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章

多謝納蘭六變童鞋的打賞。

******

傅珺此時正與那小姑娘並排站着,被她這麼一說,再看看她的身高,傅珺立刻慚愧地低下了頭:自己居然比人家矮小半個頭。

一時間傅珺無比尷尬。那小姑娘卻一臉的得意洋洋,鼻子都要翹到天上去了。旁邊的涉江、青蕪還有那個媽媽看了,皆是忍笑不語。

傅珺正自窘着,忽見懷素快步從外頭走了進來,匆匆對傅珺福了一福道:“姑娘,太子妃娘娘要到了,太太叫婢子接您出去。”

涉江與青蕪聽了這話,俱是唬了一跳,傅珺亦是一怔,而後心中便又有些發寒。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傅珺對“太子妃”這個名稱始終心懷懼意。而在原主的記憶中卻並沒有相關的內容。“太子妃”就像是憑空出現的一句咒語,沒來由地便叫她心寒。傅珺只能將這暫時歸爲無解之謎。

既然無解,傅珺便命令自己不去想。她與太子妃之間隔着十萬八千里,想衆目睽睽之下,太子妃也不會來爲難一個六歲的小女孩吧?

再者說,撫遠侯府乃太子妃的孃家。孃家辦了花宴,太子妃來捧個場,順便與各界夫人太太們接觸一下搞好關係,實屬正常社交。如此一想,傅珺心中便放鬆了一些,便由着涉江與青蕪替她整理衣裙髮髻。

此時屋子裡多出了不少大丫鬟或管事媽媽,看樣子皆是各家來接小主子的。那個呆萌小姑娘也被兩個大丫鬟圍着,傅珺隱約聽見那媽媽低聲說着“……四姑娘……有人玩……落單”之類的話,想是在向那兩個丫鬟介紹方纔的情況。

此時傅珺也沒時間多想這些了,待收拾齊整之後,她便與懷素她們一同出了隔間。

花廳裡的女眷們比方纔還要多些,傅珺細細一看,卻是多了不少年輕的姑娘。想是之前她們是在花園裡賞玩風景的,此刻自是要來迎接太子妃大駕光臨。那謝老夫人並韋氏等人早已迎出了二門去,據說前頭的正門已經大開,正擺開儀式恭迎太子妃駕臨。

此次太子妃是獨自前來的。太子殿下今日一直陪在聖上身邊不得空,卻體恤太子妃與孃家人不能常相見,便特意稟明聖上,得了恩准,允太子妃回一趟孃家,還說盡可在家多待些時候,晚飯前回轉即可。

聖上對太子妃的孃家如此優容,看在有心人眼中,便自動引伸爲今上對太子殿下一片慈父之心,心中自是各有考量。而太子妃的到訪,亦令這次賞花宴的規格,又往上擡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撫遠侯府正門迎接太子妃的一番排場,傅珺自是無緣得見。她一直隨在王氏身邊待在花廳裡。

據不時來傳話的丫頭們所言,太子妃先在正門接受了撫遠侯等官員的迎接,又與撫遠侯並世子等人親切交談,隨後便進了二門,於鴻曜樓接見了有品級的各位夫人們,最後移駕繪音閣,與衆女眷同賞名花、共赴華宴。

王氏等一衆女眷便在章氏的相請下,來到了繪音閣。那繪音閣據水而建,卻是由五亭相連而成,居中爲正廳,兩側各有兩間偏廳,呈雁翅狀向斜旁拓去。整個建築只見飛檐連綿浮動,翼角狀若走珠,既顯氣勢,又極爲別緻。

繪音閣前不遠便是一座戲臺,卻是建在水面上的,想是藉着水音聽戲更有一番雅趣。閣外便是楓林,清波曲橋與紅楓相映,風景佳妙之極。

賞花宴主桌安排在正廳,王氏的座位則在最左側的偏廳,離太子妃頗遠。這個距離讓傅珺又放了一半的心。

一個六歲的小女孩竟對太子妃娘娘如此忌憚,連傅珺自己都覺得可笑外加不可思議。可她就是有一種“離太子妃越遠越好”的感覺,就算再不可思議,她也無法不去遵從。

待一應禮節完畢坐定後,傅珺便遠遠打量了太子妃一眼。

太子妃是個容色豐麗的女子,身着玄色繡金鳳翟衣、頭戴九翬四鳳金冠,眉目間與盧瑩有幾分相似,氣度則與之迥異。盧瑩是清麗溫婉,太子妃則是雍容華貴,二人站在一起,太子妃看着要比盧瑩大上七、八歲的樣子。

