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京師紀要》(上)

上朝對於朝臣們來說不過是平常之事罷了,無論哪個朝代能參與上朝都是一種榮耀,一種身份的象徵,就上朝的頻率而言,也算得上是皇帝勤政與否的一個標誌,在這方面上,遠卓帝着實算不上有史以來最勤勉的帝王,大體上也就是五日一大朝的樣子,勉強及格罷了,當然,這也是因爲多出了軍機處那麼個怪胎,當皇帝的要了解朝務也真無須需一定要通過上朝來得知——只要軍機大臣不偷懶,朝堂大事就瞞不過皇帝的耳目。

自打軍機處成立以來,這朝會最大的作用不過是讓朝臣們聚在一塊兒聽聽聖上的旨意,議一些沒什麼太大價值的小事情,不過,今兒個的朝議則不同了——“萬言書”可不是鬧着玩的,指不定要掉多少腦袋,罷多少的官呢,能不能借此機會邀個聖寵可就看在朝會上表演得如何了,大傢伙自然是憋着一股子勁打算好生表現一下的了。

“臣有本啓奏聖上。??”三呼萬歲一畢,素來以直言著稱的左都御史錢明毓第一個站了出來,手抱本章道:“聖上,臣以爲‘萬言書’一事實乃刁蠻小人捏造事實以蠱惑人心,妄議朝政、詆譭聖上,按大清律,當嚴查此事,對犯案之人嚴懲不貸,以儆效尤,臣身爲左都御史自願請命徹查此案,還天下一個公道,請聖上明鑑!”

錢明毓是天子門生,又是專門負責按察各級官吏的言官,話裡頭又死扣着大清律,此言的分量還是很足的,一起子不明聖意的大小官吏們都以爲錢明毓此舉必是得了聖意,立刻呼啦啦地站出了一大片,個個口口聲聲地請求聖上下旨徹查此案。??一時間朝堂之上喊殺聲四起,陰風陣陣,頗有些文字獄即將到來前的景象。

“錢愛卿之意,朕知道了。??”胤祚淡淡地說了一句,揮手讓那幫子喊打喊殺的朝臣們都先退下,但並沒有表態是否要徹查此案。

“聖上,臣不同意錢大人地意見,臣以爲此事須緩。??聖上以仁德治天下,以禮教化人心,雖有些小犬不安於室,妄自狂吠,不過草芥之見耳,日久見人心,待得真相大白之日,緩緩查去。??自會有出首之人,直指真兇,緝拿問罪可也。??”禮部侍郎範文華見胤祚沒有表態要立刻查案,自以爲得計地站了出來,獻上了一個以拖待變之策。

“此言大謬也!”聽得怒起的錢明毓立刻站了出來。??高聲道:“聖上,範侍郎此言實乃酸儒之言,擅自匿藏‘萬言書’那等無君無父之言者即是謀逆之大罪,按清律當誅九族。??範侍郎當庭爲此等惡事辯護,也是同罪。??”

“錢大人慾陷皇上於不義乎?殊不知公道自在人心,聖上仁厚,爾欲將桀紂之事嫁於聖上乎?聖上每每教育我等:不以言罪人,莫非錢大人都忘了乎?”範文華毫不客氣地反脣相譏道。

胤祚不止一次在朝堂上說過“不以言罪人”的話,也真兒個從來沒有因議論朝政口誤而修理過誰,這倒也是事實,範文華此言一出。??滿殿的大臣立刻交頭接耳地低聲議了起來,一時間大殿上嗡嗡之聲大作。

錢明毓氣急,也不管啥君前失禮,手指着範文華道:“此事不是普通之案,是謀逆之舉,並不適用‘不以言罪人’之聖諭,範大人曲解聖諭,居心何在?”範文華的臉頓時憋得通紅。??剛要開口爭辯。??胤祚擡了一下手道:“罷了,都退下罷。??”胤祚既然開了口。??錢、範二人雖有心再辯也不敢堅持,各自磕了個頭退了下去。

胤祚心中雖早已有了定議,可還是要召開此次朝議,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看看朝臣們的反應,錢、範二人雖爭得起勁,其實所差有限得很,只不過一個是主張立刻徹查,大殺四方,另一個主張緩查、少殺罷了,說到底兒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出主張立刻徹查地還是佔大多數,雖說有投胤祚所好的成分在內,不過依照大清慣例原本就當如是罷了,也算不得稀奇。

“四哥,朕想聽聽你的見解,此事該當如何處置?”胤祚看了眼允縝,淡淡地問了一句。

允縝人是來了,不過原本打算做壁上觀的,可沒想到胤祚第一個就點到了自己,不由地愣了一下,想了想道:“回聖上的話,臣以爲錢大人之言甚是,按祖制,妄議朝局者當誅九族,只是範大人所言也無不妥,究首惡而不及其餘,方顯聖上寬仁之意,臣以爲查可以查,緩行爲佳。??”

