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都城之選,朝堂爭鋒!

初春時節,大地漸漸從冬日的沉寂中甦醒,萬物生長,嫩綠的芽尖破土而出,似乎在向世界宣告着新生的到來。

陽光溫柔地灑在洛陽這片古老而歷經滄桑的土地上,給這座曾遭受戰亂蹂躪的城市帶來了一絲溫暖和希望。

洛陽城在戰火的洗禮下顯得破敗不堪。

街道兩旁,殘垣斷壁隨處可見,曾經熙熙攘攘的市井如今只剩下寥寥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升起,顯得格外寂寥。

然而,在這片廢墟之中,卻也孕育着新的生機。

野花在裂縫中頑強地綻放,彷彿在訴說着生命的堅韌與不屈。

劉禪站在洛陽城的城牆上,望着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心中充滿了感慨。

要讓洛陽重新煥發生機,就必須讓百姓們能夠安心生產,休養生息。

於是,他當即下詔,免除洛陽百姓兩年的賦稅,以減輕他們的負擔,讓他們能夠有精力重建家園,恢復生產。

詔書一出,洛陽城內外頓時沸騰起來。

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歡呼雀躍,他們臉上的愁容被笑容所取代。

一位年邁的老者拄着柺杖,激動地說道:“陛下真是體恤民情啊!免除兩年賦稅,我們可就有盼頭了!”

旁邊的一位年輕婦人也附和道:“是啊,這下我們可以安心種地,不用再爲賦稅發愁了。”

劉禪看着百姓們喜悅的神情,心中也感到一絲欣慰。

他知道,自己這個決定雖然會讓國庫暫時減少一些收入,但卻能夠贏得百姓的心,爲大漢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時,已是春耕之時,田野裡一片繁忙的景象。

趁着戰亂平定,百姓們紛紛拿起鋤頭,耕田種地,希望能夠在這一年裡有個好收成。

然而,劉禪卻清楚地知道,百姓世家在戰亂中都損失慘重,許多田地都荒蕪了,需要重新丈量分配。

於是,他命人丈量洛陽的土地,準備以田地賞賜有功之臣以及軍士將領。

這一決定在朝野上下引起了鬨動,那些爲大漢立下赫赫戰功的將士們紛紛摩拳擦掌,期待着能夠得到陛下的賞賜。

諸葛亮也接到了劉禪的旨意。

他身穿一襲素雅的儒衫,頭戴綸巾,手持羽扇,眉宇間透露出一股睿智與從容。

保好今年的春耕對於戰後的大漢來說事關重大,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重任。

諸葛亮來到田野間,親自督察春耕的進展情況。

他看到百姓們正在辛勤地勞作,心中充滿了感慨。他走到一位正在耕地的農夫身邊,和藹地問道:“老鄉,今年的春耕進展得如何啊?”

農夫擡起頭,看到是諸葛亮,連忙放下鋤頭,恭敬地回答道:“丞相大人,今年的春耕還算順利,就是有些田地荒蕪了,需要重新開墾。”

諸葛亮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要恢復洛陽的農業生產,就必須解決土地問題。

於是,他決定親自參與土地的丈量和分配工作,確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夠得到合理利用。

與此同時,鄧艾也接到了劉禪的旨意。

他身披鎧甲,手持長劍,英姿颯爽地站在軍營中。

保好春耕不僅關乎百姓的生計,更關乎大漢的國運。

因此,他毫不猶豫地領命出征,帶領將士們前往各地協助百姓春耕。

在鄧艾的帶領下,將士們紛紛拿起鋤頭,與百姓們一起耕作。

他們雖然身經百戰,但在田野間卻顯得有些笨拙。

然而,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耕作技巧,希望能夠爲百姓們分擔一些負擔。

隨着時間的推移,洛陽的春耕工作逐漸進入了正軌。

然而,在朝野上下一片歡騰之際,劉禪卻並沒有忘記那些跟着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臣僚們。

他知道,他們爲了大漢的江山社稷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如今天下初定,封爵之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三月元日大朝,劉禪在皇宮太極殿中召見了諸位功臣。

他身穿龍袍,頭戴皇冠,威嚴地坐在龍椅上。

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功臣。

他緩緩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朕深知你們爲大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如今天下初定,封爵之事也該有個說法了。”

衆功臣一聽,紛紛露出期待的神色。

他們知道,自己多年的努力和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

劉禪看向費禕,說道:“擬定封賞名單,由丞相府,尚書檯,和太僕寺三方共同完成,封賞名單做好之後,朕來定奪!”

