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撤軍

李家祖宅、宗祠之圍被解之後,張海石也收到了從清微宗傳來的撤退命令。

二月初二青龍節,清微宗船隊再次鳴炮一輪之後,依次退出近海,不過並未立刻返回清微宗,而是前往祖龍島暫且停靠修整。

有詩云:“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正所謂東臨碣石有遺篇,祖龍島又稱“碣石”,當年祖龍東巡入海尋仙求長生,在此築石碑地觀海臺,後世歷代皇帝亦曾多次蒞臨此地,這纔有了千古名篇《觀滄海》。

此地位於直隸轄境之內,當初謝雉求助於清微宗,便將祖龍島贈予清微宗以示誠意,清微宗接手此地之後,將其改建爲供船隊停靠的海港,並架設炮臺,修築城牆,使其成爲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落腳點”。張海石將船隊停靠於此,若是事情有變,比如儒門毀約或者李玄都談判破裂,再次兵臨渤海府城下只在頃刻之間。

這便是諸位長生之人已得長生卻要謀求權勢的道理,其實與皇帝求長生沒什麼不同,都是權勢和長生二得其一,人人都想兩全其美,故而得其一求其一。若是一個長生境的散人,固然能逍遙自在,又如何能震動朝廷倒逼儒門?

一個年輕人登上渤海府的城頭,看着支離破碎的城頭,默然無言。

他叫徐載鈞,燕王世子。按照大魏律法,親王世子等同郡王。

燕王老當益壯,老來得子,說是兒子,從歲數上來說,幾乎與孫子相差不多,難免驕縱,故而這位世子殿下過去在帝京城中是出了名的跋扈,闖了不少大禍,不過都被燕王一一遮掩過去,而且燕王還傾盡全力去栽培這個兒子。

上次玄真大長公主前往荊州面見當時還是荊楚總督的趙良庚,商談進京事宜,隨行之人中除了御馬監掌印大太監之外,就有這位燕王世子。樓心卿奉太后之命前往終南山面見李玄都,徐載鈞也隨之同行。

當時謝雉曾經懷疑燕王在暗中與儒門相互勾結,事後證明謝雉的猜測沒有錯,燕王果然早就倒向了儒門,在謝雉倒臺之後,晉王、蜀王身死,唐王在道門的庇護下勉強保全性命,卻也成爲庶人,唯有燕王安然無恙,仍舊是親王之尊,而且他的兒子徐載鈞也得以出任直隸總督,負責鎮守帝京的門戶。

只是徐載鈞的運氣實在不好,而且疑似與李玄都犯衝。跟隨玄真大長公主前往江南,中途遇到了李玄都和宮官。跟隨樓心卿與李玄都和談,結果談判破裂。這次剛剛出任直隸總督,結果又遇到了清微宗船隊炮轟渤海府。

徐載鈞伸手按住一塊還算完好的城垛,眺望最後一批撤退的清微宗戰船,心情即是高興又是失落。高興自然是清微宗終於撤兵了,渤海府沒有城破,最起碼他的總督之位算是保住了。無論從他個人的私心角度來看,還是從朝廷的公心角度來看,都算是一件好事,值得高興。

之所以失落,是因爲從長遠來看,無論清微宗是否撤兵,朝廷都已經一敗塗地。也許朝廷的官軍在陸地上還有一戰之力,可在海上卻只能坐以待斃,沒有半點反抗之力。

世人皆知,秦李聯姻,李家的家主迎娶了秦家家主的獨生女兒,兩家已經是事實上的攻守同盟,如果兩家水陸並進,一路從陸地叩關,一路截斷漕運,然後從內河進逼帝京,朝廷如何抵禦?

今日的秦李二家,宛如又是一個金帳。當然,他們比野蠻的金帳更爲知禮,不強擄百姓,而是以各種條件吸引百姓主動投奔,不搶劫殺人放火,卻行海貿之事,使得各地大戶富商爲了銀錢而紛紛暗中通敵。徐載鈞並非無用草包,在從政的經驗上還要強於天寶帝,他敏銳意識到,秦李兩家要比當年的金帳高明得多,同樣危險得多。

都說胡虜無百年之運,金帳強盛一時,短暫入主中原,也很快被驅趕出中原。可秦家和李家卻並非外族,而是自己人,又有如此高明的手段,他們得天下必定要比金帳容易許多,真正讓他們得了天下,哪怕是儒門,也很難翻身了。

