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教育體制

海軍大學、陸軍大學、鐵道工程學院、華東機械設計工程學院、杭師化工大學、中華農業大學、遼東船舶設計學院、傳媒大學……一系列教育學院在改革中紛紛脫胎換骨地變更了名稱,變得高大上起來。

朝廷將教育機構的行政權進行統改,集合在各地育教所、司、局、署中,把公立和私立學校徹底區分成統管下的兩個大體系。

在舊體制上進行改革殊爲不易,需要打破許多傳統的理念,張林這些年做的也就是逐步改變國民的生存觀念,把“天”變爲“地”,把朝廷置於江湖之中。

國民需要的是一片自由的天空,而不是凌駕在律法上的朝廷。怎麼改?當然是首從教育入手。

明顯的,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家庭女性參與到社會生產活動中,不再像過去那般在家裡相夫教子。因爲到處都是工作機會,只要你能識文斷字懂一點新漢學的知識,就可以找到一份足以養活一家五口的工作。

誰不想在吃飽喝足的基礎上讓生活更優渥一點?

田靈生在開國後,長在新時代中,中學畢業後,她正好趕上了三改五的育教改革時期,她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皇家科學城附屬中學裡深造學習高中知識體系。

這一年,她剛滿十六歲。

皇家科學城附屬高中裡的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才學子,來到這裡以後,田靈不再是天之驕子,而是天才中的一份子。

不過,讓她相當興奮的是,開學的第一課居然是元武陛下親臨授課,給學生們認真而風趣地講解了一堂關於地球、宇宙、科技、生活的課。

學生們聽得喜笑顏開,頓覺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親切許多,果然民間傳聞不是虛的。他們的皇帝確實是一個開朗健談之人,沒什麼龍威聖氣。

陛下雖然不再年輕,但樣貌看上去頗有成熟穩重之感,田靈聽得仔細,看得也很仔細,細微地觀察到陛下鬢角上的幾根銀絲。

民間傳聞陛下日理萬機,在科學一道上多有建樹,現在國內用的吃的哪一樣都帶有陛下的聖恩,大家頓頓白米飯菜蔬肉,早上還能喝到新鮮的牛奶,身體健康,這一切都離不開陛下的洪福。

想到這裡,田靈不禁有些心疼這個父親輩的男人,想不明白爲何這樣一個睿智的男人會甘願放棄至高無上的皇權,用諸多律法來限制自己。

在她的記憶裡,父母常跟自己說起關於前朝宋國的故事,是這個男人帶領漢人驅逐金蒙賊寇,恢復漢人失土,更是拓地千里開疆闢地,亙古罕見。

給皇家學子們上課,張林也不是第一次了,但凡能被招收進來的學生未來都是科學發展的頂樑柱,都是全國各地精挑細選出來的天才學子。

說來,這樣也算是桃李滿天下了。

指導了這麼多年的技術研發,張林如今也算是學識淵博的科學家一類人,對付這些對科學還懵懵懂懂的學子自然是不成問題。他結合當下的社會上的一些已出現的產品,給學子們普及正在研發或者計劃研發的前沿技術,就當他們開學的啓蒙課程。

授課完,他與學子們在大食堂裡共進午餐,跟着學生們一起排隊佔座,體現了一個前輩,一個長輩,一個師長的素質。

看着這些正處於芳華正茂年齡的少年們,張林內心是羨慕的,千金萬銀買不回光陰。如果有可能的話,他還想再穿越一次。

唔……哪裡哪個朝代都行。

今兒來授課倒不是主要目的,他是來視察內燃機的研發進展情況,這玩意的實驗原機是搞出來的,但熱效轉換太差勁,比蒸汽機強不了多少。

問題出在哪裡,他也不知道。

在他對發動機的理解裡,熱轉化無非是衝程設計,以輪轉的方式轉化爲機械能。但具體落到實處,可就不是一兩句話的意思了。

材料學,應該不是研發出內燃機的主要問題。欠缺的還是數學,以及機械物理學。

原理越是簡單的機械產品,想要製造出來對於機械精度的要求越高,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技術,需要慢慢摸索前行。

而且,眼下的工業革命正進展到關鍵時候,沒有內容那幾也不是搞不成,畢竟蒸汽機技術已經成熟,連火車都造的出來,像是煤電行當只是一個概念問題。

紙面上的,實驗室裡的研究成果能不能搬到現實生產上是個問題,但可行性向來是研究員們的工作,而生產線則是設計局的任務。

整個產業鏈的進步不是一家一戶的事情,而是多方協調齊頭並進的結果。現下物理機械和材料化學是國家的主流研究項目,但不代表數學這門關鍵的學科就沒有受到重視。

相反,張林對於數學研究者一向非常重視,出資支持。甚至,他還建議並且主導每個學院、大學、研究院、太學院都要設立數學學科,以幫助產業鏈的技術完善化。

中華國出口創匯的五金工具爲什麼能在海外暢銷,價格高一倍也照樣受到那些國家百姓們的追捧,就是因爲精度高,質量好。

像是馬車、輪船這些配套零部件,都是統一標準磨具製造出來的,隨壞隨修,大大改善了維修成本。不像以前那般粗工製作出來的零部件,壞了後就得更換一整套,而原因就是因爲螺母的不配對!!

