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1章 意料之外的張恭

劉良有點懵。

爲什麼我沒有提前得到風聲?

然後就有胡女把一件外袍披到他身上:“馮郎君,這山裡清早有些涼,還是多穿一件衣物纔是。”

於是劉良就想了想:老子在山裡呆了多久來着?

算了算,似乎已經有十來天了。

說服胡人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這裡山好,水好,所以胡女的質量,也比外頭的要高那麼一丟丟。

所以多呆了幾天,那也是很合理的事。

劉良想通了以後,立刻就轉頭去吩咐自己帶過來的人:

“馬上收拾東西,我要出山!”

“郎君,要去何處?”

“去敦煌,找張家!”

口氣很大,但一直跟在身邊的胡人渠帥聽了,卻是身體一震,然後又與有榮焉,只見他陪着笑臉說道:

“馮郎君,我護送你去!”

“低調,要低調,不要引人注意,挑出族裡最好的勇士,不要太多。”

雖說大漢的大軍還沒有進入敦煌,甚至連東邊的酒泉郡都還沒到。

但根據劉良這幾個月的觀察,涼州現在根本就是處於一種隨時崩塌的狀態。

前些日子蕭關一戰的消息在涼州全境散播開來後,就擊潰了涼州上下大部分人的抵抗意志。

所以現在大漢大軍進入涼州的消息一傳開,外頭肯定就已經開始亂了。

所以多一些護衛,不是壞事。

“明白,明白,我這就去安排。”

胡人渠帥連忙應下,轉身下去安排。

從三危山到敦煌城,有近九十里,不遠,也不算太近。

劉良一行人緊趕慢趕,來到敦煌城下,只看到城門有軍士開始盤查進出的可疑人員,但城門仍是大開着,這才鬆了一口氣。

很明顯,敦煌城並沒有因爲大漢大軍進入涼州而實行戒嚴。

想想也是,東邊的酒泉郡還沒有漢軍的蹤影呢,敦煌自然也還沒到緊閉城門的地步。

唯一麻煩的就是,劉良的隊伍裡,不但摻雜着胡人,甚至就是劉良自己,身上的衣着也是半胡半漢。

所以自然是受到了城門守軍的重點盤查。

不過對方一聽劉良是要去張府,頓時就揮手放行,連多餘的話都懶得說。

倒是劉良,覺得在這種情況下,敦煌城的守軍居然還這般鬆懈,當真是不知死活。

哪知到了張府門口,登時就把他驚了個目瞪口呆。

無他,原來張府門前早就擺滿了車馬,熙熙攘攘,外頭的人想擠都擠不進去。

涼州風雨飄搖,作爲敦煌最大的地頭蛇,同時張家家主張恭又是西域戊己校尉。

雖說是名義上是管着西域吧,但架不住人家德高望重啊。

所以但凡有點身份的,早早就想着法子往張家遞名帖。

涼州究竟能不能守,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敦煌怎麼辦?

當年敦煌太守馬艾死後,又無郡丞,更要命的是,東邊的酒泉和張掖還有叛軍進逼敦煌。

郡人就是推舉張恭出來主事,這才讓敦煌不致遭受戰亂之苦。

雖然現在漢軍連酒泉郡都還沒到,但誰都知道,此時的形勢,遠比當年還要嚴峻。

這等形勢下,不找張恭,還能找誰?

徐邈?

別開玩笑了,聽說現在武威被漢人前後夾擊,他最後有沒有命跑出來還是個問題。

所以說,外人都靠不住,最後還是要靠我們涼州自己人。

從武威那邊傳過來的消息已經過了三天,有資格進張府的,早就進去了。

沒資格進去的,都守在府外翹首以待。

劉良這才明白過來,爲什麼城門的軍士一聽自己是要去張府,就那麼容易放行。

他看着眼前的人羣,當下一咬牙,下令隨從給自己擠開一條路。

如今正是處於盛夏,本來就容易上火。

再加上大夥都在擔心涼州的局勢,心頭焦慮。

更別說涼州人多是豪爽之輩,被人一推擠,當下就有人大聲喝彩:

“入孃的!擠什麼擠?急着奔喪呢?”

