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朕有愧

雖然盧震的分析很有道理,但畢竟只是分析。

張超和張明之並不是必敗之局。

饒是如此,李鳳梧離開城頭之後,也開始陷入沉思,如果真的敗了,自己能否幫助襄陽守城?

有什麼辦法能夠在短期內提升襄陽守兵的戰力?

……

……

七月,如火如荼。

兩淮邊境如火如荼,利州路如火如荼,京西南路如火如荼。

大宋大內,卻如寒冬臘月。

大內垂拱殿,滿堂文武重臣,除了被遣往邊境戰線的,但凡在臨安之人,無一不在,就連抱病的參知政事錢端禮,也病怏怏的出現在人羣中。

不過官家體恤賜了座。

垂拱殿內一片凝重,幾無片聲,只有宮女呼哧呼哧給官家扇扇的聲音。

戰爭打響了半個月,局勢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

兩淮防線,在安豐軍境內抵禦穎州僕射忠義雄師的趙愷部,雖無重大勝利,但壽州守將朱鎮甫卻接連瓦解了夾谷清臣兩波攻勢……這兩波攻勢都是在慶王趙愷領兵策應的情況下,逼得夾谷清臣不得不退兵。

夾谷清臣不退就要遭受夾擊。

是以安豐軍防線,幾乎沒有丟掉一寸國土。

但其他防線卻堪憂。

盱眙城經歷了五天血戰,最終金兵以在城下留下了一萬二千餘屍體的代價,站上了城頭。

城內八千守兵全部陣亡!

守將劉夢虎殺至麾下無一人後,慷慨赴死。

盱眙知州趙楚在城破之前,便倉皇南逃,如今被看押在滁州。

盱眙軍防線即將面臨全線失守的危機,而坐鎮滁州的恭王趙惇和招討使李顯忠部,在盱眙守城戰中,並沒有馳援盱眙城。

如此,淮南東路的防線便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利州路防線上,雖然有老將吳璘和虞允文,但軍人出師勢盛,珉州已陷落,而大宋雄師卻還沒到達祁山……如今珉州陷落,祁山便顯得尤爲重要。

而最不被看好的京西南路防線,隨着張超和張明之的主動出擊,局勢也極爲詭異。

均州之兵在黑龍集一帶伏兵,全殲金兵三千。

但吳家集一帶的隨州之兵卻遭受了金人大軍壓境,好在黑龍集的均州之兵和古驛鎮的駐兵及時趕到,在隨州之兵損失過半的情況下,勉強站住了陣腳。

雙方如今對峙吳家集,都在等待時機。

這一次交戰,金兵在黑龍集損失三千誘兵,卻又在吳家集小勝,雙方的戰損各在四千左右。

吳家集便顯得至爲重要。

吳家集之後便是古驛鎮,一旦吳家集失守,古驛鎮便要面臨金人四千騎兵的衝擊,那時候就大勢已去,只能退守襄陽。

這種狀況下,張超和張明之進退維谷。

若是硬守吳家集,很可能導致守兵全滅。

若是放棄吳家集,不僅守兵要被追殺,就是古驛鎮也很可能遭受金人騎兵的追殺,能不能夠撤回襄陽還是個問題。

唯獨慶幸的,沒有如盧震分析的那般一觸即潰。

垂拱殿內沉凝了許久,纔在官家一句話下拉開了今日正事:一者淮南東路防線如何彌補,一者荊湖北路的兵馬如何馳援。

主要糾結於馳援京西南路還是馳援兩淮防線。

從如臨寒冬的氣氛裡走入如火如荼的氣氛,垂拱殿內爭得不可開交,主戰派重臣力主荊湖北路的兵馬馳援襄陽,而主和派們則希望馳援兩淮防線。

以荊湖北路之兵進入淮南西路,如此,淮南西路便有足夠的兵力分兵去淮南東路,補上盱眙防線被撕開的口子。

這其實很好理解。

主戰派重臣的觀點則是以戰制戰。

只要京西南路守住,就有機會進取唐鄧兩州。

而主和派的觀點則是守住兩淮防線,京西南路無關大局,只要襄陽不失,金人便無法通過京西南路進入大宋境內。

最終湯思退以辭相爲威脅,言下之意,如果你們西府主戰派繼續堅持,那麼我們東府三省就不配合了,洪适和蔣芾不得不退步。

對此官家也只能接受。

這個關頭,如果湯思退辭相,對戰事而言將是個巨大打擊。

如此,荊湖北路的兵馬,馳援淮南東路!

