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婚事

北龍的山勢巍峨雄壯,出崑崙山向東,南山、中嶽綿延縱橫,衆山環擁相抱,形成一系列進龍、福龍佳地。山側之西水入龍門西河,山側之東水入幽州東流至海。北邙山就是南山餘脈,故而風水極佳,引得歷代帝王將相在此修築陵寢。

如果將北龍看作一條走江入海的巨龍,那麼龍尾在崑崙,龍首在東海之濱的渤海府,五行山是逆鱗,帝京城剛好是點睛位置。

當年大魏太宗皇帝修建皇城,由當代地師親自主持,又有近百名堪輿高人從旁協助,使得整個皇城成爲帝京核心,如果說帝京城是爲北龍的龍眼,那麼皇城就是瞳孔。將帝京城外兩道合圍圈的山水靈氣盡數匯聚於此。以此構建大陣,若能完全開啓,便是二劫地仙也無法抵禦大陣的磅礴威力,不得不退避三舍。

不過這陣法也有缺陷,只能阻擋與天道生出感應之人,也就是天人境修爲以上之人才會受到大陣的限制,其他人則不受限制。

換而言之,此等陣法只能用來防範宮廷政變,若是人家的大軍堂堂正正攻入帝京城內,斷絕皇城內外各種聯繫,此陣便會不攻自破。更何況五行山和渤海府的形勢更爲艱難,很有可能會先帝京城一步陷落,所以儒門不能依靠此陣來抵擋遼東大軍,反而還要禦敵於帝京城外。

儒門的難處是隻有龍老人一人,可道門卻有李玄都、秦清兩人,上次一對一的情況下,龍老人和李玄都打了個兩敗俱傷,這次如果是李玄都和秦清聯手,就算龍老人手中再多出一件仙物,也很難抵擋了,除非龍老人能夠躋身一劫地仙。

這種頹勢並非一兩日之間形成的,其實早在心學聖人的時代,便有了此等苗頭,只是心學聖人神通廣大,以一己之力強行鎮壓道門。待到心學聖人離世之後,道門又陷入內鬥之中,可以說張靜修、徐無鬼等人都是因爲內鬥而離世,如果道門能夠萬衆一心,那麼今日來到帝京城的就不是隻有兩人,而是六人。

其中道理,也很簡單。

一是儒門作爲天下共主的時間實在太久太久,過於安逸,內部難免腐化,新人和年輕人難有出頭之日,如同一潭死水,不是一位聖人就能扭轉。反而道門內部一直處於極爲激烈的競爭之中,不斷有老人死去,不斷有新人出頭,好似活水,人才輩出。

二是農事的進一步發展,此乃包括地師徐無鬼在內的歷代道門高人有意推動。水稻產量較前有了提高,一般稻田畝產二石到三石,有些地方甚至能達到五、六石。又有玉米、番薯等高產作物自海外傳入。玉米又稱玉蜀黍,種植已達十餘州,番薯又稱紅薯,俗稱地瓜,產量很高,每畝可得數千斤,所以傳佈很快。之所以如今饑荒遍地,流民無數,是因爲戰亂和苛政的緣故,與氣候和種植關係不大。

除此之外,棉花等作物的種植已遍佈於天下,地無南北皆宜之。江州的松江府以及中州、直隸、齊州、晉州、秦州的一些地方,棉田不下百萬畝。

在此種情況下,商貿得到極大發展,遠勝歷朝歷代,海貿因此而興盛,大量白銀流入,使得白銀逐漸取代了銅錢,成爲主要貨幣。大魏朝廷的稅收也從過去的幾百萬兩白銀變成如今的數千萬兩白銀。

在此過程中,儒門並沒有什麼動作,道門反而抓住了以海貿爲主的商貿機遇,自身得以壯大,清微宗、補天宗等宗門一躍成爲富可敵國的豪強。有了錢,便能聚人,便能成事。如果秦清一窮二白,憑什麼經營遼東?大魏朝廷變成如今局面,財政崩潰就是首要原因。

正因如此,世間英才不斷流入道門,又因道門內部的激烈競爭而得到磨礪,於是涌現出了一大批人傑,反而是儒門在吃完心學聖人留下的老本之後,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方纔導致了今日的青黃不接。

究其原因,世道發展引起的種種變化,纔是真正的大勢所趨。

徐載元全軍覆沒之後,景修大軍一路暢通無阻,攻至帝京城下。三大營龜縮城內,嚴守不出。

秦襄與趙冰玉兩軍對壘,李玄都率領道門之人繼續北上帝京。

此時帝京城戒嚴,城門關閉,隔絕內外。帝京城外的玉青園又空了出來,李玄都等人還是落腳於玉青園中。

李玄都此番重回玉青園,頗多感慨。此地位於帝京城外以北,距離安定門大概一個時辰的路程,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細算下來,這是他第三次上京。前兩次上京,結果是一壞一好,他希望第三次能有一個圓滿結局。

