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女子地師

徐無鬼不會看不明白這一點,可這就是大勢,看明白不等同有辦法去改變。

如今大勢就是朝廷與青陽軍連年大戰,江北各州精兵已經被抽調一空,使得朝廷不得不放權於地方督撫豪強。在這等情況下,如果徐無鬼逼反了遼東,遼東鐵騎打出清君側的旗號南下,頃刻間就能兵臨帝京城下,如今朝廷威望大損,能有幾路勤王人馬尚不好說,甚至還會有人響應遼東的號召,那些帝京城中的帝黨們說不定會主動打開城門,迎接遼東鐵騎,誅殺攝政王一黨,就好似當年朝廷諸公引西涼軍入西京平定外戚內宦之亂。

這便是陽謀,陰謀被看破之後,便失去了大半作用,可陽謀無所謂看破與否,堂堂正正,讓人明知結局如何卻又無可奈何。

當然,李玄都並不希望走到這一步,因爲時間不對,朝廷還未人心盡失,在西北還有趙政和秦襄,在中原腹地還有張肅卿等仍舊忠於朝廷的督撫重臣,遼東在這個時候進入帝京,只會徹底摧毀朝廷,使得天下四分五裂,卻無法奪取天下,反而還會被仍舊忠於朝廷之人羣起而攻之,成爲衆矢之的,甚至是爲他人作嫁衣裳。這只是走投無路的下下策,如果可以,李玄都還是要繼續韜光隱患。

陸地形勢,北高南低,歷來就有北上和南下的說法,北方又以遼東位於最北方,幽州正是北方幽冥之州的意思,高居遼東,便是居高臨下,虎視中原。

時間進入天寶十九載,秦素已經三十六歲,直奔不惑之年,再不見半分年輕稚嫩,只是未曾嫁人,也不好以夫人稱之,再稱呼大小姐也有些不合時宜,因爲秦素身懷“陰陽仙衣”的緣故,有人查證考據,這“陰陽仙衣”乃是上代地師之物,後來上代地師不知所蹤,這仙衣也不知去向,秦素夢中得仙人授予此仙衣,便是繼承了地師的道統,於是上下稱之爲地師,與江南的天師相對應。

如今遼東已有精銳七萬餘人,鎮守遼東已經足夠,真要揮師入關,進入帝京,也勉強可以。可是要以此問鼎天下,卻是萬萬不夠了。眼下的當務之急在於擴軍,而擴軍則離不開錢糧和人口。真正的精銳士兵必須專事操練,也就是“脫產”二字,脫離農事生產,需要旁人供養,而士兵只能是青壯男子,青壯男子又是農事的頂樑柱,換而言之,多一個士兵,便少一個農夫,一增一減之間,便是兩倍的差距,這也是歷朝歷代窮兵黷武難有好下場的原因。

天下萬事,離不開糧食,雖然這些年來,秦素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不過也無非是農具的改善,她畢竟不是真正的地師,想要從種子上着手,還是沒有頭緒。

因爲糧食的緣故,擴軍速度始終不快,又因爲江南戰事的緣故,人蔘、鹿茸、貂皮的買賣也大受影響,而且遼東苦寒,人口數量比不得關內和江南,就算因爲朝廷同意屯田,遼東接收了許多從關內逃難至此的流民,仍舊缺口很大,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之事,只能徐徐圖之。反觀宋政,佔據了天下最爲富饒的江南,又隨意裹挾流民,錢糧不愁,人也不缺。

在這種情況下,秦素將目光放在了女子的身上,因爲禮教的緣故,男子主外,女子主內,許多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是操持家務,以至於相當的人力被浪費掉了,如今男子人力捉襟見肘,那麼女子呢?只要解除禮教對於女子的束縛枷鎖,讓女子也走出家門,參與到勞作之中,女子豈不是也能撐起半邊天?

更何況秦素本身就是女子,還可以起到以身作則的效果。不過此舉也有一個弊端,必然會大大得罪儒門,引起儒門的百般指責,於聲名不利。

只是秦素再三計較之下,還是決定放開禮教對女子的束縛枷鎖,儒門指責,只當是蚊蠅哼叫。金帳不懂禮教,同樣能入主中原,可見非常時當行非常事。

不過秦素也明白,這種事情不能以政令強行推動,而要以利誘導,遼東也可以種棉花,可以紡織成棉布,完全可以從紡織作坊入手,許以銀錢,僱傭女工,同時兼顧禮教風氣,讓女工與男工分開,這種情況下必然會有女子按捺不住,出來做工補貼家用,如此因勢利導,形成風氣,再通過從衆之心態徐徐推動,那就是水到渠成。