劉良這邊也着急,被人一罵,於是就不甘示弱地罵回去:

“吾有事要見張公,事關敦煌,若是再不讓路,後頭要奔喪的只怕不是吾,而是爾等!”

衆人這才注意到劉良一行人皆是風塵僕僕的模樣,只道他們是從東邊過來傳消息的,當下便稍稍讓開一條縫。

同時還有人高聲喊道:

“這位郎君,武威那邊,可是又有什麼消息?”

劉良心道我剛從山裡出來,能有個鳥的消息?

他一邊悶頭向前擠,一邊頭也不回,不耐煩地說道:

“徐邈命都快沒了,還能有什麼消息?”

換了平時,有人敢這樣在張府大門口散播謠言,說不得沒命的是他自己。

但此時的劉良底氣十足,就算事後張家知道他是在胡說八道,那又怎麼樣?

自己的身後,那可是有大靠山的。

前些年受盡社會毒打的劉郎君,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這年頭,想要橫着走,要麼你自己必須牛逼,最好是牛逼到逆天的那種,就比如某隻土鱉。

如果自己不是那麼牛逼,至少你抱的大腿要牛逼。

曾經的他,以爲自己的大人很牛逼,後來才發現自己想多了。

假牛逼的大人比不過真牛逼的土鱉,事實就是那麼殘酷。

雖說這個故事有點悲傷,但真想要翻身,光悲傷是沒有用的。

於是劉郎君眼一閉,腳一跺,直接轉身就去抱真·馮大腿。

噁心是噁心了點,但馮土鱉的名頭確實好用。

至少在涼州這一片,那是真的好用。

比如劉良就知道,單憑張就當年跑去隴右逛一圈,最後還能平安歸來這一檔子事,張家就不會對背靠真·馮大腿的自己怎麼樣。

雖說劉良只是隨口那麼一說,但周圍的人卻是一陣譁然,不少人的臉色已經大變。

就連張府的門房都小心翼翼地問道:“敢問郎君從何而來?可有名帖?”

“沒有!”劉漢子乾脆利落地說道,“你只管去告訴張公子,就說某姓劉,前些日子還來過府上。”

門房一聽,又再細看了一眼劉漢子,只覺得此人似乎真的有點臉熟。

只是這些日子來訪的人太多,門房又怎麼可能一一全記得住?

再加上眼前的劉良衣冠不整,身上還隱隱散發出胡人特有的腥臊味,混着汗酸味,實是讓人不敢恭維。

看着眼前這位自稱姓劉的郎君氣勢逼人,門房在心裡權衡再三,最終還是說道:

“請劉郎君稍候。”

近段時間來過府上的劉姓郎君,張公子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與天子同姓”的那一位。

張就得到門房的稟報,立刻讓人把劉良接入府中。

劉良在張府的下人帶領下,穿過前庭的迴廊時,看到不遠處的前廳裡面人頭攢動,同時隱隱傳來喧鬧聲。

再想起府門外的人羣,他不禁心生好奇,試探着問道:

“今日貴府看來頗是熱鬧啊!不知可是有什麼喜事?”

“涼州動盪,士吏不安,何來喜事?”

前頭帶路的下人還沒有回答,前方突然傳來了另一個人的聲音。

劉良擡頭看去,原來是張就親自到內拱門迎接。

“見過張公子。”

“劉郎君請。”

張就引着劉良進入一個偏房,又讓人上了茶,然後接着說道:

“武威張掖二郡,陷於戰亂,消息斷絕,現在敦煌是謠言四起,民心浮動,所以敦煌父老聚於前廳,商議如何保全敦煌。”

劉良不是傻子,聽到張就這番話,自然知道他表面是在解釋,其實是在向自己示張家之能。

只是看到張就這麼一說,劉良反而是笑了。

只有處於弱勢一方,才需要特意顯示自己的強大。

像自己,就算是身上爬了蝨子,什麼都不說,不照樣坐在張府裡,與張家公子面對面?