也許是年齡相差較大,太子妃對自家胞妹十分疼愛。她特地將盧瑩叫到身邊坐着,拉了她的手說着話,時而撫一撫她的頭髮,又替她理一理衣襟,看着不似姐妹,倒像母女。

據說盧瑩幼時因謝氏體弱多病,幾乎是由長姐一手帶大的,姐妹感情極爲深厚。後長姐被指爲太子妃,謝氏又去逝,太子妃憐惜幼妹,便時常招盧瑩去宮中說話,對這個妹妹十分寵愛。如今看來,此話不假。

因太子妃駕到,宴席座次便重新排過,按着品級進行了劃分。幾位侯、伯夫人一桌,官員夫人們則依品級分桌坐下,再有那些世子夫人們又是一桌。似王氏這般沒有品級的則又是幾桌,無形中便將京中政治局勢也作了個劃分。

遠離了舞臺的中心,王氏與傅珺卻皆是怡然自得。傅珺一面品嚐着美食佳饌,一面看着那聚光燈下、舞臺中央,各命婦夫人們品鑑名花,或笑或語地傾情表演,倒也頗爲得趣。

散席後,便有僕婦撤下盤盞,另換上了新鮮果子點心,又擺上了茶水。那水上的戲臺卻是早搭好了的,此時便有人捧上了戲單子來。

太子妃位份最尊,當先便點了一出《喜相逢》,溫國公夫人也點了一折《鬧梅》,謝老夫人與威北侯夫人謙讓一番,便由謝老夫人點了一齣戲,另侯夫人等亦點了幾折。

那班頭捧着戲單子下去,不多時伶人們便裝扮了出來。一時間只聞聲繞畫樑、韻散水面,襯着秋風紅葉、清波菊香,衆人只覺十分怡然。

一齣戲唱罷,太子妃先道了個“賞”,便有宮人擡着一盤銀錁子撒了下去,那班頭兒帶着一班伶人跪下謝恩。太子妃又特意賞了其中一個叫柳玉嫦的伶人一把宮扇、兩副沉香木手釧,其餘幾位夫人亦皆有賞。

第019章第569章第710章第305章第143章第074章第243章第189章第505章第528章第092章第215章第540章第713章第280章第483章第758章第131章第128章第025章第053章第737章第481章第049章第424章第353章第132章第305章第674章第164章第454章第071章第458章第043章第185章第014章第519章第043章第609章第566章第715章第263章第278章第475章第215章第618章第259章第636章第107章第758章第528章第211章第090章第278章第331章第057章第671章第470章第003章第258章第575章第741章第574章第404章第339章第223章第277章第217章第558章第241章第140章第360章第431章第128章第528章第258章第656章第523章第428章第391章第406章第355章第708章第763章第001章第706章第152章第645章第249章第185章第404章第129章第390章第158章第557章第683章第527章第462章第484章上架絮語
第019章第569章第710章第305章第143章第074章第243章第189章第505章第528章第092章第215章第540章第713章第280章第483章第758章第131章第128章第025章第053章第737章第481章第049章第424章第353章第132章第305章第674章第164章第454章第071章第458章第043章第185章第014章第519章第043章第609章第566章第715章第263章第278章第475章第215章第618章第259章第636章第107章第758章第528章第211章第090章第278章第331章第057章第671章第470章第003章第258章第575章第741章第574章第404章第339章第223章第277章第217章第558章第241章第140章第360章第431章第128章第528章第258章第656章第523章第428章第391章第406章第355章第708章第763章第001章第706章第152章第645章第249章第185章第404章第129章第390章第158章第557章第683章第527章第462章第484章上架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