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燃燒

戴克裡先接受了這個任務,但不是說他接受了任務就要立刻出發的,因爲他還需要接受一段時間的突擊培訓,因爲戴克裡先自己學的是最粗淺的東西,是大漢士兵們學習的功法。

首先他學的東西不高深不說,劉軒希望戴克裡先教導給日耳曼人的法訣,也不是他手上正在修煉的這一部,而是經過了刪改,有着許多先天缺陷的殘缺版。

戴克裡先不但要努力修煉,學習新的知識和更高深的法訣,同時還要將這部殘缺版的法訣吃透,將其中各種各樣的疑難都給牢牢記住,否則他怎麼用這個教人?

好在這法訣雖然是殘缺版的,但畢竟也是脫胎於戴克裡先目前正在修煉的那一部法訣,兩者其實沒什麼差別,只是少了一些關鍵罷了。

這些事情,看起來沒什麼,但是卻極爲繁瑣並且耗費時間,好在這段時間大漢也有事情忙着,北魏的事情就不說了,在攻破了北魏的都城之後,劉軒直接下詔安民,在清剿剩餘的抵抗力量的同時,大漢的開發兵團幾乎是在半年之內就涌進了北魏境內,然後整個原本屬於北魏的地盤都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大開發景象,哪怕是冬天,這些工作也沒停下來過。

如此一來,不談別的,北魏的人民最不愁的就是工作機會。

有了工作,就有了收入,而有了收入就等於有了最基本的物質保證,北魏的百姓在發現這片土地雖然換了個主人,但他們並沒有受到苛待,同時還能夠有活幹,有飯吃,甚至努力點的話還有餘錢買點酒肉甚至給家裡買些上好的衣衫等等,對於國家滅亡並且接受漢人統治這一事實漸漸就沒了什麼牴觸的情緒了。

何況,那些瘋狂的進行建設的漢人還告訴他們,朝廷會在每個城市就建造起學校,只要年齡到的孩子都可以送進學校裡學習知識,而且還不收錢,甚至學校還供飯。

一開始這羣鮮卑人還當是誆騙自己,可當原本北趙、北燕几國的鮮卑人也涌入這片土地後,他們得知這些都是真的,因爲在那些地方,早就在這麼做了。

同時這些鮮卑人也將大漢的一些善待百姓的事情給講了出來——說白了,這些人就是禮部派來的人,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宇文家、慕容家的家丁、僕役等等,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爲了最快的速度穩定住所有鮮卑人,必須先讓他們看到好處,這樣以後的工作纔好進展。

等到整個局勢穩定了,大部分人已經滿足於目前的生活之後,那麼就算有人想要搞事,也不會有人響應。

基本上就是這麼一個情況,北魏那邊忙的很,這就意味着就算大漢的兵馬都騰出手來了,一時半會兒也不能進兵歐洲。

不過周圍的邊邊角角倒是可以考慮一下了。

比如在這次戰爭之後,于禁回到雒陽第一時間就見了劉軒,而開口第一句話就是:“飛船在實戰中具備着相當大的作用,希望朝廷繼續製造至少二十艘,只要有了這二十艘飛船,即便沒有海面戰艦的配合,于禁也有信心將整個澳洲拿下!”

甚至直接就在地圖上一劃拉:“即便沒有那二十艘,只憑借目前有的這幾條飛船,也足以將這些地方佔下了!”

于禁說的不是別的地方,正是大漢以南、澳洲以北的大片羣島地區,那些地方實際上算起來地方也不小,只不過看灌了廣闊大陸的漢人不大瞧的上眼那些地方罷了,這也是孫權在知道有澳洲存在後直奔澳洲,而不是停在那些地方安家的原因。

可現在大漢已經準備對吳國發動進攻,那麼這些地方就必須佔下,不爲別的,哪怕是爲了後勤運輸線的通暢,這些地方也必須佔下。

劉軒當然曉得這一點,他曉得派兵佔領美洲堵住孫權的後路,怎麼可能不知道把人家正門的障礙也給清理?

實際上,他也一直在等待着于禁率兵回來,只要于禁一回來,征討南洋諸島嶼的事情就有了着落了——因爲甘寧被派去攻打美洲去了,海軍現在拿的出手的實際上就這麼倆人,其他的將領依舊更青睞於陸地戰。

倒不是說這些將領覺得海戰不重要,只不過他們見到于禁和甘寧已經基本上掌控了海軍,加上目前大漢的戰場依舊集中在陸地上,所以準備繼續在熟悉的戰場上賺功勞,這肯定比驟然跳到一塊陌生的領域裡來的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實力啊。

這就使得大漢海軍雖然發展迅猛,士兵數量一直在增加,艦船也越來越兇悍,可真正拿的出手的將領,始終就這麼兩個。

當然,也有一些校尉轉到了海軍中,其中就有張允——他似乎是因爲個人愛好,還別說這人在水戰上的確頗有獨到之處,真論起水戰指揮來,怕是還在甘寧和于禁之上。

若不是這一戰關係重大,而且底下兵將較多,張允鎮不住場子的話,劉軒可能直接就讓張允掛帥了。

即便是于禁回來了,劉軒也給張允一個非常討好的差事:先鋒!

