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分歧

長安城,太極殿中。

文武百官分立左右,商議着政事。

宋暨在龍椅上認真聆聽,心思卻完全沒放在朝堂上,目光一直注視着太極殿外的御道,等待着前線的戰報。

許不令不聽調令強行請戰出征,宋暨自是知曉,也曾否決過。

但許不令擅自動兵,是給朝堂平叛,還立下軍令狀‘不破襄陽、提頭來見’;有了南陽的前車之鑑,朝臣自然都諫言讓許不令去試試;宋暨若強行不允,沒法和朝臣解釋爲何‘有將不用’,總不能說猜忌許不令,不想讓其立功,那樣就成‘獨斷專行’的昏君了,因此只能默許。

宋暨不相信許不令能帶着兩萬府兵破襄陽,滿朝文武也不相信,但世事總有‘萬一’。

早朝會上,宋暨一直都在思考‘城破’後的種種變數,提前思索着對策。

只可惜,饒是宋暨有所心理準備,那個‘萬一’,來到還是太快了。

“報——捷報——襄陽大捷——”

朝會開始不過小半個時辰,前線戰報,便連夜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滿朝文武及大玥天子的面前。

“譁——”

這次不用驛使出聲,已經滿場譁然。

龍椅之上,宋暨露出幾分笑容,袖袍下的手卻攥緊了幾分。

三公之中,宰相蕭楚楊暗暗鬆了口氣;御史大夫崔懷祿眼珠轉了幾下,默然不語;太尉關鴻卓則是臉色一白。

而餘下文武百官,則是表情各異,震驚、驚喜、錯愕、難以置信,種種情緒全寫在臉上——他們都知道昨天晚上許不令會攻襄陽,可卻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捷報就傳回來了,這他娘是個什麼速度?

很快,驛使跑到大殿之中,手裡舉着圓筒,朗聲道:

“報——昨日下午,肅王世子攜軍兩萬抵達曹莊,勢如破竹攻到襄陽城下,以利器在襄陽城牆破開缺口;關鴻業將軍迅速發兵馳援,大將屠千楚攜西涼軍五萬協助肅王世子攻城,直至子時襄陽告破,楚軍主帥秦荊自南門突圍,退往荊門……”

“好啊!”

“穩了穩了……”

確認是襄陽收復之後,文武百官皆是面露喜色。襄陽、荊門、荊州三點爲一線,是楚地最重要的三座關口,只要打下來整個楚地都無險可守。而能這麼快破襄陽,荊門、荊州也是遲早的事兒,往後基本上就是攆着四王打,形勢可不就是穩下來了嘛。

少府李思一直都在抱怨北疆打的窩囊,此時瞧見平叛軍連戰連勝,當即就開口道:

“看看,看看西涼軍是怎麼打的仗?我大玥不是兵不行,是將不行;郭顯忠、王承海有人家許不令一半本事,也不至於被打的差點跳黃河……”

各部朝臣也是點頭,自從年初北疆出事兒之後,他們已經整整半年沒有體驗過‘犯我大玥着,雖遠必誅’的感覺了,都快把自己‘天朝上國、中原霸主’的身份給忘了。

現在這樣纔像話嘛,指哪兒打哪兒、逮誰滅誰才叫大玥軍隊,北疆那邊節節敗退的,打的都是些什麼玩意。

文武百官議論紛紛,或是討論接下來的安排,或是討論如何破的襄陽。說的全是世子打仗真他娘兇,平叛軍主帥關鴻業根本沒人提了。

宋暨看着朝臣的反應,目光深邃,但臉上也是帶着笑意,微微點頭。

驛使說完平叛軍繼續進軍荊門的動向後,又拿出一封寫好的奏摺:

“肅王世子收復襄陽後,軍中諸將,上書彈劾主帥關鴻業,指其‘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用兵畏首畏尾、排除異己打壓有功之士、有平叛之責無平叛之心’,懇求聖上換帥,由肅王世子領兵平息四王之亂。”

話音一落,太極殿內的文武百官都安靜了下來。

作爲混跡官場的老油條,自然明白所謂的‘諸將上書彈劾’,肯定是許不令授意讓寫的,不然軍中將領哪裡敢彈劾主帥。

不過,文武百官對此也沒什麼意見,行軍打仗靠戰績說話,許不令已經證明自己有平叛的能力了,看到人家能力,卻不給人家應得的位置,那不成識人不明瞭嘛?

大司農陸承安,率先上前一步,開口道:

“許不令麾下兵馬稀缺,卻屢建奇功,若是把平叛軍交由他之手,平四王之亂,想來不在話下。關鴻業領兵十餘萬,幾個月來只知道守,未曾攻下一座城池關隘,讓其繼續當主帥,難以服衆……”

太尉關鴻卓,聽見這話自然不滿——他胞弟關鴻業本事肯定有的,只是聖上和朝臣起初的意思都是力保關中不失,拖到北疆戰局有所轉機位置爲止;關鴻業也是領命行事,並沒有做錯什麼。

關鴻卓待陸承安說完,搖頭道:

“關鴻業領兵以來,雖無建樹,卻也沒出過紕漏,從武關至南陽的佈防都井井有條;‘身在其位不謀其政、排除異己打壓有功之士’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臨陣換帥也是兵家大忌……”

關鴻卓還沒說完,少府李思就火了:

“領兵打仗,無功績就是過錯,若是人人都和你關太尉一般,想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大玥軍伍豈不是成了一潭死水?

