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軍事與政治

“大人,蔣子通乃四朝老臣,歷來忠於大魏,而黃公衡不過一降將,大人讓黃公衡前去勸說蔣子通,這可行麼?”

出行黃府來,司馬懿父子重回車上,司馬師有些擔憂地問道。

司馬懿安然而坐,喟然一嘆:

“若是換成先帝在時,那自是不可行;但現在麼,洛陽城內,怕是再沒有比黃公衡更合適的人選了。”

司馬師有些不太明白:

“大人,這是爲何?”

“如今別說是大魏,就是蜀吳二國,只怕也已經知道大魏的洛陽與許昌,乃是並立而治。”

司馬懿在自己的兒子面前,倒也沒有再忌諱些什麼:

“大魏朝中上下,有人向許昌,也有人向洛陽,你也說了,蔣子通乃是四朝老臣。你覺得,他會向着哪一方?”

司馬師頓時一怔,好一會才訥訥道:

“應該,應該是許昌吧?”

“爲何?”

“因爲天子在許昌?”

司馬懿聞言,笑了一下,也不知是冷笑,還是蔑笑,只見他輕輕搖頭:

“大魏乃天子一人之大魏乎?”

他說完這一句,又再笑了一聲,這一回,是真真正正的冷笑:

“武皇帝打天下,文皇帝立天下,若是無謀臣猛將相助,安可成事?”

“即便是先帝, 高升平(即高堂隆)亦曾以先賢之言相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 乃天下之天下也。”

“大魏的江山,是武皇帝領着我們這些老臣打下來的。曹昭伯(即曹爽)縱容親黨, 專權亂政,輕改法度。”

司馬懿伸出一根手指頭,向外點了點,臉上竟是帶了些許的惱怒之色:

“我們這些老臣跟隨武皇帝打江山的時候, 他們還在女人的肚子裡呆着呢!”

“現在呢?現在侍奉在天子周圍的臣子, 多是曹昭伯親黨。”

“他們坐享吾等打下的江山,卻又凌駕於吾等之上,除了亂政,他們還會做什麼?”

說到這裡, 司馬懿目露冷光, 放緩了語氣:

“我不相信,像蔣子通這等四朝老臣,會看得過他們的所作所爲。”

聽到這裡,司馬師猛地一個激靈, 下意識坐直了自己的身子。

在電光石火之間,他彷彿抓住了某個關鍵之處:

“孩兒聽說,上個月曹昭伯下令讓滿伯寧(即滿寵)卸甲歸朝, 晉爲太尉。”

“又以王彥雲(即王凌)接替滿伯寧任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

滿朝上下, 誰不知道滿伯寧與王彥雲不和?

只要不是眼瞎之輩,都可以看出,曹昭伯此舉, 根本就是在架空滿伯寧, 拉攏王彥雲。

司馬懿讚許點頭:

“沒錯, 而且據子寧(即司馬昭)從許昌傳回來的消息,蔣子通前些日子還曾給許昌那邊上了奏章,你可知上面說了什麼?”

“孩兒不知。”

“蔣子通言, 國家律令綱法, 唯有濟世之才精心編改, 方能流於後世, 豈是平庸之輩可改之?”

“若不然,不僅無益於治理國家,還會殘害百姓,希望文臣武將各守其職, 國方清平致祥。”

司馬懿說着說着,自顧自在哈哈大笑起來:

“蔣子通之言,就差指着臺中三狗之流,說他們是平庸之輩,在亂改法度。”

“子元你說說,蔣子通就算是真向着許昌,那他心裡的許昌,又是個什麼樣子的許昌呢?”

或許蔣子通確實心向許昌,但他所想要的許昌,絕對不是現在的許昌。

司馬師臉色一喜, 然後又有些擔心:

“可是就算如此,那蔣子通只怕也很難投靠我們司馬……洛陽啊!”

“喛, 此言差矣!”司馬懿擺了擺手,說道,“不需要他向着洛陽, 吾只需要曹昭伯認爲他向着洛陽就行了。”

“曹昭伯此人,實如豚犬一般的人物。孫德達(即孫禮)不過是直言相諫,就把人家明升暗貶, 讓孫德達去冀州當刺史。”

“如今蔣子通上了這麼一封奏章,不啻是指着曹昭伯的鼻子罵他識人不明,只怕他心裡早就惱怒不已。”

“在這個時候,若是蔣子通當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出兵高都,你說曹昭伯會怎麼想呢?”

司馬師還是不明白:“可是萬一蔣子通不願意聽從大人的意見呢?”

“他不會不願意的。”司馬懿一字一頓地說道,“因爲,他是大魏的四朝老臣!”

現在可稱爲四朝老臣者,能有幾人?

