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城雖未破心已亂

人性在生與死的面前,是最能體現的淋漓盡致,否則也不會有無數王朝的更迭了。

在這一點上,唐太宗李世民顯然是深得其中三味,深知百姓的忠心擁護並不可靠,猶如江中之水,既可載舟亦可覆舟。

只不過這句話被後世之人當做爲君之道,故而將其本意美化了而已。

所以葉宇如今要做的不是炮火逼迫城中的烏延坪,而是要以絕對優勢予以勸降,因爲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兵法上策。

但爲了不讓困守孤城的金軍因此而產生什麼幻想,所以他決定在勸降之前,給了對方一點顏色看。

“算一算時間,是該敲打一下城裡的頑固守軍了……”

還在爲葉宇的‘宏論’震驚的吳挺,聽了葉宇隨後的這句話,頓時明白了其中深意,於是鄭重回應道:“老臣這就點兵遣將,對京都內的金軍震懾一番!”

“嗯,該如何拿捏分寸,就不用朕多說了,去吧!”

“是,老臣告退!”

待吳挺退下後,葉宇看着桌案上已經寫好的歌詞,不禁自言自語的默唸了起來:

臨行北望,牧野千軍箭矢似流火;

行歌一曲,伴畫清響嘯影穿敵頜;

駕長車,執金戈雷聲掣;

生死陌,故鄉隔歸心惻;

三軍策運帷幄戰橫槊;

夜闌珊箭鋒鑠穿雲過;

憶,檣櫓飛灰,何處埋骨英雄槨;

念,歸期莫問,願爲鐵血鑄山河;

黃塵今古,白骨亂蓬蒿;

血寫丹心,裹革衛家國;

……

唸到最後,葉宇不禁搖了搖頭:“雖說不上登堂入室之作,不過作爲軍樂之詞,倒已然足矣!來人,將此物送於鼓吹署,命樂司按此詞格律譜曲以作軍中之樂!”

吳挺親自指揮一支攻城先鋒,將大型攻城器械運抵東京城下,城外遍設砲車,卯足了勁狂轟亂射,時不時用上幾回火力強勁的大炮。

就這樣足足轟了兩日,吳挺纔在葉宇的授意下修成勸降書一封,派人投進汴京城裡。

朱仙鎮一仗,金軍大敗,六萬精兵只有十餘騎倉皇逃回城內。這原本就讓低落士氣的金軍,再次感受到了什麼是雪上加霜。

緊接着宋軍隨後三路趕來,把諾大的汴京城一圍,城中守軍是終日惶惶,如今東京已經是一座孤城,與外界聯繫完全被切斷,也不可能再盼到什麼援兵,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

從敗退進城那一刻起,烏延坪就心中清楚,除了與城共存亡之外,沒有其他路可走了。

烏延坪沒有想到,自己夜襲朱仙鎮會落得如此的慘敗,原本是爲了鼓舞士氣的一次夜襲,竟然成了覆亡的催化劑。

十萬守軍的汴京城,如今僅剩下四萬雜合兵馬,要想守住這座孤城已然是不可能了。

城外鋪天蓋地的宋軍兵馬,猶如遮天烏雲壓在了城內每個人的心頭。

烏延坪想着誓死守衛汴京城,但是如今不是所有金軍將士都這麼想。尤其是朱仙鎮一戰大敗之後,既喪失了駐守汴京城的主力,也讓所有人看到了宋軍的真實戰力。

若是說在朱仙鎮戰役打響之前,軍中將領尚且僥倖一線曙光的話,那麼如今的情況已經讓他們心灰意冷。

因此,軍中怨氣很重,尤其是雜合金軍之中的籤軍,他們本就是由漢人組成的金僞軍(近代抗日的日僞軍),如今這種時局就更是催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

一時之間漢軍人心浮動,根本不打算跟着烏延坪走上絕路。

因爲吳挺這封勸降書,按照葉宇的意思就是四個字--順,生;逆,亡!

不許諾什麼高官厚祿,也不給予任何的政治斡旋手段。簡單地六個字彰顯了宋王朝的鐵血態度,更是以一種俯視女真族的姿態勢壓姿態!

