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君臣再會大明宮

“大明宮陸陸續續的修了好些年,如今已經正式建成,懷玉,隨朕去大明宮走走。”

一壺茶喝完,君臣兩個一直客客氣氣的,這種氣氛兩人都很彆扭。皇帝提議去太極宮東北龍首原上的大明宮走走,武懷玉欣然同意。

大明宮原本是爲太上皇李淵而建的,

但中間因遭受黃淮大水等災害,而一度停工,後來太上皇李淵終究是沒能住進這座宮殿就走了。

這轉眼都馬上是貞觀十六年了,大明宮才正式建成。

君臣兩個出玄武門,西內苑。

有禁軍在此操練,

武懷玉看到了大兒子承嗣,兩年不見,他馬上十六了,個頭又長高了一截,如今跟他差不多高,長的也很健壯。

“父親。”

承嗣身着虎紋衣,跨豹紋鞍,騎着河西駿馬,真是少年驍勇,風華正茂。

懷玉拍了拍兒子肩膀,“又長高了,也壯了,”

李世民笑着道,“承嗣這幾年跟在朕的身邊,與一羣功臣子弟侍從護衛,得朕親自教導,一個個都是將種良才。”

承嗣也有些自豪的挺起胸膛,對懷玉道,“阿耶,我如今不僅是千牛備身,而且還押領百騎北門長上,”

武承嗣現在也有一長串的頭銜。

太原郡公、駙馬都尉、千牛備身、朝議大夫、都水使者、柱國、押領百騎左營北門長上。

先前武懷玉西征大捷,承嗣晉封太原郡公、朝散大夫、都水使者。

這一年不到,從朝散大夫升到朝議大夫了,從五品下到正五品下,升了兩階。

還是六品的千牛備身押百騎左營。

這可不僅僅是御前帶刀侍衛了,而是統領禁軍一營人馬,百騎左營,有五百騎。

一個十六歲不到的少年郎,不僅官爵本階高的嚇人,竟然還能實際統領五百精銳百騎,可見這位皇帝的女婿確實是很得李世民喜歡,而不僅僅因爲他是武懷玉的嫡長子。

“承嗣就是朕的霍去病,將來必然也能跟你一樣成爲名將。”

武懷玉看着還略帶青澀,可卻充滿朝氣的長子,也沒多說什麼。承嗣被李世民接到宮中,帶到身邊也帶了好幾年了,既是質子也是師生。

少年郎對皇帝是充滿崇拜的,並不會有其它想法。

這也不算壞事,起碼現在皇帝對承嗣這個女婿,也是非常信任和賞識的,承嗣是武懷玉的兒子,但他李世民也是有撫育和教導之恩的。

承嗣帶着自己營的一隊百騎,擔任護衛任務。

“明年,朕就搬到大明宮來。”李世民很喜歡這座新宮殿。

武懷玉對大明宮也不陌生,最初剛營建大明宮的時候,他還擔任了大明宮監,負責監修宮殿,連計劃規劃他都有參與。雖然此後這宮殿修修停停十幾年,他也早不再管這攤事,

現在走在大明宮中,還是有幾分熟悉感。

修了十幾年的大明宮,確實修的很好。

一磚一瓦,充分的展現了大唐宮廷建築的高超技術和藝術。

勢的雄偉、殿的輝煌、水的瀲灩,園的精緻。

從雄偉的丹鳳門到恢宏大氣的含元殿,再到婀娜的太液池,處處都彰顯着大唐之美,

甚至那些蓮花紋方磚、鎏金銅捕手等細節處,也都相當的精美。

想想西域,

那些綠洲國家,萬八千戶就敢說是西域大國,一兩千戶也敢稱一國。

而貞觀之治下的大唐,

都城長安就早不止十萬家了。

整個雍州現在二十二縣,戶三十六萬,口一百九十六萬。

如今的長安,當之無愧的國際大都市。

雖然雍州二十二個縣總共兩百萬人還差點,但相比起開國之初,那時全國纔多少人口。

經歷了貞觀初的沙汰佛道整肅非法,大量讓寺觀僧道尼冠還俗,清理出大量的隱戶逃戶,給許多寺廟、豪強家的部曲,官府奴婢授田入籍,

還有後來擊敗突厥吐谷渾等蕃胡,將他們的首領貴族等遷來京洛,以及如今越來越太平安穩,使的長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口,