“張公子,你我都是明白人,你知道我今日過來是想要做什麼,我也知道張家沒有多大的選擇餘地。”

“我就直說了吧,吾雖非涼州人士,但亦知涼州魏軍多是集結於武威一郡,如今武威是前不可行,後無退路。”

“酒泉與敦煌二郡,若是真有能力救武威,敦煌的父老也不至於聚集於貴府前廳。”

“若是張公是真心欲保全敦煌,不致父老遭戰亂之苦,何不趁此機會,重歸大漢?”

“若是稍加遲疑,只待武威一失,張公子以爲,僅憑敦煌酒泉二郡,如何能擋大漢數萬精兵?”

劉良本以爲自己這一番話下來,也算是有理有據,更兼張家早年被徐邈打壓,怕是早有搖擺之意。

所以就算不能讓對方當場應下,至少也能讓對方心動。

沒曾想張就臉上卻是波瀾不驚,慢吞吞地說道:

“劉郎君,此等大事,自有家父作主,你與吾說,只怕是無用。”

劉良一怔:“敢問張公現在何處?”

“家父身體抱恙,不便見客。”

劉良聽了,原本有七八分把握的心理,一下子就去了三四分。

張家,似乎別有打算?

只見張就端起茶杯,輕輕地吹了一下茶葉,然後又放了下去,繼續說道:

“且劉郎君怕是疏忽了一事,家父是西域戊己校尉,管的是西域之事,又如何能作主涼州之事?”

說到這裡,張就又是長嘆一聲:“要不然,敦煌父老又如何在鄙府上商議了快三天,也沒商議出一個章程?”

說完後,張就起身拱了拱手:“某還要去前廳招呼,不能久陪,還請見諒。”

然後又喚過下人,吩咐道:“劉郎君是我府上貴客,須盡心盡力服侍,不得有絲毫懈怠。”

劉良沒有想到此人說走就走,心裡就是一陣着急。

若是沒有張家的幫忙,胡人響應起兵的效果,只怕就要大打折扣,更別說敦煌各地士吏。

他緊跟着站起身來,對着準備要跨出門檻的張就喊道:

“張公子,馮君侯有一語,欲帶給張公。”

背對着劉良的張就臉上閃過一抹喜色,同時暗暗地鬆了一口氣。

他吸了一口氣,藉此收斂心神,這才轉過身來:

“不知馮君侯有什麼話,要劉郎君轉告?”

劉良不語。

張就會意,屏退下人,然後又關上房門,這才重新落座,看向劉良:“此處唯你我二人,劉郎君請講。”

本以爲能憑自己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張家的劉良,心裡不禁生出些許的挫折感:

還是要擡出自己背後的靠山,才能壓得住人啊!

不過這個念頭僅僅是一閃而過,因爲目前最重要的,還是眼前之事。

“馮君侯曾言:涼州豪右,或視羌胡爲禽獸,驅之如牲畜,致胡人積怨,反叛不止,累及百姓。”

“或爲一己之私,甘與胡人爲伍,數典忘祖,棄華夏衣冠,爲人所不齒。”

“唯有張公,於亂世中,力保一方安寧,止叛亂,通西域,撫胡夷,此乃大丈夫所爲。”

“若是有幸,能與張公一晤,足慰平生。”

待劉良說到“此乃大丈夫所爲”時,張就早已站了起來,垂首肅手傾聽。

待劉良說完後,張就猛地擡起頭,“馮君侯……當真是說了這番話?!”

看着激動不能自抑的張就,再想起方纔他對自己的波瀾不驚,劉良嘴角一抽:

這馮土鱉的面子……真入孃的大!

還有這個張就,你可是在人家手裡吃過大虧呢,看你現在這嘴臉,難道你是當真一點也不記得了?

“這個時候,吾欺瞞張公子又有何用?再說了,我也不敢欺瞞張公啊!”

張就臉上的喜色愈濃:“有馮君侯這個話,張家無憂矣!劉郎君請!”

