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內憂外患

李玄都曾經跟隨在張肅卿身邊相當長一段時間,看他處理政務,權衡利弊,大致熟悉了朝堂究竟是怎麼回事。他自然知道今天殺了欽差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不是死了一個提刑司少監那麼簡單,而是在挑釁整個朝廷乃至皇帝的顏面,朝廷必然會不擇手段地緝捕此人,其陣仗之大,恐怕就是一位天人境的大宗師也難以逃脫。

不過這都是以前了。

現在的朝廷,內憂外患。

先說內憂,自從張肅卿死後,朝廷就少了一個可以統領全局的人物,當年各地督撫大多都是由張肅卿一手提拔,雖說這些人未必會對張肅卿死心塌地,但是在張肅卿身死之後,難免會兔死狐悲,生怕朝廷將大案牽連到他們身上,故而紛紛串聯以圖自保。

那位太后娘娘不是沒動過這方面的心思,無奈朝廷中還有一位晉王,這位晉王所代表的朝中勳貴,非是她一己之力可以抗衡,於是她先是啓用朝廷清流的爲首人物孫鬆禪,由他出任內閣首輔,此時的皇帝年幼,太后與皇帝一體,這些清流保皇自然也就是保太后。不過僅僅是依靠清流的勢力,也無法與晉王抗衡,故而太后對於各地督撫採取安撫的策略,以此來換取各地督撫的支持,同時她也蓄意挑動幾位總督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制約。

不過隨着皇帝年紀漸大,清流一派開始要求太后還政於皇帝,此時就有了帝黨和後黨之說,司禮監的兩位大太監便是分別傾向於皇帝和太后,這是內廷。在外廷中,晉王也仍舊擔任攝政王,與太后分庭抗禮,對於各地督撫也多有拉攏之舉,更有正一宗等諸多地方豪強支持。

若是朝廷強盛,則必然是朝廷影響地方,現在卻是地方督撫和地方豪強開始影響朝廷,那麼說明朝廷衰弱,若不是還有謝太后和晉王支撐,只有一個小皇帝,那麼頃刻間便是天下大亂的局面,各地督撫紛紛自立,正應了那句話,不知幾人稱王,不知幾人稱帝。所以太后和晉王在互相傾軋的同時又要聯手防備地方督撫,既拉攏又防備,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是內憂,還有外患。

早在武德年間,秦州和涼州就已經失陷,雖然曾經被秦襄短暫收復,但是隨着秦襄身陷囫圇,秦州和涼州再次失陷,甚至還要再加上一個蜀州,如此一來,西北徹底失守,荊州和中州成了首當其衝之地,故而秦中總督和荊楚總督就顯得愈發重要,這也是朝廷不敢輕動幾位總督的原因。

遼東三州:幽州、遼州、奉州,雖然未曾失陷,但是金帳汗國年年襲擾,劫掠糧食、財物、壯丁、婦女,燒殺搶掠,使得軍民無不深受其苦。燕州和晉州乃是帝京屏障,同樣要加強邊防,僅此一項,每年就要支出白銀達千萬兩之巨,同時朝廷不得不在此地增設兩位總督,一位是總督遼州、奉州等處軍務的遼東總督,一位是總督幽州、燕州的幽燕總督,如此安排,是爲了防止遼東總督趁機坐大而割據一方,故而將遼東三州中靠近帝京的幽州單獨分離開來,以作制衡。

就算如此,天寶四年時,金帳汗國的大軍還一度攻至帝京城下,使得朝堂震動。

這是外患。

如此內憂外患之下,朝廷權威已然大不如從前,以前不敢做的事情,現在敢做了,最直白的體現便是地方各大總督對於朝廷的許多旨意陽奉陰違,以及正一宗、清微宗等地方豪強公然干涉朝政、參與黨爭,而朝廷又對其無可奈何,便可見端倪。

李玄都甚至有一種直覺,這次的秦襄之事,雖然牽扯到了三位總督,但三位總督未必是與朝廷一條心,如果是一條心,那麼司禮監還派什麼欽使,顯然是有總督在這件事上與朝廷意見相左。

