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壽禮

話音落,太后就從一角走了進來,福清公主與十四公主一左一右攙扶着她。

景明帝見太后到了忙起身去迎,皇后默默跟上。

“母后,您慢點兒。”景明帝伸手去扶太后,十四公主乖巧退至一旁把地方讓出來。

景明帝的舉動令太后心中十分熨帖,笑道:“皇上不必如此,哀家還走得動。”

景明帝笑道:“母后當然身康體健,只是兒子想扶您罷了。”

眼見景明帝小心翼翼扶着太后往高臺上走,殿中之人皆心生感慨:皇上對太后還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孝順啊。

那些上了年紀的老王爺、老誥命更是不由點頭,暗羨太后的好福氣。

即便是平常之家,養子對養母這般真心孝順都值得讚賞了,更何況那個人是皇上。

當女子能當到太后這樣纔是不枉此生,不知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太后在無數豔羨崇敬的目光中走上高臺,由景明帝扶着緩緩坐下來,放眼打量下方。

殿中之人皆起身行禮,口稱:“恭賀太后千秋——”

太后微微點頭,等場面安靜下來,笑道:“都是一家人,你們不必拘束了,隨意些就好。”

太后發話了,衆人紛紛落座。

舞樂聲起,一隊綵衣舞姬翩然而出,赤足開始在錦毯上跳舞,腳腕系的銀鈴叮咚作響,與樂聲匯聚在一起,令殿中氣氛漸漸攀升。

太后衝皇后含笑頷首:“讓皇后費心了。”

皇后舉杯道:“能替母后慶生是兒媳的榮幸,只願母后青松不老,歲歲有今朝。”

太后亦舉杯,略略沾脣。

接下來便是皇親貴胄按安排好的順序依次出列給太后祝賀獻禮。

先是與太后同輩之人,接下來是景明帝這一輩,等這些都輪過就到了孫輩。

孫輩中,幾位皇子自然先出來賀壽,而這一年的幾位皇子比起往年更引人注目。

無他,儲君之位空懸,是人人都盯着的大事。

先站出來的是秦王夫婦。

秦王是景明帝養子,儘管與皇位無望,這等場合都會排在其他皇子前面。

許多人視線在秦王身上一掠而過,便垂眸喝酒。

排再前面也無用,反正儲君之位與秦王沒有半點關係。

秦王夫婦給太后獻上的是一對白玉壽桃。

於無數奇珍異寶中,一對白玉壽桃不算名貴,卻勝在做工精巧,壽桃瞧着竟像才從枝頭摘下來的。

太后露出笑意,讚了兩聲收下。

接着是齊王。

齊王奉上的是親手所抄經書,難得的是那經書竟是海外密經,連許多大周高僧都不見得翻閱過。

太后自然欣喜收下。

鬱謹隔着過道與姜似對視,眼底滿是鄙夷。

老四果然是個花用媳婦嫁妝的窮鬼,送太后的壽禮就是一本破經書。

親手所抄,說到底就是沒花錢嘛,至於什麼海外真經,說不準是老四看過後偷偷背下來的,轉頭默下,反正沒成本就是了。

厭煩一個人,自然怎麼瞧都不順眼,鬱謹對齊王此等投機取巧之舉表示一萬分鄙視。

姜似回之一笑,輕輕眨了眨眼。

阿謹笑話齊王之前也不想想二牛的俸祿是誰花的……

許是心有靈犀,鬱謹從姜似那一眨眼一下子明白了她的意思,一張俊臉登時黑了黑。

他花二牛的俸祿怎麼了,二牛是他拉扯大的!

接下來魯王夫婦的賀禮一點不花哨,乃是一對半丈高的紅珊瑚。

說不花哨,是因爲以紅珊瑚當賀禮最常見,但真論起來這對紅珊瑚最實在,至少比白玉壽桃與經書昂貴多了。

輪到蜀王夫婦出場,奉給太后的壽禮中規中矩,太后亦含笑收下了。

回到座位的蜀王心中有些遺憾。

本來能送出討皇祖母喜歡的壽禮,可母妃讓他暫時退一退,他也只好選擇低調一些了。

高臺之上靜坐一角的莊妃微不可察點了點頭,很爲兒子能聽她的話感到欣慰。

再然後鬱謹與姜似從各自座位起身,一同走到場中給太后道賀。

“孫兒(孫媳)恭賀皇祖母千秋。”

一個小而精緻的匣子被內侍接過,打開來呈到太后面前。

躺在匣子中的是一串沉香佛珠。

太后看清賀禮的瞬間,瞳孔登時一縮,面色控制不住有了細微變化。

景明帝對太后最是上心,見太后神色有異,好奇問鬱謹:“老七,你怎麼想着給你皇祖母送佛珠手串?”

太后有一串沉香佛珠,平日裡常戴着,景明帝對那串佛珠很有印象。

鬱謹聽景明帝這麼問,大大方方道:“兒子覺得皇祖母會喜歡。”

景明帝笑了:“這樣的念珠——”

他想說太后有一串差不多的,一直不離身,可纔開口就把後面的話嚥了下去,目光下意識飄向太后手腕。

不知何時,太后腕上的念珠已經不在了。

奇怪,太后什麼時候把那串念珠取下的?

