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宋時代週刊(完)

有宋以來,飲茶之風盛行。

宋徽宗趙佶也是個極好茶的人,甚至還做過一部《大觀茶論》,並專門評點名茶。

而伴隨着飲茶風氣的傳開,上到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便有了鬥茶習俗。

所謂鬥茶,便是審評茶葉質量,比試點茶技藝的茶事活動。而這種活動,是在唐代‘煎茶‘飲法的基礎上形成,具有極爲濃厚的審美趣味,爲士大夫最喜愛的一種活動。

在宋代,飲茶又有‘盛世之清尚’的說法。

宣和年間更因爲宋徽宗好鬥茶,更被無數人追捧。

史書記載,宋徽宗本人便是點茶高手,在當時少有人能及。

玉尹突然醒悟,這茶社爲何收費如此昂貴。

恐怕便是眼前這位女博士所致。

在這裡,不是爲了喝茶,而是爲了欣賞這位茶博士的才藝,更是品味一種清尚風雅。怪不得敢如此收費,能夠在這裡飲茶的人,恐怕都不會爲那斗升米而折腰。

點茶之初,有‘三嗅’之說。

這也是點茶的第一道程序,所謂三嗅,便是在烹點之前,進行嗅香、嘗味和鑑色。

那建溪貢茶,既然能被冠之以‘貢茶’之名,組建品級不俗。

玉尹嚥了口唾沫,朝李逸風看去。

卻見李逸風恍若未覺,與高堯卿低聲細語。

高堯卿先是緊蹙眉頭,旋即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他招手,示意不遠處一名青衣扈從過來,在那扈從耳邊低聲說了幾句之後,扈從拿了他一塊腰牌,便匆匆離去。想來,是李逸風把凌振的事情告訴了高堯卿……

這廝果然爽快,居然不和自己說一聲,便派人出去。

果然,高堯卿那邊才坐好,李逸風便朝玉尹點了點頭。

玉尹呢,則朝着高堯卿拱了拱手,沒有言語。這個時候,正應了一句話:此時無聲勝有聲。

不過玉尹還是有些奇怪,怎地這朱絢,要請自己吃茶呢?

朱絢不吭聲,看上去四平八穩。

玉尹索性也不說話,只靜坐養身。

那個叫果果的女博士取來茶葉,用玉盤盛好,遞到了朱絢面前。而朱絢卻看也不看,朝玉尹一指,而後又做出肅手相請的姿勢:這三嗅品茶,還是小乙來發言。

這,是一次考校!

玉尹旋即明白了此次吃茶的意思。

朱絢恐怕不是要聆聽他開設報紙的創意,而是想知道,玉尹有沒有這個資格來做這件事。

開設報紙,在李逸風等人的心裡,應該是一件很風雅又極其嚴肅的事情。

玉尹雖有才名,但終究是一個屠夫出身。

將來他要面對的,很有可能是大宋的文官士大夫體系,我要知道,你有沒有這份能力,與我一同操辦此事。想必這纔是朱絢的真正意圖,卻讓玉尹感到好生可笑。

大宋開始昌明,更說是平等公正。

可這階層自古便有之,怎可能真正的平等?

果果笑了笑,把玉盤奉到玉尹面前。

哪知玉尹卻搖了搖頭,輕聲道:“三嗅當在一日之晨,文定公曾言:晨興已覺三嗅多。呵呵,而今已過了晌午,便是再好的茶在我面前,怕也品不得真滋味了。”

文定公,便是蘇澈。

“玉公子倒是好見識。”

果果一開口,帶着一種江南女子特有的溫婉。

雖然她說的是開封話,卻還帶着些吳越口音,頗爲悅耳。

她撤下了玉盤,輕輕擊掌,便有人奉來一桶水。

“此水是晨間採來山中初乳,幾位可要品鑑?”