關鴻業外戰外行,內戰也是外行,反倒是內鬥積極的很;今天上摺子笑話許不令以卵擊石,明天上摺子指責許不令不聽調遣;自領兵以來,他除了上摺子參許不令,還做過何等大事?

如此主帥,還有臉面留在大玥軍伍,本官都覺得臉紅,你還好意思給他說好話……”

少府李思是隴西李氏的掌舵人,官職比關鴻卓低一檔,朝堂上的影響力可比關家一個將門大得多,脾氣也一直比較大,不過平日裡都是陰陽怪氣,這當面開罵還是頭一回。

太尉關鴻中臉色憋的通紅,但少府李思罵的理直氣壯,他根本沒借口還嘴,只能看向了龍椅上的天子。

宋暨手指輕輕摩挲,沉默片刻後,輕聲道:

“自出兵以來,關鴻業確實反應遲緩,有失職之責;但許不令年紀尚輕,而且行軍過於激進,貿然領十餘萬兵馬也不妥……”

宋暨的意思,明顯是要保關鴻卓,朝臣也都明白意思。

但半年以來,內戰外戰都是噩耗不斷,往日強勢執政的弊端全部顯現,已經讓宋暨的威信大大折扣;好不容易有了點轉機,宋暨還要要阻止,朝臣豈會二話不說就點頭。

少府李思當即上前一步,躬身道:

“聖上!許不令雖用兵激進,但軍卒並未出現大量傷亡,甚至代價極小,便拿回了南陽、襄陽等地。只要給其兵權繼續南下,平四王之亂是遲早的事兒。再者,即便許不令用兵有所閃失,後有襄陽、馬山口、武關道爲依仗,關中萬無一失。臣實在不明,讓許不令掛帥平叛,有何不妥?”

宋暨一時啞然。李思這個問題根本回答不了,他總不能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問‘許不令若是拿了兵權回來打關中咋辦?’,這句話說出去,肅王和許不令恐怕直接就就反了。

宋暨沉默了下,看向了御史大夫崔懷祿。

崔懷祿已經旁觀許久,見宋暨投過來眼神,上前一步輕聲道:

“北疆戰事焦灼,既然許不令如此能征善戰,不如讓其帶着西涼軍趕赴太原……”

“胡說八道……”

“你這老匹夫……”

崔懷祿話一出口,滿朝文武頓時譁然,少府李思直接爆了粗口。

哪怕是不會打仗的文人,也知道這建議不是一般的蠢。

許不令的平叛軍剛有點建樹,就讓許不令帶着西涼軍千里迢迢跑去打北齊。

北齊的鐵騎和四王的府兵能一樣?

關中軍和遼西軍都是精兵,缺西涼軍這五萬人?

再者即便許不令過去了,能改變北疆的局勢,四王聯軍誰來擋?

這就是標準的顧頭不顧腚!

雖然朝臣怒火中燒,但崔懷祿這個提議,明顯很符合宋暨的想法。

讓許不令滾蛋去漠北,關鴻業就可以繼續領兵平叛,也不怕許不令把關中軍和遼西軍壓住,最後騎虎難下。

不過宋暨即便昏了頭,也不可能答應這個明顯胡來的提議。

宋暨稍微思索了下,擺手道:

“臨陣換帥,事關重大,先傳令,讓關鴻業繼續帶兵取荊門,換帥之事,明日再議。”

