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種番薯

趁着現在還不到插秧的時候,二叔二嬸先將番薯種了。早在前一兩個月,二嬸已經將番薯育苗了。大家也應該知道,種番薯,一般都是插藤。

在楚家寨,番薯分兩個時期的,一種很早就可以吃,四五月份就有收成,是早熟的。其肉質很粉,白色,產量也非常高,外面烤番薯一般就用這種。

另外還有兩種,是四五月份種植的,當然,你得提前一個月左右育苗,要到七八月的樣子,才能收成。一種是紅肉的,一種是紫肉的。曬乾一般就用紅肉的,水煮的通常喜歡用紫肉的,最香的也是紫肉的,但產量也是最低的。

吃了飯,二嬸就挑着糞箕出門,先去割番薯藤。

二叔跟楚家強等人則是扛着農具朝地裡去,今年,番薯也不要種太多了,自己不養豬,也不養牛,種夠人吃就算了。

番薯適應性較強,抗逆性很突出,除對溫度要求較嚴外,對土壤及其他生態因子的適應性很廣。比較耐旱,需肥雖較多卻又耐瘠。

作爲爲無性繁殖作物,塊根及莖葉均可作爲繁殖器官。甘薯在大田生產中主要採用薯塊育苗的繁殖方法。

一個薯塊一般有五六列縱向排列的側根,側根枯死後,就留下了略微凹陷的根痕,位於根痕附近的不定芽原基萌動並穿透薯皮,即爲發芽。不定芽在薯塊上分佈,一般頭部多於中部和尾部,朝向土表的陽面(背面)多於朝向壟心的陰面(腹面),塊根的發芽存在頂端優勢。

“一定要育苗的嗎?直接用薯塊種植不行?”李泉詢問道。

“用薯塊不是不行,但效果差,而且用量大。你用薯塊的話,那薯塊就叫做母薯,她本身還會繼續生長的。種下去之後,的確會衍生出一些小番薯,但註定不能長大,因爲肥力都被母薯搶走了,小番薯只是依附母薯生長而已。然而,老薯頭不好吃。”楚家強開口道。

老薯頭,也就是母薯到時候會生長很大,一個番薯足球大也不足爲奇,偏偏不好吃,就是豬也不大喜歡,何況人?

“另外,你這得用多少番薯種下去?育苗就不同,將薯藤割了,過段時間又會長出來,培育一片地,你可能能將整座山都種上番薯。這也是爲什麼這玩意在古代剛傳進來的時候,迅速推廣的原因。”楚家強接着解釋道。

培育薯苗的時候也很有講究,首先是挑選薯種,種薯選用具有本品種特徵、皮色鮮明、生活力強、單個重150-250克的健康種薯。嚴格剔除帶病、皮色發暗、受過冷害、薯塊萎軟、失水過多、受過熱害以及破皮的薯塊。

地方也要選好,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管理方便、未種過薯類作物的地塊做苗牀,苗牀長度依地勢和需要而定,用鐵杴略爲拍實。牀邊四周開40釐米的深溝以利排水。

二嬸將那些壯苗割下來,這些壯苗有利於形成既早又粗壯的不定根,使幼苗成活快,結薯早而多,產量高。壯苗的標準是莖皮光滑,葉大色濃,漿汁多。

到了地頭,楚家強先將地一邊的雜草翻過來,赤裸出一行地面。這時候二叔用鐵杴在上面起溝,這些地溝不用很深,是用來填埋雜草的。那些雜草本身就是很好的綠肥,可以合理利用,這就是農民的智慧。

“幫忙,將那些我除掉的雜草弄到溝裡面,注意要均勻。”楚家強對周福榮等人喊道。

隨後,他讓其他人按照他剛纔的方式,將雜草一段距離一段距離地翻出來。他還有事做,那就是等那些雜草填在溝裡面之後,下一點草木灰做肥料,是很好的有機肥,然後回溝起壟。

前作如爲春化作物,可採用畦溝隔年輪換,在溝底進行深翻的方法。整地作壟最好在晴天土壤水分適宜時進行,並增施有機肥,做成高30釐米、寬1米左右(連溝)的高壟,有利於土壤疏鬆,通氣性好。

“還挺複雜的呀!這番薯不是很容易生長的嗎?怎也那麼難伺候?”周福榮嘀咕道。

“生長容易是沒有錯,但你想要它高產,沒有一點功夫那行?要不然,大家直接種番薯,這世界就不會有饑荒了。”楚家強說道。

二嬸很快挑來一擔薯藤,萬老夫人等老人家幫忙扦插。原本,楚家強讓他們別來的,但這些人愣是要過來,說再不動,骨頭都快要鏽透了。他們現在雖然大富大貴,但以前也不是沒有做過這種事情,所以不用二嬸教,他們都能做得很好。

扦插也需注意,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插的稍稀一點,遲插的稍密一點;熟期遲、單株生產力大的適當稀植,反之適當密植。

扦插方法一般採用斜插法,將有4-6個節、長15-20釐米的薯苗,傾斜與地面成一定角度插入土中3節左右。對於土層深厚、肥水條件好和早插地,可採用淺平插法,用具有5-8個節、長20-25釐米的薯苗,將其中3-5個節呈水平狀淺壓於壟中,深度3-4釐米,使薯苗各節處於同一個深度,並均勻用力壓土。

