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章 京師樞密院,再遇鄭居中

當九紋龍史進還在蕭家集苦練武藝時,在東京汴梁的蕭唐聽樞密院來報,喚他至樞密院報奏,覈實京西南路安撫事宜。

翌日一大早,蕭唐乘車趕至京師皇宮,由宣德樓入大內宮城轉過又右掖門向東又行不遠,便來到了去掌掌軍機要務的國家最高最高軍事機構府前。當蕭唐剛要邁步走入樞密院時,卻聽身後有人高喊道:“蕭唐賢侄!恭喜了!”

蕭唐回頭望去,卻見是在京師與他關係甚好的十節度之一韓存保,蕭唐趕忙向他見禮道:“見過韓節度。”

韓存保呵呵笑道:“早聽說你在京西討房山寇,又肅清了個軍中的敗類蠢蟲,立下這番功績來,官家定要另有封賞。”

“幸不辱命,只不過區區一山蟊賊,又怎及韓節度當年叱吒西軍邊地,立下戰功無數?”蕭唐謙遜說罷,隨即又問道:“不知今日韓節度有何公幹,也來到此處?”

按理說諸如韓存保這般武勳尊崇,卻無實權的節度使,平日只在京師自家府邸閒居,一般也不赴本轄地治理軍事,除非受官家諭旨調令率軍出征,平時也不須到樞密院來議事。

韓存保臉上溢起一片喜色,說道:“你也知我是在西軍搏來的功名,今日有我當年西軍上官至京師樞密院前來議事,我怎能不來拜訪?”

蕭唐神色一動,他心想韓存保這節度使已是宋軍武職中已算升到頂頭了,那麼他當年在西軍的上司豈不是來頭更大?十節度中還有王煥等宿將也都是西軍出身,可能讓這些節度使大員來恭敬拜謁的人物,又能有幾個。

就聽韓存保又說道:“說起我那上官的名諱,賢侄也必定知曉!他便是世代將門把守我大宋西北邊地,人稱小種經略相公的端孺公!”

小種經略相公种師中,字端孺,目前大宋西軍的領軍人物之一。而大宋西軍從開國伊始至今涌現除了無數名將,甚至在靖康之變後,更有韓世忠、劉錡、吳玠、郭浩等原西軍諸多中下階將官卻繼承了那支鐵血雄獅的軍魂,成爲捍衛神州沃土的世之良將。

目前而言大、小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种師中兄弟兩人都可說是西軍的領軍人物,也難怪韓存保這般軍中大員也要畢恭畢敬地前來探望。對於蕭唐來說,那位統御大宋西軍諸多猛將的帥才,並且正史中在國難之際以年近古稀之齡仍然率軍在太原與金軍血戰,最終壯烈戰死沙場的名將帥才十分敬仰。更何況目前蕭唐的結義大哥魯達,也正於小種經略相公府中任兵馬提轄。

蕭唐與韓存保又一番長談才得知,現在種師中不止是經略府相公,也兼任奉寧軍節度觀察留後(宋政和七年改名承宣使)、侍衛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等職位,大宋西軍與西夏、羌人諸部時戰時合,而一心要以戰功封王拜相的媼相童貫早趁機要把持西軍大權。

然而种師中的兄長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他因曾師從元佑黨人的大儒張載而受牽連曾遭罷官,卻又是童貫有意拉攏種家而將其啓用。所以在種氏兄弟與樞密院來往,尤其是要與童貫明附暗鬥時,出行至京師的西軍代表往往都是這個小種經略相公。

蕭唐邊與韓存保,邊踱步過了兩三重門,正快走到府內吏房時,卻聽不遠處一陣喝罵聲。蕭唐定眼望去,遙遙望見知樞密院事鄭居中面色鐵青,陰沉不語地走了出來。

韓存保見了,他低聲對蕭唐說道:“賢侄這些時日安撫京南,朝中的事只怕所知不多。唉...也合着鄭大人行事過於張揚了些,自打蔡相公被罷相位後,他便自以爲必能拜相。可他那般行徑不知何時叫官家得知,如今拜相不成,反倒被貶爲觀文殿學士。”

韓存保雖然是在戰場中廝殺出來的武人,平日對於騎在行伍將官頭上吆五喝六的樞密院文官並就看不習慣,加上他做的是節度使的閒差,平日也不用看樞密院眼色行事。可是他與曾是自己族叔門徒鄭居中關係還算親近,在提醒過蕭唐後,他仍上前向鄭居中行禮答話道:“鄭大人,何故如此惱怒?”

