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叔

接下來便是考察功課,由於年齡不等,課程的進度也不一樣。作爲一個能在大戶人家女眷中輾轉做館,還一直獲得不錯評價的夫子,江夫子顯然很會審時度勢。

三房林若靜今年十歲,她的課程是單獨拔在最前的。已經開始學着做詩詞。三房令兩位姑娘,林若貞八歲,林若容七歲,年歲相差不大,便算是第二撥,目前在講《詩經》。二房的三個姑娘年紀都小,算作第三撥,還在《聲韻啓蒙》上死磕。林若拙雖然有着成年人的思維和自制力,學習進度比那兩個要快,但是她心黑,學的東西多,習簫和每日的鍛鍊身體就佔去了不少時間。她不像男子要參加科考,樂的每天課程一點點推進,積少成多。沒有表現出什麼‘天才’,保持着和林若菡差不多的程度,唯在一筆字上下的功夫多些。

二房林若蕪年紀最小,跟着兩個姐姐有些吃力,不過林若菡向來很友愛,幫着她講解不少。她本人又要強,課業倒是跟得上,人卻是最辛苦的一個。

江夫子給三個年級挨個兒講課,沒輪到的就自己伏案用功。二房三姐妹不約而同的抽出紙張,磨了墨,抄寫《女訓》。

林若拙不緊不慢的抄着。二十遍的量很多,對她卻不成問題。因着想練好字,她本就會每天多加幾張紙的練習量。練習的內容麼,某人未雨綢繆的清一色選擇了《女訓》《女戒》《孝經》,兩張紙的數量不多,一天天積累下來就可觀了。她算過,扣除早期筆跡太過糟糕的一部分,再補足個兩遍的數就夠二十了。

所以說,平時的積累是很重要的,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看,這不就用上了!

到午飯時,黃氏已經知曉了兩房女孩子在芭蕉堂的針鋒相對。對於二房姐妹能放下矛盾、同仇敵愾的行爲給予了表揚。當然,她表揚的方式很隱晦。桌上加了幾個女孩子們愛吃的菜,時新的文具給她們分別多添置三套,還弄了個光鮮的名頭,美其名曰:因着孩子們抄《女訓》,纔多添的。林若拙要不是在這裡原生態生長了六年,也八成就把這表面的理由當真了。

所以啊,別看古人科技發展落後,那心眼比之現代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她要學習的地方,多呢!

林若謹的午飯繼續吃的食不知味。不知愁滋味養大的九歲公子哥兒,哪怕他再竭力掩飾,魂不守舍的樣子還是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黃氏看在眼裡,午飯過後,不動聲色的對盧媽媽吩咐幾句。不多時,院裡一個二等丫鬟就捧着幾樣點心去前院,送給坐館的劉秀才。

劉秀才年紀不小,約五十來歲。五十歲那年尚未考中舉人,也就歇了科考的心思。他的學問如何,用林老太爺的話來說,功底紮實,教蒙學是極好的。渣爹就請了教導長子。

用林若拙的話來說,親爹啊,您聽不出祖父的言外之意嗎?教蒙學極好,再加上‘功底紮實’那句前綴,分明就是點明瞭這位老學究屢次鄉試不中的原因,他讀的是死書。也就是說這人只能教低年級,教不得高年級啊!二哥今年都九歲了,再這麼教下去真的不要緊嗎?

林若拙對渣爹的智商已經徹底不抱希望。不過劉秀才迂歸迂,教學倒是真的很認真。祖父大人看人很準,性子一板一眼的劉秀才,愣是讓一個個跳脫調皮的男孩子們,把幾本基礎書籍,《四書》連同集註什麼的,背的滾瓜爛熟。基本功的確打的很紮實。

性子嚴謹到迂的劉秀才,自然也發現了林若謹的魂不守舍。見黃氏院裡的丫鬟來問,也就一五一十說了。人一來就這樣,並不是上學時的緣故。隨後,黃氏又叫了林若謹的大丫鬟冷香過來,冷香道:“二爺下半夜做了噩夢,後來就一直沒睡,看了大半個時辰的書方起的身。”

黃氏聽見明面上沒什麼大事,也就丟開手。親爹都不管,她就更沒那閒工夫去操心繼子的脆弱心靈了。大面上不出錯就可以。末了又問了林若拙房裡過來回話的小丫鬟,知道六姑娘繼續平日的古怪,關着房門在屋裡用功,不肯讓丫鬟進去伺候。她也不當回事,只吩咐丫鬟不要讓姑娘受傷,或是忘了抄寫《女訓》就成。

正是黃氏的這種半放養政策,給林若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真正讀書寫字時,一定要保證光線亮堂。關上門窗一個人,大多是鋪張毯子在屋裡練瑜伽,做仰臥起坐、舉重物等鍛鍊身體的運動。好身體是一切的本錢,她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這上面,除了見不得人的室內運動,還有公開的室外活動,如跳繩,奔跑、踢毽子。

所以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若是有個親媽,保準從頭管到腳。只看林若菡比她小一天,個子卻矮半個頭就知道里面的區別了。

林若謹很佩服林若拙的安之若素。他憋了好幾天,才表面上恢復了正常。這天,他瞅了個空,來到三叔林海嶼的書房。

林海嶼見侄子來了,很驚訝。熱情的招待了他:“若謹今兒怎麼有空來?先生布置的課業都做完了?”

