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搞事情

溫大雅向來不太喜歡李。』』『

他出身河東士族,自小接受家族良好的儒家教育。他從小就被父親教育儒家的經典,後還還去儒學大師王通的門下聽過一段時間課。

而李則完全不同,他是一個異數。

不是士族出身,也不是將門武家出身,這是一個來歷不明的人。據他自己說他打小是一個被遺棄的嬰兒,後被一位叫做三藏的高僧所收留。但事實上,李名重天下數年,無數人都在探尋李的過去。

可是至今,誰都還沒聽過一個叫做三藏的高僧。自然,更沒有人聽說過三藏身邊的那個小沙彌。

李就那麼突然的出現,然後迅的就影響了天下。玄武門之變,他是主謀。貞觀新政,他是起者。甚至於他還是文宗大豪,推行雕版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改良油墨改良造紙術,編書修史,甚至明瞭拼音符號,編了字典詞典,學生教科書。

過去,讀書教育文化,那是高高在上的。可如今,卻走入千萬家。甚至憑着字典,都能在家自習。買上一套中小學生教科書,自己也能成爲一個讀書人。

這方面講,李是一個值得天下讀書人都敬重的人,雖然不少世家在心裡暗暗咒罵李,打擾了他們對學術的壟斷。

李似乎天生就是這麼一個攪局的人。

推行新政,改變法改革。

扶持工商展,甚至親自擼起袖子下海,不顧銅臭,幾年間就讓世風大變。

如今,似乎處處都有李的影子。

生活中,衣食住行,哪裡都在享受着李帶來的便利。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人。

而且,這還是一個閒不住的人。

就好比現在,太子說出攤丁入畝,說出代役錢,說出秋稅徵錢這些話後,溫大雅一下子就判斷出,這肯定又是李提出來的新法。

哪怕現在李早不在朝中了,可他卻還總是無時不刻不在影響着朝廷。

李對皇帝的影響極大,對太子的影響更大。

“殿下,改革之事,無比重大。這些事情,還是應當徐徐圖之。”

時間不早,今天的講經就到此結束。

出了講經殿,溫大雅沒有先回翰林院,他覺得應當找人談談。想了想,還是直接往中書去了。

溫大雅如今雖爲內相,但卻並不是宰相,因此也不在中書門下辦公。皇帝出征,留下了四位宰相輔政。

杜如晦、高士廉、魏徵和馬周。

溫大雅想了想,直接去找馬周。

馬周原是尚書右僕射兼戶部尚書,上次跟着李辭了職。然後再次起復拜相,則轉爲中書侍郎。

從尚書省次官到中書省次官,其實還是升。畢竟中書侍郎的排名比尚書右僕射要高。

溫大雅一進中書省,立即引來一片淡淡敵視的目光。

這位內相,中書省人都沒好態度,翰林院等於是搶了中書省小半的權力,翰林院學士承旨,搶中書令和中書侍郎的參預機要的要權,翰林學士,搶的是中書舍人草詔之權。

原本被稱爲儲相的中書舍人,現在權力被削大半,對翰林院的人有好印象才見鬼。

馬周最近很忙,中書令房玄齡隨駕西征,這中書省的事務自然都交給他來主持。

原來中書和門下的次官也和尚書省一樣,是有兩個侍郎的。但李世民改中書門下爲核心,中書和門下兩省權力增強,李世民便改爲兩省只有一正一副兩官。侍郎只剩下一個,並都列入宰相之列。

中書令房玄齡隨駕西征,侍中杜如晦最近病,不能視事。尚書令又空缺,因此馬周這個本來應當排行第四的宰相,此時卻接過了‘中書門下之印’,成爲了留守朝廷百官之。

馬周聽說溫大雅來見時,還有些意外。

最近中書省和翰林院的關係可是有些緊張的,尤其是在皇帝親征之後,兩省似乎矛盾激化並且公開了。

“黎國公,有失遠迎,還請見諒。”

馬周親自來到門口迎接,溫大雅笑着道,“是我冒昧前來,還望海涵。”

兩人一個外相,一個內相,站在那裡互相打着哈哈,讓好多盯着這邊的中書省官員們大失所望。

他們早聽說,溫大雅曾經在翰林院說過馬周全靠攀附李才得以入相等等壞話的,還以爲今天溫大雅來踢場子,馬週會狠狠反擊呢。

馬周引溫大雅入內。

溫大雅武德朝時曾經做過黃門侍郎,黃門侍郎是門下省的次官。

門下省的職責是審覈,中書省則是負責決策的。

現在中書和門下權柄增大,本來是朝廷絕對的中樞,可皇帝先設樞密院,再又設翰林院,把中書的權力削奪許多。

中書省原來權力最重要的體現,就是令和侍郎能夠直接答覆皇帝的諮詢,並負責起草詔敕及閱讀臣下的表章。在國家重要的事務上,他們是參與者。

每次皇帝要命令,都得由中書舍人負責草詔,然後中書侍郎和中書令在此基礎上增減修補,然後形成詔書,最後上呈皇帝,皇帝在詔書令畫敕後,命令就到達門下省複覈。

門下省有權對不合理的詔書封駁送回,不予通過。

如果通過,則還要送到中書門下再加蓋‘中書門下之印’,然後纔給尚書省,由尚書省負責執行。

可現在,擬詔書的權力翰林院分了一半。

馬周給溫大雅上了一杯茶。

“今天某給殿下講經,殿下跟我提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攤丁入畝。馬相公,可對此有印象?”

馬周微微一笑。

從几上端起一杯茶。

“攤丁入畝啊,此事是昨日某跟殿下講經之時說到之事。”

溫大雅露出果然就是如此的表情,“馬相,如果我所料不錯,此事應當出自趙國公之手吧?”