費禕等人當即領命。

突然,有一個御史,身着深紫色的官服,腰間佩帶着象徵身份的玉帶,步履穩健地走出列隊。

他的面容清癯,眼神中閃爍着一種不畏權貴的堅定,上前幾步,躬身施禮,聲音雖不甚洪亮,卻清晰地在大殿中迴響:“陛下,天下已定,都城之選,是否也要商討一二?”

此話一出,猶如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頓時在朝堂之中掀起驚濤駭浪。

原本寂靜無聲的大殿,瞬間變得嘈雜起來。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有的面露驚異,有的眉頭緊鎖,還有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

議論聲此起彼伏,如同潮水一般洶涌澎湃,整個朝堂彷彿變成了一個喧囂的市集。

劉禪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金碧輝煌的龍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炬,審視着那個膽敢提出如此敏感問題的御史。

他知曉這位御史是寒素出身,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能在這朝堂之上說出這種話,必定是有人在身後指使。

都城之選,歷來都是關乎國本的大事,牽動着無數人的心絃。

選得好,國家昌盛;選得不好,則可能動搖國基。

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劉禪心中再清楚不過。

劉禪的心中閃過一絲不悅,但他畢竟是一國之君,城府極深,臉上並未露出絲毫異樣。

他輕輕咳嗽了一聲,那聲音雖輕,卻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瞬間壓下了朝堂上的喧囂。

大臣們紛紛住口,目光再次聚焦在劉禪身上,等待着他的示下。

劉禪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諸位以爲,定都長安好,還是洛陽好呢?”

他的目光掃過衆臣,試圖從他們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些線索。

長安承載着漢朝數百年的輝煌歷史。

它地處關中平原,沃野千里,物產豐富,且四周有險可守,歷來被視爲帝王之都。

而洛陽,則是東漢的都城,文化底蘊深厚,交通便利,水系發達,是天下聞名的繁華之地。

兩座城市各有千秋,選擇哪一座作爲新都,確實讓人難以抉擇。

大臣們聞言,紛紛陷入沉思。有的低頭撫須,眉頭緊皺,似乎在權衡着兩座城市的利弊;有的則目光閃爍,眼神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狡黠,似乎在盤算着自己的小九九;還有的則一臉漠然,彷彿這件事與他們無關一般。

其中,一位年邁的老臣,身着華麗的朝服,鬚髮皆白,面容慈祥而威嚴。

他正是長安士族出身。

他緩緩走出列隊,躬身施禮道:“陛下,長安乃我漢朝龍興之地,地理位置優越,且民心所向,定都長安,實乃順應天命之舉。”

他的聲音雖有些顫抖,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他繼續說道:“長安位於關中平原,四周被山脈環繞,形成天然的屏障。東面有函谷關,西面有大散關,北面有蕭關,南面有武關,地勢險要,使得長安在軍事上易守難攻。

並且,長安水系發達,是連接東西的重要樞紐,控制了重要的交通路線,便於大漢對全國的控制和物資的運輸。

同時,長安連接着東西方的貿易與文化交流,吸引了大量商人前來交易。市場上出售着絲綢、茶葉、玉石等奢侈品,商業經濟非常繁榮。

定都長安,是最合適的選擇!”

另一位年輕的大臣,身着鮮豔的官服,面容俊朗,眼神中閃爍着一種銳意進取的光芒。

不是鍾會,又是何人?