鄭居中此時的臉色陰沉地可怕,他本以爲蔡京黯然離京後,自己便能在京師官場中呼風喚雨,加上他在朝中的人脈、後宮的關係等若做丞相那是易如反掌之事,本就有些好大喜功的他近來處事確實張揚了些。

可沒想到如今不但丞相沒得做,趙佶竟然還免除了他知樞密院事的官職!大宋官制重文輕武,鄭居中也從未想過一直做着執掌全**機要事的樞密院,拜得相位,這纔算是在大宋官場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如今話他早已經放出去了,相位沒了,知樞密院事這般掌握實權的要職竟然也沒了,這使得他的顏面又往哪兒放?

本來今日鄭居中憋着一肚子鳥氣,交訖完公事時他眼見樞密院內其他職官的眼神都似別有深意。按捺不住的鄭居中大了一通火後,便迫不及待地要離開此處,可他見迎面過來的是韓存保,便強自壓下心中火氣,口氣乾硬地說道:“呵呵...原來是韓節度,只不過府內小廝無禮,並非甚麼大事。”

鄭居中話音方落,他又瞧見韓存保身後的蕭唐,他本來拉的極長的臉不由又是一沉,也不願在外人面前顯眼。不待韓存保再說話,便猛一拂袖,邁步便走。

可當鄭居中經過蕭唐身邊時,蕭唐邊躬身行禮,邊低聲說道:“官場行事,起伏多變。歷代多少名相幾起幾落,暫處微時實屬常事,還望鄭大人切莫動氣傷身。”

鄭居中腳步一停,他斜眼冷視着蕭唐,似也要對蕭唐泄心中的憤懣般冷冷說道:“本官已不執掌這樞密院兵事,你也大可不必刻意奉承本官。如今那蔡相公失勢照拂不得你,你來討好本官,只怕也是進錯了廟,拜錯了佛吧?”

蕭唐卻淡淡一笑,說道:“既然鄭大人說起蔡相公,他仕途官路是如何一路走下來的,只怕大人比卑職要清楚得多吧?”

鄭居中把眼一瞪,向蕭唐問道:“你這話甚麼意思?”

蕭唐回道:“當年鄭大人既爲韓相公(韓忠彥)門生,也當知當年他與曾布曾相公不和,反倒使本受放逐遭貶的蔡相公得漁翁之利而被官家封作丞相。崇寧年間蔡相公再被罷黜相位,可趙挺之趙相公拜相以來苦於朋黨爭鬥,不出幾載也已黯然身故。蔡相公而後再度封相,甚至接受八寶,拜爲太師。

蔡相公爲何能數度被官家罷黜?常言道出頭椽兒先朽爛,蔡相公當政之時設元佑黨碑、假託紹述、自任提舉、大改政令,甚至有些事情後來才上達天聽。行事如此張揚行事又怎能不招官家忌諱?蔡相公爲何又能數度得官家啓用?因爲蔡相公雖多次遭貶,可卻極善揣摩聖意而討官家歡喜。

鄭大人未居相位之前卻自許必得相,此事讓官家知曉那官家又怎能沒些想法?可鄭大人既然依然在朝爲官。又豈知不能再得官家重用,而拜得相位?”

鄭居中神色微動,卻並未言語,而蕭唐又一致禮道:“卑職一時莽撞,言語唐突了些,還望大人見諒則個。”

韓存保在一旁看得驚詫,蕭唐不過是個入朝不久的殿帥府都虞候,饒是就算上他那京西南路安撫使的差事,在此竟然對蔡京、鄭居中這兩個朝中重量級大員爭相之事評頭論足,這豈不是更要惹得鄭居中不快?他趕忙奔上前來,假意呵斥蕭唐說道:“賢侄你也忒沒個分寸!鄭大人何等人物,哪還用你來置喙!?”