那日宣佈老七記在皇后名下,他去知會母后時明明還見到的。

景明帝心中閃過這些疑惑,太后就開了口:“這樣的念珠哀家確實很喜歡,你們真是有心了。”

鬱謹仰視太后,微微笑道:“您喜歡就好。”

說罷,與姜似退下去。

之後的獻禮依然繼續,太后心中卻因那串念珠起了波瀾。

而同樣心起波瀾的還有景明帝。

一串念珠而已,本來沒必要上心,可母后怎麼會面露異樣?難不成母后不戴先前那串念珠是有緣故的?

不知爲何,想想太后取下沉香佛珠手串的時間點,景明帝心情莫名有些不暢,不過這一分陰鬱旋即被大殿中的熱鬧驅散了。

宴會還在繼續,正到了氣氛漸濃之時。

有了些微酒意的衆人少了幾分拘束,開始頻頻敬酒。

與昔日被無視不同,今日圍着鬱謹的人不少,顯然皇后之子的身份令他今非昔比。

湘王看得眼中都冒了火,不知第多少次在想:倘若那日父皇選了他,今日這些人巴結的就該是他了!

一隻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

湘王回頭,就見齊王對他舉起酒杯:“八弟,哥哥敬你。”

湘王飲下杯中酒,向鬱謹走去。

第336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792章 現形第812章 激怒第588章 僞裝第65章 入侯府第421章 鬧事第447章 蘇氏之死第332章 小余的身份第323章 宮裡來人第291章 親近第249章 秋闈第754章 真正的苦主第157章 少年,你要有追求第774章 厭棄第160章 找到第704章 宜寧侯老夫人的手帕交第806章 往事第616章 反擊之心第407章 姜似之死第185章 裝鬼第301章 禍根第164章 疑兇第155章 永昌伯夫人之死第734章 懷疑第93章 平安符第737章 再登侯府第671章 逃脫第378章 天子之怒第607章 找到第264章 腳印第499章 劍指慈寧宮第638章 阿蠻知道原因第685章 公主駕到第471章 兇手有經驗第1章 夜第548章 不失信第63章 邀請第323章 宮裡來人第266章 誤會第488章 挑撥第764章 失敗第515章 朝着目標前進第758章 來自太后的壓力第44章 啞巴吃黃連第154章 驚人變故第364章 受驚嚇的馮老夫人第82章 相好第504章 熱鬧不嫌大第170章 原來是故人第183章 心虛生鬼第667章 前夕第79章 來自宮裡的質問第419章 隱患第535章 願賭服輸第552章 何惜此身第586章 變化第140章 混戰的皇子們第385章 翻身第473章 姜湛的發現第223章 放火第40章 人心惡第626章 自食其果第761章 變故第737章 再登侯府第81章 求證第222章 畫舫第398章 冷遇第565章 恨鐵不成鋼第758章 來自太后的壓力第61章 癡心人第255章 婉拒第461章 不打自招第75章 侯夫人第545章 錦鯉鎮第735章 各有心思第308章 雙生第584章 砸暈第812章 激怒第464章 來自太子的挑釁第50章 官差到第435章 天作之合第600章 歪門邪道第799章 震驚第525章 正旦第341章 小心一個人第49章 別人家的狗第465章 補上第249章 秋闈第539章 復立第385章 翻身第35章 應驗第394章 復明第245章 御賜第244章 護女第734章 懷疑第596章 盡孝第20章 愛情鳥第770章 討杯茶喝第486章 賢妃生辰第825章 帝后又冷戰了
第336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792章 現形第812章 激怒第588章 僞裝第65章 入侯府第421章 鬧事第447章 蘇氏之死第332章 小余的身份第323章 宮裡來人第291章 親近第249章 秋闈第754章 真正的苦主第157章 少年,你要有追求第774章 厭棄第160章 找到第704章 宜寧侯老夫人的手帕交第806章 往事第616章 反擊之心第407章 姜似之死第185章 裝鬼第301章 禍根第164章 疑兇第155章 永昌伯夫人之死第734章 懷疑第93章 平安符第737章 再登侯府第671章 逃脫第378章 天子之怒第607章 找到第264章 腳印第499章 劍指慈寧宮第638章 阿蠻知道原因第685章 公主駕到第471章 兇手有經驗第1章 夜第548章 不失信第63章 邀請第323章 宮裡來人第266章 誤會第488章 挑撥第764章 失敗第515章 朝着目標前進第758章 來自太后的壓力第44章 啞巴吃黃連第154章 驚人變故第364章 受驚嚇的馮老夫人第82章 相好第504章 熱鬧不嫌大第170章 原來是故人第183章 心虛生鬼第667章 前夕第79章 來自宮裡的質問第419章 隱患第535章 願賭服輸第552章 何惜此身第586章 變化第140章 混戰的皇子們第385章 翻身第473章 姜湛的發現第223章 放火第40章 人心惡第626章 自食其果第761章 變故第737章 再登侯府第81章 求證第222章 畫舫第398章 冷遇第565章 恨鐵不成鋼第758章 來自太后的壓力第61章 癡心人第255章 婉拒第461章 不打自招第75章 侯夫人第545章 錦鯉鎮第735章 各有心思第308章 雙生第584章 砸暈第812章 激怒第464章 來自太子的挑釁第50章 官差到第435章 天作之合第600章 歪門邪道第799章 震驚第525章 正旦第341章 小心一個人第49章 別人家的狗第465章 補上第249章 秋闈第539章 復立第385章 翻身第35章 應驗第394章 復明第245章 御賜第244章 護女第734章 懷疑第596章 盡孝第20章 愛情鳥第770章 討杯茶喝第486章 賢妃生辰第825章 帝后又冷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