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劫起_第271章 小五臺山

水滴已經完全變成了鮮血的顏色,而且上面更是佈滿了碎紋,根據不二海的話便能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喬家已經是陷入到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具體發生了什麼,並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

“現在要怎麼辦?”

相較於其他的幾個人,此時最緊張的莫過於喬韻熙了,畢竟不管怎麼說,此時的喬家家主是他的父親,無論他當年做過什麼事情,那份兒血濃於水的親情都是無法割捨的。

況且之前喬韻熙已經是說過了,他的父親對於當年的事情已經是有了悔過之心,這足以表明他的父親並不是徹底泯滅了良知,所以此事我們不得不管。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還是來自於喬老虎的那番話,他猜測着這些年喬家很有可能已經是遭受了別人的算計,具體這是不是真實的還有待考證,但同樣也是給了我們一個提醒。

“那還用說,當然是儘快趕回家族之中!”無論是喬震山還是喬鎮水,都跟喬韻熙一樣,對於這件事情有着很大的擔憂,所以此時都表現的異常着急。

“那還等什麼,我們現在就走!”

從來到喬家村之後,我在瞭解到關於喬家的種種同時,也是知道了此時太行山脈之中的更多局勢,毫不客氣的來說,較之我之前所預想的要糟糕的多。

不光是一直覬覦守山人之位的五大世家一直在勾心鬥角的明爭暗鬥,就連妖邪之物們,似乎也都是在蠢蠢欲動,這是一種十分不樂觀的情況。

之前爲了救下被香火侵襲身體的喬韻詩,我曾經嘗試着將自己樹立在那黃泉門上面的雕像換成了喬韻詩的樣子,那也就意味着我徹底跟太行山的龍脈斷絕了關係。

守山秘錄上面有着記載,當守山人跟龍脈脫離了關係之後,那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成爲守山人的資格,當時爲了救下喬韻詩我最終堅決的踏出了那一步。

但是在跟鬼佛的交鋒之中,我曾經感應到了天龍脈,同時我也是承載了天龍脈上面的星光之力,從而將那鬼佛的一條手臂給切了下來。

在感受到那些星光致力的時候,我感覺之前從身上脫離出去的東西,再一次的返回到了身體之中,並且比承載地龍脈運勢的時候更加的磅礴和夯實了。

當時,我對於這些東西是有着一些困惑的,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沉思感悟之後,我已經是徹底了明白了其中的緣由,雖然那雕像已經不再是我的樣子了,不過我成爲守山人的資格並沒有被剝奪。

而且,我身上承載的運勢,比之前更加的強大了,

在這思索的過程當中,我隱隱有着一種感覺,那就是我並非如爺爺他們一樣只是一名普通的守山人,而是比他們更高的存在。

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身負天龍脈的運勢,其地位遠遠在揹負地龍脈的守山人之上,說句大言不慚的話,我很有可能就是統領九大山脈守山人的那個人。

當然,這都是我的猜測,至於是不是這樣我並不清楚,不過既然我有着這樣的明悟,那就要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幫助喬家從這次的劫難之中掙脫出來。

於公,喬家本身就是太行守山人的五行匠之一,正是因爲這五行匠常年伴隨於太行守山人的左右,所以纔會有了太行山脈這麼長時間的安定與繁榮。

於私,無論是喬韻熙還是喬韻詩,在我的心理都是留下了一個難以抹去的痕跡,因此既然喬家出事兒了,那麼我就必須要幫助她們化解掉此劫。

“等等……”

所謂救人如救火,就在我說完話想要舉步而去的時候,一直保持着沉默的不二海突然將我給喊住了,隨後便聽他說道:“在我們出來的時候,家主已經是交代過了,當祭拜完宗族之中的亡魂之後,便趕往小五臺山。家主他們也不會留守於家族之中,而是會直接前往那小五臺山,因此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返回到宗族之中,而是要儘快前往小五臺山,如果按照我們走出宗族的時間來推斷,家主他們此時應該已經是到了那裡。”

“那就啓程去小五臺山!”