“不...”鄭居中忽然擺了擺手,他意味深長地打量着蕭唐,說道:“蕭都虞候說的卻有番道理,本官......受教了。”

817章 橫山諸部,潛伏的敵軍710章 劍走偏鋒,又怎能走老套路?553章 不該說的不說,吳用的計較199章 被人當做“蔡黨”的忠良408章 衆裡尋你千百度,今天終於來了810章 封將掛帥不成,卻做監軍?064章 市馬之道448章 民族矛盾,還是要爆發了1616章 天羅地網,絕路不逢生214章 雙線行事,兩山易主1262章 混江之龍,怎甘困於潛水?156章 扒王慶的牆角1239章 萬壽道藏,某某真經?609章 一個兵發河東,一個刺配江州1683章 機關算盡,最後的掙扎?1377章 你們剿賊,我也剿賊412章 單臂擒賊,捉個俘虜來問話378章 曾頭市的人,爲甚麼會在這裡?945章 兇蠻張橫,王家六郎,與倆歪瓜裂棗1130章 順手要做的事,柴進兄弟的仇已報了1174章 殺人,越獄,還要殺人1470章 趙福金、趙嬛嬛,與相對仁慈的侵略者445章 快人阮小七!何爲活閻羅?1284章 不想留的走了,想留的當然要去677章 這片江湖中,任俠、遊俠、大俠何在?977章 蕭任俠要保的人,你敢害他?233章 血氣方剛,突飛猛進的史進1376章 綠林梟雄,過眼雲煙782章 山嶺截擊,窮寇也要追474章 寫的是春秋大論,做的是春秋大夢93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406章 宋國的水滸,遼國的巨寇137章 千鈞棍山士奇944章 板刀面,吃餛飩,這也敢與老子賣弄?583章 了無牽掛,王進的決定257章 初見童貫,策劃出使471章 大宋第一炮手,凌振的佈局1134章 引軍合一處,攻破祝家莊807章 汴京國子監,犯上的太學生1503章 曾經的死敵,心緒複雜的張叔夜1138章 打破莊鎮,殺敵不殺降372章 荒山野嶺,死地求生035章 天人武松!1412章 要與你女真廝殺的,何止有這些餘部?1221章 哥哥既反,我也反了214章 雙線行事,兩山易主721章 沒有誰的命運,是被註定的373章 不打不相識,不打不同穴603章 奸臣,也是分有沒有格調的1348章 何止家恨,還有國仇122章 大難不死,血災臨頭1500章 開疆拓土,天下兵馬大元帥(1)1260章 哪個清白女子,甘願去做營妓受辱?822章 賤人矯情,內亂的開始1058章 饒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299章 養幾條狗,就與我比誰兄弟多?766章 涅水河畔,不是仇家不聚頭1125章 不該招惹強敵?該得罪的早得罪了1756章 金國開朝名將,第一個見的是你,最後一個殺的也是你1538章 烽火連天,太原會戰(5)795章 人間若有不平事,縱酒揮刀斬人頭036章 長街殺奸402章 宋廷重臣,綠林梟雄,北地狼主1628章 議和的惡果,江南的另一個“方臘”1330章 雙頭蛇狠,雙尾蠍毒1028章 一放張清,就要賺你放對1546章 一路、兩路...還有第三路的兵馬770章 瓊英與田虎,意料之外的下場1291章 折衝口舌,先禮後兵931章 以一人之命,換十萬生靈1309章 同夥相殘,這就是所謂的義氣?1335章 虎獸相博,楊家將種!507章 單刀赴會,水火歸心196章 一挑五,牛皋斗酒梁山好漢1423章 皆是降將,不一樣的心態424章 殺敵舐血,殺鬼吞魄!640章 勁旅的根基,民心與軍心602章 你是要做官,還是要做俠?458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學關聖的總管614章 江南俏飛衛,後宅女眷?1401章 交涉求和,移剌成身邊捉刀人075章 高麗貴族807章 汴京國子監,犯上的太學生1072章 剛極易折,心中信念的崩塌576章 未戰金國,先除羽翼347章 兩國邦交,確實不簡單1694章 不但要殺人,更要誅心675章 天大的人情,你李逵怎麼還?194章 汝州魯山,怪力無雙的好漢312章 寧害錯,不放過。高俅的報復1371章 勢在必爲,宋江的無奈946章 被撩撥起的不是慾念,而是殺機1025章 花項虎,中箭虎1309章 同夥相殘,這就是所謂的義氣?912章 這次的戰死,不會是個笑話948章 給的我不要,有機會搶你的973章 與我聚義的兄弟,就沒有不情不願的1777章 兔子急了也咬人,何況是皇帝?1346章 此戰過後,只得任由蕭唐做大?110章 比槍,傳槍