他聞言立刻反駁道:“陛下,洛陽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水系發達,且文化底蘊深厚,定都洛陽,更有利於我朝的發展壯大。”

他的聲音洪亮有力,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他不斷說着定都洛陽的好處。

“陛下,洛陽地處中原腹地,位於黃河以南,是我大漢東西南北交通的要衝。它靠近黃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適宜農業發展,有利於人口的聚集。

且,洛陽三面環山,一面臨着黃河,形成了天然的防禦屏障,可以抵禦外來的侵略。這種地形使得洛陽在軍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另外,洛陽地處中原,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可以供養其大都城百姓的需要。”

轉頭,鍾會便說起定都長安的壞處。

“關中地區雖然土地肥沃,但面積有限,難以承載過多的人口,導致糧食供應緊張。

並且關中地區周圍都是山,地形複雜,雖然有利於軍事防禦,但也導致了交通不便利的問題。

這使得長安在獲取外地物資時面臨困難。

加之,長安多異族,羌氐難免會生亂。

是故,定都洛陽,纔是上佳之選!”

兩位大臣的爭論,如同點燃了朝堂上的火藥桶,頓時又引發了一輪激烈的討論。

大臣們紛紛站隊,有的支持長安,有的支持洛陽,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劉禪坐在龍椅之上,靜靜地聽着大臣們的爭論,心中卻暗自盤算着。

都城之選關乎重大,不能輕易決定。

而且,他隱隱感覺到,這場爭論背後,似乎隱藏着一些不爲人知的陰謀和算計。

那些支持長安或洛陽的大臣們,真的只是出於對國家利益的考慮嗎?

還是他們背後有着各自的勢力在推動?

劉禪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個提出問題的御史身上。

只見他依然站在那裡,面容堅定而坦然,彷彿並不在意自己引發的這場爭論。

劉禪心中不禁暗暗佩服他的勇氣和膽識,但同時也對他背後的勢力感到警惕。

這時,費禕起身了,他似乎看出了劉禪的心意。

他突然走出列隊,躬身施禮道:“陛下,臣以爲,都城之選,非同小可,需從長計議。不妨先派人前往長安和洛陽兩地考察,瞭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再做決定也不遲。”

他的提議立刻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贊同

。他們紛紛點頭稱是,認爲這是一個穩妥而明智的決定。

劉禪聞言,也點了點頭,心中暗自思量:這個提議倒是不錯,既可以拖延時間,又可以暗中調查那些背後搞鬼的勢力。

於是,劉禪緩緩開口道:“諸位卿家言之有理。都城之選,確需從長計議。朕決定,先派人前往長安和洛陽兩地考察,瞭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再做決定。此事就由……”

他說到這裡,故意頓了頓,目光掃過衆臣,說道:“就由董允負責吧。”

董允聞言立刻躬身施禮道:“臣遵旨。”

隨着劉禪的決定,朝堂上的爭論逐漸平息下來。

大臣們紛紛住口,目光再次聚焦在劉禪身上,等待着他的下一步指示。

劉禪見狀,微微一笑,心中暗自得意:這場爭論雖然激烈,但卻被他巧妙地化解了。而且,他還藉此機會,暗中佈置了自己的棋子,爲將來的調查打下了基礎。

然而,劉禪心中也明白,都城之選只是一個開始。

隨着天下的逐漸安定,各種矛盾和利益衝突也會逐漸浮現出來。

他作爲一國之君,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在這場複雜的政治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

朝堂之上,陽光依舊斑駁地灑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與影的交錯。

大臣們分列兩旁,或低頭沉思,或目視前方,皆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然而,他們的心中卻各自盤算着各自的算計和陰謀。

