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司馬雲凹

書瑤現在已經很習慣看齊浩寧事無鉅細、羅羅嗦嗦的日記式書信了,好似坐在他面前聽他講故事,甚至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他或飛揚、或低落的情緒和表情。

信的一開始,就提到了那兩個瓷人兒,書瑤不敢相信的是,那個“瓷書瑤和瓷浩寧”竟然是齊浩寧自己捏、自己雕刻出來的。

齊浩寧玩笑地稱自己在文不成武不就的那些年裡唯一喜好並做得不錯的事就是捏泥人,看到什麼捏什麼,還都挺像的。此次到了粵城,想念書瑤想得緊了,就想起了“舊手藝”,一點一點將腦海裡、心裡的書瑤給捏了出來。

捏完了,又對着銅鏡捏了一個自己,然後將兩個泥人兒放在一起,偷着樂。

泥人容易乾裂、或者被水打溼,齊浩寧苦思冥想,在看到海勇將軍夫人新買的瓷觀音像時茅塞頓開。

海勇將軍夫人同那個瓷器擺件店的東家夫人很熟,有了瓷器店東家的介紹推薦,齊浩寧找到了粵城最好的一個燒瓷師傅,在他的指點和幫助下親手燒出了一對小瓷人,自己看着非常滿意和得意,決定寄給書瑤收着。

書瑤感嘆之餘,忍不住又將一對小瓷人拿出來細細欣賞,文不成武不就?呵呵。

因爲知道是齊浩寧親手製作,書瑤眼裡,這一對小瓷人更加像、更加好看、也更加珍貴了,遠遠勝過之前寄來的那些珍惜珠寶。

小心地將小瓷人再次裝好,書瑤繼續看信。邊看邊笑,或者嗔一兩句,不知不覺,厚厚的十幾頁紙就翻到了最後。

突然,書瑤的笑容凝結在脣角,臉上浮現沉思的神情。

齊浩寧在信中很高興地說到自己認識的一位新朋友賈雲凹,大讚賈雲凹性情豪爽、身手不凡,說自己若不是服了洗髓果。定不是賈雲凹的對手,還說如果不是雍親王府身份特殊,他都恨不得與賈雲凹結爲異姓兄弟了。

根據齊浩寧的描述,那賈雲凹自小習武、熟讀兵書,三個月前到海勇將軍處投奔從軍,正好遇上了從海島歸來的齊浩寧,倆人不打不相識,如今很是投緣。

海勇將軍從各方面考較了他,很是賞識。決定再觀察數月後介紹給雍親王,轉到西南軍去。

一來,南海地區近幾年比較平順。沒有什麼大的戰事;二來。海勇將軍對雍親王的身體很是關心,希望能多一些年輕勇猛的將領輔佐雍親王;三來,賈雲凹水性不好,還會暈船,不適合海戰,在南海的發展前景絕對不如內陸軍隊。比如西南軍或者西北軍。

賈雲凹?司馬雲凹?司馬妍的庶兄!

書瑤蹙了蹙眉,她怎麼忘記這個人了?這麼久了,那麼多次看到司馬妍,竟然都沒有想到這個司馬雲凹。

很快,書瑤又自嘲地笑了笑。前世自己也只是偶然之下聽過這個名字一次,而且是在剛和離、心情最低落的時候。自然沒有什麼映像了。若不是今世非凡的記憶力,應該也不會想起吧?

不過,書瑤聽說司馬雲凹的時候,他已經死了。對了,好像就是在二皇子和馬家倒臺前一個月,爲了救雍親王死的。雍親王被自己身邊的一個親信出賣,是司馬雲凹拼死相救。據說這也是太后極力從二皇子和馬家的謀逆事件中將司馬妍撈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這麼說,前世司馬雲凹也是去了西南軍?

書瑤對那些事知道的太少了,實在在串不起來,決定不再糾結於次。反正會救雍親王,又是司馬家的兒子,應該就不是什麼細作之類,不過等齊浩寧回來,她要想辦法提醒一下他注意雍親王爺身邊親信的可靠性。即使今世很有可能還是司馬雲凹救了雍親王,但能避免司馬雲凹的死也是一件好事不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何況司馬雲凹還是齊浩寧的朋友、可以保衛大周的將領。

信的最後,齊浩寧很期待地表示自己應該能夠趕在書瑤及笄之前回到京城,親手爲書瑤簪上血玉月季簪。

當然,少不了那句:瑤兒有沒有想寧哥哥?寧哥哥好想瑤兒呢。

書瑤笑着撇了撇嘴,收好了信和兩個錦盒。時間過得好快,她又快要及笄了。前世的及笄禮,梅姨用一點點摳着攢出來的所有銀子給她買了一件紅色的新衣和一朵人家賣剩下的有點瑕疵的月季絹花,看着她穿戴上,激動得熱淚盈眶,還連聲說自己沒有用,對不起太太,連一件好一點的錦緞禮衣和絹花都無法給書瑤買,更別說首飾了。

再世而來,她成了聖上親封的福星郡主,那瑰麗的“福滿園”將成爲她的及笄禮物。聽說“福滿園”很快就要竣工並開始裝飾了,來年五月,書瑤的及笄禮將在“福滿園”中舉行…...