事不宜遲,所以當聽到不二海說喬韻詩的父親他們已經是趕往小五臺山以後,我根本就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招呼了一聲以後,便朝着前面的山野之中走了出去。

至於不二海他們,則是緊跟着我的腳步,朝着小五臺山的方向簇擁而行着……

小五臺山,確切的說是太行山脈的一條分支,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傳播遙遙的聲名,因爲與佛教聖地五臺山遙相輝映,因此小五臺山也被稱作東五臺山。

小五臺山不僅以絢麗的山地風光引人入勝,更有禪宗文化的千年積澱。相傳當年文殊菩薩出家修佛,被這裡恢宏的山勢,茂盛的植被,淳樸的民風所吸引,選址台山,築廟參禪,普渡衆生。

然而地處太行山、恆山、燕山交匯地段的小五臺山地質運動頻繁,山路隘險,寺廟的建設和香客往來都異常艱辛,文殊菩薩痛定思痛,下決心移居地勢平緩的西五臺山大興佛事。

儘管如此,佛教文化還是在涿蔚大地蔓延開來,金河寺、法雲寺以及後來的鐵林寺歷日曠久,

終因自然災難或是紛飛戰火毀於一旦,但正如諸多名勝遺址之地一樣,這裡依舊有着殘存的建築見證着往日的輝煌。

比如金河寺羣峰之上的72座塔林,如今僅殘存4座,四處散落着石條、磚瓦和漫漶不清的碑碣,法雲寺也移爲平地,南側絕壁上的石窟空空如也,昔日的香火早已散盡,看來任憑前人煞費苦心,沐雨櫛風,也沒能抵擋世事的滄桑。

如同華夏大多數名川大山都有着獨特傳說一樣,小五臺山也是有着光怪陸離的故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境內有座神仙峰,整年雲霧繚繞,到處懸崖絕壁。趙王統治盛期,神仙峰一帶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神仙峰下有一潺潺小溪,當地人們全靠它澆莊稼、喂畜禽。

有一天,忽然從神仙峰上飛來一個巨大的怪物,巨齒獠牙,頭長雙角,逢人便吃,人們嚇得紛紛關門閉戶。怪物來到溪流邊,幾口將溪水吸乾,駕雲而去。從此,神仙峰一帶禾苗乾枯,五穀不收。人們爲了活命,只得流落他鄉。

神仙峰下武南莊有一武姓老員外,有女名喚武彩,不僅長得如花似玉,而且能文善武。溪水被怪物喝乾後,武彩不辭辛勞地在神仙峰下挖井掘水。

結果,鋤頭用壞了三十六把,井掘開了九十九口,也沒挖出一滴水。就在武彩要挖第一百口井時,突然空中烏雲密佈,飛沙走石,怪物已到近前。

她抄起扁擔,向怪物頭上打去,怪物躲閃不及,被打掉一隻角,慘叫一聲,奪路欲逃。武彩窮追不捨,終將怪物力劈四半。這時她也疲憊不堪,奄奄一息,站立着死去了。

所以,至今這小五臺山的腳下,都還有着一尊石像,正是那武彩所化,日日夜夜手持扁擔站在山腳之下,守護着那一戶戶早已經因爲人們搬遷而荒蕪了的人家。

無論是小五臺山的傳說,還是關於武彩的故事,都是在抵達小五臺山外圍的時候,不二海爲我講述的,這讓我對於小五臺山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同時,也是對這五座山峰多了一些敬仰的念頭。

這裡雖不如泰山的封禪之地,也不如與之相隔千里的西五臺山,但對於太行山脈來說,卻也算的上是一處難得的鐘秀了,也難怪五大世家會選擇此處。

“只不過,如今山峰已經入眼,那五大世家的人又去了哪裡呢?”