這場關於都城之選的爭論,雖然暫時平息了下來,但背後的暗流卻依然洶涌澎湃,彷彿預示着未來的朝堂之上,還將有一場更加激烈的較量等待着他們。

第652章 壽春諜戰,假傳聖旨!第344章 論功行賞,東宮屬官!第39章 好男兒建功立業,便在今日!第447章 玄德握劍起,曹真鎮亂去!第140章 勸進稱帝,孫曹聯盟第703章 宗室制衡,侵略入火!(中秋節快樂!)第189章 剝皮實草,江陵公審!第38章 擒王斬首第729章 天下大勢,歸魏歸漢?第258章 劉禪納命來!第725章 魏失幽州,拓跋力微!第642章 軍民歸心,猛將入甕!第258章 劉禪納命來!第204章 流乾長沙蠻最後一滴血,江東使者已第873章 城破國亡,灰燃驟滅!514.第509章 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第834章 天朝巨宦,賣官鬻爵!第384章 原來我等都只是棋子而已?第334章 洞房花燭連四夜!第653章 取捨抉擇,哭笑不得!第882章 冀州度田,利誘威逼!第633章 吳王太弟,刺聖王駕!第353章 大喬小喬皆幽嘆,亂世女子如浮萍!第119章 公子有名將之風,神人之資!第419章 龍山再見尚香!第265章 不搶回甄宓,誓不爲人!第646章 策反胡遵,微服私訪!第711章 大疫大災,戰機已至!第638章 陛下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160章 洛神被擒,神醫華佗,關羽中計第279章 籌糧小問題,坑人更是我劉禪的專業第800章 鐵桶之陣,常山之蛇!第132章 劉禪妙計擒魏將569.第564章 帝后相惜,王師已成!第383章 巴人盡做漢人奴!第869章 青徐土崩,暗流明起!第120章 關羽:還沒出嫁呢?胳膊肘就往外拐第129章 降將?曹孟德用人不疑!537.第532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269章 劉禪:這一次,讓我來保護趙子龍!第301章 司馬懿被劉禪搞出PTSD了!第179章 諸葛亮定平關中策!511.第506章 銀槍穿敵陣,魏國已入甕!552.第547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852章 洛陽之戰:城破國亡!第332章 編撰農書,南中大開發!第336章 科學院,火藥研製!第166章 美人甄宓,劉公嗣一氣曹孟德!568.第563章 帝御八女574.第569章 朕還是喜歡你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61章 論功行賞,宛城急報!第445章 磨刀霍霍向北行,興復漢室就在前,557.第552章 你們也配跟朕談條件?第181章 司馬獻策,擒賊先擒王!593.第588章 幼麟方行,紫髯自艾!第243章 士族士族,不過棋子而已!(150月票第688章 北破胡虜,黨羽心腹!第398章 吳國之弱,弊在賄漢!第860章 科舉初選,暗流涌動!第25章 成都留守第802章 進退維谷,洛陽糧盡!請假條第146章 玄德盡起西川兵,宛城無間道!第852章 洛陽之戰:城破國亡!第231章 不完美的勝利第705章 滅魏之議,攘外安內!第656章 將死之人,攀咬羣臣!第77章 想瞌睡送枕頭(求追讀!)第749章 秋收餘糧,門閥自私!第12章 巾幗銀屏第339章 漢室宗親欲殺漢獻帝!(月票兩百加第337章 仙人撫我頂,劉禪忽悠人!599.第594章 百官,麻將,備戰!第76章 新政出,風雲動!第796章 城破殉國,大河冰封!第292章 困敵之策,劉禪你如何破局?第474章 豪強流民,隱患自生!(加更!求保第751章 國力之差,聖人難挽!第753章 中山帝戚,世家震怖!第310章 夜會尚香,整肅吏治!第16章 輿論宣傳572.第567章 世家生存之道!535.第530章 天下局勢之變!第726章 大軍南下,幽州歸屬!第674章 草原共主,代郡太守!第837章 圖謀堅關,天兵天降!第857章 徐娘半老,魏宮諸女!第437章 火燒連營!第150章 空城計第128章 荊襄才俊,盡入吾彀中矣!第151章 江陵,江陵!第449章 你可真是我的好女婿!第194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8章 崇文館與講武堂第804章 弒君重罪,不可饒恕!第20章 御下之道第265章 不搶回甄宓,誓不爲人!第727章 攻其必救,撥亂反正!第907章 對衝投資,太子選妃!