徐載鈞不由一聲長嘆。縱然明白,他也沒有解決良策,只因積重難返。如今只能寄希望於儒門諸公,看看他們能否妙手回春。

現在他能做的就是收拾殘局,安撫城內士紳,徵調民夫修補城牆,至於水師,沒了就沒了吧,反正也不是清微宗的對手,然後向朝廷上報。

另一邊,儒門的這次先發制人也讓李玄都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計劃,他原本打算是一整清微宗上下風氣,清除部分蛀蟲,清理過去舊案。只是隨着兩家開戰,這個計劃連同他的升座大典一起,都不得不推遲延後了。

李玄都於正月十五元宵節離開北海府李家祖宅,正月十六順路拜訪了位於太清山的東華宗,與東華宗的宗主太微真人深談多時,又見了故人南柯子。然後於正月十七,返回清微宗蓬萊島,居住於八景別院之中。

自此之後,八景別院再次成爲清微宗的核心,靜心堂成爲清微宗高層議事的主要場所,包括出動船隊炮轟渤海府的命令都是從這裡發出的。

這也讓許多清微宗宿老暗自感慨,曾幾何時,他們還在靜心堂給李玄都論罪,如今卻是李玄都在靜心堂主持議事了。

李非煙和李太一返回蓬萊島後,直接來到靜心堂,向李玄都稟報了關於儒門的提議。

李玄都聽完之後,讓陸雁冰傳信給齊王府,做相應準備。

至於李非煙爲何不選東嶽,就好像儒門不會選擇太清山一樣,東嶽是儒門的地盤,太清山是道門的地盤,只剩下一個相對中立的棲霞山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選擇。

再有就是,儒門的這次議和實是迫不得已,事出倉促,他們未必能在棲霞山做什麼手腳,真要和談,也不必擔心陷入到大真人府或者帝京城的地利劣勢之中。

李玄都緩緩說道:“《九地篇》有言:‘聚三軍之衆,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我們不應抱有任何僥倖心理,儒道兩家一戰勢在必打,沒有其他道路了。這是最緊迫之事,所以我讓冰雁把那些爛事又壓了壓,其他事情也都往後推一推。”

李非煙和李太一都心知肚明,那些爛事,指的是清微宗和李家內部的風氣之事,李謹風、李道泓之流絕對不止一個,只是大敵當前,暫且顧不得他們了。

李玄都接着說道:“太公的《六韜》又云:‘勿以三軍爲衆而輕敵,勿以受命爲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衆,勿以辯說爲必然。’我們不能把‘應該’當做必然,事情多半不會如我們設想預料的那般發展,我也不想在事關生死存亡的大事上獨斷專權,這樣罷,把人都請過來,我們好生議論下此事,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都安排妥當了。”

李太一起身領命而去。

李玄都獨坐在靜心堂的主位上,李非煙就坐在他的下首位置,問道:“紫府,你覺得這次和議……”

“和議。”李玄都哂笑一聲,“如果真想議和,玉虛鬥劍之後就該有個結果了,可我們都看到了,玉虛鬥劍剛剛結束不久,就有了大真人府之變,看似是我們道門內亂,可若說沒有儒門在背後推動,誰會相信?我們與天心學宮大祭酒王南霆無冤無仇,他爲何會出現在大真人府中?儒門看得很明白,儒門正在衰弱,道門正在崛起,這是他們最後遏制我們的機會,若是錯過就再難挽回了,所以他們必然要放手一搏。”

李非煙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李玄都道:“我已經讓師兄撤軍,不過船隊暫且停泊在始皇島,只要情勢有變,可以再次進逼渤海府。”

李非煙道:“從黃石元的態度中可以看出,儒門之人有些怕了,他們害怕遼東趁此時機南下,到時候兵臨帝京城下,天下震動,他們這些儒門中人都難辭其咎。”

李玄都嘆息一聲:“現在的難題是龍老人,不算澹臺雲,道門的地仙只剩下兩位,儒門只剩下一位,論境界修爲,龍老人應是高出我的,多半已經躋身元嬰妙境,儒門之人前往聖人府邸索要仙物,只可能是爲龍老人準備的。如果雙方都持有仙物,那麼在只有我一人的前提下,能否取勝,實是個未知數。”

李非煙很明白,李玄都並非自謙之言。

李玄都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隨着老一輩陸續飛昇,道門的資源逐漸匯聚到了李玄都一點之上。如今儒門也開始如此行事,將儒門的資源全部匯聚在龍老人這一點上。

李非煙問道:“能否向正一宗借來兩件仙物?”