政令旨意發出後,垂拱殿內衆臣退下,趙昚坐在那裡沉默了許久,謝盛堂面容黯然……

啪!

趙昚忽然端起茶杯怒摔在地,“可惡!”

謝盛堂慌不迭給小太監和宮女示意,讓他們先行退下,自己連聲寬慰大官,“大官莫怒,湯相公也是爲了守住兩淮防線的國門。”

趙昚陰沉着臉。

朕知曉湯思退是爲了守住兩淮防線,可他以辭相爲威脅,這就太過了。

最重要的一點,趙昚清楚,盱眙失守後,父皇在德壽宮召見了湯思退,所以此舉很可能也是父皇的意思……

不就是害怕金人打破兩淮防線渡馬南下嗎?

朕連三個兒子都丟在兩淮防線,難道朕就不擔心!

荊湖北路那點兵馬,就算馳援兩淮防線,也只是杯水車薪,還不如用在京西南路,如此京西南路還可能有點作爲。

也許真有可能大敗紇石烈答魯部,從而進入唐鄧兩州。

如此戰略,不僅可解兩淮防線之危,甚至還可能繼續北上,如此進取的謀略不納,卻要採取保守的死守兩淮……

所以趙昚那句可惡,還真不好說是在說誰。

說湯思退的可能性更大,畢竟趙昚至孝,趙構做的再不好,趙昚也不會對他有多少怨言。

許久,趙昚才嘆了口氣,輕聲念道:“誰家兒郎守邊關,念疾去,寒光鐵衣照血膽,青衣冢冠;誰家娘子針輕衫,記歸期,倚窗望月竟無言,奈何夏寒?”

唸完之後又嘆了口氣,“朕有愧啊!”

是有愧無人支援的京西防線的邊境將士,還是有愧記着丈夫兒子歸期的女子……謝盛堂不敢揣摩。

只是黯然道,“大官休要自責,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爲大宋國土而戰、而死,皆是榮光。”

趙昚苦笑,“是麼?”

旋即下了決心,“罷了,召胡昉回臨安罷。”

無論戰事如何,議和是避免不了。

臨安定下戰略的時候,邊境戰事正緊,兩淮防線、京西南路、利州路三處戰事,終於上演了大決戰。

金人國內局勢本就動盪,不敢拖延。

務必要在入秋之前將戰局明朗化,是以取了珉州的完顏悉列大軍出城,欲要先一步奪取祁山,紇石烈答魯部全線出擊,欲要一擊擊潰吳家集和古驛鎮宋兵,直取襄陽。

而穎州的僕射忠義增兵安豐軍境內,不再主攻壽州、壽春,而是先取其他軍鎮。

已全線掌控盱眙軍的紇石烈志寧雄師南下,直撲滁州——知曉趙惇在滁州,紇石烈志寧大喜過望,在補充了兵源後,五萬大軍全數出動,務必要捉住大宋的恭王殿下。(。)