讓雍州和長安,在不到三十年時間裡,人口已經翻了好幾番。

一座長安城,

除了戶籍上的常住人口外,還有大量的流動人口,有番上府兵,有番上工匠、有進京趕考的書生,也有進京銓選的選人,來京的商販,還有許多宮人、官奴婢,私奴婢,

這使得長安城如今人口近八十萬。

僅是長安居民,加上南北衙的軍馬,百姓家馬騾坐騎等,一年需消耗糧食八百萬石。

這座佔地面積極廣的巨型都市,

每天都在消耗巨量的物資,糧食、薪炭、蔬菜、羊豬雞鴨鵝奶蛋,還有鹽茶酒醋絲綢布匹······

就如眼前這座修了十幾年的大明宮,

這恢宏殿宇那一顆顆巨大的柱子,都是從遙遠的巴蜀、江西等地砍伐然後運來的,有些甚至是從流求、嶺南,甚至是安南、雲南等地砍伐,再通過海運到長江,再運到京師,

每一根巨型的名貴木材,都不知道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還有那些地磚,屋頂等等,背後都是無數工匠和人力物力支撐的。

這座宮殿修了這麼多年才成,也是因爲中間一直有大臣反對,覺得修宮殿耗費太大,都是民脂民膏,不應當用在這方面。

李世民每次勸諫的多了,他就停一停工,但過段時間又悄悄的開始,這樣停停建建,搞了十幾年終於修成,

而大臣們沒能始終阻止,關鍵還是皇帝手裡頭有錢。

很多費用,都是用內帑錢支付的,沒走國庫,大臣們有時也沒辦法。

再加上第一任大明宮監武懷玉當年搞的一套招商贊助的辦法,有不少東西其實也沒花錢。

要說起來,

這大明宮能建的這麼恢宏大氣甚至金碧輝煌,武懷玉可沒少貢獻,他在嶺南的時候,經常給皇帝進貢,又是金銀又是珍珠玳瑁又是珊瑚象牙犀角和香料的,

後來武家得了呂宋,武懷玉也沒少進貢。

他這兩年在西域,自己沒收半點禮,可卻給皇帝收了許多可汗國王們送的金銀,動不動就是以駱駝計數,都是起碼幾萬貫。

雖說至今也沒找到高昌王寶藏,可這高昌宮廷府庫,龜茲宮廷府庫、石國宮廷府庫、焉耆宮廷府庫,還有朱俱波、渴槃陀國等的宮廷府庫繳獲所得,可不少,大部份是送繳國庫,卻也有不少是進貢皇帝。

這方面武懷玉也是分的很清,攻破西域國家,其朝廷府庫裡的錢糧,上繳大唐國庫,其國王宮廷裡的財寶,則進貢給皇帝。另外沒收的一些所得,則是都護府和安西軍將士們分。

朝廷上下都公認,武懷玉理財搞錢的本事,其實比他打仗更厲害。

武懷玉雖號稱常勝將軍,未曾一敗,但武懷玉打的那些仗,總給人一種很輕鬆的感覺,讓人覺得不是武懷玉太強,而是他每次的敵人都太弱。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武懷玉打的那些仗,基本沒有哪一仗值得大書特書的,很多仗都是一劍封喉,很少有你來我往打來打去的那種,

不過李世民做爲馬上天子,卻很清楚這絕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樣輕鬆。

真正善戰者,都是決勝於戰場之外,不出手則已,一出手,那就是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懷玉啊,”

“你用兩年時間,卻把朝廷本來要幹二三十年的事給辦好,大唐西邊不僅安全了,而且穩固了,絲路更通暢了,以後絲路能夠帶來源源不斷的稅收、財富,從安西到河西再到隴右,再到關中、中原,再連通吳越、嶺南,整個都連通起來了,”

“你居功至偉啊。”

皇帝誇讚着武懷玉,很真誠。

“不過朕最近總是睡不着。”

這話一出,把武懷玉嚇一跳,你不會是覺得我功高震主睡不着吧,咱們現在這麼坦白了嗎?