烏延坪看完勸降書之後,氣氛惱怒之餘更是心生無力之感。

麾下的部將們看他這模樣,都以爲烏延坪萬般無奈之下,會選擇向宋軍投降。

不曾想烏延坪隨後卻說:“大金國的勇士,可殺不可辱!誓與汴京共存亡!”

此話一出,麾下部將便開始各懷鬼胎,如今的金軍之中早已經不是鐵板一塊,面對死亡誰也談不上高尚,你要以死殉國成就青史留名,但我們可是不想作無謂的掙扎!

打也打了,拼也拼了,也算對得起大金國了,現如今走投無路,沒必要再作無謂的抗爭,保全身家性命纔是緊要!

世人皆知宋國的皇帝是個玉面閻王,當年未有稱帝之前,不是屠城就是活埋坑殺敵軍數萬,所以這一封勸降書就是勾畫生死簿的最後通牒,也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簡單六個字,在外在形勢的壓迫下,成了城中守軍的催命符!

而城中的漢人百姓聽聞朝廷大軍如此強勢,早就已經心生歸附,如今宋軍兵臨城下就更是加劇了這種情緒,於是汴京城中數萬百姓開始涌動了起來!

烏延坪對宋軍的壓迫早已經是焦頭爛額,如今又逢城中百姓不再安分,於是就盛怒之下命軍隊將百姓抓捕押解城頭,當着城外宋軍砍了一批鬧事兒的漢人百姓。

烏延坪原本打算此舉既可以震懾城中涌動的不安情緒,也可以給城外的宋軍予以警示:若是將他逼得太急就會拿城中百姓作爲陪葬。

葉宇的預測,終於得到了印證。

當葉宇得知這件事情時,倒是直接樂了,心說你主動殺人,與朕逼迫你殺人,這效果可是不同的!

所以只要烏延坪殺了一撥城內漢人,就命吳挺率領攻城先鋒隊退下來歇息半日,然後等半日之後再小打小鬧的繼續攻城。

如此往復幾次後,殺人的舉動沒能要挾城外的宋軍,倒是將城內的百姓徹底得罪了,原本只是小範圍的激進百姓暴動,結果因爲此事而迅速醞釀更大陣勢的混亂。

這個時候的烏延坪才從思緒紊亂中清醒過來,但是惡果釀成再想平息已然是不可能,所以他只能繼續將這條路走下去。

汴京城本就是一座帝都規模的大城市,人口衆多數以萬計,殺了一撥又是一撥如同割韭菜永遠割不完。

越是殺戮就越是激化矛盾與仇恨,直到最後駐守汴京地軍隊也開始了反叛!

亂了,徹底亂了,整個汴京城徹底熱鬧了起來。

(我又夾帶私貨寫了歌詞,文青病又犯了,見諒!註解一個詞,那就是北宋的帝都,帝都時期不同稱呼也就不同。當初太祖定都之時,由於相對唐朝的長安(西安)位置,汴梁城是處於東方,所以稱爲東京,城池也叫汴京。之後北宋被滅,朝廷跑到杭州臨安,金國就將東京(汴京)改爲南京,當然這個南京與後來的江蘇南京不一樣,只是因爲相對於東北的金國,它處於南方……)

