔大人智深如海,遠見卓著,晚輩佩服。”

周尚景卻緩緩搖頭,擡目與趙俊臣對視,緩緩說道:“老夫的選擇,畢竟只是老夫的選擇,老夫今日之所以說這些,卻是爲了俊臣你。”

趙俊臣面色一凝,似乎想到了什麼,輕輕嘆息了一聲。

見趙俊臣如此,周尚景竟是也跟着嘆息了一聲:“其實今日這場聚宴,老夫原本是不贊成俊臣你參加的,俊臣你因爲陛下寵信而得勢,無論如何,也只能依據陛下的意願而行事,而老夫、沈閣老、還有黃閣老,卻是臣權之代表,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爲,有意無意間,皆是爲了朝中百官謀利,與俊臣你的所作所爲,卻是南轅北轍。”

趙俊臣點頭承認間,周尚景又說道:“俊臣你如今的所思所慮,其實已是與老夫等人沒什麼太大的區別,爲己謀利的同時,亦在爲朝中百官謀利,但俊臣你說根道底,終究是陛下的人,所作所爲,總是身不由主,這般矛盾,也正是俊臣你如今最大的隱患。”

趙俊臣神色一正,面現謙恭之色,躬身道:“還請首輔大人指點。”

“指點談不上。”周尚景與趙俊臣說了這麼多話,似乎有了些疲憊之意,言語之中,也有了些結束的意思:“俊臣你如今其實也如老夫當年一般,隨着權勢漸長,已是快到了抉擇之時。今後的一些決策,若是偏向陛下,則朝中羣臣利益受損,會被百官敵對,但會有陛下壓着;偏向百官,則陛下利益受損,引起陛下不滿,但也有百官迴護。然而再像現在這般左右搖擺,腳踏兩船,已是不再可能,只會被雙方一同拋棄,最終衆叛親離。”

說到這裡,周尚景神色間的疲憊愈加明顯,擡頭對着趙俊臣一笑,說道:“老夫累了,今日就不陪俊臣你說話了,但這些事情,俊臣你也該考慮清楚。”

說話間,周尚景合上了轎簾,在趙俊臣的恭送下,坐着轎子離開了聚德飯莊,僅剩下趙俊臣站在那裡若有所思。

………

“君權?臣權?”

靠坐在馬車之中,回想着之前這番談話,趙俊臣眉頭緊皺,喃喃自語。

正如周尚景所說,對於這個問題,趙俊臣如今正在左右搖擺,明面上一直都是德慶皇帝的親信,似乎事事都以德慶皇帝的態度爲準,但暗中卻一直在向周尚景學習,處心積慮的想要成爲像周尚景那般不受帝王隨意拿捏的權臣。

但隨着趙俊臣權勢漸長,漸漸有了影響朝廷政策的能力,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無數人的利益,再這般左右搖擺,卻不再合適。

簡單舉例,德慶皇帝一直都在想辦法削弱內閣的影響力,在那種時候,趙俊臣是贊成還是反對?

若是贊成,百官敵對,甚至趙俊臣門下的那些官員,也會心生不滿;若是反對,德慶皇帝就會覺得趙俊臣背叛了自己,視趙俊臣爲敵寇。

“左右爲難啊。”

趙俊臣搖頭苦笑。

當初周尚景因爲德慶皇帝在位,看透了德慶皇帝本質的他,選擇了以臣權爲自身根基,因爲他不想成爲下一個秦檜嚴嵩。而如今趙俊臣正是依靠德慶皇帝得勢,卻也開始爲德慶皇帝背起了黑鍋,漸漸有了成爲下一個秦檜嚴嵩的趨勢。

再考慮到太子朱和堉的立場,以及德慶皇帝的風格,或者,如今的趙俊臣,更像後世的和珅?