這些都只是錦上添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哥和文兒都好好地在她身邊,還有義父、大嫂、祖母、梅姨、秀桃、外祖父一家……如今還有兩個白白胖胖的小侄兒。親人齊聚,一家人平平安安,這比什麼及笄禮物都貴重。

這一世,書瑤很滿足了,再加上親手製作瓷人兒的未婚夫婿齊浩寧,書瑤對生活更增添了一些期待,前世的陰影,尤其是薛明郎帶來的婚姻陰影,在她心裡逐漸萎縮得越來越小。

書瑤看了看時間,估摸着書傑和書文也都回來了,正準備去老夫人院子用晚膳,藍錦興沖沖地進來:“郡主,聽說二舅老爺從西北寄了年禮過來,大奶奶讓您過去呢,好像大強哥也給您和秀桃姑娘寄了禮物。”

哦?書瑤笑得燦爛,上一次在大將軍府,她就看出大強對秀桃的不一樣。只是秀桃還是十二歲的懵懂姑娘什麼都不知道,而大強,情竇初開,恐怕也還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感情。書瑤卻不一樣,兩世加起來幾十歲了,又是經歷過感情的,加上靈敏的五感,自然很快就能“嗅”出不一般的味道。

第26章 高明德第17章 進山(下)第439章 詭異感覺(一更)第59章 好轉第316章 認識第219章 支撐的意念第198章 落定第426章 觸痛第147章 一瞥第136章 八卦 (二更)第34章 克親(補更)第7章 更多神奇第226章 鬱悶第300章 不在掌控中第261章 沒有這樣的規矩第337章 丁媚兒的糾結第210章 我怕第185章 巧味居第477章 小寶貝第249章 決心第186章 上門去第60章 點絳脣第100章 執念第384章 消息(二更)第231章 執念第50章 相助第313章 貴女各不同第393章 心滿意足(二更)第28章 昂貴的套裝第341章 贈藥(二更)第154章 趙氏家人第242章 陌娘(下)第199章 平妻第163章 大喜大悲第215章 暖情第433章 等等第346章 要不要安置(二更)第234章 欲拒還迎第374章 是她們(二更)第184章 是不是第65章 過年,解決第231章 執念第417章 奇毒第149章 南宮府(中)(二更)第169章 新年新計劃第195章 斷絕第311章 兩更合一第240章 不甘第144章 大管家第440章 消息(昨日二更)第252章 歡聚第290章 窩藏?第479章 好棋子第398章 習慣(一更)第141章 怎麼回事第343章 失蹤(二更)第363章 毒婦(昨晚補更)第211章 回鄉準備第51章 養玉第348章 不安(二更)第33章 置產(下)(正更)第354章 忠義大將軍 (一更)第8章 都收起第205章 賈巧娘第152章 能吃是福(二更)第94章 有所求第164章 原來如此第235章第407章 司馬雲凹第189章 越發疑惑第348章 不安(二更)第197章 親事(下)第478章 確定是他嗎?第473章 大周第一罈第498章 反應第469章 死心第332章 番邦貴客(一更)第278章 喜事第342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一更)第281章 好算計第273章 復仇的心第323章 高貴(二更)第96章 書文耍潑第485章 籌劃第505章 離奇八卦第46章 要封信第422章 失望第178章 當衆查第64章 七巧牌第129章 齊浩寧(12月11日更)第19章 不告都不行了第205章 賈巧娘第201章 和離第72章 好親事第187章 規矩第374章 是她們(二更)第196章 親事(上)第135章 融洽(一更)第250章 到京第186章 上門去
第26章 高明德第17章 進山(下)第439章 詭異感覺(一更)第59章 好轉第316章 認識第219章 支撐的意念第198章 落定第426章 觸痛第147章 一瞥第136章 八卦 (二更)第34章 克親(補更)第7章 更多神奇第226章 鬱悶第300章 不在掌控中第261章 沒有這樣的規矩第337章 丁媚兒的糾結第210章 我怕第185章 巧味居第477章 小寶貝第249章 決心第186章 上門去第60章 點絳脣第100章 執念第384章 消息(二更)第231章 執念第50章 相助第313章 貴女各不同第393章 心滿意足(二更)第28章 昂貴的套裝第341章 贈藥(二更)第154章 趙氏家人第242章 陌娘(下)第199章 平妻第163章 大喜大悲第215章 暖情第433章 等等第346章 要不要安置(二更)第234章 欲拒還迎第374章 是她們(二更)第184章 是不是第65章 過年,解決第231章 執念第417章 奇毒第149章 南宮府(中)(二更)第169章 新年新計劃第195章 斷絕第311章 兩更合一第240章 不甘第144章 大管家第440章 消息(昨日二更)第252章 歡聚第290章 窩藏?第479章 好棋子第398章 習慣(一更)第141章 怎麼回事第343章 失蹤(二更)第363章 毒婦(昨晚補更)第211章 回鄉準備第51章 養玉第348章 不安(二更)第33章 置產(下)(正更)第354章 忠義大將軍 (一更)第8章 都收起第205章 賈巧娘第152章 能吃是福(二更)第94章 有所求第164章 原來如此第235章第407章 司馬雲凹第189章 越發疑惑第348章 不安(二更)第197章 親事(下)第478章 確定是他嗎?第473章 大周第一罈第498章 反應第469章 死心第332章 番邦貴客(一更)第278章 喜事第342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一更)第281章 好算計第273章 復仇的心第323章 高貴(二更)第96章 書文耍潑第485章 籌劃第505章 離奇八卦第46章 要封信第422章 失望第178章 當衆查第64章 七巧牌第129章 齊浩寧(12月11日更)第19章 不告都不行了第205章 賈巧娘第201章 和離第72章 好親事第187章 規矩第374章 是她們(二更)第196章 親事(上)第135章 融洽(一更)第250章 到京第186章 上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