允縝暢暢而談,可一席話說下來跟沒說是一個道理,不過胤祚卻也懶得計較,笑了一下,也沒多問,看向了允祥,點了下頭道:“老十三,你管着內閣,給朕拿一個章程出來罷。??”

自打出了“萬言書”這檔子破事,老十三可是愁白了不少的頭髮,身爲內閣總理大臣的他自然是知道此檔事情的要害之處,也曾私下去拜訪過鄔思道,可惜碰了個軟釘子,啥主意都沒得到,這些天來左思右想了好久,連覺都沒睡好,總算讓他想到了一個不錯地主意,此時聽到胤祚發問,倒也不慌,站了出來道:“啓稟聖上,臣以爲此事重大,但有先例可循,依大清律自是當徹查,臣也同意該查,不過臣以爲此事實乃小人作祟,而大衆不解聖意所致,聖上可以一邊下詔徹查,以查出真兇,嚴懲首惡,一邊以明詔發佈天下,以辨明是非,安撫民心,此臣之愚見耳,望聖上明察。??”

嘿嘿,老十三能想到這一點已經算是不錯了,看起來是用了心的,比老四那貨瞎應付強多了。??胤祚原本就沒真兒個地打算徵求朝臣們的意見,只是想試探一下朝臣們的心罷了,至於那幫子軍機大臣胤祚早就瞭解了他們的想法,原也無需多問,待得老十三話音一落,胤祚只是笑着點了下頭,示意老十三歸回原位,面色一肅,看向了站在王公大臣最前列地長子弘曆道:“弘曆,對此事,你有何看法,說來與朕聽聽。??”

弘曆磕了個頭,不慌不忙地道:“啓稟皇阿瑪,兒臣以爲諸位大人的話都有道理,不過卻未曾說到點子上,兒臣以爲此事來勢洶洶,看起來嚇人,其實不然,雖有小人作祟的成分在內,但大體上是因對朝廷之舉措不解所致,無論緩查、徹查都不過是治標不治本之舉措耳,須知民心嬗變,爲政者當善體民心,而不是強行彈壓,古人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便是此理。??兒臣以爲此事查亦可,不查亦可,不查爲上,兒臣有四策可定此事:其一明詔公告天下,詔令各地官府多設佈告,派人到民間廣而告之,將是非曲折公之於衆,公道自在人心,流言不攻自破。??其二,詔令翰林院出書著作以明真意。??其三,詔令各省、府、縣學政廣爲宣揚聖意,以攏士子之心。??其四,強化督察院之職能,與吏部密切配合,對各地官員加強監控力度,對上述三舉措之執行力度列入考績內容,並加強打擊貪官污吏之力度以平民心。??此兒臣之愚見耳,望皇阿瑪明斷。??”弘曆的長篇大論一說完,滿殿譁然,人人側目,誰也沒想到弘曆竟然能說出如此有見地地話來,一時間亂哄哄的議論聲大作了起來。

嗯哼,這小子說得倒是不錯,這法子跟方靈皋的大體類似,能說出這些也算是難爲他了,尤其是強化督察院的職能更是個了不得的想法,唔,貌似後世的廉政公署那一套,法子倒是好法子,只是現如今還不到整頓政體、清吏治的時機,最少要等軍制改革與金融改革完成後才能考慮此事。??胤祚心中對弘曆的四策很是滿意,不過卻沒有帶到臉上來,只是淡淡地點了下頭道:“朕知道了。??弘揚,你地看法呢?”

胤祚這話一出,滿大殿立時安靜了下來——大傢伙都知道弘曆、弘揚這哥倆個如今已經開始了爭鬥,弘曆珠玉在前,大傢伙都想聽聽弘揚又能有何高見的。

弘揚向來沉穩,不急不躁地出了列,跪倒在大殿上,冷靜地說道:“啓稟皇阿瑪,兒臣以爲大哥分析得很正確,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對於此點兒臣並無異議。??兒臣以爲大哥所出四策都屬上策,只是其中所耗之人力、物力卻是不少,雖可達成上情下達之利,卻無下情上傳之通道,兒臣以爲此四策尚未能達盡善盡美之境地。??”弘揚說到此處便停了下來,看着胤祚不說話......