“西域安定了,但江北卻還一直沒能解決,當初滅了東突厥,朝廷便準備下一步解決漠北,可一轉眼十幾年了,朝廷一直沒騰出空來,

薛延陀的夷男,卻越來越放肆狂妄了。

去年他們引誘契苾部叛北,還出兵南下,欲接應契苾部並襲擊磧南突厥,雖然最後你處置及時,派安西和河西兵及時的擊敗契苾部將他們攔下,李績、李思摩他們也在磧南屯兵佈防,讓薛延陀最後無功而返,

但朕這口氣咽不下。

漠北薛延陀一日不滅,這北疆一日就不安。”

李世民望着武懷玉,“如今你爲朕平定了西域,朝廷可以騰出手來滅了薛延陀了,你覺得該如何用兵方能一勞永逸的解決薛延陀?”

武懷玉沒料到皇帝是說這個睡不着,倒是鬆了口氣。

唐跟薛延陀的關係,也是經歷了三個階段。貞觀之初,李世民剛即位就被頡利打到長安城下,被迫結白馬之盟,很是屈辱,所以當時一心對付頡利,就聯合東遷漠北的薛延陀,

支持他們背叛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國,並賜給夷男鼓纛,冊封其爲可汗。

後來大唐經數年準備,終於一舉生擒頡利滅掉東突厥汗國,這時薛延陀也臣服於大唐,但暗中擴大勢力,搶佔漠北地盤,雙方關係還算可以。

而當夷男擁有漠北後,他不免想要反過來征服突厥,還想要漠南,大唐自然不允許,於是雙方磕磕碰碰有許多摩擦,但大唐一開始忍着,是還要消化東突厥,後來又是要先滅掉威脅河隴的吐谷渾,之後又跟吐蕃打了一仗,再把川西的諸羌收服,

一時也顧不上漠北。

戰略上還是以守待攻,不主動遠征漠北。

後來又扶持東突厥復國,也是想拿他們做緩衝,充當炮灰。

朝中很多聲音反對出兵漠北,覺得漠北太遙遠,薛延陀如今實力也很強,朝廷千里迢迢的越過大漠去征討,佔不到便宜,糧草補給等也困難,耗費還大,再則漠北那地方,打贏了也無法長期佔領,那裡除了牛羊牲畜,城池都沒一座。

再者,薛延陀人要是打不贏,他們還可以跑,跟遊牧民打仗很難。

當初打吐谷渾就老費勁了,這吐谷渾還離的近,而漠北薛延陀太遠了。

李世民也一直忍着,甚至中間還好幾次很不仁厚的騙薛延陀假和親,各種條件,折騰來折騰去最後卻又找理由拒絕,薛延陀也是被耍的怨念深重。

此時李世民重提薛延陀,

是因爲他從武懷玉平定西域一事中,看到了解決漠北的路子。

西域也夠遙遠,但武懷玉當初照樣帶着一萬六千騎,七千裡奔襲欲谷設。

那麼現在朝廷也可以再遠征漠北,

而且大唐拿下了西域以後,這意味着,朝廷不僅可以從磧南聯合東突厥進攻漠北,也還可以從漠北的西邊金山方向出兵,拉上西突厥和西域諸國的僕從軍,

甚至大唐也還可以拉上東部的契丹、奚等早就內附的藩屬國一起攻薛延陀,

還能內部分化鐵勒諸部。

總之,李世民覺得打薛延陀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他無須再忍夷男了。

滅掉漠北薛延陀,李世民能睡個安穩覺了,然後,也不是就高枕無憂了,還得滅掉遼東高句麗,

不過這個不急,先得滅漠北。

然後他就可以去泰山封禪了,相信那時總沒有人再反對。

封禪泰山後,再來考慮滅高句麗。

“朕打算多路進攻漠北,一舉滅掉薛延陀,伱來做統帥如何?”皇帝道。

武懷玉想也沒想就搖頭拒絕了。

他清楚皇帝也不可能真會讓他來做這個統帥,一次西征,都讓皇帝開始猜忌,都拿出捧殺這招了,武懷玉豈會不明白,皇帝不可能再讓他有機會帶統兵掛帥。

更何況這北伐薛延陀,一看就沒太大難度,但最後功勞卻是不小的。

君臣兩個假惺惺的推讓幾次。

“那你有什麼好的人選推薦?”皇帝問。

武懷玉心中最佳人選當然是李靖,不過李靖更不可能出山,他比自己還受皇帝猜忌,李靖是關隴名門,隴西李氏丹揚房的,皇帝防這些舊閥世家,比防新貴嚴多了。

“英國公李績,他鎮守幷州邊塞十幾年,而且軍中資歷老威望高,現如今又是兵部尚書,去年也是他坐鎮磧南,震懾的薛延陀不過出沙磧。”