玉青園內還是老樣子,許多道門中人也都曾在此地居住,倒是不必如何收拾,按照老樣子即可。

李玄都給秦清去信一封,希望他率軍抵達之後能夠移步玉青園,有事相商。除此之外,也是巧了,白繡裳跟隨李玄都一道而來,秦素跟隨秦清一道而來,剛好能夠各自夫妻團聚。

安排完這些之後,李玄都把張鸞山請了過來,就在李玄都的書房中,兩人隔着書案,相對而坐。

李玄都先是說了些客套話,然後話鋒一轉:“安寧兄已經不是不惑年紀,卻還未曾婚配,不知可有中意人選?”

張鸞山本就是聰慧之人,只是稍微一怔,便聽出了李玄都的話外音,反問道:“紫府打算爲我做媒?”

李玄都笑了笑:“做媒談不上,只是關心一下好友,不許嗎?”

“可以,當然可以。”張鸞山玩笑道,“大掌教垂詢,豈敢不應?”

李玄都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雖說我們修道之人,壽命極長,不急於在年輕不曉事時就將終身大事定下,但安寧兄已經不惑,正是遇事能明辨不疑之年,也該對自己的終身大事有個謀劃,還是說安寧兄打算像老天師那樣,終身不娶?”

張鸞山沉吟不語。

正如李玄都所說,他已經是不惑年紀,遇事明辨不疑,哪裡還不明白李玄都的意思,李玄都話裡話外的意思,已經爲他挑選了一個合適人選。這也在情理之中,李玄都想要彌合道門內部的各種矛盾,進一步整合道門,聯姻是一種極爲有效的手段,他本人與秦素、秦清與白繡裳,都是極佳的例子。

張鸞山不由猜測,李玄都會挑選誰作爲聯姻人選?張鸞山的第一反應卻是陸雁冰,心中暗暗苦笑,李玄都該不會想讓自己這個不惑年紀之人做他這個還不到而立年紀之人的妹夫吧?

如今道門內部,許多人都在猜測陸雁冰最終會花落誰家,李玄都並非聖人,對於自家人還是頗爲大度寬容,那麼作爲李玄都的妹妹,陸雁冰的身份便相當不俗了,娶了陸雁冰,便是與李玄都攀上親戚,連帶着遼東秦家也是沾親帶故,可謂一步登天。所以對陸雁冰上心之人不在少數,只是陸雁冰的心思主要放清微宗的權位上,倒是不怎麼在意這些。

其實陸雁冰很明白,都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師父李道虛不在了,便是長兄如父,二師兄一向不管事,也就是李玄都來管此事。也許李玄都會尊重她的意見,不過她並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她只希望未來的丈夫能幫助自己更進一步,而不是自己成爲未來丈夫的登天之階。

換而言之,她希望自己未來的丈夫更像師父李道虛,而不是師叔李道師。

正因如此,也難怪張鸞山會想到陸雁冰身上,只是張鸞山覺得兩人年紀相差太大,其實他與司徒玄策、張海石勉強可以算是同輩之人,當年司徒玄策造訪正一宗的時候,他便在場,雖然那時候的他還是個小小少年,司徒玄策已經名滿天下,可李玄都、陸雁冰等人還未出生,便是差距。

正當張鸞山想着應該如何婉拒李玄都好意的時候,就聽李玄都說道:“不知安寧兄覺得陰陽宗的上官師姐如何?”

張鸞山一怔,大感出乎意料之外。

李玄都笑吟吟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上官師姐也是三十幾歲的人了,縱然比安寧兄小些,也不會小上太多,不會引來非議。至於身份,她是地師義女,得了地師的‘陰陽法劍’和‘天陽地陰燭龍印’,是陰陽宗的宗主,安寧兄是老天師的繼子,得了老天師的‘天師雌雄劍’和‘天師印’,執掌正一宗的門戶,正是門當戶對。”

張鸞山被李玄都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李玄都接着說道:“地師曾經攻打大真人府,老天師也曾討伐北邙山,互有勝負,最終兩位前輩在崑崙洞天一起飛昇離世,也算是難得的緣分。若是安寧兄迎娶上官師姐,那便意味着天師一脈和地師一脈一笑泯恩仇,過去的恩恩怨怨,從此一筆勾銷,不失爲一樁可以流傳後世的佳話,不知安寧兄意下如何?”