對乾旱地區、土質較瘦和旱季插時,宜採用直插法,將長10-15釐米約有3-5個節的薯苗,直插入土2-3節。

爲保證甘薯扦插後保全苗,應做到“四不插”,即在暴雨不插、西北風不插、光照強烈不插、久晴土燥不插,以防止缺株斷壟。

“上次我在一個地方看到很特別的種法,人家的番薯都是不在泥土裡面的,直接掛起來,收番薯的時候就很容易,而且隨時可以看到番薯的生長情況。”陳武開口道。

“你說的是無土栽培吧?那玩意是高科技,農村人那裡玩得起?城市裡面沒有土地,只好這麼幹,農村到處都是田地,也沒必要搞那些。”洪老笑道。那種種植方式,他也不是沒有見過,的確挺新穎的。

楚家強點點頭,很贊同洪老的說法。

第601章 撿錢第501章 佛跳牆第275章 馬爾代夫第34章 風溼骨痛第794章 洗髮水第79章 唐福的震驚第422章 完成第350章 精彩夜第523章 白蛇第261章 選購婚戒第114章 滿山野果第658章 出國留學第322章 外出第131章 鎮長的驚訝第532章 涼粉草第793章 治腳氣第589章 潘家園第285章 骨牌第117章 各顯神通第177章 泉水考察第709章 流星雨第497章 小松鼠幫忙第95章 看風水第343章 種羣鬥爭第761章 買狗第181章 手工藝品第758章 金銀花第584章 相認第397章 種西瓜第330章 真僞鑑定第788章 田中一郎的野心第180章 放風箏第285章 骨牌第558章 住房問題第439章 安全隱患第747章 油菜花第761章 買狗第780章 鍼灸比試第225章 買車第596章 衝突第556章 論醫第618章 收穫第642章 製作月餅第564章 坐飛機的感覺第440章 新物種第792章 茶葉深加工第300章 雲開圩第532章 涼粉草第699章 猴子的離開第589章 潘家園第740章 傾巢而出第233章 偷襲第512章 五大仙第221章 考察隊迴歸第4章 神奇的湖水第20章 搭瓜棚第760章 養狗前景第805章 黑魚第695章 苦差第5章 山河圖的弊端第471章 蚊子第396章 熊出沒第562章 京城的農村第459章 舉起手來第14章 真氣救人第341章 挖木薯第646章 登高第732章 巡視村子第296章 羣蜂攻擊第401章 母雞偷蛋第172章 奇石第200章 松鼠幫忙第252章 毒箭蛙第430章 豆腐宴第163章 螢火蟲第637章 摘菱角第518章 猴子惹蜂第206章 拐棗第115章 驚魂坡第106章 捉野雞第778章 你又不會?第361章 找到人了第116章 咬人草第808章 孩子的作文第559章 樣品房第381章 鬥地主第730章 折服第261章 選購婚戒第204章 跳房子第630張 喜訊第567章 九龍壁第636張 小熊捉魚第692章 化石第165章 建議第212章 山間野果第333章 幾秒光明第754章 死而復生第262章 白語琴第799章 我會負責的
第601章 撿錢第501章 佛跳牆第275章 馬爾代夫第34章 風溼骨痛第794章 洗髮水第79章 唐福的震驚第422章 完成第350章 精彩夜第523章 白蛇第261章 選購婚戒第114章 滿山野果第658章 出國留學第322章 外出第131章 鎮長的驚訝第532章 涼粉草第793章 治腳氣第589章 潘家園第285章 骨牌第117章 各顯神通第177章 泉水考察第709章 流星雨第497章 小松鼠幫忙第95章 看風水第343章 種羣鬥爭第761章 買狗第181章 手工藝品第758章 金銀花第584章 相認第397章 種西瓜第330章 真僞鑑定第788章 田中一郎的野心第180章 放風箏第285章 骨牌第558章 住房問題第439章 安全隱患第747章 油菜花第761章 買狗第780章 鍼灸比試第225章 買車第596章 衝突第556章 論醫第618章 收穫第642章 製作月餅第564章 坐飛機的感覺第440章 新物種第792章 茶葉深加工第300章 雲開圩第532章 涼粉草第699章 猴子的離開第589章 潘家園第740章 傾巢而出第233章 偷襲第512章 五大仙第221章 考察隊迴歸第4章 神奇的湖水第20章 搭瓜棚第760章 養狗前景第805章 黑魚第695章 苦差第5章 山河圖的弊端第471章 蚊子第396章 熊出沒第562章 京城的農村第459章 舉起手來第14章 真氣救人第341章 挖木薯第646章 登高第732章 巡視村子第296章 羣蜂攻擊第401章 母雞偷蛋第172章 奇石第200章 松鼠幫忙第252章 毒箭蛙第430章 豆腐宴第163章 螢火蟲第637章 摘菱角第518章 猴子惹蜂第206章 拐棗第115章 驚魂坡第106章 捉野雞第778章 你又不會?第361章 找到人了第116章 咬人草第808章 孩子的作文第559章 樣品房第381章 鬥地主第730章 折服第261章 選購婚戒第204章 跳房子第630張 喜訊第567章 九龍壁第636張 小熊捉魚第692章 化石第165章 建議第212章 山間野果第333章 幾秒光明第754章 死而復生第262章 白語琴第799章 我會負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