總之,在趙俊臣看來,以君權爲自身根基,可以說雖可以囂張一時,但註定不會擁有好下場。

但是,以臣權爲自身根基,趙俊臣卻也有着諸般先天不足。

先不說如今的臣權代表是周尚景,趙俊臣根本沒有能力取得代之,也不說趙俊臣如今的權勢全是依靠德慶皇帝得到,一旦離開了德慶皇帝,趙俊臣可以說什麼都不是,單說以德慶皇帝的帝王心術,趙俊臣又如何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轉變立場根基?

“當年的周尚景,怕是也有過相同的煩惱吧?只是當初德慶皇帝剛剛登基,帝王心術,城府手段尚未像如今這般成熟,周尚景小心應對下,也能勉強做到面面俱到,待德慶皇帝發覺時,已是爲時已晚,只是以如今德慶皇帝的手段能耐,又如何能容忍我成爲第二個周尚景?”

想到這裡,趙俊臣卻愈加的矛盾了。

“若是德慶皇帝不在了,同時也不是朱和堉繼位登基,那還好說……若是德慶皇帝不在了……若是德慶皇帝不在了……”

心中突然冒出的想法,卻是把趙俊臣自己嚇了一跳。

搖了搖頭,趙俊臣喃喃自語道:“現在還離不開他,又沒什麼準備,德慶皇帝還必須要在,不過……”