817章 橫山諸部,潛伏的敵軍710章 劍走偏鋒,又怎能走老套路?553章 不該說的不說,吳用的計較199章 被人當做“蔡黨”的忠良408章 衆裡尋你千百度,今天終於來了810章 封將掛帥不成,卻做監軍?064章 市馬之道448章 民族矛盾,還是要爆發了1616章 天羅地網,絕路不逢生214章 雙線行事,兩山易主1262章 混江之龍,怎甘困於潛水?156章 扒王慶的牆角1239章 萬壽道藏,某某真經?609章 一個兵發河東,一個刺配江州1683章 機關算盡,最後的掙扎?1377章 你們剿賊,我也剿賊412章 單臂擒賊,捉個俘虜來問話378章 曾頭市的人,爲甚麼會在這裡?945章 兇蠻張橫,王家六郎,與倆歪瓜裂棗1130章 順手要做的事,柴進兄弟的仇已報了1174章 殺人,越獄,還要殺人1470章 趙福金、趙嬛嬛,與相對仁慈的侵略者445章 快人阮小七!何爲活閻羅?1284章 不想留的走了,想留的當然要去677章 這片江湖中,任俠、遊俠、大俠何在?977章 蕭任俠要保的人,你敢害他?233章 血氣方剛,突飛猛進的史進1376章 綠林梟雄,過眼雲煙782章 山嶺截擊,窮寇也要追474章 寫的是春秋大論,做的是春秋大夢93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406章 宋國的水滸,遼國的巨寇137章 千鈞棍山士奇944章 板刀面,吃餛飩,這也敢與老子賣弄?583章 了無牽掛,王進的決定257章 初見童貫,策劃出使471章 大宋第一炮手,凌振的佈局1134章 引軍合一處,攻破祝家莊807章 汴京國子監,犯上的太學生1503章 曾經的死敵,心緒複雜的張叔夜1138章 打破莊鎮,殺敵不殺降372章 荒山野嶺,死地求生035章 天人武松!1412章 要與你女真廝殺的,何止有這些餘部?1221章 哥哥既反,我也反了214章 雙線行事,兩山易主721章 沒有誰的命運,是被註定的373章 不打不相識,不打不同穴603章 奸臣,也是分有沒有格調的1348章 何止家恨,還有國仇122章 大難不死,血災臨頭1500章 開疆拓土,天下兵馬大元帥(1)1260章 哪個清白女子,甘願去做營妓受辱?822章 賤人矯情,內亂的開始1058章 饒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299章 養幾條狗,就與我比誰兄弟多?766章 涅水河畔,不是仇家不聚頭1125章 不該招惹強敵?該得罪的早得罪了1756章 金國開朝名將,第一個見的是你,最後一個殺的也是你1538章 烽火連天,太原會戰(5)795章 人間若有不平事,縱酒揮刀斬人頭036章 長街殺奸402章 宋廷重臣,綠林梟雄,北地狼主1628章 議和的惡果,江南的另一個“方臘”1330章 雙頭蛇狠,雙尾蠍毒1028章 一放張清,就要賺你放對1546章 一路、兩路...還有第三路的兵馬770章 瓊英與田虎,意料之外的下場1291章 折衝口舌,先禮後兵931章 以一人之命,換十萬生靈1309章 同夥相殘,這就是所謂的義氣?1335章 虎獸相博,楊家將種!507章 單刀赴會,水火歸心196章 一挑五,牛皋斗酒梁山好漢1423章 皆是降將,不一樣的心態424章 殺敵舐血,殺鬼吞魄!640章 勁旅的根基,民心與軍心602章 你是要做官,還是要做俠?458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學關聖的總管614章 江南俏飛衛,後宅女眷?1401章 交涉求和,移剌成身邊捉刀人075章 高麗貴族807章 汴京國子監,犯上的太學生1072章 剛極易折,心中信念的崩塌576章 未戰金國,先除羽翼347章 兩國邦交,確實不簡單1694章 不但要殺人,更要誅心675章 天大的人情,你李逵怎麼還?194章 汝州魯山,怪力無雙的好漢312章 寧害錯,不放過。高俅的報復1371章 勢在必爲,宋江的無奈946章 被撩撥起的不是慾念,而是殺機1025章 花項虎,中箭虎1309章 同夥相殘,這就是所謂的義氣?912章 這次的戰死,不會是個笑話948章 給的我不要,有機會搶你的973章 與我聚義的兄弟,就沒有不情不願的1777章 兔子急了也咬人,何況是皇帝?1346章 此戰過後,只得任由蕭唐做大?110章 比槍,傳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