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建武八年十月,從西湖之北的葛嶺上傳出噩耗,太皇太上皇,道君趙佶駕崩,無疾而終。據在抱朴廬中侍奉道君的內侍說,趙佶臨死之前,命內侍給他沐浴更衣,聲稱自己已經得道,馬上便要羽化飛昇。當天,沒有飛昇成功,次日清晨,內侍見道君久不起,便入內查看,才見道君盤坐於塌上,已然氣絕。面目安祥,仍舊如生。

這事是真是假,行朝裡的人不知道。哪怕道君真的飛昇了,但從此以後天人永隔,還是不免讓人悲傷。當今天子趙諶,跟他這個祖父親自披上黃袍,扶上御座的,因此跟爺爺感情不錯,一旦得知道君駕崩,哀痛欲絕,立刻着手準備國喪。

然而,與此同時,卻還有另外一個人表現得比趙官家還要痛苦。那就是住在德壽宮的太上皇趙桓,百官們得到的說法是,太上皇乍聞噩耗,立時昏厥。醒來之後,號哭不止,眼中竟哭出血來!

羣臣聞言,也不禁爲太上皇的孝心所感動。儘管,在此之前,這對父子關係多年緊張,趙桓無論在位還是退位,除非逼不得已,否則決不會去探視他的生身之父。

本來,幾名宰相向皇帝提出建議,說道君駕崩,我們自然是悲痛的。但也正好藉此機會,轉移朝中的注意力,讓朝臣別再揪着北伐失敗的事情作文章。趙諶也表示了同意,準備親自主持道君的喪禮,豈料,這順理成章的事情,竟鬧出了風波。

風波,從趙諶準備前往葛嶺參加道君法事而起。道君去世,作爲在位的皇帝,趙諶主持喪禮,應該說是合情合理的。但德壽宮卻有不同說法,趙桓派了他的內侍來向皇帝傳話,說你雖然是皇帝,但我是你的父親,道君又是我的父親,道君的喪禮,理應由我主持。

他這個說法,也沒有錯。父親既然還在,孫子主持爺爺的喪禮好像有點不合適。趙諶一時猶豫,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爲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尋,有史以來,太上皇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更何況“太皇太上皇”?這簡直是獨一份!

然而此時,朱勝非提醒皇帝,道君在世時,太上皇都不去探望,現在卻搶着要主持道君的喪禮,這豈非此欲蓋彌彰,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再聯繫朝中最近的動盪局勢,我們有理由要謹慎小心一些。徐良也贊同朱勝非的意見,認爲不能由太上皇來主持道君的喪禮。趙諶聽後,予以拒絕。不但如此,趙諶更以太上皇腿腳不便爲由,讓他也不必去葛嶺參加法事,等太上皇的遺體從葛嶺送回城內再說。

太上皇聞訊,在德壽宮終日號哭,內外皆悲之……

這天是十月十一,在禁中,皇帝趙諶全身素服,雙眼猶紅,他人本來生得瘦弱,此時看起來更加弱不禁風,從朱勝非到黃潛善,以及臺諫的長官,樞密院的籤書,以及大理寺卿何鑄,以及翰林學士,館閣學士代表,十數人皆服素,正準備前往葛嶺。

君臣一行出垂拱殿,方走不到百步,遠遠望見前方一行人也匆匆而來。這些人也都穿着孝服,人數約莫二三十,等走得近一些才發現,竟都是朝中官員。其中,有羅汝楫,還有樞密都承旨王次翁,禮部侍郎王安道,戶部侍郎馮由儀,甚至還有皇帝的舅公公王宗濋。其他人,也都是升朝官。

兩隊人馬相遇,另一方自然大禮拜下去,趙諶面露不悅之色,問道:“卿等何以阻攔去路?可是有事?”

羣臣皆不答,禮部侍郎王安道卻朗聲答說:“臣等特來請命!”

朱勝非臉色一變,厲聲問道:“你等爲誰請命?”

“人倫綱常,向來有數,今道君駕崩,天下同悲。身爲人子,太上皇也是肝腸寸斷,此前太上皇要求主持道君喪禮,官家拒絕,此事着實於情不妥,於理不合,還請聖上體念太上皇苦心孝心。”王安道奏道。

趙諶臉色很難看,一言不發。徐良見狀,趕緊解圍道:“諸位該體諒聖上苦心孝心纔是。太上皇患有風疾,行走甚爲不便,此去爬山拾階,豈是太上皇能承受的?官家之所以請太上皇留在城中,是爲太上皇着想。至於喪儀,理當由皇帝親自主持,又何必爭論?”

“自道君駕崩,太上皇於德壽宮終日號哭,內外同悲。伏請官家以孝行爲先,不可因宰相之言,橫加阻撓。”說這話的是王次翁,自從被徐衛從四川攆走之後,這廝就被召回行朝,任樞密都承旨。

“你這是什麼話?誰橫加阻撓?”徐良抗聲問道。

“徐參政心知肚明。”王次翁竟毫不畏懼。開玩笑,他連徐九都不怕,還會怕徐六?

徐良盯他一眼,對皇帝道:“大臣出言無狀,不明是非,官家不必理會,當速往葛嶺參與法事爲重。”

趙諶點點頭,擡腿就走。那幾十名大臣,雖然七嘴八舌同聲喊着“官家”,卻沒人能夠將趙諶留下來,率領一班重臣,出宮而去。

皇帝上了車駕,百官也坐了轎子,正欲啓程時,黃潛善突然來到御輦前。趙諶一見,問道:“黃卿怎地?”

“官家,臣有句話,不能不說。”黃潛善一禮道。

“哎,這是什麼時候?有話等回來再說。”趙諶心煩意亂,揮手道。

黃潛善卻不退,堅持道:“臣必須現在說。”

此時,朱勝非發現了情況,也下轎上前,問道:“黃參政,怎麼回事?”不等對方回答,趙鼎和徐良也圍了過來。

“官家,三位,德壽宮堅持要主持道君喪禮,已屬可疑。現在,官家和宰執大臣都離城而去,而道場要作幾天幾夜,這城中沒個留守的,可能不行。”黃潛善道。

經他這麼一提醒,君臣幾人心裡倒有些擔憂。黃潛善的話雖然頗有些杞人憂天的味道,但時機敏感,還是小心爲上。

朱勝非首先表態道:“黃參政謹慎之心可以理解,官家,宰執大臣都上了葛嶺,雖說時間不久,但畢竟還是防備着的好。”

強烈推薦:

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八百六十一章第182章 糾結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155章 設伏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60章 榮歸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147章 暴亂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七百四十四章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90章 狗血淋頭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77章 韓世忠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67章 佈局第63章 來了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115章 攀親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83章 驚變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四百一十八章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64章 官油子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54章 兩軍對陣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七百四十九章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47章 屠殺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八百五十二章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22章 驚動皇帝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545章 虎牢關第63章 來了第73章 小種經略第109章 威望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104章 內情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113章 擴編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八百三十九章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179章 徐家無賴
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八百六十一章第182章 糾結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155章 設伏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60章 榮歸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147章 暴亂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七百四十四章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90章 狗血淋頭第797章 意料之外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77章 韓世忠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67章 佈局第63章 來了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540章 早渡黃河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115章 攀親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83章 驚變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四百一十八章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64章 官油子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54章 兩軍對陣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七百四十九章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47章 屠殺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八百五十二章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22章 驚動皇帝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545章 虎牢關第63章 來了第73章 小種經略第109章 威望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104章 內情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113章 擴編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八百三十九章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179章 徐家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