林若謹不自在的坐到下首,和三叔這樣面對面得單獨說話,還是生平第一次。但是妹妹說了,想弄明白真相,只有三叔這裡是突破口。

“三叔,我有些功課不太明白,想向您請教。”

林海嶼先是一愣,不明白侄子爲什麼放着現成的夫子不問,反倒繞遠路來他這兒。不過古代男人宗族觀念非常強,侄子也就和兒子差不多了,林若謹特特過來請教,他自沒有推脫的道理。當下細細講解起來。

林海嶼作爲很有希望考上進士的舉子,才學是很不錯的。《大學》中小小的一段,被他引申出幾個典故,出自哪裡,信手拈來。

林若謹聽的入了迷。直到三叔講完,還意猶未盡。耳邊不期然響起林若拙意味深長的話:聽一聽三叔講的書,你就明白同樣一本書,由不同的人來講,差距在哪裡。

他深深的垂下了頭。想起大伯給若愚大哥請先生,蒙學結束後,寫了好些帖子給名家大儒,託他們介紹有爲之師,千挑萬選了一位先生。那位先生後來高中二甲,進士及第……大伯又託了好多人情,將大哥塞進一位大儒門下……

“若謹?”林海嶼納悶於侄子的沉默,溫和的喚他:“怎麼了?垂頭喪氣的。”

“三叔。”林若謹擡頭,定定的看着他,眼中有着不符合年齡的憂鬱:“三叔,侄兒說不懂是騙您的。這段書,劉夫子講過。”

林海嶼挑了挑眉,沒生氣,興味十足的反問:“哦?那若謹又是爲什麼來問我?”

林若謹猶豫了一會兒,道:“三叔,我想聽您講一遍。劉夫子講的,和您講的不一樣。”

“哪裡不一樣?”林海嶼端起茶盞。

“您講的,我聽着很有意思,記得也牢。劉夫子講的,我聽了想打瞌睡。”林若謹認真的回答。

林海嶼板了臉:“胡鬧!你這是在挑剔夫子?”

林若謹不被他的臉色所懼,一字一句的問道:“三叔,難道學生不可以挑夫子嗎?如果是這樣,爲什麼當年大哥上學,大伯要寫那麼多帖子,備那麼多禮物,見那麼多人?”

林海嶼冷聲道:“若謹,這話你說錯地方了,你該去找你的父親。”

林若謹失落的低下頭,道:“父親,有父親的難處……”頓了頓,他祈求道:“三叔,我不敢麻煩您,只希望三叔能指點我一些書籍目錄,也好讓我知曉,除了《四書》,我還該再讀哪些書?”

林海嶼不置可否:“口氣不小,難道《四書》你都吃透了?”

“沒吃透。”他心一橫,將林若拙教的話說了出來:“但我知道,若我只讀這四本,別的什麼也不看,不知曉。我一輩子也吃不透這四本書,一輩子止步於秀才。”

林海嶼冷冷的看着他,目光如炬。時間不知過去了多久,林若謹第一次發現,平日和藹的三叔也能有這麼氣勢迫人的時刻。是不是每一個人其實都有兩張面孔。平日看見的是一張,特殊時候,又是另一張。就像他的父親一樣。看着威嚴正直,卻是無情無義,害了母親的兇手。

就在他幾乎撐不住,要低頭認錯的時候,林海嶼突然哈哈一笑,一掃嚴厲,眉眼重新變的溫和:“不錯!若謹,你很不錯!”

他柔聲道:“劉夫子的事,我不好多說。你有上進心是好了。但需知爲人子弟,謙和爲上。不可仗着自己有幾分小聰明,怠慢輕視先生。我這裡有兩本張瑞澤先生的《中庸之說》和《論秦》,你先拿回去看看。但切記,不可誤了正經功課。”

林若謹呆呆的接過書,半分剛剛的機靈也無。林海嶼只當他歡喜傻了,心下到多了一絲憐憫。二哥是什麼樣的人,他這做兄弟的哪能不知。若謹這孩子也不容易。

素不知林若謹此刻滿腦子就一句話:三叔沒生氣。三叔居然真的沒生氣?和若拙說的一模一樣,神了?她怎麼知道三叔不會真正生氣,還會指點我一二的?

