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事後

李玄都和巫咸在張祿旭被黑暗吞沒的時候,帶着孫玉纖踏上了“太虛金橋”,化作金光,離開了殘破不堪的“光明天”。

金橋的另一端連接現世,當李玄都通過金橋迴歸現世的時候,發現已經不見巫咸的蹤影,只剩下一個仍舊昏迷不醒的孫玉纖。

李玄都大概明白其中原因,巫咸畢竟已經與姚湘憐融爲一體,所以脫離“光明天”後,自然是直接回到姚湘憐的體內,而且巫咸似乎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正如她自己所說,她希望重獲新生。

李玄都暫時顧不得什麼這些,望向孫玉纖。

可惜他沒有“天眼通”,否則僅憑雙眼就能查看孫玉纖此時的狀態。要知道長生之人就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宋政蟄伏於上官莞體內是一個例子,李玄都體內“長生石”中的國師殘魂是一個例子,還有張鸞山體內的元嬰也是一個例子,所以張祿旭很可能在孫玉纖體內還留有什麼後手,成爲他日後歸來的契機,而李玄都現在要做的就是徹底杜絕這個可能。

李玄都沉吟了片刻,伸手按在孫玉纖的額頭上,將一縷氣機送入孫玉纖的體內,使其在沿着經脈丹田流轉一個洞天。

然後李玄都臉上露出幾分震驚之色。

此時孫玉纖的體魄經過神力改造之後,竟是堪比天人境大宗師,而神力又是最爲溫和包容,遠沒有地仙氣機或者人仙血氣那般霸道,不會動輒就要撐破體魄,孫玉纖的體魄倒也足夠容納一位長生境的神力。由此看來,張祿旭的確是把孫玉纖的身體當做自己的身體來對待,不可謂不用心。

不過也正如李玄都所料,哪怕巫咸強行將孫玉纖和張祿旭分離開來,但孫玉纖體內還是有許多神力殘留。

嚴格來說,神仙並無體魄和神魂之分,因爲神道金身就是完全由神力構成,並非血肉,神仙的意念也凝聚於神力之中,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神仙和人仙都是靈肉合一。故而只要神力尚在,意念便存。所以張龍請下五魔教主的法相時,張祿旭的意念也隨之降臨。

此時孫玉纖體內的神力便可以看作是張祿旭的意念殘留。這些神力與孫玉纖共爲一體,想要將其拔除,就要連同孫玉纖本身的修爲一起廢掉。

不過李玄都倒是不怎麼在意,他經歷過墜境,深知其中關鍵。

如果將體魄看作湖泊,將氣機看作湖水,李玄都墜境的原因在於他的湖泊堤岸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缺口,高於缺口的湖水,要從這個缺口悉數漏盡,李玄都想要恢復修爲,要先修補這個口子,然後重新蓄滿湖水。

此時孫玉纖的體魄堪比天人境大宗師,廢掉修爲只是把湖水抽乾,湖泊仍舊在,只要重新蓄水即可,而且還省卻了拓展湖泊的工夫,從頭開始修煉自然一日千里,很快就能恢復修爲,甚至還能更進一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一種因禍得福。

李玄都一揮大袖,將“陰陽仙衣”轉換爲陽面,然後運起“袖裡乾坤”神通,然後就見點點金光從孫玉纖的體內飛出,匯聚成一條金色長流,飛入李玄都的袖口之中。

與此同時,“陰陽仙衣”的紅色蓮花中出現了一道張祿旭的虛影。

到現在爲止,李玄都已經補全了青蓮和紅蓮,只剩下最後的白蓮,如果能補全三朵蓮花,那麼“陰陽仙衣”就算恢復了全盛狀態。

畢竟仙物與仙物也有不同,就拿秦素的“三寶如意”而言,缺損最爲嚴重,需要百年時間才能恢復如初。還有部分仙物,想要發揮最大威力,需要藉助外力,比如真言宗的“七寶菩提”,需要無數佛門弟子日日誦經加持。

“陰陽仙衣”也是如此,需要後來加持方顯威力,也不一定非要是“太陰劍陣”不可,李玄都可以換成其他劍陣,不過極爲耗費心血和時間。既然地師已經提前加持完畢,李玄都也不打算再去改變,只想補全陽面的三朵蓮花。

解決了孫玉纖的隱患之後,李玄都抓起仍舊昏迷不醒的孫玉纖,往幽冥谷方向飛掠而去。

此時幽冥谷中的衆人等得頗爲心焦,一方面要防備澹臺雲去而復返,另一方面還要等待李玄都拿下張祿旭,若是李玄都沒有拿下張祿旭,而澹臺雲先一步趕到,局勢可就十分不妙了。

當衆人看到李玄都破空而至的時候,所有人都悄然鬆了一口氣。有李玄都坐鎮,還有如此多的天人境大宗師從旁助陣,就算澹臺雲去而復返,也不足爲懼。

秦素、張鸞山、司空道玄、蘭玄霜四人曾經與張祿旭正面交手,知道孫玉纖就是張祿旭選擇的容器,看到李玄都手中昏迷不醒的孫玉纖後,一時間又有些驚疑不定,最終還是秦素開口問道:“紫府,你沒事吧?這是……五魔教主?”