皇帝點了點頭。

最適合掛帥的是李靖武懷玉師徒倆,不論威望資歷還是能力都是上上之選,但皇帝不可能用他倆。

然後就是李績李道宗薛萬徹蘇定方几員戰將,相比較下,蘇定方和李績應當更適合掛帥,但蘇定方是李靖學生武懷玉師兄,皇帝又得考慮這方面,所以最終李績更適合些。

李道宗終究是指揮方面,尤其是進攻這塊欠缺了點,他擅於防守。薛萬徹則是能衝能打,但指揮這塊,尤其是大兵團指揮這塊也欠缺些。

至於說秦瓊尉遲恭程咬金謝叔方武懷義樊興這些將領,都是猛將勇將,統帥這塊還是不足。

以前柴紹和李孝恭倒是方面指揮的統帥,可惜都已經先後去世了。

“那讓李績爲北征大總管,並統領中路,東突厥可汗李思摩,單于大都護段志玄爲中路副將。”

“西路,以安西大都護武懷義爲總管,北庭大都護謝叔方、南庭可汗社爾爲西路副將,”

“東路嘛,讓李道宗擔任總管,樊興、薛萬徹爲副將。”

皇帝草擬了一個名單,三路北征,選取九員大將統領。

“陛下,臣以爲還有一處遺漏。”

“哦,你講。”

“遼東高句麗。”武懷玉道,“當初高昌國與西突厥欲谷設勾結叛唐,不僅阻攔絲路、扣押唐使,還發兵攻打附唐的焉耆,甚至襲擾我伊州,

他們還跟漠北的薛延陀密謀,要結盟聯兵。”

高昌和欲谷設都敗亡的很快,薛延陀都來不及出兵救援,但他們卻也是成功唆使契苾部叛北,

還想趁唐西征南下攻東突厥,只是最後沒找到機會。

“薛延陀的夷男野心勃勃,臣敢說,他們不僅是跟高昌、西突厥暗裡勾結,唆使契苾部北逃,他們肯定也跟遼東高句麗有暗中聯絡,”

李世民捋須。

高句麗,那是他早就定下的目標,只是還不到時機,隋數徵遼東,發百萬之兵都不曾攻滅,反倒是引的國中動盪,最後天下大亂,隋二世而亡。

沒有十足的把握,李世民不會輕易提徵遼,因爲必然會引的無數人反對。

“高句麗與我大唐這二十多年都相安無事,未必敢公然勾結薛延陀來犯。”

“陛下,不得不防啊,臣以爲要讓高句麗老實,最好還是得武力威懾。派一上將駐防遼西,於遼河增屯兵馬,這樣高句麗就算有那賊心,也沒那賊膽聲援薛延陀。”

武懷玉見李世民在考慮,

趁熱打鐵,

“陛下,臣願爲遼東經略,巡視關外,整頓兵馬,加強城防武備、軍屯。”

皇帝愣了一下。

他沒料到這說打薛延陀,怎麼說着說着,武懷玉要去經略遼東。

李世民很快就回過神來,

武懷玉這是想金蟬脫殼,如今長安的局面,他處於輿論中心,接下來肯定是要面臨一輪暴風雨的襲擊。

但武懷玉確實聰明,這個時候還想到了對策,三十六計走爲上。

既辭皇帝的賜姓封王,也不留下來當宰相,更不會坐在長安被攻擊,他去關外遼西,這遼東經略,不也跟他當初在嶺南做七府經略類似。

重點這是個使職,算是個臨時差遣,權力有,但相比宰相、都督等,又不同,隨時可以召回。

“召你回來,朕可是要重用你的,中書令兼吏部尚書,馬週近來身體越來越不好,我便想着讓你做中書令,你們郎舅兩個一起主持中書省事務,你再把吏部管起來,”

武懷玉道,“哪有郎舅兩個同任中書令的,這太不合制度了。再則,我也無法勝任吏部尚書之職,沒這經驗。”

“若是遼東不需要臣,臣願意去洛陽跟長孫國舅調換一下,又或者再回嶺南爲朝廷守南疆也好。”