又有幾人不是位高權重?

在他們這些老臣的心裡,大魏不僅僅是曹氏的大魏,也是他們的大魏。

曹爽丁謐之流,不過是些連軍陣都沒有見過的豎子,如何懂得大魏的這些老臣,到底效忠的是什麼?

司馬師聽到這裡,這才恍然大悟:

這根本就是陽謀。

陽謀再加上對手的狂妄與愚蠢。

他想了想,終於問出最後一個疑問:

“那大人爲何要讓黃公衡前往呢?”

司馬懿有些意味深長地看着司馬師:

“因爲這樣纔可以表明吾的一片公心啊!”

放眼整個洛陽城,最沒有資格說立場的人,同時又是最不會讓人懷疑立場的有望之士,唯有黃公衡一人耳。

司馬師終於完全明白過來,不禁對自家大人深深拜服。

建興十五年七月中,漢國鎮東大將軍魏延久攻上黨郡治壺關不下,怒而披甲,親冒矢石,領部曲攻城。

漢軍由是士氣大振。

再加上原幷州長史李憙乃上黨人士,親自從晉陽趕來勸降。

魏軍守將內外交困,眼看援軍不至,守城無望,不得已出城投降。

與此同時,魏國河內守將蔣濟,得知上黨陷落之後,立刻派出太行陘守高都城。

至此,整個幷州,除了高都一城仍在魏軍手裡外,其餘全部落入大漢的掌握。

一直在河東大張旗鼓的馮君侯,比蔣濟晚幾日得到上黨的消息。

再在得知河內的動靜後,馮君侯以拳擊掌,大笑道:

“魏賊的反應,皆在關將軍所料之中啊。”

所謂的增兵河東,只不過是把關中那邊的幷州胡騎調回來而已。

因爲這些胡騎,可是馮君侯規劃中礦工來源的一部分。

興漢會的礦場礦工基本上分爲三種。

一種是勞力礦工,這個自不必細說。

第二種是勞役礦工,就是從官府發配過來的罪人,勞役贖罪。

礦場每年還要向官府支付一定的勞工費。

最後一種是僱傭礦工,這纔是礦工的主流。

這些礦工,可是簽了契約,用自己的勞動在礦場換取生計的最原始無產者。

別看某會的勞力交易很有名,但實際上,礦場裡的勞力礦工只佔了不到三成。

而僱傭礦工則佔了至少六成。

所以隨着戰平的平息,馮君侯自然不可能讓幷州胡騎滯留關中。

把關中的胡騎聚集河東,只不過是順手而爲之。

他的下一步計劃,是把這些胡騎一起遣返幷州,準備讓他們開礦去。

“末將不過是借了君侯的名聲而已。”

關將軍在此次大戰中,率領鐵騎,狂突飆進,其疾如風,名震河北,因功被朝廷封爲徵東將軍。

現在世人都在傳聞,馮君侯麾下有“風林火山”四員大將。

而關將軍,則是位列第一——當然,也有人說是趙三千。

至於事實如何,就是見仁見智了。

英姿颯爽的關征東,經過關中一戰後,已經有了名將之見。

此時的她,從容而自信,點了點輿圖上的高都位置:

“以君侯現在的名聲,就算是司馬懿在河內,他也不敢走太行陘經高都前去支援上黨。”

別看馮君侯經常被人斷後路,但並不代表着他不會斷別人後路。

畢竟無論金城一戰時的張家叔侄,還是關中一戰時的司馬太傅,對此都曾深有體會。

在魏國看來,此人就像一條毒蛇,一動則已,一動就是要斷人性命。

世人皆言“心狠手辣,深謀遠慮”,此言實不爲過。

與涼州軍相比,幷州胡騎自然只能算是散兵遊勇。

但架不住涼州軍主力一直屯棸河東,從未離開過。

更別說還有有馮鬼王的光環加成。

魏國又如何敢賭,以涼州軍爲主力的河東大軍,不會有別的意圖?

所以關將軍才自信,就算是司馬懿親自前來,也不敢走太行陘去支援上黨。

因爲那樣的話,無異於把援軍的側翼暴露在河東面前。

那麼魏賊剩下的選擇,也就很容易猜得出來:

最多隻能是守住太行陘,不讓漢軍進一步從上黨威脅河內。

這叫以勢壓人,讓對手別無選擇。

馮君侯看着地圖,咂了咂嘴:

“可惜啊,軹關道仍是掌握在魏賊手裡,若不然,此時的態勢,可不就是秦趙兩國長平之戰時的翻版?”