“我沒事。”李玄都搖了搖頭,“五魔教主已經被驅逐出去,不過爲了以防萬一,我的意思是將其暫且安置在帝京城,我會……另請高明,徹底杜絕隱患,不知齊先生意下如何?”

不管怎麼說,孫玉纖畢竟是齊飲冰的弟子,所以李玄都還是要詢問齊飲冰的意見。

齊飲冰自無異議:“那就多勞紫公費心。”

李玄都口中的“高明”自然是指巫咸,或者說姚湘憐,她與張祿旭曾經一體,知己知彼,就算張祿旭還有什麼李玄都未曾察覺的後手,也逃不過巫咸的法眼。不過在外人看來,卻誤以爲李玄都說的是秦清或者李道虛,便沒有多問。

李玄都道:“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正所謂破後而立,我兩次破境,都先經歷了一次大劫,這女子有今日之經歷,不說前途無量,也是大有可爲。蜀山劍派日後能否更進一步,說不定要應在她的身上。”

齊飲冰聞聽此言,一時間竟是有些驚疑不定,望向孫玉纖的目光中多了幾分凝重。

李玄都將孫玉纖交給蘭玄霜,問道:“其他人怎麼樣了?”

唐婉道:“被光明教囚禁之人,俱已救出,另外光明教弟子,大多伏誅,還有部分人請降,應該如何處置,還請清平先生示下。”

李玄都想了想,說道:“分開審問甄別,讓他們相互檢舉揭發,最後再對照印證。若是血債累累、十惡不赦之人,直接處死。罪責較輕之人,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至於那些被脅迫、裹挾之人,可以直接釋放。其中尺度,請唐夫人自行把握。”

“是。”唐婉應下。

李玄都又望向季叔夜和張鸞山:“受傷之人,要盡力救治。不幸身死之人,要好生撫卹,將後事料理妥當。此二事有勞兩位道兄。”

季叔夜和張鸞山分別應下。兩人都是執掌宗門之人,這類事情都是輕車熟路。

李玄都最後望向司空道玄:“至於儒門那邊,我身爲外人,不好多言插手,就請大祭酒自行安排吧。”

司空道玄微微點頭。

李玄都環視一週,看到了站在施宗曦身旁的姚湘憐,不過此時的姚湘憐好像是根本不認得李玄都,滿是見到大人物的惶恐。

李玄都只是略微思量,便明白了其中緣由,巫咸和姚湘憐的關係並非奪舍,也不是附體,而是融合,所以不存在一體雙魂的狀態,更像是一枚銅錢,一體兩面。正面是姚湘憐,反面是巫咸,此時應該是姚湘憐佔據主導,而巫咸則如白天的明月一般隱沒不見。

李玄都的目光只是略微一頓,隨即便從姚湘憐的身上掠過。旁人也不會多想,畢竟此事就是因姚湘憐而起,李玄都着重關注下姚湘憐也是應有之意。

然後李玄都發現少了一個關鍵人物,不由問道:“爲何不見紫燕山人?”

這次是秦素將事情經過大概說了一遍,從雲尊者以大陣分散衆人之後,就再無人見過這位儒門隱士。

李玄都皺起眉頭,神念緩緩發散開來。

人無信不立,李玄都之所以能讓許多人折服就是因爲他一直信守承諾,這也是他與地師最大的不同。既然這次是道門和儒門聯手,雙方是盟友,那麼他斷然不會行背刺盟友之事,不會坐視紫燕山人遭遇不測而無動於衷。

便在這時,李玄都心中響起巫咸的心聲:“此人倒是有幾分運氣,他此時被困在一處墓室之中,從中尋到了巫姑她們留下的骨杖,由此得了她們的傳承。”

李玄都雖然沒有經歷過姚湘憐的夢境,不知道四位大巫就是以四根骨杖殺了巫咸,但也知道這座陵墓是巫姑等四位大巫修建,所以並不驚訝,而是以心聲問道:“那個怪物會不會逃到現世之中,禍亂人間?”

巫咸以心聲回答道:“不必擔心,點燃神火之後,它本身就是‘光明天’的一部分,哪怕吞噬了張祿旭,也只是讓‘光明天’換了個主人,如果它敢以本體現世,必遭天譴,而且光明教已經覆滅,也沒有信衆作爲容器供它降臨。”

李玄都放下心來,這才問道:“紫燕山人如今身在何處?”