馬周很大方的點頭,絲毫沒有隱瞞的意思。

廢租庸調製,丁役折錢,然後丁稅、丁役錢一起攤入田畝,全面推行兩稅法。並且夏稅徵實物,秋稅徵錢,允許百姓以寶鈔和金券繳稅。

這一系列的新法,正在醞釀之中,也正是李跟馬周提出的,馬周覺得這些新政很好,昨天在講經的時候跟太子提起。

“溫院長,某正準備全力推動這些新法。”

溫大雅嘆惜一聲,“攤丁入畝聽起來不錯,可你們想過這推行的難度嗎?這攤丁入畝新法一出,只怕又要引起動盪和混亂啊。”

“你們這是要搞事情啊!”

馬周放下茶杯,卻是很堅定的道,“我知道這事情會很難,但我已經下定決心,只要我在位一天,就必然會全力去推動此新法頒行!”

“我會將此事立即奏報陛下。”溫大雅不客氣的道。

“溫相,其實我已經將此新法方案,完整的上呈陛下了。”馬周說道。

第879章 捷報第84章 8000畝的大手筆第476章 大手筆第496章 這裡人傻錢多,速來!第1491章 太子妃第209章 張超著第233章 鬧大了第1117章 太子出走第704章 木蘭舟第376章 唐吐青海條約第666章 皇村第六十七章 崔鶯鶯第173章 鄭家添妝第460章 李三小兒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十六章 授田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139章 隨軍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986章 不奉詔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62章 屋裡人第406章 改封建成爲蜀王第1508章 朕要的更多第1411章 國相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302章 插秧忙第1212章 武媚娘、李治第27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61章 青銅峽第139章 隨軍第646章 調兵待命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313章 草船借箭十更送上,發幾句感言!第325章 一匹布換頭牛,四斤茶換匹馬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617章 三把火第828章 李超聚衆謀反第426章 有功必賞第672章 我大唐不修長城第82章 管家、賬房第909章 感謝墨翠黨萬賞!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977章 不作會死第550章 罷相外放第1008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385章 張學第457章 龍武--父皇,我要和柴紹和離第1346章 王不見王第724章 狡兔三窟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1517章 欲擒故縱第819章 朕也想試試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307章 臨陣磨槍第304章 早起收地籠第1253章 株連九族第531章 惡僧第1003章 爲虎作倀第1115章 綿裡藏針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664章 皇帝的荒島求生第319章 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400章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第805章 崔鶯鶯第314章 感動唐朝年度人物第一百五十六章 員外郎第263章 長孫氏的成見第九十章 本王倒想見一見他了第792章 借刀殺人第952章第771章 分家第1598章 老哥哥第1003章 爲虎作倀第802章 趙國第1236章 內閣首相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1474章 版圖第1262章 長生不老藥第530章 趙國公府的臉面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690章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第579章 教太子殺人第858章 鷹派和草雞第535章 讓你幫我個忙第819章 朕也想試試第1209章 李道宗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第1519章 加冕稱帝第1513章 第五縱隊第949章 感謝yyww668萬賞.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1248章 喪子之痛第一百三十三章 徵辟第101章 上環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
第879章 捷報第84章 8000畝的大手筆第476章 大手筆第496章 這裡人傻錢多,速來!第1491章 太子妃第209章 張超著第233章 鬧大了第1117章 太子出走第704章 木蘭舟第376章 唐吐青海條約第666章 皇村第六十七章 崔鶯鶯第173章 鄭家添妝第460章 李三小兒第二十二章 擴產第485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四十六章 授田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139章 隨軍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986章 不奉詔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62章 屋裡人第406章 改封建成爲蜀王第1508章 朕要的更多第1411章 國相第270章 伴君如伴虎第302章 插秧忙第1212章 武媚娘、李治第273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61章 青銅峽第139章 隨軍第646章 調兵待命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313章 草船借箭十更送上,發幾句感言!第325章 一匹布換頭牛,四斤茶換匹馬第239章 嚴懲不貸第617章 三把火第828章 李超聚衆謀反第426章 有功必賞第672章 我大唐不修長城第82章 管家、賬房第909章 感謝墨翠黨萬賞!第465章 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第977章 不作會死第550章 罷相外放第1008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385章 張學第457章 龍武--父皇,我要和柴紹和離第1346章 王不見王第724章 狡兔三窟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534章 一定要給趙國公一個交待第1517章 欲擒故縱第819章 朕也想試試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307章 臨陣磨槍第304章 早起收地籠第1253章 株連九族第531章 惡僧第1003章 爲虎作倀第1115章 綿裡藏針第545章 敢立軍令狀第664章 皇帝的荒島求生第319章 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第400章 地振高岡,一派溪山千古秀第805章 崔鶯鶯第314章 感動唐朝年度人物第一百五十六章 員外郎第263章 長孫氏的成見第九十章 本王倒想見一見他了第792章 借刀殺人第952章第771章 分家第1598章 老哥哥第1003章 爲虎作倀第802章 趙國第1236章 內閣首相第十二章 太極與鐵槍第1474章 版圖第1262章 長生不老藥第530章 趙國公府的臉面第707章 李相不出,奈蒼生何!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690章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第579章 教太子殺人第858章 鷹派和草雞第535章 讓你幫我個忙第819章 朕也想試試第1209章 李道宗第1573章 太宗武皇帝第1519章 加冕稱帝第1513章 第五縱隊第949章 感謝yyww668萬賞.第824章 馭龍而歸第1248章 喪子之痛第一百三十三章 徵辟第101章 上環第163章 一百響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