長平之戰的所在地,正是高都縣到上黨長子縣這一帶,同時也是現在漢魏雙方在上黨的交界帶。

只是長平之戰中,秦可從河東入上黨,從軹關道入河內,從潼關威脅河南。

而大漢現在卻被阻於軹關道以西。

鉗形攻勢,少了一鉗,威力大減。

關將軍聽到馮君侯這麼一說,微微一笑:

“君侯何其貪心?前秦由弱變強,再至鯨吞天下,猶用六世。”

“我季漢自先帝開國,至今不過十七載,就能數敗強敵,坐擁關中,據天下形勝之勢。”

“若是再過十七載,漢室三興只怕已成矣!”

馮君侯聽到關將軍這麼一說,看着她那顧盼飛揚的模樣,心頭一動,臉上竟是跟着有些傻樂起來。

守護着所愛之人的笑容,灑家這些年來的所爲,也算是值了。

再想想,原來自己來到這裡已經有十七年了啊……

“細君,咳,關將軍說的是,是我心急了些。誠如關將軍所言,既然大漢已據天下形勝之勢,那就是時在我而不賊,一切都可以慢慢來。”

“那依關將軍所見,鎮東大將軍攻下上黨之後,賊人除了緊守高都城,下一步會怎麼做?”

“什麼也做不了。”關將軍搖頭,“若是許昌與洛陽齊心協力,那賊人下一步,定然是要想辦法奪回上黨。”

“但從上黨一役中,我們已經可以確定,洛陽的司馬懿,與許昌的魏賊僞帝,十有八九不是一條心。”

魏賊在河內河南兩地,至少有不下十五萬的人馬。

但卻眼睜睜地看着上黨被破而派不出援軍,足以說明許多問題。

馮君侯看了一眼關將軍,欲言又止。

張小四可沒這麼說過吧?

我記得她是說,若上黨之事真如所料,那麼就可以確定司馬懿與曹爽這兩個魏國賊首不和吧?

只是想想關將軍對這等政治上勾心鬥角的事情,向來是很不在行。

再說了,馮君侯真要把張小四的原話再給虎女強調一遍,說不得虎女還道是馮君侯偏心呢,到時候吃不了兜着走。

算了,二王相爭,鬼王避易。

一念至此,馮君侯也就熄了跟虎女解釋的心思。

“不過上黨雖下,但此地乃是要害,須得派一員大將守之。”

關虎女不知馮君侯心裡所想,仍是盡心地提醒着馮君侯。

馮君侯搖搖頭:

“何須多此一舉?上黨是魏文長打下來的,就讓他在那裡守着吧。”

“當年他能守住漢中,區區上黨,想來不在話下。”

上黨四周羣山環繞,南有河內,東有鄴城,地勢險要。

既然打下來了,那就好好守着,魏延這老匹夫,呆在那裡正好合適,回來做什麼?

看着他就心煩。

馮君侯又不是丞相,自認沒那氣量。

反正只要能熬到天子遷都長安,到時候如何安排那老匹夫,就是天子的事了。

“伯約,你來說,若是有魏老將軍鎮守上黨,你覺得魏賊下一步,會怎麼做?”

徵西將軍姜維,如今乃是鎮守河東的主將。

這數月來,早就不知和涼州軍的參謀部推演了多少次。

原本敏於軍事的涼州麒麟兒,此時卻是有些茫然:

“稟君侯,原本末將以爲,上黨戰事,若是不能一鼓而下,待賊人反應過來,極有可能久而不決。”

“而最不可能的,則是河內河南十數萬賊人,按兵不動,坐視上黨丟失。”

“現在最不可能的,反而變成了現實,倒是讓末將有些出乎意料。”

馮君侯聞言,不禁哈哈一笑: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伯約不知魏賊朝堂之爭,故而失於判斷,也是情理之中。”

“那以伯約看來,眼下的局勢,魏賊可能會做出什麼應對?”

姜維沉吟一會,最終還是搖頭:

“誠如關將軍所言,魏賊既處劣勢,又無地利,更不能齊心,除了各自緊守關隘以外,怕是別無他法。”

“好好!”

馮君侯聞言,連連點頭,臉上滿是笑容。

既然自己最看重的兩位將軍看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沒問題了。

“既然上黨已下,那我不日將繼續前往幷州巡視,伯約,這河東之地,你可得守好了,千萬不得有失。”

“君侯放心,末將誓死守住河東!”

