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破西夏軍1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氣候溫暖的四川地區這時更是到處都充滿生機昂然的春色。只有在吳曦的心裡,比冬天還要寒冷。

僅僅就在一個月以前,他還是坐擁十萬大軍,能夠號令四川四路,發號施令,莫敢不從。那個時候的吳曦正是躊躇滿志,雄心勃勃的時候,彷彿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信心十足可以在川中自立爲王。然而仗僅只是過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形勢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變化的起因,正是從楊炎進入四川開始。

在成都城下一戰,楊炎以士軍的家屬爲質,使得吳曦的八萬大軍在傾刻之間土崩瓦解,跟着他一起逃回興元府的士兵己經不足萬人。而在那一刻起,吳曦輸掉的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或是數萬軍隊,而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就是從那一刻起,吳曦就以經無法在掌控川中的局勢,吳曦的權勢,地位,以及吳氏三代在四川建立的威名都被輸得乾乾淨淨。

到了這個時候,即使是再沒有眼光的人也以經能夠看出,吳曦以經完了。隨着楊炎發動大軍進攻興元府,階州、文州、龍州、大安軍、利州、巴州等地的官員紛紛歸降楊炎,現在除了以經割讓給金國的天水軍、成州、鳳州三郡之外,吳曦能控制的就只剩下興元府一地了。

而原來吳曦手下的大將吉利、房大勳死於成都一戰中、戌萬州也於敗退的中途帶領兩千人馬投降了楊炎,就連鎮守饒風關的族弟吳晛,也向在金州的楊昌鵬訖降,只求能夠保全性命。現在的吳曦己是衆叛親離,到真是成了孤家寡人。

楊炎的大軍在一路上幾乎兵不血刃,只用了數日的時間就躍過了定軍山,直接抵沔水和兼水之賓。而且沿路收降各地人馬,現在居說人馬總數以經達到十佘萬人。而這時在興元府城中駐守的吳曦人馬,己不足萬人。

吳曦當然也知道,無論是誰投降,就算判再重的罪行,或許都還能保住一條生路。唯有自己是這次反叛的首犯,以經自立爲蜀王,而且又勾結金軍入川,無論從那一條來看,這都是操家滅門的大罪。既使是投降,也難免一死。有時吳曦照着鏡子,禁不住想起當年隋煬帝說過的那句話來:好大頭顱,誰來砍之。

不過和當年的隋煬帝窮途末路不同,至少現在吳曦還有一線生機,那就是還有金國。

以前吳曦曾經和金國達成過協議,在自己稱王之後,向金國稱臣,將關外八郡割讓給金國,並且以經接受了金國的冊封,以此還得金國的支持。雖然現在吳曦以經不可能再履行完這份協議,但畢竟有過這一層關係,並以經割給了金國天水軍、成州、鳳州三郡。而且這段時間裡,吳曦和金國的國師安澤關係處理的還不算,完全可以重新再談。

由於時間緊迫,吳曦一回到興元府之後,就立刻打發姚巨源趕去京兆府,去面見金國國師安澤和秦鳳路制置使完顏衍謀,說明現在的川中局勢,表示願意將興元府再獻於金國,並在金國爲臣,只求金國能夠發兵來援助自己。

興元府即三國時期的漢中郡,位置四川北部正中,西連定軍山,東接饒風關,北至大散關,南達米倉山,地勢險要之及,自古以來都是由關中進入巴蜀的門戶。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魏延即在此鎮守十餘年。金國現在以經得天水軍、成州、鳳州三郡,如果再能佔據興元府,等到打開了巴蜀的大門,所謂裂一角而破全局,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奪取川中之地。

而破川之後,就可以順江而下,進取江南之地。當年金國完顏宗弼、婁室等名將屢次進攻川中,但都欲取興元府而不得,吳曦就不信現在的金國就不想要這個戰略要地。只要金國對興元府動了心,那麼吳曦就有救了。

何況現在金國還有西夏爲援,楊炎本事再大,再善於用兵,恐怕也難以同時抵擋兩國的大軍。而且自己也是名將之後,又熟知川中地理,如果金國欲從川中進攻大宋,自己必會得到重用,因此在金國也未必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那怕再不濟,也可以在金朝繼續爲官,榮華富貴是跑不掉的。

也正是這樣最後的一線希望,才支持着吳曦以及他手下剩餘的這近萬人馬,繼續在興元府中拒守宋軍,等待着金國的答覆。但興元府離京兆府有四百餘里路程,而且多是山道,姚巨源不可能在幾天內就能返回的。吳曦現在也只能耐心等待。

這時宋軍以經在興元府城外駐軍三天了,但在這三天裡,宋軍毫無動靜,楊炎即不出兵攻城,也不派人勸吳曦投降。不知這是什麼用意。

按說這樣的局面吳曦應該感到高興纔對,因爲正好可以拖延時間,等待金國的援助。但吳曦心裡卻越來越不安:楊炎又有什麼陰謀詭計,現在他以經深知楊炎的厲害,可不敢再有一點輕視他的地方。面對這完全不合常理的局面,每天提心吊膽,但又無計可施。只盼着金軍快來。