我第一次聽說到小五臺山的時候,是出自於千山佛的嘴巴,是他告訴我五大世家的人都會來到此地,從而決出這一代的守山人,但是我看到的只有美不勝收的景色,並沒有看到任何一人。

(本章完)

第三卷 劫起_第264章 一往無前第一卷 初亂_第51章 人販子第一卷 初亂_第89章 交易第二卷 太行_第128章 血香第三卷 劫起_第284章 人蛹之說第二卷 太行_第157章 喚雨第一卷 初亂_第3章 鼠上香第三卷 劫起_第284章 人蛹之說第二卷 太行_第118章 意義第一卷 初亂_第97章 開門第一卷 初亂_第53章 龜伯第一卷 初亂_第90章 一切順利第二卷 太行_第206章 困孽之法第一卷 初亂_第72章 開陽關第三卷 劫起_第259章 再交鋒第三卷 劫起_第286章 危險臨近第二卷 太行_第149章 有溝升龍第一卷 初亂_第81章 小蝶第二卷 太行_第133章 任重道遠第三卷 劫起_第293章 每況愈下第三卷 劫起_第292章 延續的詛咒第一卷 初亂_第40章 王屠子的突襲第一卷 初亂_第82章 亂葬崗第一卷 初亂_第114章 蛻變第二卷 太行_第204章 降服第二卷 太行_第186章 祖孫第一卷 初亂_第39章 驚悚的貓叫第二卷 太行_第205章 天威第二卷 太行_第216章 幕後之人第二卷 太行_第210章 不歡而散第一卷 初亂_第62章 猝不及防第一卷 初亂_第84章 鬼市第二卷 太行_第188章 復仇第二卷 太行_第222章 陰謀第一卷 初亂_第58章 源頭第一卷 初亂_第10章 赤魈子第二卷 太行_第230章 一卦三千斤第一卷 初亂_第15章 野龜河第一卷 初亂_第63章 趕屍第一卷 初亂_第43章 雞血墨第三卷 劫起_第284章 人蛹之說第二卷 太行_第131章 青驢老祖第三卷 劫起_第263章 逆轉第二卷 太行_第236章 相互算計第二卷 太行_第205章 天威第一卷 初亂_第12章 正面交鋒第二卷 太行_第186章 祖孫第一卷 初亂_第110章 崖壁石龍第一卷 初亂_第86章 可怕之人第一卷 初亂_第21章 死人胚第一卷 初亂_第76章 必死之局第二卷 太行_第141章 鬼手草第一卷 初亂_第71章 焚天燈第三卷 劫起_第259章 再交鋒第三卷 劫起_第276章 煙消雲散第一卷 初亂_第114章 蛻變第三卷 劫起_第270章 禍福第一卷 初亂_第22章 棺材菌第一卷 初亂_第104章 危在旦夕第一卷 初亂_第54章 守山人第二卷 太行_第229章 風雲突變第二卷 太行_第210章 不歡而散第三卷 劫起_第289章 九山之首第三卷 劫起_第296章 碾壓第二卷 太行_第142章 鬼打尖第三卷 劫起_第262章 一沙一世界第二卷 太行_第183章 陰間夢第三卷 劫起_第292章 延續的詛咒第二卷 太行_第240章 佛囊第三卷 劫起_第291章 血祭第一卷 初亂_第9章 一棺村第二卷 太行_第162章 喬韻詩的邀請第三卷 劫起_第279章 歲月冢第一卷 初亂_第32章 全驢宴第二卷 太行_第161章 火靈參第一卷 初亂_第19章 詭異第二卷 太行_第150章 萬全之策第一卷 初亂_第28章 咒術第二卷 太行_第243章 新生的傳承第二卷 太行_第175章 四象棺第二卷 太行_第123章 放逐第一卷 初亂_第40章 王屠子的突襲第三卷 劫起_第298章 天地之殤第一卷 初亂_第105章 三盞燈第二卷 太行_第121章 壓城第三卷 劫起_第289章 九山之首第二卷 太行_第117章 當務之急第一卷 初亂_第102章 真正的模樣第三卷 劫起_第280章 一天一月第一卷 初亂_第91章 說服第二卷 太行_第166章 棘手之處第一卷 初亂_第51章 人販子第二卷 太行_第228章 卦龜第三卷 劫起_第255章 一念生死第二卷 太行_第189章 冥器第二卷 太行_第162章 喬韻詩的邀請第三卷 劫起_第278章 一方死地第二卷 太行_第175章 四象棺第一卷 初亂_第113章 古樹第一卷 初亂_第54章 守山人