第258章 懸崖第413章 大宋唯一,雙正妻!第114章 陰才柳子承第8章 我要讀書!第154章 不服輸的韓侂冑第78章 大宋高富帥第113章 無敵寂寞第121章 畫餅充飢,搞定總捕頭第21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第147章 這尼瑪是要謀逆造反啊第56章 嶄新局勢第109章 書生正氣第108章 好大一個難題新書歷史維修工及本書完本感言第143章 我且抗旨,又若何?第49章 府學考試第127章 竟敢狎妓?第286章 大宋最強母老虎第9章 知縣威風第245章 且做盛世小官人第49章 府學考試第220章 絕境第15章 茫然的都水老爺第90章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流下來第81章 服了第131章 你贈我桐木,還之雞毛第456章 同一種軍弩,同一種刺客!第454章 誰反對?第133章 羣夫之女第234章 魏尚書打上門來第480章 趙、李共治天下第40章 護我袍澤歸故鄉第22章 宗澤後人第3章 青雲學社第118章 泰山之怒第251章 聽說你讓我一隻手?第6章 活的陸游!第345章 好一個不要臉的大宋雛鳳第107章 一命換兒孫富貴,吾之願也第396章 你是朕的相公!第201章 豔福不淺第68章 悲歡離合總是情第384章 太子之殤3第45章 死裡逃生第169章 培植黨羽第102章 唯有扶龍第314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第460章 將軍令!第197章 太學第383章 太子之殤2第423章 相公也任性第307章 天子一句話,臣子百萬血第190章 歸宋第164章 定情信物第429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125章 大細作韓侂冑第19章 入城即入坑第131章 落棋無聲第17章 流言猛於虎第272章 刀劍如夢第322章 收雙胞胎?第43章 三人三騎,叩城!第127章 竟敢狎妓?第10章 襄陽望族第35章 襄陽無人不知金人來第178章 我是嚇大的?第105章 士子有福第308章 放榜第6章 活的陸游!第92章 我有霓裳舞,十年無人知第35章 襄陽無人不知金人來第227章 活不過第二集第54章 烽煙散盡數風流第214章 三品大員來找茬第122章 功虧於潰第215章 太學風波第204章 風騷出來的禍事第294章 大宋的脊樑第89章 微臣這就滾第213章 趙惇借刀第218章 這裡的夜晚靜悄悄第422章 湯思退欲封王第134章 官家召,赴臨安第422章 湯思退欲封王第25章 “功德”與功德第211章 祭酒的選擇第190章 我不答應!第72章 姐妹同塌,不擁擠!第286章 吃瓜謬論第75章 願我大宋再出文與文正第186章 大理皇室的中興之心第450章 重臣齊聚,且立儲!第165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67章 撈取仕途資本第210章 過牆梯第168章 歷史上的段譽第174章 吐血的劉仲洙第43章 三人三騎,叩城!第448章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第16章 落棋
第258章 懸崖第413章 大宋唯一,雙正妻!第114章 陰才柳子承第8章 我要讀書!第154章 不服輸的韓侂冑第78章 大宋高富帥第113章 無敵寂寞第121章 畫餅充飢,搞定總捕頭第21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第147章 這尼瑪是要謀逆造反啊第56章 嶄新局勢第109章 書生正氣第108章 好大一個難題新書歷史維修工及本書完本感言第143章 我且抗旨,又若何?第49章 府學考試第127章 竟敢狎妓?第286章 大宋最強母老虎第9章 知縣威風第245章 且做盛世小官人第49章 府學考試第220章 絕境第15章 茫然的都水老爺第90章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流下來第81章 服了第131章 你贈我桐木,還之雞毛第456章 同一種軍弩,同一種刺客!第454章 誰反對?第133章 羣夫之女第234章 魏尚書打上門來第480章 趙、李共治天下第40章 護我袍澤歸故鄉第22章 宗澤後人第3章 青雲學社第118章 泰山之怒第251章 聽說你讓我一隻手?第6章 活的陸游!第345章 好一個不要臉的大宋雛鳳第107章 一命換兒孫富貴,吾之願也第396章 你是朕的相公!第201章 豔福不淺第68章 悲歡離合總是情第384章 太子之殤3第45章 死裡逃生第169章 培植黨羽第102章 唯有扶龍第314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第460章 將軍令!第197章 太學第383章 太子之殤2第423章 相公也任性第307章 天子一句話,臣子百萬血第190章 歸宋第164章 定情信物第429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125章 大細作韓侂冑第19章 入城即入坑第131章 落棋無聲第17章 流言猛於虎第272章 刀劍如夢第322章 收雙胞胎?第43章 三人三騎,叩城!第127章 竟敢狎妓?第10章 襄陽望族第35章 襄陽無人不知金人來第178章 我是嚇大的?第105章 士子有福第308章 放榜第6章 活的陸游!第92章 我有霓裳舞,十年無人知第35章 襄陽無人不知金人來第227章 活不過第二集第54章 烽煙散盡數風流第214章 三品大員來找茬第122章 功虧於潰第215章 太學風波第204章 風騷出來的禍事第294章 大宋的脊樑第89章 微臣這就滾第213章 趙惇借刀第218章 這裡的夜晚靜悄悄第422章 湯思退欲封王第134章 官家召,赴臨安第422章 湯思退欲封王第25章 “功德”與功德第211章 祭酒的選擇第190章 我不答應!第72章 姐妹同塌,不擁擠!第286章 吃瓜謬論第75章 願我大宋再出文與文正第186章 大理皇室的中興之心第450章 重臣齊聚,且立儲!第165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67章 撈取仕途資本第210章 過牆梯第168章 歷史上的段譽第174章 吐血的劉仲洙第43章 三人三騎,叩城!第448章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第16章 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