劉良一愣:“啊?去哪?”

“自是去見家父。”

這……就成了?

劉良一時間竟是有點轉不過彎來。

“劉郎君,請?”

張就看到劉良不動,又是催促了一聲。

劉良終於反應過來,然後又眼神複雜地看了一眼張就,同時心裡升起一句話:入孃的!呸!

張就領着劉良越過前庭,連過兩道拱門,徑直進入張府的後院,把他帶到張恭養病的房間:

“大人,劉郎君來了。”

劉良整了整衣着,然後上前行禮:“晚輩劉良,見過張公。”

提前得到消息的張恭半躺在榻上,看向劉良,笑了笑,示意道:“劉郎君請坐。”

“謝過張公。”

坐下的同時,劉良趁機偷偷地看了一眼張恭,發現他面容槁枯,病態盡現。

唯有那雙眼睛,尚有湛湛精光,顯示出這位老人的神志尚還清醒。

劉良心裡不禁有些擔心,觀這位張公,如今連下榻都是困難,也不知他是否真能掌握這敦煌的局勢?

他正這般想着,張恭卻是目光灼灼地看向劉良:

“吾雖從未見過馮君侯,但方纔得聞劉郎君轉馮君侯之語,卻是如有甘露灑心,渾然之間,有遇平生知己之感。”

“如今只覺得身上之病,一下子就去了七八分,有請劉郎君轉告馮君侯:張恭亦渴見君侯一面,同慰平生。”

劉良連忙應下,然後又回味過來,驚喜道:“張公此言,可是願意響應大漢,以迎王師?”

張恭淡然說道:“涼州與關中斷絕數年,人心早已漸失,再加上蕭關一戰,區區涼州之地,如何能擋精銳虎狼?”

“張公有此遠見,當真是敦煌百姓之福!”

張恭把身子靠到靠枕上,儘量讓自己舒服一些:“敢問劉郎君,若是張家傾全族之力響應大漢,不知可有什麼好處?”

劉良“啊”了一聲,他實是沒有想到,名震西州,受人景仰的張恭,竟是這般毫不掩飾地說出這等話來。

張恭卻是面不改色:“方纔說的是國事,現在講的是家事,如今二者不衝突吧?”

“不衝突,不衝突!”

劉良連忙說道。

“老夫時日無多,放心不下這後輩子孫,想爲他們圖些傳家之業,這張臉皮要不要,沒什麼所謂。”

張恭緩緩地說道,“馮君侯前頭一番話,讓老夫甘願爲國事,但不知還有沒有其他話,要劉郎君帶給老夫?”