朝臣知道宋暨不想換親手提拔關鴻卓,此時也不好逼着皇帝下令,只得躬身稱諾……

第二十九章 工具人第七十二章 寒雨臨城第四十一章 三龍聚首第三十三章 桃花海畔第三十七章 有花堪折直須折第二十四章 遊俠第六十章 關門打狗?第八章 你又打什麼鬼主意?(114/428)第四十八章 仁義堂第四十三章 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257/583)第六十三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九章 事情開始往奇怪的方向發展了……(24/88)第二十五章 寶寶急了第七十六章 尊師重道(93/367)第三十五章 宮燈、清酒、佳人第五十二章 換個比法致謝!第八章 家父劍聖祝六第五十一章 回家吧第四十一章 螳臂當車第十九章 清燈夜語第四十八章 重見天日第十三章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第七章 山水重逢第七十七章 百里桃林、萬樹梨花第五十七章 長安城的水,很深……第三十章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六十一章 你發誓!第七十二章 世外之境第一章 春歸第六十五章 寡婦嬸嬸第七章 大寫的尷尬(268/588)第六十五章 落難公主篇第十六章 四個姑娘(下)第九十八章 武無第二(45/302)第四十章 觸景生情第二十五章 桃花塢和寶寶橋第二十八章 雨夜帶刀不帶傘第四十五章 狼道第九章 鍾離楚楚第九章 人來人往第二十一章 手起刀落人擡第五十九章 涼涼第七十八章 深谷幽蘭第二十五章 盤龍第一章 啊這……第十八章 內練一口氣第四十章 紳士第七十七章 塵埃落定(284/602)第二十二章 侵掠如火第五十三章 以一敵二第一章 這丫鬟不能要了第五章 陌路人(186/511)第十七章 瞬殺(12/81)第三十七章 鐵判官第七十二章 煮粉(283/602)第十四章 圍棋走子第二十七章 我許不令講什麼道理第七十九章 鐵鍋燉自己!第五十一章 賣身契第六十三章 得寸進尺第七十六章 大寧(盟主加更)第九十二章 黑鋒壓城刀如海第六十四章 古之惡來,地上閻王第四章 跋扈失敗第七十一章 問道於盲第九十八章 劍佩相鳴屠大龍第二十八章 有國仇無家恨第一百章 退朝!第二十九章 幹票大的第十九章 南山百越第七十二章 二十八路連環刀第二十七章 歲歲年年第二十一章 阿雀和阿蛇第四十三章 橋邊厲鬼第四十九章 我殺我自己第三十五章 背鍋俠第五章 陌路人(186/511)第六十章 關門打狗?第十三章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第六十章 才華橫溢第八章 美人圖第十六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第七章 一路向北致謝!第三十章 叫我紅鸞吧第六十九章 長夜無眠(282/602)第二十七章 歲歲年年第七十三章 往後的道路(153/460)第三十九章 殺人分三步(170/484)第一百零五章 一眼到天明第五十八章 蕭大小姐第五十八章 孤家寡人(209/527)第十六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第十四章 浴血戰龍潭第七十三章 重逢第三十二章 好耶第十九章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第四十六章 五百次回眸第六十九章 窮追不捨
第二十九章 工具人第七十二章 寒雨臨城第四十一章 三龍聚首第三十三章 桃花海畔第三十七章 有花堪折直須折第二十四章 遊俠第六十章 關門打狗?第八章 你又打什麼鬼主意?(114/428)第四十八章 仁義堂第四十三章 口徑即正義,射程即真理(257/583)第六十三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九章 事情開始往奇怪的方向發展了……(24/88)第二十五章 寶寶急了第七十六章 尊師重道(93/367)第三十五章 宮燈、清酒、佳人第五十二章 換個比法致謝!第八章 家父劍聖祝六第五十一章 回家吧第四十一章 螳臂當車第十九章 清燈夜語第四十八章 重見天日第十三章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第七章 山水重逢第七十七章 百里桃林、萬樹梨花第五十七章 長安城的水,很深……第三十章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六十一章 你發誓!第七十二章 世外之境第一章 春歸第六十五章 寡婦嬸嬸第七章 大寫的尷尬(268/588)第六十五章 落難公主篇第十六章 四個姑娘(下)第九十八章 武無第二(45/302)第四十章 觸景生情第二十五章 桃花塢和寶寶橋第二十八章 雨夜帶刀不帶傘第四十五章 狼道第九章 鍾離楚楚第九章 人來人往第二十一章 手起刀落人擡第五十九章 涼涼第七十八章 深谷幽蘭第二十五章 盤龍第一章 啊這……第十八章 內練一口氣第四十章 紳士第七十七章 塵埃落定(284/602)第二十二章 侵掠如火第五十三章 以一敵二第一章 這丫鬟不能要了第五章 陌路人(186/511)第十七章 瞬殺(12/81)第三十七章 鐵判官第七十二章 煮粉(283/602)第十四章 圍棋走子第二十七章 我許不令講什麼道理第七十九章 鐵鍋燉自己!第五十一章 賣身契第六十三章 得寸進尺第七十六章 大寧(盟主加更)第九十二章 黑鋒壓城刀如海第六十四章 古之惡來,地上閻王第四章 跋扈失敗第七十一章 問道於盲第九十八章 劍佩相鳴屠大龍第二十八章 有國仇無家恨第一百章 退朝!第二十九章 幹票大的第十九章 南山百越第七十二章 二十八路連環刀第二十七章 歲歲年年第二十一章 阿雀和阿蛇第四十三章 橋邊厲鬼第四十九章 我殺我自己第三十五章 背鍋俠第五章 陌路人(186/511)第六十章 關門打狗?第十三章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第六十章 才華橫溢第八章 美人圖第十六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第七章 一路向北致謝!第三十章 叫我紅鸞吧第六十九章 長夜無眠(282/602)第二十七章 歲歲年年第七十三章 往後的道路(153/460)第三十九章 殺人分三步(170/484)第一百零五章 一眼到天明第五十八章 蕭大小姐第五十八章 孤家寡人(209/527)第十六章 清明時節雨紛紛第十四章 浴血戰龍潭第七十三章 重逢第三十二章 好耶第十九章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第四十六章 五百次回眸第六十九章 窮追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