鬥茶用水,非常講究。

在後世,雖然也有人喝茶對水有講究,卻大都是一些富貴人家之選。似玉尹這種人,也沒有那種能力。所以他雖然好茶,卻多是品書,以感受那茶中的真滋味。

真個去吃那種動輒幾萬十幾萬的茶葉,玉尹前世也只能是在夢中。

所以,他對水瞭解不多,便搖頭示意無需品鑑。反正果果已經說了,這茶水是山泉初乳,想來不會錯。否則的話,這輿子茶社又怎可能收費如此昂貴仍能生存?

一分錢,一分貨吧!

看罷了水,按照鬥茶的規矩,便要看茶品。

不過朱絢已經說了是建溪貢茶,所以茶品這一道程序就無需再進行。

接下來,是鬥盞,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茶具。

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中,有專門描述茶盞的篇章,所以鬥茶時,對茶盞的選擇也非常看重。一般來說,往往會擺上幾副或者更多的茶具,供鬥茶者進行選擇。

同樣,今日主要是品茶,所以這茶盞早已準備妥當,無需浪費心神。

果果使用的茶盞,是建州窯所出的建盞,也是宋代最好的鬥茶用盞,據說價格不菲。

玉尹只看得有些頭昏。

心中苦笑:只喝個茶而已,怎地這麼麻煩?

這也是他前世心性影響的緣故,若在這個時代,這漫長的過程,也是品鑑一個人修養和心性的過程。後世社會浮誇,除那少數人之外,誰有那時間在這裡磨性子。

好在玉尹這性子也是經過磨練的,心裡雖說有些煩躁,但臉上依舊平靜如常。

完成了這一系列的程序之後,纔算是真正開始。

這個時候,便是要考較果果茶藝的時候……宋代茶藝,分爲點茶和分茶。而點茶,便是而今最爲流行的一種技藝,其中包括了炙茶、碾茶、羅茶、烘盞、侯湯、擊拂、烹試等一整套程序。這個過程,甚至比那前戲還要麻煩,更能磨人性子。

便比如炙茶,就是把陳茶放在微火上烘烤,以收取香濃、色鮮、味醇的效果。

果果早已經準備好了工具,把茶葉放在微火上烘烤,神情極爲專注。

“小乙……哦,我這樣稱呼你,勿怪。”

朱絢突然開口,打破了先前寧靜。

這也是品茶時的一個習俗,當點茶人開始忙碌的時候,其他人趁着等待的功夫,可以商討事情。這叫做工作娛樂兩不誤,許多官員最喜歡在這時候來討論事情。

玉尹忙道:“朱公子勿客套,小乙怎會見怪?”

“休要公子公子喚我,大郎和三郎,都喚我二十六郎,小乙便也這般稱呼吧。”

朱絢沉吟一下,笑道:“先前大郎他們開設開封邸報的時候,我並不知這是小乙的主意。所以今次請小乙來,便想要請教小乙,這開封邸報,究竟該如何操辦?”

果然,正題來了。

玉尹想了想,沉聲道:“開封邸報這名字,不好。”

“呃?”

李逸風忍不住道:“怎地不好?”

“太呆板,有侷限性。

你這報紙冠以開封之名,便註定了不少人失去興趣。而邸報二字,更是一個老大麻煩。你想想看,既然是邸報,我幹嘛要花錢看你的?大可以去宮門收看便是。

所以開封邸報這四個字,從一開始便起的不好。”

“小乙的意思是……”

“改名!”

“如何改?”

“小底這幾日,也在考慮這個事情。

思來想去,倒真個想出了一個名字,還請大郎與二十六郎評鑑則個。便叫做‘大宋時代週刊’如何?”

“大宋時代週刊?”

李逸風和朱絢聞聽一怔,而高堯卿也來了興致。

“大宋者,便是我大宋朝……以此爲名,凡與我大宋有關的事情,皆可以報導,上至朝堂風雲變幻,下至市井小民生活瑣事;內有我大宋疆域所至,外有與我大宋毗鄰異族,無一不可報導。如此一來,這個內容就涵蓋甚多,更使人感受大氣。”

“說的好!”

