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4【人間正道是滄桑】(一)

南薰殿的爆炸不僅讓宮裡的人大驚失色,更是蔓延波及到整座京都。蛇正在收束守備師兵力的襄城侯蕭瑾神情凝重,只能派人去探查詢問,強忍着心中的擔憂重整防線。

在南營羅煥章停止攻城時,東城外面的叛軍也開始放緩攻勢,於是他在留下一定的兵力防禦之後,便集合所有的後備力量與撤回城中的西城士卒,在皇宮西南面、禁軍的陣地之旁結成守禦陣型。

好在穀梁及時趕來,爲他分擔了一部分壓力。相較於朝廷這邊的惶恐不安,已經突入西城區域的叛軍則士氣高漲。

不同於始終存着幾分忐忑的南營衆將,京軍西營的各級武將皆是王平章一手提拔的心腹,對他的忠誠早已超過對天子和朝廷的忠心,更何況宮中出現劇變,眼下便是改天換日最好的時機。

一旦那位六皇子登基大寶,權勢與富貴對於他們來說唾手可得。在已經做出實質性叛變的前提下,沒人能夠拒絕這樣的誘惑。

中軍大陣之中,劉質始終眺望着皇宮的方向,眼中夾雜着痛苦與癲狂之色。

蛇四皇子劉贊攪動風雲的時候,他沒有衝動地參與其中。老大和老二爭奪儲君的時候,他亦低調地宛如隱形。

可這不代表他對那把椅子無動於衷,否則當初就不會結交朝臣,更不會用離園這種青樓行當爲自己斂財。

至於他和王平章之間的淵源,則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從始至終,王平章支持的人不是志大才疏的四皇子,也非性情粗獷的二皇子,而是悶聲不響謹小慎微的劉質。

兩人明面上從無關聯,多年來僅有的一次聯繫也與裴越有關。那還是裴越籌建祥雲號的時候,李炳中長孫李子均派高手於道旁埋伏,事情敗露後由刑部審訊。

劉質當時親臨現場給刑部尚書高秋施壓,在李子均與西吳刀客勾結之事暴露前,試圖爲李子均撐腰。

被裴越擠兌一番之後,劉質及時抽身而出,往後愈發低調隱忍。看似他是因爲想要結交李炳中的原因出面,實則往深處細究,不難看出他和王平章早有交情。

蛇聽見宮中傳來的巨響,劉質第一時間並未欣喜若狂,因爲那響聲不僅意味着開平帝遇刺,也代表這世上最疼愛他的母后撒手人寰。

望着臉色鐵青眼中含淚的劉質,王平章壓低聲音道:“殿下,

成敗攸關之時,萬萬不可心軟啊。只要大局底定,殿下自然可以爲皇后娘娘正名。”劉質深呼吸幾下,冷聲道:“魏國公,即便拿下皇宮,那些清流文臣可不好處理。”王平章從容地道:“殿下放心,老臣自有安排。”劉質扭頭看了他一眼,遂咬牙道:“傳令吧,擊潰禁軍,進駐皇宮。”……京都西北,三十餘里處。

蛇這裡山清水秀,青蒼疊翠,羣山之間是大片平整的原野。忽有羣鳥自山林中振翅飛出,沒過多久便見一支數百人的遊騎隊伍出現,在確認此地沒有危險之後,隊伍中幾名騎士朝着後方射出響箭。

約莫一炷香左右,一隊隊軍容嚴整的士卒現出身形,穩步前行。隨着時間的推移,軍卒的數量越來越多,漸至漫山遍野,粗略估計至少有兩萬人左右。

沒人知道這支軍隊緣何會出現在京畿之地,甚至連軍中絕大多數將士都不清楚。

他們當中一小部分人是遵照帥令返京執行輪轉之策,其餘人則是奉命離營拉練,沿着靈州北境邊界前行,在抵達鄧州北部某地後轉向東南。

他們便是戰力冠絕西境四營的長弓大營。主帥爲南安侯蘇武,與齊雲侯尹偉交好,後者如今奉聖意鎮守虎城。

蛇在離開鄧州進入京畿之地前,蘇武召集麾下衆將,當衆宣讀聖上密旨並拿出調兵虎符,衆人才明白原來是京軍西營恐有不軌之心,陛下提前抽調西軍之中最強的長弓軍前來護駕。

等進入京畿之地後,長弓軍便不再遮掩蹤跡,加快速度前進。中軍之內,蘇武望着身邊那位情緒低沉的武將,溫和地道:“我知道你心裡不太舒服,但是中山侯說了,他只需要兩千騎兵協助北營,長弓主力騎兵必須留下堵住叛軍的後路。你如果真有怨氣,不要朝着本帥,找中山侯算賬去,他再如何尊貴也是你的妹夫。”年輕武將便是穀梁第三子谷芒,從軍之初便在西軍打磨,如今已是長弓大營的騎兵指揮使。

谷芒生性直爽,聞言連忙收斂心神道:“侯爺,末將怎敢有怨氣,只是您也知道家父最疼女兒,偏偏我小妹一心放在裴越身上,若不能親自盯着他……您應該聽說過裴越的性格,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他永遠都不會在意。”蘇武微笑道:“放心罷,陛下肯定不會讓裴越輕易冒險,再者此番又不止長弓軍入京,你猜猜那位韓參政在和談達成之後,爲何遲遲沒有動身返京?如果我猜的沒錯,這個時候韓參政應該帶着一支精銳南軍在返回的途中,說不定領軍之人便是普定侯陳桓,名爲護送實爲救駕,此乃有備無患之策。”谷芒微微一愣,隨即不解地道:“既然如此,王平章憑什麼敢動手?”蛇蘇武輕嘆道:“魏國公的確是人中龍鳳,南周方謝曉之流不配與他相提並論,可他不該將陛下視爲對手。”他頓了一頓,凝眸望着京都的方向,無比敬畏地說道:“陛下雖然不是武道天才,也沒有超凡脫俗的軍事才能,可他是大梁的天子,目光從來不會侷限在京都一隅。”……京都北面,官道之上。