如果吳曦要是知道,這時楊炎實際上跟本不在宋軍的大營裡,只怕連腸子都要悔青了。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1*7*K小說網※支持正版※※其實楊炎這時真的不在興元府城外的宋軍大營裡,而率領着一支人馬,正深入吐蕃境內,沿着青海湖邊前行。

在成都城下,吳曦的八萬大軍土崩瓦解之後,楊炎收隴降兵,整頓軍馬,集合了七萬大軍,留下楊輔、韓植、程夢錫等人守住成都,自已和趙月如,四川宣撫使王炎,帶領其他衆將,包括歸降的楊巨源、李好義等人,一起進攻興元府。人馬所到之處,沿路的府州軍縣紛紛倒戈投降,跟本沒有費力就直抵興元府城下。而且兵力也擴大到十萬餘人。

十五徐海心服1五十九皇城之戰(四)十二逆鱗5十四漁人得利3三十四向楊炎問計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十八金國變法(上)六十八結局(二)二海上突襲1一 出兵徐州 下十六弒君5三十四整編禁軍九金國的陰謀(三)八 橫生變故3六摩尼教的滅亡7三十五演武二十七突破 黃河防線(一)一一二杭愛山大戰十七擁立新君3十七大理使臣4四十四溧水攻防(三)四 四川驚變7十大破西夏軍1八十九陳州之戰(三)十七擁立新君3五 進攻海南5六十中計六十一意外的援軍(下)一零九受降西夏(下)六十中計七十一撤離東京四 再上征途1四 全線崩潰7十三宋軍出兵5三十七外患內憂(上)十六 廣州5四十五大宋的佈防(下)七夜襲成都2五逃亡8四爲民除害5八出使蒙古5六公主傾情5三變法圖治(二)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十三鄧王趙愷五十六議和(三)二十二分兵出擊(下)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四十九蘭州攻防(下)六十三襄樊(三)一雙懸日月5一一一疑兵之計(下)二十一麓山古剎五十四水陸並進六 臨安之夜3八十五小商河之戰(三)十七大理使臣2七鬥智鬥力3十四漁人得利1六十七再勝西夏(下)八十一敗軍(上)十八臨安的流言1十六弒君1一下旨南征7九廣南練兵4十二賜婚七出兵大理7十六掃平海盜6七十一撤離東京四 御駕親征 上十一征戰塔塔兒4十一 追上宋軍 上四十九蘭州攻防(下)四十二溧水攻防(一)七出兵大理7五十九半渡可擊(一)十七死守州衙4八出鎮北京4一一一疑兵之計(下)六公主傾情6十五脫困4十二闊亦田大戰2五誓師出發3七宗教的力量1一下旨南征3十回到臨安一 臨安的朝議2十一聖旨4八十九告密五誓師出發2九楊炎歸來1十一喜事成雙四 全線崩潰6十五白河伏擊五十八皇城之戰(三)四十九蘭州攻防(下)十二大金太子1十八蒙古軍出擊(下)六苛政3九十反間計(上)
十五徐海心服1五十九皇城之戰(四)十二逆鱗5十四漁人得利3三十四向楊炎問計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十八金國變法(上)六十八結局(二)二海上突襲1一 出兵徐州 下十六弒君5三十四整編禁軍九金國的陰謀(三)八 橫生變故3六摩尼教的滅亡7三十五演武二十七突破 黃河防線(一)一一二杭愛山大戰十七擁立新君3十七大理使臣4四十四溧水攻防(三)四 四川驚變7十大破西夏軍1八十九陳州之戰(三)十七擁立新君3五 進攻海南5六十中計六十一意外的援軍(下)一零九受降西夏(下)六十中計七十一撤離東京四 再上征途1四 全線崩潰7十三宋軍出兵5三十七外患內憂(上)十六 廣州5四十五大宋的佈防(下)七夜襲成都2五逃亡8四爲民除害5八出使蒙古5六公主傾情5三變法圖治(二)三十二戰象VS鐵浮圖十三鄧王趙愷五十六議和(三)二十二分兵出擊(下)八十八西夏的結局(二)四十九蘭州攻防(下)六十三襄樊(三)一雙懸日月5一一一疑兵之計(下)二十一麓山古剎五十四水陸並進六 臨安之夜3八十五小商河之戰(三)十七大理使臣2七鬥智鬥力3十四漁人得利1六十七再勝西夏(下)八十一敗軍(上)十八臨安的流言1十六弒君1一下旨南征7九廣南練兵4十二賜婚七出兵大理7十六掃平海盜6七十一撤離東京四 御駕親征 上十一征戰塔塔兒4十一 追上宋軍 上四十九蘭州攻防(下)四十二溧水攻防(一)七出兵大理7五十九半渡可擊(一)十七死守州衙4八出鎮北京4一一一疑兵之計(下)六公主傾情6十五脫困4十二闊亦田大戰2五誓師出發3七宗教的力量1一下旨南征3十回到臨安一 臨安的朝議2十一聖旨4八十九告密五誓師出發2九楊炎歸來1十一喜事成雙四 全線崩潰6十五白河伏擊五十八皇城之戰(三)四十九蘭州攻防(下)十二大金太子1十八蒙古軍出擊(下)六苛政3九十反間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