這些技術都需要研究員們日以繼夜,年復一年的深入研究,而研究員哪裡來?還是要大力扶持教育事業,並且協調工廠開展技術深造的學習項目。

對於人才,朝廷向來是重視的,而且現在愈來愈年輕化。畢竟老一輩的技工受到學識的限制,雖然經驗豐富,但理論體系不如新時代的學生,而學習能力也不是老輩人的強項。

換句話說,自開國前五年,公園1117年出生的孩童纔是目前構成中華國核心力量的一代人,這批人大多年齡在二十到三十歲左右,正是精力充沛年富力強的時候。

也正是這批人,是第一代接受新漢學的孩童,眼下,他們正發揮着光和熱,創造着中華新時代。

第195章 拉攏欒廷玉第242 處理產業第699章 封鎖帕爾拉第438章 大整改第444章 正統國教國學第82章 抓到了張主薄第227章 回到陽谷第171章 抓賊當人樁用第651章 年輕人的時代第450章 邦交事宜第159章 踢開孫提舉第301章 兵壓婺州第202章 保甲司裡的花差第291章 燧發火槍第596章 定下發展調子第690章 土地第665章 養豬第446章 人口第674章 私了間諜案第682章 財富的積累第320章 刺青第361章 南北局勢第424章 金軍反水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16章 其實不想第178章 二爺不是慈善家第568章 戰爭傷損第198章 祝家莊被破第278章 剃髮明志第472章 還是電腦好啊第285章 大校閱第368 校閱調防第99章 假貨探親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686章 拜訪老東家第294章 梁山解體第307章 體系構思第593章 天經地義第509章 三月滅西夏第663章 一切交由國會議第488章 海軍規劃第390章 閻家口寨第412章 童貫野心第527章 飛剪式戰艦第568章 戰爭傷損第153章 金人阿魯弟第504章 秦檜的前程第326章 國家體系第431章 第一任首相第705章 第四任皇帝第102章 侍寢第552章 稅種第40章 賠罪主薄第219章 太謙虛了第394章 用武器堆戰爭第152章 少女心思第467章 天牢之人第638章 不年輕了第241章 夷州島第272章 設計擊火方式第373章 結案第51章 孟州來信第114章 爭寵第165章 該砸多少錢?第279章 樂團與基礎教學第142章 怒火發泄第57章 求救第682章 財富的積累第122章 回返莘縣第509章 三月滅西夏第403章 戰爭債券第626章 大皇子的選擇第128章 教育教材的提議第66章 慫恿石秀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305章 戰術和戰略第144章 角伎蘇巧巧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683章 美國第471 夫妻生活第268章 取杭州,擄船坊第65章 殺子之仇第146章 偶遇蔡媛第641章 歐亞戰爭第358章 新式唐刀第268章 取杭州,擄船坊第321章 上門第220章 新知府人選第222章 瑣事第190章 宋江的苦惱第435章 圓滿的朝會第138章 轉運使纔是關鍵第512章 各部札子第250章 震天雷第632章 經濟增漲的速度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53章 大雨
第195章 拉攏欒廷玉第242 處理產業第699章 封鎖帕爾拉第438章 大整改第444章 正統國教國學第82章 抓到了張主薄第227章 回到陽谷第171章 抓賊當人樁用第651章 年輕人的時代第450章 邦交事宜第159章 踢開孫提舉第301章 兵壓婺州第202章 保甲司裡的花差第291章 燧發火槍第596章 定下發展調子第690章 土地第665章 養豬第446章 人口第674章 私了間諜案第682章 財富的積累第320章 刺青第361章 南北局勢第424章 金軍反水第292章 反攻上岸第356章 改革貨幣計劃第16章 其實不想第178章 二爺不是慈善家第568章 戰爭傷損第198章 祝家莊被破第278章 剃髮明志第472章 還是電腦好啊第285章 大校閱第368 校閱調防第99章 假貨探親第172章 鄉里屁事多第184章 真話不是騙人第686章 拜訪老東家第294章 梁山解體第307章 體系構思第593章 天經地義第509章 三月滅西夏第663章 一切交由國會議第488章 海軍規劃第390章 閻家口寨第412章 童貫野心第527章 飛剪式戰艦第568章 戰爭傷損第153章 金人阿魯弟第504章 秦檜的前程第326章 國家體系第431章 第一任首相第705章 第四任皇帝第102章 侍寢第552章 稅種第40章 賠罪主薄第219章 太謙虛了第394章 用武器堆戰爭第152章 少女心思第467章 天牢之人第638章 不年輕了第241章 夷州島第272章 設計擊火方式第373章 結案第51章 孟州來信第114章 爭寵第165章 該砸多少錢?第279章 樂團與基礎教學第142章 怒火發泄第57章 求救第682章 財富的積累第122章 回返莘縣第509章 三月滅西夏第403章 戰爭債券第626章 大皇子的選擇第128章 教育教材的提議第66章 慫恿石秀第316章 慕名而來第305章 戰術和戰略第144章 角伎蘇巧巧第416章 遼兵討伐第683章 美國第471 夫妻生活第268章 取杭州,擄船坊第65章 殺子之仇第146章 偶遇蔡媛第641章 歐亞戰爭第358章 新式唐刀第268章 取杭州,擄船坊第321章 上門第220章 新知府人選第222章 瑣事第190章 宋江的苦惱第435章 圓滿的朝會第138章 轉運使纔是關鍵第512章 各部札子第250章 震天雷第632章 經濟增漲的速度第299章 軍機政要第53章 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