巫咸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小,似乎正在漸漸遠去:“他很快便會脫困而出……”

第六章 簫聲至第二百三十一章 攻城始第二百八十八章 問訊第十八章 張姓青鸞第一章 新的身份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十五章 十二飛仙第七十一章 報仇第十五章 陽谷縣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二百一十六章 破城第一百九十章 鬥劍第四十五章 生意第二百六十一章 龍鬚香冠第一百二十四章 魏清雨第九十三章 洞內激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城頭之上第三十六章 國之蟲賊第二百五十二章 象棋第七十七章 太多太少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屍姬屍火第六十四章 各自邀戰第十一章 有事相問第一百八十四章 鳳樓春第九章 城頭故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二十三章 王庭第一百二十七章 風堂電堂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四十二章 神境通第六十八章 太過巧合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一百九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十四章 玉青園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啓程遼東第十二章 深夜來客第四十二章 皁閣道統第四十五章 棋士魏臻第四十一章 殺與不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中之月第九十章 結社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發殺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聽風樓第七十章 宮官設局第五十四章 暗算無常死不知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雨第二百零二章 勢均力敵第一百四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一百零六章 再提舊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地上鬼國第六章 橫刀攔路第四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八十六章 號令羣雄第七十章 符陣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一百零二章 擒拿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花流雲第三章 國賊第一百零三章 送帷帽第二百一十九章 牙尖嘴利第七十二章 走火入魔第十五章 陽谷縣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嫂六叔第二百三十七章 收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三十二章 城牆之上第四十章 鬥毆第一百九十二章 寺內論道第十章 屍丹之用第一百五十章 鬼城鬧市第三十二章 殺機第一百零七章 一旬光陰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衍靈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載元第一百九十六章 二李二女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海堂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手第六十章 唐周第一百八十一章 乘船而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地師行蹤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算偷襲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地之爭第一百六十三章 幽冥帝宮第七十四章 敕鬼破陣第二百一十一章 金帳疑雲第一百七十五章 七隱士第一百七十三章 青鶴居士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一百零九章 恭迎宗主第九章 兩大地仙第六十三章 叔嫂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戰賭鬥第七章 老湯第三十六章 遠赴雪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別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
第六章 簫聲至第二百三十一章 攻城始第二百八十八章 問訊第十八章 張姓青鸞第一章 新的身份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十五章 十二飛仙第七十一章 報仇第十五章 陽谷縣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道封鎮第二百一十六章 破城第一百九十章 鬥劍第四十五章 生意第二百六十一章 龍鬚香冠第一百二十四章 魏清雨第九十三章 洞內激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城頭之上第三十六章 國之蟲賊第二百五十二章 象棋第七十七章 太多太少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五十八章 屍姬屍火第六十四章 各自邀戰第十一章 有事相問第一百八十四章 鳳樓春第九章 城頭故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兵分兩路第二十三章 王庭第一百二十七章 風堂電堂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四十二章 神境通第六十八章 太過巧合第四十一章 坐地分贓第一百九十五章 引蛇出洞第十四章 玉青園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七十四章 啓程遼東第十二章 深夜來客第四十二章 皁閣道統第四十五章 棋士魏臻第四十一章 殺與不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中之月第九十章 結社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發殺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聽風樓第七十章 宮官設局第五十四章 暗算無常死不知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雨第二百零二章 勢均力敵第一百四十一章 正邪之辨第一百零六章 再提舊事第一百四十九章 地上鬼國第六章 橫刀攔路第四十九章 不堪一擊第八十六章 號令羣雄第七十章 符陣第一百二十七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一百零二章 擒拿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花流雲第三章 國賊第一百零三章 送帷帽第二百一十九章 牙尖嘴利第七十二章 走火入魔第十五章 陽谷縣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三嫂六叔第二百三十七章 收官第一百四十七章 對坐而談第三十二章 城牆之上第四十章 鬥毆第一百九十二章 寺內論道第十章 屍丹之用第一百五十章 鬼城鬧市第三十二章 殺機第一百零七章 一旬光陰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衍靈刀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載元第一百九十六章 二李二女第一百二十三章 北海堂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手第六十章 唐周第一百八十一章 乘船而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地師行蹤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算偷襲第一百三十八章 天地之爭第一百六十三章 幽冥帝宮第七十四章 敕鬼破陣第二百一十一章 金帳疑雲第一百七十五章 七隱士第一百七十三章 青鶴居士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一百零九章 恭迎宗主第九章 兩大地仙第六十三章 叔嫂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戰賭鬥第七章 老湯第三十六章 遠赴雪山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別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