只是不知是哪位總督。

先前那一男一女兩名刺客以及慘死的出刀漢子出手時,李玄都之所以不曾出手,固然有崔朔風出手太快的緣故,也是因爲他在權衡利弊。

考慮到這些,事情就很明白了,李玄都殺了這個所謂的欽使,必然會惹下一些麻煩,但這個麻煩還沒有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不過這個欽使也不是那麼好殺的,一身修爲境界在歸真境左右,與曾經在北芒縣城中壓制李玄都的洪成仇相較,興許有些差距,但並不會太大。換而言之,在李玄都不曾動用“人間世”的前提下,想要勝過這位提刑司少監,不會是一件簡單事情。

此戰,李玄都並不想動用“人間世”,因爲“逆天劫”的劍氣對於自身體魄的侵蝕太過嚴重,每次都要耗費大量丹藥才能彌補,雖說他的體魄異於常人,但也不能如此糟蹋,故而不到生死關頭,他不會輕易動用“人間世”。

於是李玄都只拔出了“冷美人”,同時心中難免有些遺憾,“冷美人”固然是一把好刀,終究不是劍,與他自身無法達到圓滿契合,也許這次返回宗門,還要再鑄就一把日常所用之劍。

就在李玄都因爲這些利害牽扯而心神略有恍惚的瞬間,崔朔風瞬間出手,身形如鬼魅。

僅憑出手速度,李玄都不如崔朔風,不過李玄都之所以是紫府劍仙,之所以對上耿月都只是稍落下風,就是因爲他在與人交手時,有一種超乎常理的直覺,這種直覺名爲“金風未動蟬先覺”也好,還是在生死之間一次次鍛煉出來的預感也罷,總之李玄都已經預判到了崔朔風的出手所在,先一步橫刀一封。

就像兩人騎馬競速,一方是好馬,速度極快,一方是劣馬,速度一般。無奈一百里的路程,劣馬先跑九十里,任憑好馬再快,也追之不及。

崔朔風的一記掏心之爪落在李玄都的刀刃上,頓時綻開一抹血花,不過他既然是一位貨真價實的歸真境宗師,那麼體魄自然是氣血旺盛、筋骨堅韌,所以這點小傷還不算什麼,立刻改變招數,變爲六扇門的“大小擒拿手”,同時又融匯了青鸞衛“大四象手”的長處。時而大開大合,招式沉穩,出手凌厲,威猛力大,時而招式細巧,變化多端,在方寸之間內作無窮的變化,不斷以手腕、手肘、手指、膝、抓筋拿穴。

李玄都雖然對於“大小擒拿手”和“大四象手”有所涉獵,但術業有專攻,他的一身根本修爲還是要落在劍道之上,此時面對崔朔風貼身近戰,手中長刀難以完全施展,乾脆一抖雙袖,駕馭“青蛟”和“紫凰”兩劍掠出,一左一右夾擊崔朔風。

李玄都與周淑寧一樣,最是擅長分心,此時一心多用之下,不但手中能用“烈火燎原刀法”,而且兩柄飛劍還能按照“北斗三十六劍訣”的軌跡不斷交織刺出。

劉辰此時也從長凳上起身,雙手分別按在腰間兩把彎刀的刀首之上,望向李玄都。

她也算是見過不少世面,但從未見過如此驚才絕豔之人。

尋常劍士,能夠駕馭一把飛劍就已經難得,不少人還需要輔以手中劍訣,同時駕馭兩把便是難得一見的天才。在駕馭飛劍的同時出刀?若是出劍也就罷了,好歹劍與飛劍還是同出一脈,出刀可就過分了,簡直是讓普通劍士要生出從此不練劍的心思。