第三卷 劫起_第264章 一往無前第一卷 初亂_第51章 人販子第一卷 初亂_第89章 交易第二卷 太行_第128章 血香第三卷 劫起_第284章 人蛹之說第二卷 太行_第157章 喚雨第一卷 初亂_第3章 鼠上香第三卷 劫起_第284章 人蛹之說第二卷 太行_第118章 意義第一卷 初亂_第97章 開門第一卷 初亂_第53章 龜伯第一卷 初亂_第90章 一切順利第二卷 太行_第206章 困孽之法第一卷 初亂_第72章 開陽關第三卷 劫起_第259章 再交鋒第三卷 劫起_第286章 危險臨近第二卷 太行_第149章 有溝升龍第一卷 初亂_第81章 小蝶第二卷 太行_第133章 任重道遠第三卷 劫起_第293章 每況愈下第三卷 劫起_第292章 延續的詛咒第一卷 初亂_第40章 王屠子的突襲第一卷 初亂_第82章 亂葬崗第一卷 初亂_第114章 蛻變第二卷 太行_第204章 降服第二卷 太行_第186章 祖孫第一卷 初亂_第39章 驚悚的貓叫第二卷 太行_第205章 天威第二卷 太行_第216章 幕後之人第二卷 太行_第210章 不歡而散第一卷 初亂_第62章 猝不及防第一卷 初亂_第84章 鬼市第二卷 太行_第188章 復仇第二卷 太行_第222章 陰謀第一卷 初亂_第58章 源頭第一卷 初亂_第10章 赤魈子第二卷 太行_第230章 一卦三千斤第一卷 初亂_第15章 野龜河第一卷 初亂_第63章 趕屍第一卷 初亂_第43章 雞血墨第三卷 劫起_第284章 人蛹之說第二卷 太行_第131章 青驢老祖第三卷 劫起_第263章 逆轉第二卷 太行_第236章 相互算計第二卷 太行_第205章 天威第一卷 初亂_第12章 正面交鋒第二卷 太行_第186章 祖孫第一卷 初亂_第110章 崖壁石龍第一卷 初亂_第86章 可怕之人第一卷 初亂_第21章 死人胚第一卷 初亂_第76章 必死之局第二卷 太行_第141章 鬼手草第一卷 初亂_第71章 焚天燈第三卷 劫起_第259章 再交鋒第三卷 劫起_第276章 煙消雲散第一卷 初亂_第114章 蛻變第三卷 劫起_第270章 禍福第一卷 初亂_第22章 棺材菌第一卷 初亂_第104章 危在旦夕第一卷 初亂_第54章 守山人第二卷 太行_第229章 風雲突變第二卷 太行_第210章 不歡而散第三卷 劫起_第289章 九山之首第三卷 劫起_第296章 碾壓第二卷 太行_第142章 鬼打尖第三卷 劫起_第262章 一沙一世界第二卷 太行_第183章 陰間夢第三卷 劫起_第292章 延續的詛咒第二卷 太行_第240章 佛囊第三卷 劫起_第291章 血祭第一卷 初亂_第9章 一棺村第二卷 太行_第162章 喬韻詩的邀請第三卷 劫起_第279章 歲月冢第一卷 初亂_第32章 全驢宴第二卷 太行_第161章 火靈參第一卷 初亂_第19章 詭異第二卷 太行_第150章 萬全之策第一卷 初亂_第28章 咒術第二卷 太行_第243章 新生的傳承第二卷 太行_第175章 四象棺第二卷 太行_第123章 放逐第一卷 初亂_第40章 王屠子的突襲第三卷 劫起_第298章 天地之殤第一卷 初亂_第105章 三盞燈第二卷 太行_第121章 壓城第三卷 劫起_第289章 九山之首第二卷 太行_第117章 當務之急第一卷 初亂_第102章 真正的模樣第三卷 劫起_第280章 一天一月第一卷 初亂_第91章 說服第二卷 太行_第166章 棘手之處第一卷 初亂_第51章 人販子第二卷 太行_第228章 卦龜第三卷 劫起_第255章 一念生死第二卷 太行_第189章 冥器第二卷 太行_第162章 喬韻詩的邀請第三卷 劫起_第278章 一方死地第二卷 太行_第175章 四象棺第一卷 初亂_第113章 古樹第一卷 初亂_第54章 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