高堯卿忍不住讚歎道:“不瞞大郎,你們那開封邸報自家也看過兩次,只看那名字,便覺得無甚趣味。裡面的內容也是混亂的很,大都是老調重彈,也沒甚新意。

所以看了兩回之後,便不想再看。

倒是小乙這個名字聽着大氣,若我不知道,必然會買來一觀。”

這句話說的李逸風老臉一紅,吭吭哧哧道:“你懂個甚,我們喚開封邸報,自然有我等深意。若依着小乙這說法,無一不可報道,那豈不是會降低了品味?”

玉尹笑了!

“大郎以爲,買這報紙的,除了朝堂上的官員之外,還有誰人?”

“這個?”

“這便是定位的問題。

范文正公曾說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爲官者,當心懷百姓,所那市井瑣事中,可以看出而今百姓生活狀況,還有他們的心態以及情緒,這豈不正是爲官者所要留意之處?除此之外,尚有那太學生,書院學子,以及那些商人,販夫走卒,他們同樣也在關心朝堂,從未因位卑而忘去憂國之心。

所以我們的報紙,從一開始便要涵蓋所有。

位高者可知民間疾苦;位卑者,也能明君之辛勞。

時代者,世代也!唐詩人高適不就做過‘時代種桃李,無人顧此君’的詩詞嗎?這時代二字,除了寄託了我們對大宋朝能世代延綿的美好期望之外,更有貼近時勢之意。人言十年爲一代,我們所評論的一切,所報道的一切,都與大宋休慼相關。

這也是我們最初的期望!

至於週刊二字……呵呵,則是說明了我們發行的時間。

七日爲一週,我們每七日發行一刊,於讀者而言,豈不是更容易掌握呢?

大宋時代週刊,即大氣,又貼切,兩位以爲如何?”

玉尹說完,便不再言語。

而李逸風和朱絢兩人則相視一眼,那眼中閃爍着興奮之色。

“大宋時代週刊,便喚此名目!”

兩人說完,又不約而同的笑了。

玉尹也是笑而不語,一旁高堯卿,則露出若有所思之態:大宋時代週刊?倒真是貼切!