“很簡單。”林若拙在收到林若謹親自送來的禮物:一套時新花箋,並聽完了這次初探的詳細過程後,對他道:“不要聽他們說的,只看他們做的。”

儒家人士最愛標榜的一項便是:我們都要學習聖人,我們的品德中只有善良高尚,沒有卑鄙惡劣。他們天真的粉飾太平,糊弄民衆,告訴大家,皇帝是高尚的,大臣是高尚的,你爹是高尚的。所以,社會也是高尚的。

狗屁!全是狗屁!真要有這麼多高尚的統治者,那些賣兒賣女,從年頭辛苦到年尾還吃不飽飯的百姓,又是怎麼回事?

儒家學說迴避人性中的‘惡’,但人性中的‘惡’從來真是存在。包括他們的先賢孔子,都幹過說謊的事,還找了個堂而皇之的理由記在了學說上——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

連孔聖賢都避免不了幹些不光彩的事,就更別說千年後的子弟們了。誰家沒點齷齪事啊!那麼,儒家子弟又怎麼自圓其說,堅持他們‘世界大同,人人高尚’學說呢?

很簡單,他們選擇了不說。那些不怎麼高尚的事啊,我做了,但我不說。我不說,能理解是通透。不理解的,當一輩子傻蛋吧!

第54章 猶豫第59章 遊園第21章 伯母第81章 賜婚第135章 關係第106章 多變第15章 青衣第128章 解釋第11章 若靜第11章 若靜第2章 祖母第16章 後臺第19章 司徒第54章 猶豫第66章 抵達第63章 定親第64章 桑園第18章 黃耀第110章 失蹤第3章 姐妹第95章 對招第113章 暫安第23章 馮氏第31章 大型玩具第101章 後續第88章 問話第60章 驚夢(上)第3章 姐妹第56章 進宮第126章 見面第25章 書房第35章 教育家人第11章 若靜第111章 夜驚魂第30章 告之第72章 歸家第109章 事出有因第132章 清風拂山崗第132章 清風拂山崗第18章 黃耀第88章 問話第4章 兄長第4章 兄長第48章 宅鬥之妻妾篇第58章 猜測第64章 桑園第93章 洗一洗第13章 黃夫人第122章 寡人有疾第83 婚禮前(二)第99章 區別第52章 離別第57章 各有計劃第74章 密謀第86章 婚禮第104章 百花閣主第78章 國公府(上)第68章 傳說第26章 赫連熙第15章 青衣第77章 心事第35章 教育家人第115章 攻城第16章 後臺第74章 前路第82章 婚禮前(一)第126章 見面第17章 段如錦第114章 螳螂、黃雀第129章 坦白第82章 婚禮前(一)第52章 離別第55章 提議第64章 桑園第74章 密謀第117章 部分內幕第128章 解釋第112章 不同第84章 婚禮前(三)第15章 青衣第136章 道士第15章 青衣第100章 誘餌第105章 時間第107章 重陽第82章 婚禮前(一)第65章 司徒九第52章 離別第81章 賜婚第129章 坦白第6章 繼母第75章 陳艾第113章 暫安第75章 陳艾第64章 桑園第34章 後續第67章 小舅家第74章 前路
第54章 猶豫第59章 遊園第21章 伯母第81章 賜婚第135章 關係第106章 多變第15章 青衣第128章 解釋第11章 若靜第11章 若靜第2章 祖母第16章 後臺第19章 司徒第54章 猶豫第66章 抵達第63章 定親第64章 桑園第18章 黃耀第110章 失蹤第3章 姐妹第95章 對招第113章 暫安第23章 馮氏第31章 大型玩具第101章 後續第88章 問話第60章 驚夢(上)第3章 姐妹第56章 進宮第126章 見面第25章 書房第35章 教育家人第11章 若靜第111章 夜驚魂第30章 告之第72章 歸家第109章 事出有因第132章 清風拂山崗第132章 清風拂山崗第18章 黃耀第88章 問話第4章 兄長第4章 兄長第48章 宅鬥之妻妾篇第58章 猜測第64章 桑園第93章 洗一洗第13章 黃夫人第122章 寡人有疾第83 婚禮前(二)第99章 區別第52章 離別第57章 各有計劃第74章 密謀第86章 婚禮第104章 百花閣主第78章 國公府(上)第68章 傳說第26章 赫連熙第15章 青衣第77章 心事第35章 教育家人第115章 攻城第16章 後臺第74章 前路第82章 婚禮前(一)第126章 見面第17章 段如錦第114章 螳螂、黃雀第129章 坦白第82章 婚禮前(一)第52章 離別第55章 提議第64章 桑園第74章 密謀第117章 部分內幕第128章 解釋第112章 不同第84章 婚禮前(三)第15章 青衣第136章 道士第15章 青衣第100章 誘餌第105章 時間第107章 重陽第82章 婚禮前(一)第65章 司徒九第52章 離別第81章 賜婚第129章 坦白第6章 繼母第75章 陳艾第113章 暫安第75章 陳艾第64章 桑園第34章 後續第67章 小舅家第74章 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