劉良這個時候終於覺得,眼前這老頭子的巨大聲望,果真不是僥倖得來的。

第0391章 多打了一巴掌(二合一大章)第0443章 納姑第708章 詭異第0504章 出征前第1176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0582章 軍紀第0930章 試驗第0661章 明君良臣第0663章 約定第0746章 勝餘第0776章 司馬師第0931章 曹三之死第0202章 一波神操作第0258章 趙廣捱打第1016章 走留皆難第0135章 羊入虎口?第0417章 頂缸第0221章 野民第0656章 內訌第0995章 泄歸泥第0315章 來龍去脈第0670章 我有一個計劃第0118章 豪爽黃家女第1279章 鋒芒畢露第0248章 歷史的軌跡第0415章 喝藥第0181章 三年之內第0582章 軍紀第0506章 初到南鄉第0157章 豈能落了下風?第0289章 壓縮乾糧引起的改變第0249章 翻車第0135章 羊入虎口?第0533章 問策第0690章 問策第1127章 答應第0537章 無心插柳第1124章 入宮第1271章 乞骸骨第0210章 小女孩第0688章 我不是和你商量,只是通知你一聲第1287章 以身作餌第0070章 有類鄭家之風?第0849章 尋找機會第0638章 測量第1230章 三路並進第0336章 紙第0588章 告黑狀第0777章 風波起第0881章 只有大漢將士,哪有什麼部族?第0785章 許諾第0597章 意料之外第0567章 德不配位第0362章 土鱉翻身第0512章 師門秘法第0398章 我至於看上你這點手藝?第0051章 人口買賣第0699章 暗戰第1002章 最後一道關口第0136章 老狐狸第0341章 知識解釋權第0382章 招財進寶馮土鱉第0114章 刀筆第1021章 釣魚佬絕不空軍第0645章 爭執第0104章 這個小弟收得值了第1200章 病亡第0848章 多事之秋第0595章 各有所得第0131章 用生命在泡第1261章 城頭對罵,城下對質第0646章 你來了?第0599章 猜錯了第0591章 攻其所必救第0452章 約……第0250章 試探第0289章 壓縮乾糧引起的改變第0793章 巾幗第1015章 西渡,東幸第0090章 我已經十六歲了呢!第1170章 鮮卑人的第三次崛起第0320章 賣官第0493章 趙老將軍親自出馬第0060章 秋收第0354章 魯班經第1140章 親事第1078章 狠絕第0512章 師門秘法第0487章 成了第0789章 吳國始亂第1117章 我說這是巧合,你信嗎?第0283章 鼓勵成親第1102章 渡河第1272章 棋子與棋手第0794章 返回第1193章 最終的目的第0514章 養豬業的興起第0836章 且同歸,且同歸第0569章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第0640章 兩難
第0391章 多打了一巴掌(二合一大章)第0443章 納姑第708章 詭異第0504章 出征前第1176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0582章 軍紀第0930章 試驗第0661章 明君良臣第0663章 約定第0746章 勝餘第0776章 司馬師第0931章 曹三之死第0202章 一波神操作第0258章 趙廣捱打第1016章 走留皆難第0135章 羊入虎口?第0417章 頂缸第0221章 野民第0656章 內訌第0995章 泄歸泥第0315章 來龍去脈第0670章 我有一個計劃第0118章 豪爽黃家女第1279章 鋒芒畢露第0248章 歷史的軌跡第0415章 喝藥第0181章 三年之內第0582章 軍紀第0506章 初到南鄉第0157章 豈能落了下風?第0289章 壓縮乾糧引起的改變第0249章 翻車第0135章 羊入虎口?第0533章 問策第0690章 問策第1127章 答應第0537章 無心插柳第1124章 入宮第1271章 乞骸骨第0210章 小女孩第0688章 我不是和你商量,只是通知你一聲第1287章 以身作餌第0070章 有類鄭家之風?第0849章 尋找機會第0638章 測量第1230章 三路並進第0336章 紙第0588章 告黑狀第0777章 風波起第0881章 只有大漢將士,哪有什麼部族?第0785章 許諾第0597章 意料之外第0567章 德不配位第0362章 土鱉翻身第0512章 師門秘法第0398章 我至於看上你這點手藝?第0051章 人口買賣第0699章 暗戰第1002章 最後一道關口第0136章 老狐狸第0341章 知識解釋權第0382章 招財進寶馮土鱉第0114章 刀筆第1021章 釣魚佬絕不空軍第0645章 爭執第0104章 這個小弟收得值了第1200章 病亡第0848章 多事之秋第0595章 各有所得第0131章 用生命在泡第1261章 城頭對罵,城下對質第0646章 你來了?第0599章 猜錯了第0591章 攻其所必救第0452章 約……第0250章 試探第0289章 壓縮乾糧引起的改變第0793章 巾幗第1015章 西渡,東幸第0090章 我已經十六歲了呢!第1170章 鮮卑人的第三次崛起第0320章 賣官第0493章 趙老將軍親自出馬第0060章 秋收第0354章 魯班經第1140章 親事第1078章 狠絕第0512章 師門秘法第0487章 成了第0789章 吳國始亂第1117章 我說這是巧合,你信嗎?第0283章 鼓勵成親第1102章 渡河第1272章 棋子與棋手第0794章 返回第1193章 最終的目的第0514章 養豬業的興起第0836章 且同歸,且同歸第0569章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第0640章 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