第0654章 鼎立第0400章 俗!真俗!第0928章 隔空交手第0189章 要點臉吧?第0979章 陰山,快到了第0655章 詭道第0474章 不懂就對了第1090章 拉攏第0110章 羌人第0893章 文壇羣英會第0433章 句扶第1071章 魏國大將軍第1026章 收攏人心第0860章 關中與涼州第1214章 攻取上黨第0413章 菉豆第1242章 賭輸的代價第1137章 漢吳之別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235章 司馬懿與陸遜第0351章 再見黃月英第0675章 分歧第0052章 不是販賣,是降俘第0482章 拜訪蔣府第0936章 契機第0787章 爭寵第0961章 使團到來第1289章 夏侯氏第1001章 地頭蛇第0437章 十六歲的蹉跎少年第0489章 有喜有悲第0712章 小金人第0748章 誰吃誰?第0848章 多事之秋第0528章 亂象初始第1065章 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第0942章 鬼王果然不幹人事第1263章 鄴臺之變第0652章 身份和地位第0094章 論放牧的方式第0332章 幾頁醫書第0437章 十六歲的蹉跎少年第0078章 沐浴第0794章 返回第0524章 你們在幹什麼?第0442章 意外的水到渠成第0538章 陸遜之謀第0511章 勸說第1204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0796章 商議第1018章 是戰是逃?第1311章 考驗(二)第1308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0670章 初戰第0960章 草原事(三)第0132章 各種算計第1206章 大魏忠臣第0462章 鬧事第1007章 時在我而不在敵第1007章 時在我而不在敵第0111章 三十六計是這樣用的?第0291章 吳使張溫第0122章 利害第901章 魏國亂象第378章 張家第0822章 斷腕第1136章 準備第0055章 底蘊太薄第0283章 鼓勵成親第0021章 見面第0302章 孟家之虎第0011章 識字與讀書第0941章 祥瑞,又見祥瑞第0680章 爆竹第1045 不妨把話說得明白些第1064章 餘波(四)第0871章 重建諸營第1211章 風聲第0418章 騷操作有點多第0579章 四方風雲第1147章 騷動第0284章 母女第0039章 糧食問題是個大問題第0452章 約……第0855章 摩托化的設想第0139章 急不可耐第0745章 斬頭截尾第0036章 汝治讀何經?第0325章 土鱉的進化第0422章 要錢不要命第0125章 營寨第0606章 何不正名?第0400章 俗!真俗!第0398章 我至於看上你這點手藝?第1308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0856章 備荒備戰第0985章 受阻第1128章 悲喜不同第0352章 養蠶
第0654章 鼎立第0400章 俗!真俗!第0928章 隔空交手第0189章 要點臉吧?第0979章 陰山,快到了第0655章 詭道第0474章 不懂就對了第1090章 拉攏第0110章 羌人第0893章 文壇羣英會第0433章 句扶第1071章 魏國大將軍第1026章 收攏人心第0860章 關中與涼州第1214章 攻取上黨第0413章 菉豆第1242章 賭輸的代價第1137章 漢吳之別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235章 司馬懿與陸遜第0351章 再見黃月英第0675章 分歧第0052章 不是販賣,是降俘第0482章 拜訪蔣府第0936章 契機第0787章 爭寵第0961章 使團到來第1289章 夏侯氏第1001章 地頭蛇第0437章 十六歲的蹉跎少年第0489章 有喜有悲第0712章 小金人第0748章 誰吃誰?第0848章 多事之秋第0528章 亂象初始第1065章 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第0942章 鬼王果然不幹人事第1263章 鄴臺之變第0652章 身份和地位第0094章 論放牧的方式第0332章 幾頁醫書第0437章 十六歲的蹉跎少年第0078章 沐浴第0794章 返回第0524章 你們在幹什麼?第0442章 意外的水到渠成第0538章 陸遜之謀第0511章 勸說第1204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0796章 商議第1018章 是戰是逃?第1311章 考驗(二)第1308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0670章 初戰第0960章 草原事(三)第0132章 各種算計第1206章 大魏忠臣第0462章 鬧事第1007章 時在我而不在敵第1007章 時在我而不在敵第0111章 三十六計是這樣用的?第0291章 吳使張溫第0122章 利害第901章 魏國亂象第378章 張家第0822章 斷腕第1136章 準備第0055章 底蘊太薄第0283章 鼓勵成親第0021章 見面第0302章 孟家之虎第0011章 識字與讀書第0941章 祥瑞,又見祥瑞第0680章 爆竹第1045 不妨把話說得明白些第1064章 餘波(四)第0871章 重建諸營第1211章 風聲第0418章 騷操作有點多第0579章 四方風雲第1147章 騷動第0284章 母女第0039章 糧食問題是個大問題第0452章 約……第0855章 摩托化的設想第0139章 急不可耐第0745章 斬頭截尾第0036章 汝治讀何經?第0325章 土鱉的進化第0422章 要錢不要命第0125章 營寨第0606章 何不正名?第0400章 俗!真俗!第0398章 我至於看上你這點手藝?第1308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0856章 備荒備戰第0985章 受阻第1128章 悲喜不同第0352章 養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