第八百零五章.狼煙起(三).第三十八章.被拋棄(中)三更地1152章.時機.第九百九十七章.遺策的真相(一).第1188章.風雲際會(五).第1404章.江正遇險.第1313章.錦州大營.第四百章.初始(上).第1382章.興州東部.第1337章.誠意合作.第九十九章.書與九宮鳥.第1015章.入閣輔政初體驗(二).第六百章.分寸.第四百八十四章.劫數(四).第1205章.內與外.第三百七十九章.考覈(上).第四百二十五章.朱和堅的野望.第五百章.陰謀與圍捕(下).第五百三十四章.博弈(十).第七百四十七章.兵變?.第三章 轉世貪官下第1174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一).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八百七十六章.趙俊臣的奏疏.第二百九十七章.南巡開始.第1374章.權臣一怒.第1059章.拱火.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軍出動(一).第1127章.朱和堉返京.第1164章.周尚景的謊言.第八百零六章.狼煙起(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會試之前.第五百四十四章.合縱連橫(中).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六百零二章.官場.第二十九章.廟堂爭鋒(中)二更第八百七十五章.蒙古大營內.第一百二十六章 .肖溫阮的遺囑.第五百零七章.哭訴與做戲(下).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1306章.在握(十五).第六百章.分寸.第1259章.遼東劇變(九).第二百九十一章.新趙黨(下).第1231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四).第五百八十一章.熱鬧的朝議(四).第九百五十七章.真相總是微不足道.第三百八十章.考覈(中).第五十六章.敵友變化(上)二更第1378章.將計就計.第九百五十一章.綢繆.第一百四十三章 .周尚景的打算〔中〕.第1337章.誠意合作.第1123章.順便而已.第二百三十章.對朱和堅的印象.第1288章.手腕(十五).第1405章.困擾之事.第一百一十三章.小鬼難纏.第1322章.意外收穫.第1339章.真實意圖.第七百九十八章.戰前(九).第1364章.奔赴興州.第五百零八章.承諾(上).第1230章. 必須是,也只能是(三).第五百六十八章.第五百五十八章.朱和堉的“請求”.第三十二章.三大死罪(中)二更第五章 未來的路中第七百零一章.李如安的崛起.第1270章.遼東劇變(二十).第二十三章.風暴伊始(中).二合一第1054章.思索.第四百三十三章.敬畏.第四百七十八章.解惑.第九百八十九章.深談(一).第1351章.反客爲主.第八百七十章.勢(八).第五百零三章.第六十四章.七皇子朱和堅.第九百零一章.樑輔臣的疑心.第十二章蝗蟲與貪官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趙山才的迷茫.第1338章.合作細節.第四百七十四章 條件.第三百零五章.陰差陽錯(上).第1318章.以金抵糧.第1031章.火沒燒起來.第二章 轉世貪官中第1072章.一拍即合.第七百二十六章.欽差降臨(二).第1108章.狗咬狗(二).第八百一十四章.戰鞏昌(三).第一百一十六章.魏槐來投.第七百五十七章.夜議(二).第四百六十五章.串聯(上).第九百一十四章.兄友弟恭.第七百一十一章.攬責.第六百三十八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上).第1288章.手腕(十五).第三百六十五章.儀式(下).
第八百零五章.狼煙起(三).第三十八章.被拋棄(中)三更地1152章.時機.第九百九十七章.遺策的真相(一).第1188章.風雲際會(五).第1404章.江正遇險.第1313章.錦州大營.第四百章.初始(上).第1382章.興州東部.第1337章.誠意合作.第九十九章.書與九宮鳥.第1015章.入閣輔政初體驗(二).第六百章.分寸.第四百八十四章.劫數(四).第1205章.內與外.第三百七十九章.考覈(上).第四百二十五章.朱和堅的野望.第五百章.陰謀與圍捕(下).第五百三十四章.博弈(十).第七百四十七章.兵變?.第三章 轉世貪官下第1174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一).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八百七十六章.趙俊臣的奏疏.第二百九十七章.南巡開始.第1374章.權臣一怒.第1059章.拱火.第八百四十一章.大軍出動(一).第1127章.朱和堉返京.第1164章.周尚景的謊言.第八百零六章.狼煙起(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會試之前.第五百四十四章.合縱連橫(中).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六百零二章.官場.第二十九章.廟堂爭鋒(中)二更第八百七十五章.蒙古大營內.第一百二十六章 .肖溫阮的遺囑.第五百零七章.哭訴與做戲(下).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1306章.在握(十五).第六百章.分寸.第1259章.遼東劇變(九).第二百九十一章.新趙黨(下).第1231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四).第五百八十一章.熱鬧的朝議(四).第九百五十七章.真相總是微不足道.第三百八十章.考覈(中).第五十六章.敵友變化(上)二更第1378章.將計就計.第九百五十一章.綢繆.第一百四十三章 .周尚景的打算〔中〕.第1337章.誠意合作.第1123章.順便而已.第二百三十章.對朱和堅的印象.第1288章.手腕(十五).第1405章.困擾之事.第一百一十三章.小鬼難纏.第1322章.意外收穫.第1339章.真實意圖.第七百九十八章.戰前(九).第1364章.奔赴興州.第五百零八章.承諾(上).第1230章. 必須是,也只能是(三).第五百六十八章.第五百五十八章.朱和堉的“請求”.第三十二章.三大死罪(中)二更第五章 未來的路中第七百零一章.李如安的崛起.第1270章.遼東劇變(二十).第二十三章.風暴伊始(中).二合一第1054章.思索.第四百三十三章.敬畏.第四百七十八章.解惑.第九百八十九章.深談(一).第1351章.反客爲主.第八百七十章.勢(八).第五百零三章.第六十四章.七皇子朱和堅.第九百零一章.樑輔臣的疑心.第十二章蝗蟲與貪官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趙山才的迷茫.第1338章.合作細節.第四百七十四章 條件.第三百零五章.陰差陽錯(上).第1318章.以金抵糧.第1031章.火沒燒起來.第二章 轉世貪官中第1072章.一拍即合.第七百二十六章.欽差降臨(二).第1108章.狗咬狗(二).第八百一十四章.戰鞏昌(三).第一百一十六章.魏槐來投.第七百五十七章.夜議(二).第四百六十五章.串聯(上).第九百一十四章.兄友弟恭.第七百一十一章.攬責.第六百三十八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上).第1288章.手腕(十五).第三百六十五章.儀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