起碼有數條戰艦將會接手張允的指揮,若是一切順利的話,于禁也就是在後面給他擦擦屁股罷了,畢竟大漢士兵的實力太強了,那些島嶼上的土著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之力。

唯一麻煩的就是劉軒給於禁下了一道口令:“這些島嶼上的土著,一個都不需要留下!”

于禁雖然不解,但也沒有多廢話,反正天子吩咐,他照辦就是了!

大漢的海軍集中的地方並不在大陸沿海,而是在東瀛海島上面。

當初劉軒親自帶着人登上東瀛,就對東瀛幾島進行了規劃,其中就包括在面臨太平洋方向修建一座最大的最先進的海軍基地,起碼可以停播上百艘各種型號艦船的大型基地,將會是大漢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同時再未來也會是主要的飛船起降港口之一。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幾乎傾盡了整個東瀛島本地人的努力,東瀛島上的生活環境已經追上了大漢的平均水平(畢竟大漢也一直在發展,而且發展的很快,並不是固定的標杆),東瀛人經過這麼久,也已經習慣了目前的一切。

現在他們說漢化,穿漢服,按照漢歷過日子,平時習慣的禮數也都是漢人禮節,除了相貌上還略微有點差別外,根本就是漢人了。

而相貌上的差異,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越來越多的漢人進入東瀛各島,也在漸漸的被抹平——甚至可以說,東瀛上的土著居民,比鮮卑人更快更順利的被漢人同化了。甚至比南方的一些山越人還徹底。

畢竟,他們以前的生活實在是太差了,有了更好的生活他們幹嗎非得堅持過去的種種?

至於邪馬臺國?那玩意兒早就被踹進了歷史的垃圾桶裡,再也沒有人提起了,甚至連邪馬臺國當初的那羣貴族以及統治者究竟哪裡去了,也沒有人在意。

另外,名字方面劉軒本來還在想會不會出現原本應該在這片土地上誕生的姓氏,但經過了這麼久,他發現所有人都以冠上漢姓爲榮。

甚至就算是自己起姓,他也會選擇一個漢姓——當然,劉姓是明令禁止被隨便使用的。

也就是說,目前這個未來會成爲華夏文明死敵的國度,在還沒有真正誕生的時候就已經被徹底的消化掉了。

反正黃月英無聊下跑過去轉了一圈後,對此評價是:“我還以爲是到了山東呢……”(目前瀛洲那裡的青州人確實不少,帶去了一些當地的生活習慣,加上青州那片就是後來的山東一帶,所以黃月英才會這麼說。)

劉軒對此只是給了一個得意的大笑,不做別的評價,總之那地方已經徹底被大漢掌控,那麼海軍基地也該正式投入使用了。

這一次無論進攻北美,還是進攻南洋,出發地都是在瀛洲。

所以,甘寧和于禁在處理了一些瑣碎事情之後,立刻就出發前往東瀛了,而就在這個時候,戴克裡先再次來到了劉軒的面前,表示自己已經將需要的一切都準備好了。

“另外,我希望能夠換一個名字!”

戴克裡先這個名字,他不準備用了,這也算是和自己的過去徹底告別,他在面對羅馬帝國的時候,也不想因爲這個名字引發什麼麻煩。

劉軒大致能夠理解這種想法,所以他也沒有說什麼廢話,直接就說出了一個新的名字:“既然這樣,你以後就叫薩格拉斯吧!”

“薩格拉斯?”

劉軒看着在那裡唸叨新名字的戴克裡先,心理面卻快要笑翻了:“既然天災出來了,那燃燒也一起鼓搗出來吧!”

“而在你統領下的軍團,將會被稱爲燃燒軍團!”

戴克裡先聽着劉軒的話,心中突然升起一股好氣:“燃燒軍團?將前方的一切都摧毀並焚燒成灰燼!”

這個含義用在軍隊上再好不過,而且他對自己的新名字也很滿意:“從今天開始,我不再是戴克裡先,而是……薩格拉斯!”