李玄都搖了搖頭:“過猶不及,普通江湖武夫交手,最多就是雙劍、雙刀,哪有兩隻手用三把劍的?以我的境界修爲,駕馭兩到三件仙物就已經是極限了,再多也力有不逮。而且我未曾修煉‘五雷天心正法’,也很難將正一宗兩件仙物的威力發揮到最大。”

第四十八章 逆天劫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十二章 舊情第九十章 結社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胎換骨第九十五章 局勢第一百四十章 慕容畫第二十二章 青陽五鹿第二章 錦衣青鸞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四十九章 地下玉牢第一百二十三章 血刀寧憶第二十章 對峙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張銀票第五十二章 以筷作劍第一百五十三章 演武第一百三十五章 宮中宦官第六十八章 策凌第四十七章 現出真身第一百章 煮酒而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湖畔第一百零一十一章 深夜訪客第五章 觀戰第六十一章 殺人者清微宗弟子是也第二百九十六章 光暗第五十三章 條件第五十三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國天下第二十五章 二人皆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應帝王第二百三十章 此中算計第十章 三招第十八章 盧家父女第一百七十五章 七隱士第六十四章 往事成煙第十三章 偷襲一劍第一百零九章 山搖地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第一百九十二章 船行雲海第八章 閣老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人無量第一百八十二章 衣鉢第二百二十七章 夜話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般巧合第五章 無道貪狼第九十九章 仙劍山莊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自落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經臺第三十六章 道術第一百九十二章 寺內論道第十六章 二三事(六)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二百三十八章 勝負已定第一百四十二章 話廟堂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呼海嘯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疆第九十三章 洞內激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堂主之位第九十六章 皁閣往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院第四十一章 出刀第一百八十章 分火見劍第二百七十二章 五魔教主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中之月第六十四章 師兄姐弟第二百零九章 一夕安寢第一百四十六章 石頭和莠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色如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冷月一鋸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手第一百零六章 三掌破陣第七十章 權謀之道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裘公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二十八章 東昌府第九十八章 東城美酒第十一章 袖裡青蛟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四十八章 言語爭鋒第二百四十一章 恩仇第一百三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主僕第一百六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零五章 王庭廢墟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以進爲退第二十七章 開口吞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話第一百一十四章 夫人們第五十章 重上雲錦第十章 勒合蔑第二百四十八章 殺劫天數第八章 正一慈航終章(一)第一百七十章 棋盤棄子第二百零六章 四時劍第一百六十四章 聯手
第四十八章 逆天劫第一百五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十二章 舊情第九十章 結社第二百一十八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四十六章 脫胎換骨第九十五章 局勢第一百四十章 慕容畫第二十二章 青陽五鹿第二章 錦衣青鸞第六章 斬殺傀儡第四十九章 地下玉牢第一百二十三章 血刀寧憶第二十章 對峙第二百三十一章 三張銀票第五十二章 以筷作劍第一百五十三章 演武第一百三十五章 宮中宦官第六十八章 策凌第四十七章 現出真身第一百章 煮酒而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湖畔第一百零一十一章 深夜訪客第五章 觀戰第六十一章 殺人者清微宗弟子是也第二百九十六章 光暗第五十三章 條件第五十三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八章 家國天下第二十五章 二人皆至第一百六十一章 應帝王第二百三十章 此中算計第十章 三招第十八章 盧家父女第一百七十五章 七隱士第六十四章 往事成煙第十三章 偷襲一劍第一百零九章 山搖地動第一百四十七章 齊王府第一百九十二章 船行雲海第八章 閣老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人無量第一百八十二章 衣鉢第二百二十七章 夜話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般巧合第五章 無道貪狼第九十九章 仙劍山莊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自落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說經臺第三十六章 道術第一百九十二章 寺內論道第十六章 二三事(六)第一五十章 暗中脈絡第二百三十八章 勝負已定第一百四十二章 話廟堂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呼海嘯第五十五章 降妖傳說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疆第九十三章 洞內激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堂主之位第九十六章 皁閣往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別院第四十一章 出刀第一百八十章 分火見劍第二百七十二章 五魔教主第二百二十八章 水中之月第六十四章 師兄姐弟第二百零九章 一夕安寢第一百四十六章 石頭和莠草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色如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冷月一鋸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手第一百零六章 三掌破陣第七十章 權謀之道第五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裘公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第二十八章 東昌府第九十八章 東城美酒第十一章 袖裡青蛟第六十一章 天寶八載第四十八章 言語爭鋒第二百四十一章 恩仇第一百三十九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二十五章 主僕第一百六十一章 破陣第一百零五章 王庭廢墟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以進爲退第二十七章 開口吞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話第一百一十四章 夫人們第五十章 重上雲錦第十章 勒合蔑第二百四十八章 殺劫天數第八章 正一慈航終章(一)第一百七十章 棋盤棄子第二百零六章 四時劍第一百六十四章 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