難怪當年他分明是自稱“紫府客”,卻被人冠以“紫府劍仙”的名頭。

在劍道一途,的確當得起“劍仙”二字。

劉辰不知道的是,當年李玄都的師父曾經說過,李玄都的劍道天賦要比他的三師兄高出三尺。

三尺多長?都說三尺青鋒,一把長劍不過三尺。一劍比另外一劍高出三尺,便是一倍。

這讓李玄都那位本就是劍道大材的師兄險些心境崩潰。

第三百零三章 容器第六十七章 長生久視第一百五十四章 刀劍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四十六章 例會第三十五章 天樂桃源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方齊震第一百九十章 高出三寸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對峙第二百六十二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八十九章 百蠻王第七章 藏書樓第四十七章 金剛宗悟真第四十二章 人仙第二百一十六章 問話對答第五十五章 一拳斃敵第二十五章 客人第六章 疾風驟雨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重回先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凝聚假丹第三十六章 道術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行地域第二百零三章 完善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友第七十八章 仙人撫我頂第一百二十四章 林中道觀第十六章 嚮導第二十四章 道家流珠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由來第五十六章 太陰劍陣第五十八章 女子爐鼎第四十九章 孝而不順第十七章 二王敗退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應帝王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二百一十一章 待客之道第二百零九章 老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月下二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和山上第一百八十章 施宗曦第五十章 一死兩傷第二十三章 蘇雲媗第二十六章 又見故人第二百零六章 清微議事第六十八章 太過巧合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七十三章 太上丹經第一百三十九章 心如明鏡第二百六十五章 丐幫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己第八十九章 吳奉城第五十六章 蛟凰齊飛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八十五章 感春悲秋第十九章 少年長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用刑第二百零七章 局勢陡轉第八十四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零六章 春風一醉第二百零二章 荒宅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六十八章 目盲心明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行軍丸第二百一十九章漁翁在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劍成陣第二百二十五章 用刑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八十四章 江湖兒郎第二百二十二章 第十戰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間帝王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陰劍陣第十章 觀音法相第一百九十一章 紫府劍仙第二百四十三章 追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靜禪宗之變第一百八十章 乾坤倒轉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己第三十五章 明理汗第七十章 老汗第一百五十章 一個拳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船行雲海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算偷襲第四十六章 例會第九章 浮雲飛燕第十八章 種魔之法第一百零五章 慧玄師太第一百一十二章 賭約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手第十二章 二三事(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章 三女密會第七章 母子
第三百零三章 容器第六十七章 長生久視第一百五十四章 刀劍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四十六章 例會第三十五章 天樂桃源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方齊震第一百九十章 高出三寸第一百一十七章 雙方對峙第二百六十二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八十九章 百蠻王第七章 藏書樓第四十七章 金剛宗悟真第四十二章 人仙第二百一十六章 問話對答第五十五章 一拳斃敵第二十五章 客人第六章 疾風驟雨第一百一十四章 臘月二十八(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重回先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凝聚假丹第三十六章 道術第一百五十二章 五行地域第二百零三章 完善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友第七十八章 仙人撫我頂第一百二十四章 林中道觀第十六章 嚮導第二十四章 道家流珠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由來第五十六章 太陰劍陣第五十八章 女子爐鼎第四十九章 孝而不順第十七章 二王敗退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返人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應帝王第九十五章 吳振嶽第二百一十一章 待客之道第二百零九章 老友第一百六十七章 月下二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和山上第一百八十章 施宗曦第五十章 一死兩傷第二十三章 蘇雲媗第二十六章 又見故人第二百零六章 清微議事第六十八章 太過巧合第五十八章 太一東皇第七十三章 太上丹經第一百三十九章 心如明鏡第二百六十五章 丐幫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己第八十九章 吳奉城第五十六章 蛟凰齊飛第一百一十六章 隱患甚深第八十五章 感春悲秋第十九章 少年長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用刑第二百零七章 局勢陡轉第八十四章 兵分兩路第二百零六章 春風一醉第二百零二章 荒宅第一百一十章 渡劫第六十八章 目盲心明第二百四十六章 裴娘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行軍丸第二百一十九章漁翁在後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劍成陣第二百二十五章 用刑第一六十五章 名利第八十四章 江湖兒郎第二百二十二章 第十戰第三百零九章 一場夢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一百九十二章 此間帝王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陰劍陣第十章 觀音法相第一百九十一章 紫府劍仙第二百四十三章 追殺第一百三十一章 靜禪宗之變第一百八十章 乾坤倒轉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己第三十五章 明理汗第七十章 老汗第一百五十章 一個拳頭第一百九十二章 船行雲海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算偷襲第四十六章 例會第九章 浮雲飛燕第十八章 種魔之法第一百零五章 慧玄師太第一百一十二章 賭約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手第十二章 二三事(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左右爲難第五十章 三女密會第七章 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