第652章 壽春諜戰,假傳聖旨!第344章 論功行賞,東宮屬官!第39章 好男兒建功立業,便在今日!第447章 玄德握劍起,曹真鎮亂去!第140章 勸進稱帝,孫曹聯盟第703章 宗室制衡,侵略入火!(中秋節快樂!)第189章 剝皮實草,江陵公審!第38章 擒王斬首第729章 天下大勢,歸魏歸漢?第258章 劉禪納命來!第725章 魏失幽州,拓跋力微!第642章 軍民歸心,猛將入甕!第258章 劉禪納命來!第204章 流乾長沙蠻最後一滴血,江東使者已第873章 城破國亡,灰燃驟滅!514.第509章 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第834章 天朝巨宦,賣官鬻爵!第384章 原來我等都只是棋子而已?第334章 洞房花燭連四夜!第653章 取捨抉擇,哭笑不得!第882章 冀州度田,利誘威逼!第633章 吳王太弟,刺聖王駕!第353章 大喬小喬皆幽嘆,亂世女子如浮萍!第119章 公子有名將之風,神人之資!第419章 龍山再見尚香!第265章 不搶回甄宓,誓不爲人!第646章 策反胡遵,微服私訪!第711章 大疫大災,戰機已至!第638章 陛下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160章 洛神被擒,神醫華佗,關羽中計第279章 籌糧小問題,坑人更是我劉禪的專業第800章 鐵桶之陣,常山之蛇!第132章 劉禪妙計擒魏將569.第564章 帝后相惜,王師已成!第383章 巴人盡做漢人奴!第869章 青徐土崩,暗流明起!第120章 關羽:還沒出嫁呢?胳膊肘就往外拐第129章 降將?曹孟德用人不疑!537.第532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269章 劉禪:這一次,讓我來保護趙子龍!第301章 司馬懿被劉禪搞出PTSD了!第179章 諸葛亮定平關中策!511.第506章 銀槍穿敵陣,魏國已入甕!552.第547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第852章 洛陽之戰:城破國亡!第332章 編撰農書,南中大開發!第336章 科學院,火藥研製!第166章 美人甄宓,劉公嗣一氣曹孟德!568.第563章 帝御八女574.第569章 朕還是喜歡你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61章 論功行賞,宛城急報!第445章 磨刀霍霍向北行,興復漢室就在前,557.第552章 你們也配跟朕談條件?第181章 司馬獻策,擒賊先擒王!593.第588章 幼麟方行,紫髯自艾!第243章 士族士族,不過棋子而已!(150月票第688章 北破胡虜,黨羽心腹!第398章 吳國之弱,弊在賄漢!第860章 科舉初選,暗流涌動!第25章 成都留守第802章 進退維谷,洛陽糧盡!請假條第146章 玄德盡起西川兵,宛城無間道!第852章 洛陽之戰:城破國亡!第231章 不完美的勝利第705章 滅魏之議,攘外安內!第656章 將死之人,攀咬羣臣!第77章 想瞌睡送枕頭(求追讀!)第749章 秋收餘糧,門閥自私!第12章 巾幗銀屏第339章 漢室宗親欲殺漢獻帝!(月票兩百加第337章 仙人撫我頂,劉禪忽悠人!599.第594章 百官,麻將,備戰!第76章 新政出,風雲動!第796章 城破殉國,大河冰封!第292章 困敵之策,劉禪你如何破局?第474章 豪強流民,隱患自生!(加更!求保第751章 國力之差,聖人難挽!第753章 中山帝戚,世家震怖!第310章 夜會尚香,整肅吏治!第16章 輿論宣傳572.第567章 世家生存之道!535.第530章 天下局勢之變!第726章 大軍南下,幽州歸屬!第674章 草原共主,代郡太守!第837章 圖謀堅關,天兵天降!第857章 徐娘半老,魏宮諸女!第437章 火燒連營!第150章 空城計第128章 荊襄才俊,盡入吾彀中矣!第151章 江陵,江陵!第449章 你可真是我的好女婿!第194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8章 崇文館與講武堂第804章 弒君重罪,不可饒恕!第20章 御下之道第265章 不搶回甄宓,誓不爲人!第727章 攻其必救,撥亂反正!第907章 對衝投資,太子選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