其實趙政在秦中府一戰的時候也有過類似政令,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只是此乃戰時,能夠以戰令推行,旁人也說不出什麼,待到戰事結束,就很難行得通了。秦素卻是要將此舉變爲一種常態,大大發揮女子的作用,解放出更多人力。

當李玄都走出這步棋之後,觀戰之人頓時議論紛紛。委實是李玄都此舉實在是離經叛道,儒門中人已經有人開口大聲斥責,反倒是道門中人只是議論,並無指責。除了李玄都是道門中人的緣故之外,道門中女子人數衆多也是原因之一。

爲何俗世中的女子地位不如男子,甚至是男尊女卑?其根本原因在於男女體力上的差異,女子體弱,不如男子,許多男子可以做到的事情女子不能做到,比如從軍殺敵,女子體弱,正面交鋒廝殺,必然不是男子的對手。戰場上得不到的,其他地方自然也得不到。

可爲何在江湖中女子的地位不弱於男子,並無男尊女卑的說法?因爲各種功法消弭了男子和女子在先天體力上的差異,女子同樣可以躋身長生境,同樣可以飛天遁地,開山裂石,男子可以做到的,女子也能做到,那麼男女的地位自然趨於平等。

在一衆道門女子看來,李玄都這步棋並無錯處,理應如此。女子只有擺脫禮教的束縛,開始自食其力,而不是依附於男子爲生,才能提高自己的地位,反抗壓迫。其中道理再淺顯不過,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靠山靠水,不如靠自己。

儒門大祭酒和隱士們自然不會像普通儒門弟子那般只看到了禮教這一層,他們看得更爲深遠。

白鹿先生讚歎道:“這是一招無理手,宋政如果沒有提前預料,要吃大虧。”

赤羊翁淡淡道:“放開禮教,改良農事,發展商貿,這些想法頗有地師的風範,難怪地師把他當作衣鉢傳人。只是如此一來,難免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非是我儒門所尋求的大同。”

紫燕山人看了大祭酒們一眼,“這類棋局推演,當以司空大祭酒爲最,不知司空大祭酒是什麼看法?”

司空道玄沉吟了片刻,說道:“宋政之手段,難逃當年天師教、太平道的窠臼,不過是假借怪力亂神聚人成事,若是不能收穫士人之心,終究是烏合之衆。反觀李玄都之手段,雖然有離經叛道之舉,但收攏流民、鼓勵農桑、開拓荒地,以良家子爲兵,北御金帳,南望中原,皆是堂堂正正的帝王之謀,中規正軌,挑不出什麼錯漏。”

赤羊翁點頭表示認可,“這局棋就看十年之期了。”

天寶十九載,相較於平靜的遼東,朝廷和青陽軍再次交手,在各地督撫的支持下,朝廷大軍攻克廣陵府,設下江北大營。只是青陽軍很快就捲土重來,九月攻破江北大營,十月攻克廣陵府。

朝廷建立江南大營,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用來困住金陵府,二來可以庇護漕賦重地。而駐紮於廣陵府城外的江北大營可以從北面威脅金陵府,監守大運河運輸線,並庇護兩淮一帶的鹽賦重地。

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的先後告破,不僅是漕運賦稅重地失守,也意味着在江北各州已經沒有直接聽命於朝廷中樞的官軍,只能依賴於各地督撫自行招募的軍隊。就算朝廷能平定青陽軍之亂,在這場大亂中發展壯大的各地督撫也成尾大不掉之勢,更甚於前朝的領兵藩王。

秦素曾派出高手查看情況,發現所謂的江北大營之內,不像軍隊,形同市集,吃喝玩樂,娼賭俱全,此等軍隊,也難怪不是青陽軍的對手。

對於此等情況,便是徐無鬼,也迴天乏力,他剛想有所動作,朝堂內外便有無數隻手把他拉住,讓他動彈不得,除非他能狠下心腸將內外全部清洗一遍,可重病用猛藥,很有可能就會一命嗚呼,此時的大魏朝廷就是一個重病之人。再者說了,這個徐無鬼也未必有如此決斷,換成現世中那個要推翻徐家天下的徐無鬼還差不多。

此戰之中,江北大營近乎全軍覆沒,唯有遼東新軍強行突圍。這支遼東新軍,皆是良家子從軍,身世清白,忠勇可靠,也從無空額空餉之事,訓練有素,更配備了大量火器,以萬餘人的兵力,擺成車陣,擊潰三倍於己之敵,後在齊州援軍的接應下,退入齊州境內休整。