第19章 伴駕南巡第251章 阿哥們的反擊(一)第277章 兄弟夜話第380章 強國先強軍(下)第342章 未雨綢繆第68章 夜襲(四)第48章 大內雙害第428章 外交風雲(一)第121章 各有算計(下)第162章 忽悠老爺子第402章 風捲殘雲(二)第335章 東陵起風波(三)第310章 霧(下)第158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下)第442章 萬言書事件(三)第一百八十五 暗箭出擊中第297章 破局(中)第145章 木蘭圍獵(上)第402章 風捲殘雲(二)第333章 東陵起風波(一)第284章 風漸起(中)第293章 陰謀終須陽謀破(上)第393章 博弈(三)第365章 路在何方第454章 開局(四)第128章 滅門奇案(一)第373章 糧食!第139章 攤牌第468章 多事的夏天(二)第427章 水到渠成(下)第72章 都是窮人?第321章 艱難的抉擇(一)第59章 禮物(上)第277章 兄弟夜話第61章 衙門失火案(一)第312章 亂起(一)第67章 夜襲(三)第347章 紛來迭至第392章 博弈(二)第496章 弘揚的決定第425章 秋後算賬第494章 大決戰(上)第122章 各有定策第42章 大戰之前第369章 宮裡的破事兒(下)第111章 京師亂(三)第208章 一地雞毛(下)第365章 路在何方第486章 京師潛流(一)第359章 較量(三)第9章 武當弟子第472章 誰與爭鋒(一)第218章 難得糊塗(下)第379章 強國先強軍(中)第12章 朝堂奏對(中)第456章 燃燒的大洋(上)第179章 驚天霹靂(上)第177章 秋狩第60章 禮物(下)第239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277章 兄弟夜話第100章 抉擇第437章 仗勢欺人(上)第348章 老十四的壽禮第373章 糧食!第400章 誘敵深入(下)第404章 風捲殘雲(四)第302章 釘子(中)第215章 快刀斬亂麻第46章 幸福的煩惱(上)第399章 誘敵深入(上)第275章 一波三折(下)第477章 究竟誰該贏?(下)第103章 朝堂論戰(下)第九十七 縱橫三第256章 上朝第13章 朝堂奏對(下)第七十五 醉仙居下第269章 誰是黑手?第368章 宮裡的破事兒(上)第390章 震懾第82章 局中局第79章 “友好”拜訪第31章 青衣林軒毅第400章 誘敵深入(下)第480章 喋血之戰(二)第438章 仗勢欺人(中)第422章 勝利(二)第448章 風雲之舞臺(二)第176章 疑雲密佈第347章 紛來迭至第173章 國策(下)第96章 縱橫(二)第455章 開局(五)第123章 海運第一案(上)第355章 父與子(下)第三百八十二陸 軍陸軍第103章 朝堂論戰(下)第7章 拜師學藝第259章 老爺子當了董事長
第19章 伴駕南巡第251章 阿哥們的反擊(一)第277章 兄弟夜話第380章 強國先強軍(下)第342章 未雨綢繆第68章 夜襲(四)第48章 大內雙害第428章 外交風雲(一)第121章 各有算計(下)第162章 忽悠老爺子第402章 風捲殘雲(二)第335章 東陵起風波(三)第310章 霧(下)第158章 螳螂捕蟬,誰是黃雀?(下)第442章 萬言書事件(三)第一百八十五 暗箭出擊中第297章 破局(中)第145章 木蘭圍獵(上)第402章 風捲殘雲(二)第333章 東陵起風波(一)第284章 風漸起(中)第293章 陰謀終須陽謀破(上)第393章 博弈(三)第365章 路在何方第454章 開局(四)第128章 滅門奇案(一)第373章 糧食!第139章 攤牌第468章 多事的夏天(二)第427章 水到渠成(下)第72章 都是窮人?第321章 艱難的抉擇(一)第59章 禮物(上)第277章 兄弟夜話第61章 衙門失火案(一)第312章 亂起(一)第67章 夜襲(三)第347章 紛來迭至第392章 博弈(二)第496章 弘揚的決定第425章 秋後算賬第494章 大決戰(上)第122章 各有定策第42章 大戰之前第369章 宮裡的破事兒(下)第111章 京師亂(三)第208章 一地雞毛(下)第365章 路在何方第486章 京師潛流(一)第359章 較量(三)第9章 武當弟子第472章 誰與爭鋒(一)第218章 難得糊塗(下)第379章 強國先強軍(中)第12章 朝堂奏對(中)第456章 燃燒的大洋(上)第179章 驚天霹靂(上)第177章 秋狩第60章 禮物(下)第239章 長崎攻防戰(二)第277章 兄弟夜話第100章 抉擇第437章 仗勢欺人(上)第348章 老十四的壽禮第373章 糧食!第400章 誘敵深入(下)第404章 風捲殘雲(四)第302章 釘子(中)第215章 快刀斬亂麻第46章 幸福的煩惱(上)第399章 誘敵深入(上)第275章 一波三折(下)第477章 究竟誰該贏?(下)第103章 朝堂論戰(下)第九十七 縱橫三第256章 上朝第13章 朝堂奏對(下)第七十五 醉仙居下第269章 誰是黑手?第368章 宮裡的破事兒(上)第390章 震懾第82章 局中局第79章 “友好”拜訪第31章 青衣林軒毅第400章 誘敵深入(下)第480章 喋血之戰(二)第438章 仗勢欺人(中)第422章 勝利(二)第448章 風雲之舞臺(二)第176章 疑雲密佈第347章 紛來迭至第173章 國策(下)第96章 縱橫(二)第455章 開局(五)第123章 海運第一案(上)第355章 父與子(下)第三百八十二陸 軍陸軍第103章 朝堂論戰(下)第7章 拜師學藝第259章 老爺子當了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