第156章 御拳館第128章 所爲何來?第308章 陳橋大捷風雲起(四)第235章 八段錦第106章 國之忠臣第195章 強項朱三郎第143章 天心難測第14章 唱叫(下)第163章 衙內有請第191章 3第225章 殺虜(五)第26章 富貴滾滾來(上)第352章 天命女王第147章 大宋時代週刊(一)第44章 過尤不及(下)第338章 花塔子鋪(二)第269章 唯死戰耳!第171章 燙手山芋第304章 武將不怕死第202章 內舍教授第67章 大遼貴胄第71章 耶律習泥烈第104章 血色可敦城(完)第38章 小高衙內(下)第21章 燕歸來(中)第23章 並非人人柳三變(下)第44章 過尤不及(上)第44章 過尤不及(上)第21章 燕歸來(上)第143章 天心難測第247章 急先鋒第214章 黃公子,皇太孫?第87章 任怨與查奴第73章 爭執第81章 血戰金河泊(四)第206章 練兵(三)第165章 這是你家親戚?第241章 謀兵第119章 魯山盜第159章 陳希真第324章 登州(一)第261章 禪位(二)第309章 陳橋大捷風雲起(五)第188章 寧從直中取(二)第356章 血色桑乾河第156章 御拳館第279章 開封之圍(二)第123章 將軍氣節高千古第688章 月夜第39章 爭跤(中)第1章 玉小乙(下)第102章 血色可敦城(四)第103章 血色可敦城(五)第345章 漠北變局(六)第185章 帝姬心思第363章 最長一夜(一)第150章 大宋時代週刊(四)第243章 背嵬後記第126章 荼蘼花落玉郎歸(二)第12章 燕子飛,裙裡腿(上)第274章 郭橋鎮(二)第8章 二泉映月(中)第164章 下橋園第212章 暗戰(三)第94章 入獄第90章 可敦城第63章 羅德的機遇第327章 海上劫殺(一)第119章 魯山盜第38章 小高衙內(中)第140章 賜命從何來?(二)第310章 陳橋大捷風雲起(六)第338章 花塔子鋪(二)第294章 好戲,剛開始!第204章 風波漸起第20章 誰是第一人(下)第49章 邸報(上)第73章 爭執第336章 你是誰?第339章 西州來客第31章 人性(上)第32章 波瀾迭起(下)第23章 並非人人柳三變(中)第275章 郭橋鎮(三)第220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46章 感覺好厲害(下)第48章 錦衣樓(下)第327章 海上劫殺(一)第296章 陳橋第一彈(二)第248章 令行禁止第366章 曙光第194章 李若水第230章 不如離去第312章 不敗而敗第65章 忻州團練使第69章 也許異想天開第98章 乙室斡魯朵第142章 賜命從何來?(四)第44章 過尤不及(下)
第156章 御拳館第128章 所爲何來?第308章 陳橋大捷風雲起(四)第235章 八段錦第106章 國之忠臣第195章 強項朱三郎第143章 天心難測第14章 唱叫(下)第163章 衙內有請第191章 3第225章 殺虜(五)第26章 富貴滾滾來(上)第352章 天命女王第147章 大宋時代週刊(一)第44章 過尤不及(下)第338章 花塔子鋪(二)第269章 唯死戰耳!第171章 燙手山芋第304章 武將不怕死第202章 內舍教授第67章 大遼貴胄第71章 耶律習泥烈第104章 血色可敦城(完)第38章 小高衙內(下)第21章 燕歸來(中)第23章 並非人人柳三變(下)第44章 過尤不及(上)第44章 過尤不及(上)第21章 燕歸來(上)第143章 天心難測第247章 急先鋒第214章 黃公子,皇太孫?第87章 任怨與查奴第73章 爭執第81章 血戰金河泊(四)第206章 練兵(三)第165章 這是你家親戚?第241章 謀兵第119章 魯山盜第159章 陳希真第324章 登州(一)第261章 禪位(二)第309章 陳橋大捷風雲起(五)第188章 寧從直中取(二)第356章 血色桑乾河第156章 御拳館第279章 開封之圍(二)第123章 將軍氣節高千古第688章 月夜第39章 爭跤(中)第1章 玉小乙(下)第102章 血色可敦城(四)第103章 血色可敦城(五)第345章 漠北變局(六)第185章 帝姬心思第363章 最長一夜(一)第150章 大宋時代週刊(四)第243章 背嵬後記第126章 荼蘼花落玉郎歸(二)第12章 燕子飛,裙裡腿(上)第274章 郭橋鎮(二)第8章 二泉映月(中)第164章 下橋園第212章 暗戰(三)第94章 入獄第90章 可敦城第63章 羅德的機遇第327章 海上劫殺(一)第119章 魯山盜第38章 小高衙內(中)第140章 賜命從何來?(二)第310章 陳橋大捷風雲起(六)第338章 花塔子鋪(二)第294章 好戲,剛開始!第204章 風波漸起第20章 誰是第一人(下)第49章 邸報(上)第73章 爭執第336章 你是誰?第339章 西州來客第31章 人性(上)第32章 波瀾迭起(下)第23章 並非人人柳三變(中)第275章 郭橋鎮(三)第220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第46章 感覺好厲害(下)第48章 錦衣樓(下)第327章 海上劫殺(一)第296章 陳橋第一彈(二)第248章 令行禁止第366章 曙光第194章 李若水第230章 不如離去第312章 不敗而敗第65章 忻州團練使第69章 也許異想天開第98章 乙室斡魯朵第142章 賜命從何來?(四)第44章 過尤不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