第722章 朱仙鎮的圍殲戰第479章 名正言順不容易第350章 惡狼谷中形勢危第132章 八大書院第162章 啞口無言第578章 我是不是沒救了第112章 月夜佳人第442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160章 選擇相信第457章 吃幹抹盡不認賬第678章 茶館閒聊波濤起第729章 黎大隱的兒子們第244章 武家青音第103章 嶽府一敘第207章 暗生情愫第600章 聽一曲十面埋伏第319章 宮中亂象暗漸生第320章 宮中時局幾變換第274章 下一盤棋第365章 釜底抽薪定本心第158章 三觀盡毀第497章 權衡利弊放歸去第320章 宮中時局幾變換第295章 畜生蒿藜第412章 別把敵人當弱智第785章 策影令出風雲動第248章 雲山霧水第52章 疑惑不解第14章 經商之道第575章 那裡發育不完全第621章 反撲正在進行時第380章 二人月下話短長第79章 命理乾坤第309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196章 不解風情第630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55章 知縣登門第107章 天縱奇才第136章 宣旨回京第274章 下一盤棋第730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673章 自古兒不嫌母醜第525章 出使日本引轟動第188章 菩提寺內第406章 故事僅僅纔開始第452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42章 龍山喋血第427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35章 大卸八塊第198章 官商勾結第456章 二人研究陰陽道第2章 別無選擇第427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76章 靜水聽曲第688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97章 酒樓受辱第417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296章 擲筆斷絃第751章 王府中父子裂第766章 刀出鞘 必飲血第431章 血腥不燃畏難消第8章 沐浴春天第780章 故人相聚把酒歡第664章 二王聯合編史料第50章 雞毛蒜皮第373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276章 踐行晚宴第343章 楊政竟有私生子第187章 奉旨離京第739章 武氏兄妹夜談心第57章 不忘初心第302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89章 青出於藍第109章 不虛此行第539章 三國結盟碾壓來第377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116章 七竅玲瓏第66章 以簡化繁第330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210章 煽風點火第62章 一縷茶香第21章 餐食人肉第675章 詔書之外的故事第202章 酸甜苦辣第557章 灰頭土臉不成軍第61章 浴火重生第518章 奇聞之中又生奇第798章 御花園中君問臣第748章 古簡譯文終得獲第476章 手化太極做體操第46章 新任知縣第644章 虞杭坤順利歸附第417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249章 福州科場第38章 心狠手辣第581章 硝煙再起戰意濃第654章 一開始就註定了第426章 鳳陵客出計突破
第722章 朱仙鎮的圍殲戰第479章 名正言順不容易第350章 惡狼谷中形勢危第132章 八大書院第162章 啞口無言第578章 我是不是沒救了第112章 月夜佳人第442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160章 選擇相信第457章 吃幹抹盡不認賬第678章 茶館閒聊波濤起第729章 黎大隱的兒子們第244章 武家青音第103章 嶽府一敘第207章 暗生情愫第600章 聽一曲十面埋伏第319章 宮中亂象暗漸生第320章 宮中時局幾變換第274章 下一盤棋第365章 釜底抽薪定本心第158章 三觀盡毀第497章 權衡利弊放歸去第320章 宮中時局幾變換第295章 畜生蒿藜第412章 別把敵人當弱智第785章 策影令出風雲動第248章 雲山霧水第52章 疑惑不解第14章 經商之道第575章 那裡發育不完全第621章 反撲正在進行時第380章 二人月下話短長第79章 命理乾坤第309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196章 不解風情第630章 其實是你想多了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789章 江山究竟歸誰家第55章 知縣登門第107章 天縱奇才第136章 宣旨回京第274章 下一盤棋第730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673章 自古兒不嫌母醜第525章 出使日本引轟動第188章 菩提寺內第406章 故事僅僅纔開始第452章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42章 龍山喋血第427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35章 大卸八塊第198章 官商勾結第456章 二人研究陰陽道第2章 別無選擇第427章 福王作亂三路軍第76章 靜水聽曲第688章 親臨建康持大局第97章 酒樓受辱第417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296章 擲筆斷絃第751章 王府中父子裂第766章 刀出鞘 必飲血第431章 血腥不燃畏難消第8章 沐浴春天第780章 故人相聚把酒歡第664章 二王聯合編史料第50章 雞毛蒜皮第373章 月夜初逢危難間第276章 踐行晚宴第343章 楊政竟有私生子第187章 奉旨離京第739章 武氏兄妹夜談心第57章 不忘初心第302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89章 青出於藍第109章 不虛此行第539章 三國結盟碾壓來第377章 起伏不定波濤怒第116章 七竅玲瓏第66章 以簡化繁第330章 無名大火內有因第210章 煽風點火第62章 一縷茶香第21章 餐食人肉第675章 詔書之外的故事第202章 酸甜苦辣第557章 灰頭土臉不成軍第61章 浴火重生第518章 奇聞之中又生奇第798章 御花園中君問臣第748章 古簡譯文終得獲第476章 手化太極做體操第46章 新任知縣第644章 虞杭坤順利歸附第417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249章 福州科場第38章 心狠手辣第581章 硝煙再起戰意濃第654章 一開始就註定了第426章 鳳陵客出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