王九玄率領三千騎一路疾馳,雖說這樣的速度會極大損耗坐騎的腳力, 但這個時候他已經無法顧慮太多。

當北營大軍以車陣如烏龜一般被動防守時,他便意識到裴越絕對不會做出原地捱打的策略,當時他腦海中猛然蹦出背嵬營這三個字。

再聯想到裴越過往的戰績,一個足以令他遍體生寒的念頭遽然浮現。當攻城戰進入焦灼之時,如果裴越帶着精銳悍勇的背嵬營從側翼切入戰場,雖說不一定真的能突入中軍,可是這世上沒有絕對之理。

蛇想當初誰能料到裴越率領五千騎便能擊潰南周陷陣營,直接衝散方謝曉的中軍大陣?

故此,王九玄不敢絲毫耽擱,讓談晟帶着騎兵主力擋住南下支援的北營大軍,他親自領軍三千快速返回。

這三千騎是西營驍騎衛的核心主力,即便對上名震天下的背嵬營,他也可以憑藉兵力的優勢擊敗對方。

望着前方官道兩側的延綿矮山,王九玄神色冰冷目光堅毅。其時,天光大亮。

391【突襲】239【劍舞】416【席捲】(一十二)967【衆生皆苦】997【勾勒江山之始】545【內鬼】641【局中人】199【春秋之始】249【軟玉溫香】1060【天若有情天亦老】(八)408【席捲】(四)992我以我血薦軒轅202【共明月】1231【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三)828【連環】391【突襲】1127【乾坤一腐儒】111【糾纏】792【刺裴】(一十九)71【局中人】1091【西風幾萬裡】758【衣冠】245【秋江月】918【合縱連橫】293【機動】1098【此生何寄】167【五大罪】1222【直掛雲帆濟滄海】(四)385【出征】631【選官子】347【長歌當哭】(四)122【籠中雀】247【蘇幕遮】148【刑部】408【席捲】(四)1005【今人不見古時月】688【歸鄉】1032【決勝之時】283【如年】805【劍欲出鞘】1107【歲月忽已晚】104【一眼萬年】474【月色迷人】254【陳希之】1044【說與山鬼聽】39【賊】149【拍案】849【天心難測】718【遊京都】1048【勤王救駕】483【一念之間】269【料敵】474【月色迷人】754【傷重】366【杯酒】(中)1058【天若有情天亦老】(六)728【應聲裂】1293【青雲之上】1301【世事一場大夢】647【俯首】6【父與子】1013【大戰之前】232【流年】1040【當年之陛下】287【刀口】384【草蛇灰線】221【再相逢】實在抱歉,請個假497【親王之怒】459死地求生1190【裡快哉風】(四)1038【投石問路】104【一眼萬年】170【同歸】1307【桃李春風一杯酒】829【名將之姿】184【新年】450【大幕開啓】448【皇帝】833【請君入甕】275【大好頭顱】804【父與子】(下)659【何似在人間】(八)995【人之將死】813【國士】145【網】807【令郎可安好】612【談笑間】849【天心難測】666【何似在人間】(一十五)1147【迷霧中的契機】請假一天,明天補上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1153【大變革之前奏】298【初戰】1168【元年】138【太史臺閣】1090【南境無戰事】588【閒雲評】802【無端星月浸窗紗】
391【突襲】239【劍舞】416【席捲】(一十二)967【衆生皆苦】997【勾勒江山之始】545【內鬼】641【局中人】199【春秋之始】249【軟玉溫香】1060【天若有情天亦老】(八)408【席捲】(四)992我以我血薦軒轅202【共明月】1231【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三)828【連環】391【突襲】1127【乾坤一腐儒】111【糾纏】792【刺裴】(一十九)71【局中人】1091【西風幾萬裡】758【衣冠】245【秋江月】918【合縱連橫】293【機動】1098【此生何寄】167【五大罪】1222【直掛雲帆濟滄海】(四)385【出征】631【選官子】347【長歌當哭】(四)122【籠中雀】247【蘇幕遮】148【刑部】408【席捲】(四)1005【今人不見古時月】688【歸鄉】1032【決勝之時】283【如年】805【劍欲出鞘】1107【歲月忽已晚】104【一眼萬年】474【月色迷人】254【陳希之】1044【說與山鬼聽】39【賊】149【拍案】849【天心難測】718【遊京都】1048【勤王救駕】483【一念之間】269【料敵】474【月色迷人】754【傷重】366【杯酒】(中)1058【天若有情天亦老】(六)728【應聲裂】1293【青雲之上】1301【世事一場大夢】647【俯首】6【父與子】1013【大戰之前】232【流年】1040【當年之陛下】287【刀口】384【草蛇灰線】221【再相逢】實在抱歉,請個假497【親王之怒】459死地求生1190【裡快哉風】(四)1038【投石問路】104【一眼萬年】170【同歸】1307【桃李春風一杯酒】829【名將之姿】184【新年】450【大幕開啓】448【皇帝】833【請君入甕】275【大好頭顱】804【父與子】(下)659【何似在人間】(八)995【人之將死】813【國士】145【網】807【令郎可安好】612【談笑間】849【天心難測】666【何似在人間】(一十五)1147【迷霧中的契機】請假一天,明天補上1077【人間正道是滄桑】(完)1153【大變革之前奏】298【初戰】1168【元年】138【太史臺閣】1090【南境無戰事】588【閒雲評】802【無端星月浸窗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