第16章 華雄第130章 黃月英的實力第170章 論功行賞第8章 大漢的軍力第54章 先取何處?第37章 驚變第5章 艦船難題第12章 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第12章 呵斥第56章 新的戰爭模式?第110章 運氣第10章 揚州牧第17章 倚天之威第32章 箭囊第163章 誘餌!第121章 龍吟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20章 機緣第37章 天水第67章 大戰前夕第54章 不能以‘常識’來判斷第156章 襄陽城下第52章 羅馬人到來第154章 信任?第68章 馬超首戰第34章 煉器司第49章 新式戰甲第70章 先鋒軍第33章 重要的東西?第24章 門第20章 機緣第29章 出欄?第29章 好處多多第96章 都收拾掉第38章 搶奪第4章 死騎兄妹第21章 凝氣成蛋第62章 又是一冬第36章 去其一臂第55章 再次親征第167章 逃往海外第84章 禰衡第23章 選妃立後第71章 遠征軍第106章 幾年下來的成果第50章 戰報第83章 劉備的龍氣第24章 一舍一得第168章 清洗江東第15章 攔路第135章 理由第66章 亡靈先鋒呂第84章 大漢準備行動起來第18章 京師諸軍第43章 送到嘴邊的兗州第27章 南蠻第一美女第69章 尉遲與呼延第132章 提拔升遷和新皇宮的名字。第6章 畫了一個圈第66章 新鎧甲第120章 酒第6章 畫了一個圈第2章 殺雞儆猴第24章 門第61章 牡丹第160章 資源儲備?第3章 目光要廣闊長遠第111章 海軍?第168章 清洗江東第30章 討賊檄文第21章 秦朝龍氣第65章 將對將第32章 王司徒第33章 殺了便是!第35章 何太后與弘農王第41章 七彩第59章 井底之蛙第6章 擒第25章 許昌第3章 爲了情報第143章 金牌保鏢第76章 見識見識第147章 劉備出兵第14章 鮮卑三國第88章 張修第74章 日耳曼軍團第16章 三國之勢?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10章 樑王?第13章 戰爭不等於單挑第28章 力量第81章 天文課第91章 涼州都督第12章 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第62章 又是一冬第30章 龍氣到手第25章 零零碎碎第76章 調動和升遷第9章 鎖定目標第88章 長安學院
第16章 華雄第130章 黃月英的實力第170章 論功行賞第8章 大漢的軍力第54章 先取何處?第37章 驚變第5章 艦船難題第12章 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第12章 呵斥第56章 新的戰爭模式?第110章 運氣第10章 揚州牧第17章 倚天之威第32章 箭囊第163章 誘餌!第121章 龍吟第90章 馬騰的心思第20章 機緣第37章 天水第67章 大戰前夕第54章 不能以‘常識’來判斷第156章 襄陽城下第52章 羅馬人到來第154章 信任?第68章 馬超首戰第34章 煉器司第49章 新式戰甲第70章 先鋒軍第33章 重要的東西?第24章 門第20章 機緣第29章 出欄?第29章 好處多多第96章 都收拾掉第38章 搶奪第4章 死騎兄妹第21章 凝氣成蛋第62章 又是一冬第36章 去其一臂第55章 再次親征第167章 逃往海外第84章 禰衡第23章 選妃立後第71章 遠征軍第106章 幾年下來的成果第50章 戰報第83章 劉備的龍氣第24章 一舍一得第168章 清洗江東第15章 攔路第135章 理由第66章 亡靈先鋒呂第84章 大漢準備行動起來第18章 京師諸軍第43章 送到嘴邊的兗州第27章 南蠻第一美女第69章 尉遲與呼延第132章 提拔升遷和新皇宮的名字。第6章 畫了一個圈第66章 新鎧甲第120章 酒第6章 畫了一個圈第2章 殺雞儆猴第24章 門第61章 牡丹第160章 資源儲備?第3章 目光要廣闊長遠第111章 海軍?第168章 清洗江東第30章 討賊檄文第21章 秦朝龍氣第65章 將對將第32章 王司徒第33章 殺了便是!第35章 何太后與弘農王第41章 七彩第59章 井底之蛙第6章 擒第25章 許昌第3章 爲了情報第143章 金牌保鏢第76章 見識見識第147章 劉備出兵第14章 鮮卑三國第88章 張修第74章 日耳曼軍團第16章 三國之勢?第76章 外籍軍團的安排第10章 樑王?第13章 戰爭不等於單挑第28章 力量第81章 天文課第91章 涼州都督第12章 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第62章 又是一冬第30章 龍氣到手第25章 零零碎碎第76章 調動和升遷第9章 鎖定目標第88章 長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