皇帝沒馬上回復。

今天的這次大明宮會話,皇帝準備了許久,可結果還是有些超出計劃了。

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1243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國師第1210章 關門打狗無處逃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1250章 乞公等高擡貴手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12章 李三娘子第958章 裁決第224章 窮進士第415章 橫空出世的英雄第546章 將功贖罪突利汗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1140章 讓他們搶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1021章 點將授封第790章 阻擊第709章 殖民第600章 香得嘞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663章 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事了第1074章 武懷玉的反擊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8章 高歌猛進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92章 首勝大賺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1196章 再殺一可汗第689章 分家第1224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1143章 搶功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321章 旗開得勝第1183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373章 蘭陵公主賜武家第346章 爭路第562章 侍郎風雪入幽州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858章 黃浦島上講武堂第159章 碧眼胡姬第1092章 武相的福利第785章 臣妾第193章 壽陽侯第1101章 宰相西征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318章 欺君之罪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338章 豪強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1321章 罷免第1165章 烽煙起第1024章 馬周的口信第917章 邀戰第1110章 媚娘第358章 皇上欽點琵琶女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166章 武懷玉必須死第359章 開宗立派振龍門第1153章 勿動,動則滅國第757章 殺侯君集第1231章 東宮武黨大清洗第779章 橫刀奪愛第978章 陛下欽賜尼姑第352章 山海爲盟第95章 秘密武器第768章 翅膀硬了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1258章 此乃陛下家事也第1284章 禍水東引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284章 城鹽州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1210章 關門打狗無處逃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門閥第55章 飄風戲月第605章 舊情復燃並立妻第958章 裁決第24章 九五至尊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470章 好地主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912章 安平堡第323章 崑崙奴第282章 攻心第81章 由我接管第1172章 赤心向唐第874章 開封第1099章 紙上談兵第1215章 節度西域十一鎮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31章 母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766章 有點欺負人第432章 光祿大夫第718章 嫡庶之爭第1243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第957章 皇帝 太子 國師第1210章 關門打狗無處逃第1063章 改封宋國公第1250章 乞公等高擡貴手第296章 新茶到貨第381章 金殿舌戰黑手現第12章 李三娘子第958章 裁決第224章 窮進士第415章 橫空出世的英雄第546章 將功贖罪突利汗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1140章 讓他們搶第725章 保守黨魏徵第1021章 點將授封第790章 阻擊第709章 殖民第600章 香得嘞第848章 欲拔貧詣徐聞第663章 多少年沒見過這樣的事了第1074章 武懷玉的反擊第101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88章 高歌猛進第614章 雪夜破定襄第92章 首勝大賺第551章 突利吻靴降武城第1196章 再殺一可汗第689章 分家第1224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1143章 搶功第517章 月色爲媒第321章 旗開得勝第1183章 一個能打的都沒有第450章 捉錢宰相崇佛公第178章 開國縣子第373章 蘭陵公主賜武家第346章 爭路第562章 侍郎風雪入幽州第869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858章 黃浦島上講武堂第159章 碧眼胡姬第1092章 武相的福利第785章 臣妾第193章 壽陽侯第1101章 宰相西征第727章 跟熊貓肉搏的校尉第318章 欺君之罪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第500章 聖太子和他的賢良師第338章 豪強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1321章 罷免第1165章 烽煙起第1024章 馬周的口信第917章 邀戰第1110章 媚娘第358章 皇上欽點琵琶女第875章 響亮的耳光第936章 吐蕃使者之死第166章 武懷玉必須死第359章 開宗立派振龍門第1153章 勿動,動則滅國第757章 殺侯君集第1231章 東宮武黨大清洗第779章 橫刀奪愛第978章 陛下欽賜尼姑第352章 山海爲盟第95章 秘密武器第768章 翅膀硬了第612章 大雪出兵第1258章 此乃陛下家事也第1284章 禍水東引第403章 你也配坐我前面?第284章 城鹽州第125章 聯姻程家第998章 南海郡夫人第1210章 關門打狗無處逃第443章 穿着袈裟的門閥第55章 飄風戲月第605章 舊情復燃並立妻第958章 裁決第24章 九五至尊第196章 自墮火坑第541章 幽州祿山一丈威第470章 好地主第647章 與皇帝共天下第912章 安平堡第323章 崑崙奴第282章 攻心第81章 由我接管第1172章 赤心向唐第874章 開封第1099章 紙上談兵第1215章 節度西域十一鎮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31章 母老虎屁股摸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