張鸞山這才明白李玄都的用意。除了最後一次玉虛鬥劍,前幾次的玉虛鬥劍都是由當代天師和地師共同主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天師和地師分別代表了正道和邪道,如果天師傳人和地師傳人成爲一家人,那麼意味着綿延千年之久的正邪之爭將徹底不復存在,都是重歸道門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昇之後第二百四十二章 洞天第一百四十三章 正一神霄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一百九十五章 燈下黑第一百三十八章 風波暫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攔路劫財第二百章零三章 陸雁冰第八十九章 以一敵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四十八章 松竹館第五十八章 江河倒灌第九章 書房之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第一百八十二章 清微規矩第九十五章 夕陽西下第五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七十四章 劍意第二百二十五章 應約而至第五十三章 單人破陣第一百五十一章 陰氣聚煞第三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五十八章 言語攻心第六十章 怨憎會第六十六章 藏龍臥虎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玉龍第三十四章 不堪一擊第二百章零五章 起身迎客第一百一十九章 傀儡第一百八十一章 兌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金陵府第三十六章 拖延第一百九十九章 過去第四十五章 新成員第五十章 金剛不壞第二百三十八章 追逃第二章 錦衣青鸞第三十五章 明理汗第一百一十八章 百歲乃去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二十四章 方便法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個賭字第三百一十六章 地水火風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心中猜測第三十章 撼王庭第三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零二章 結怨舊事第九十六章 話本小說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一百四十章 慕容畫第二百九十九章 邪神第五十七章 方丈島第二章 賬房先生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九十三章 講規矩第一百六十章 傳國璽第四十一章 陳放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一百三十二章 崑崙第二百零一章 大婚之日第八十四章 過手如登山第一百八十二章 禍從口出第一六十章 齊飲冰第二百八十章 神遊天外第一百六十章 傳國璽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位公子第九十三章 來客登山第七十二章 無道來人第三十一章 天樂宗第一百八十三章 湖上簫聲第二百七十三章 魔道中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山不就我第四十二章 再起漣漪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影成三人(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勝負第一百二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七十三章 大罪十二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一百三十二章 崑崙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一百七十章 生者如斯第二百一十七章 仙鶴神針第八十二章 八部衆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心中猜測第七章 藏書樓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八十三章 大妖似仙第六十六章 玉牢之前第四十章 戰船橫江第四十三章 九河南山第八十四章 青丘山洞天第六十六章 好戲開場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明六巫第七十三章 叔叔嫂嫂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人露相第四十章 鬥毆
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昇之後第二百四十二章 洞天第一百四十三章 正一神霄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一百九十五章 燈下黑第一百三十八章 風波暫定第一百二十九章 攔路劫財第二百章零三章 陸雁冰第八十九章 以一敵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一百四十八章 松竹館第五十八章 江河倒灌第九章 書房之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八宗第一百八十二章 清微規矩第九十五章 夕陽西下第五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七十四章 劍意第二百二十五章 應約而至第五十三章 單人破陣第一百五十一章 陰氣聚煞第三十一章 拉攏第一百五十八章 言語攻心第六十章 怨憎會第六十六章 藏龍臥虎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玉龍第三十四章 不堪一擊第二百章零五章 起身迎客第一百一十九章 傀儡第一百八十一章 兌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金陵府第三十六章 拖延第一百九十九章 過去第四十五章 新成員第五十章 金剛不壞第二百三十八章 追逃第二章 錦衣青鸞第三十五章 明理汗第一百一十八章 百歲乃去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一百五十八章 搭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二十四章 方便法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個賭字第三百一十六章 地水火風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心中猜測第三十章 撼王庭第三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零二章 結怨舊事第九十六章 話本小說第一百七十二章 首次議事第一百四十章 慕容畫第二百九十九章 邪神第五十七章 方丈島第二章 賬房先生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九十三章 講規矩第一百六十章 傳國璽第四十一章 陳放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終是發難第一百三十二章 崑崙第二百零一章 大婚之日第八十四章 過手如登山第一百八十二章 禍從口出第一六十章 齊飲冰第二百八十章 神遊天外第一百六十章 傳國璽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位公子第九十三章 來客登山第七十二章 無道來人第三十一章 天樂宗第一百八十三章 湖上簫聲第二百七十三章 魔道中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山不就我第四十二章 再起漣漪第一百六十八章 對影成三人(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勝負第一百二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七十三章 大罪十二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一百三十二章 崑崙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一百七十章 生者如斯第二百一十七章 仙鶴神針第八十二章 八部衆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心中猜測第七章 藏書樓第一百九十五章 老江湖秦素第八十三章 大妖似仙第六十六章 玉牢之前第四十章 戰船橫江第四十三章 九河南山第八十四章 青丘山洞天第六十六章 好戲開場第一百四十六章 開明六巫第七十三章 叔叔嫂嫂第一百六十二章 真人露相第四十章 鬥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