這一戰,遼東新軍威震江北,領軍將領更是一戰成名,而此人便是秦素早年網羅的有志之士之一,太平會中有其名。

第二百零三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二章 話廟堂第十一章 改制第十二章 舊情第十九章 小兒女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二百八十七章 擒拿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門家丁第一百九十四章 女兒酒紅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途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一百七十一章 人去樓空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佩劍第一百五十五章 攻守第三十八章 暗渡陳倉第四十九章 影之術第七十九章 物歸原主第二百五十一章 赴約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而不僵第二百一十八章 蚌鶴相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山不就我第六十一章 兄妹而言第四十六章 師徒之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八十一章 攔路第三百零八章 巫咸第一百九十二章 衷情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行其是第一百九十八章 龍老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男盜女娼第七十章 師姑非煙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嫂六叔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姓多苦第一百四十章 天井激戰第八章 鳳凰膽第二十二章 奇正相合第六十六章 何苦來哉第一百零六章 女子劍仙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第五十九章 同境無敵第六十七章 青雲第二十三章 沈大先生第一百七十六章 勝天半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七章 老湯第一百五十七章 道理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十三重天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劍當空第一百五十三章 演武第一百三十六章 手刃仇敵第一百二十三章 祭壇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而不僵第二百二十七章 婚事第六十章 怨憎會第三十五章 裴家公子第六十八章 策凌第二百零二章 冬雪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二百三十三章 道祖的歸道祖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六十七章 伸冤第十七章 二三事(七)第九十二章 相顧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又是青鸞第五十一章 閒棋冷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五章 燈下黑第十五章 又見太平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六十二章 落花時節又逢君第十四章 六字光明咒第二十九章 煙雨樓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三十章 一波又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光暗第一百三十章 追逃第九十八章 儒道合流第五十九章 喪家犬第五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零七章 三分絕劍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第二百零九章 儘管去殺第七十七章 太多太少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算偷襲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二百零九章 欽天監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亂登山第六十一章 三綱陣第三十七章 純粹武夫第一百七十七章 兩女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絕學第八十二章 龍脈氣運第七章 名門正派第三十三章 天王殿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心中猜測
第二百零三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四十二章 話廟堂第十一章 改制第十二章 舊情第十九章 小兒女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二百八十七章 擒拿第一百五十六章 西門家丁第一百九十四章 女兒酒紅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途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一百七十一章 人去樓空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佩劍第一百五十五章 攻守第三十八章 暗渡陳倉第四十九章 影之術第七十九章 物歸原主第二百五十一章 赴約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而不僵第二百一十八章 蚌鶴相爭第一百二十七章 山不就我第六十一章 兄妹而言第四十六章 師徒之間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八十一章 攔路第三百零八章 巫咸第一百九十二章 衷情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行其是第一百九十八章 龍老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男盜女娼第七十章 師姑非煙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嫂六叔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姓多苦第一百四十章 天井激戰第八章 鳳凰膽第二十二章 奇正相合第六十六章 何苦來哉第一百零六章 女子劍仙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第一百九十四章 徐十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道通第五十九章 同境無敵第六十七章 青雲第二十三章 沈大先生第一百七十六章 勝天半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七章 老湯第一百五十七章 道理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十三重天第八十八章 美酒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劍當空第一百五十三章 演武第一百三十六章 手刃仇敵第一百二十三章 祭壇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而不僵第二百二十七章 婚事第六十章 怨憎會第三十五章 裴家公子第六十八章 策凌第二百零二章 冬雪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二百三十三章 道祖的歸道祖第二十二章 比武第六十七章 伸冤第十七章 二三事(七)第九十二章 相顧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又是青鸞第五十一章 閒棋冷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八人名單第五章 燈下黑第十五章 又見太平第二十章 少女淑寧第六十二章 落花時節又逢君第十四章 六字光明咒第二十九章 煙雨樓第二百二十章 誰是黃雀第三十章 一波又起第二百九十六章 光暗第一百三十章 追逃第九十八章 儒道合流第五十九章 喪家犬第五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二百零七章 三分絕劍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仙第二百零九章 儘管去殺第七十七章 太多太少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算偷襲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二百零九章 欽天監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亂登山第六十一章 三綱陣第三十七章 純粹武夫第一百七十七章 兩女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絕學第八十二章 龍脈氣運第七章 名門正派第三十三章 天王殿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心中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