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獲豐收

長孫衝,李成乾等人站在稻田邊上,原本平靜無波的心,隨着微風一吹,稻浪起伏,金燦燦的,像鋪了一地的金子,第一茬的大豐收已經做到了,看的衆人眼熱。很多地方分到了稻種,想必今年的口糧都有了保障。

不光幾年新開出來的荒地種上了一部分水稻,有很多老農剛開始根本不信,覺得北方怎麼可以種出南方的水稻,迫於下發的朝廷公文,不得不騰出一畝地種水稻。既然種了,那就好好侍奉,雖然水源不足,還是儘量挑水,使土裡的泥土不是很乾,這樣做結果就是收成會被在旱地的水稻多出來兩成。

隨着水稻灌漿,稻粒一天一個樣,鼓鼓的,老農們覺得稀奇,也不敢不顧了,每天都會到田裡看看,根本想不到一根稻秧能結出那麼的稻子,沉甸甸的,真的擔心會把稻杆兒壓倒。

李老漢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就算以前家裡再怎麼貧窮,遭荒,他都不願意離開這裡,牢牢守着家裡的十畝地。靠着精打細算,吃樹皮,野菜,終於帶着全家活了下來。

去年一年大豐收,家裡的日子好過很多,交了賦稅,還能剩下很多,夠吃的了,帶着家裡的兒子在無主的荒地上開荒,現在家裡已經有了十五畝的田。

可是今年開春,收到了朝廷下發的種子,必須種植一畝水稻。李老漢種了一輩子田,心裡暗罵:“真是亂彈琴。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從來沒聽說過種水稻。”

可是官府強硬的態度。和衆多百姓一樣,不得不遵從,繁瑣的育種育苗,找了塊新開的貧乏的旱地種了,也沒有花多少精力放在上面。

過了一個月之後,李老漢發現這稻秧長得非常壯實,超出了他的預期,雖然沒有種過水稻的經驗。但非常喜歡好的莊稼,自此之後就把大半的精力放在這一畝的水稻上面。

因爲當時不知道這種子長得這麼好,所以隨便找了一畝很貧瘠的荒地種上了,不僅土地貧瘠,而且以後離水源遠,種進去也沒來看。

沒想到這一看真是下一跳,看到旁邊另外的四畝新開的地上長者麻桿瘦的高粱杆子。這一對比,發現鬱鬱蔥蔥的水稻很有搞頭嘛!

回到家裡準備找人打聽了之前官差怎麼說的,說水稻雖然可以在旱地裡生長,但澆水多,保持田裡的水充足,產糧會更多。

這一句話不要緊。李老漢上心了,趕緊叫上兒子們孫子們,去河裡挑水,往田裡送,自此之後。李老漢家的兒子就沒有停止過每天往田間挑水。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兩個月的精心侍弄。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李老漢揪了一個稻穗,沉甸甸的,以幾十年的種田經驗估計這一畝地能收好幾石,比小麥高出一倍不止。李老漢拿出割麥子的鐮刀,帶着兒子們開始收割稻子,連掉在田裡的稻穗都撿的乾乾淨淨。

聽說這稻茬子還能長出水稻,一年可以收兩次,更是心細,連夜給這一畝的水稻茬子弄了一圈柵欄,防止被也牲口給禍害了,而且還在從的河裡挑水,希望水稻喝飽了,能夠長出更多的稻子。

無數稻個子被拉到打穀場上,不僅僅李老漢家裡收穫了,村上的其他家也手上來了,只有少數幾家不上心,不過超級水稻沒有完全拋棄他們,雖然產糧受到影響,但收的也比小麥多,也跟着喜氣洋洋。

大家興奮地睡不着,擔心家裡的稻子被人偷走,家家戶戶都留人在打穀場上看着,當成眼珠子看待。倒是要看看這水稻的產量到底有多高。

風風火火地打場,李老漢家裡的水稻上心了,產糧最高,居然達到了九石,堆起來雖然不多,可以這只是一畝的產量啊,是三畝良田小麥的產糧。要是第二茬也收穫了,那就是將近二十石畝產的收穫啊!

李老漢種了幾十年的田,何以見過這麼高產的作物,幾乎把這水稻當成了仙糧啊!一畝地可以養活一家人。李老漢這些種了一輩子的田的老人,紛紛拿出家裡過年過節時候祭拜的香案,感謝上天的仙糧,感謝大唐皇帝的英明睿智,並且對自己之前不恭的態度懺悔,希望上天能夠繼續保佑他們。

等糧食曬乾,舂米之後,顆粒飽滿,乳白色透着晶瑩光芒的大米,忙忙活活燒火煮飯,第一次吃上了大米飯。以前也有大米,但那都是有錢人家才能吃得起的,他們只不過是最底層的百姓,根本就沒有機會吃到米飯。

李老漢對那一畝稻田當成眼珠子一樣重視,在稻田邊上搭上個棚子,整日看着,施肥澆水,精心照料。

第二茬的水稻已經從割過的稻茬子裡面長出了新的稻秧,看着一天一個樣的水稻,李老漢高興地整日合不攏嘴。

李老漢只不過是衆多普通百姓中的一個,嚐到了甜頭,每天早上起牀,晚上睡覺之前,都會在心裡默唸幾聲皇上英明,皇上萬歲。

下面的分發了稻種的州縣已經陸陸續續把數據傳到長安,李二看到稱頌的奏摺,樂得夜裡做夢都是嘿嘿笑的。

家裡有糧,心中不慌,長孫衝在河北等地收編的流民,看到金燦燦的稻子,舂出顆粒飽滿的大米,家家戶戶收穫都不少,家裡的糧倉推得滿滿的。

因爲是收編的流民,所以長孫衝向李二討要了政策,新編的流民百姓,第一年不收稅,等安頓下來,第二年再統一收稅,所以現在收穫的糧食全部是他們自己的。

不光大唐這裡,朝臣百姓興高采烈,全國上下衆志成城,信心百倍,在倭國也上演了一幕驚人的一畝。

倭國主在得知犬上三田耜,藥師惠日等上一批遣唐使帶回來的稻種現在已經收穫了,而且還收了十石,天哪,這是日本以前水稻最高產量的兩倍或者三倍。

當初犬上三田耜等人帶着稻種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倭國,一路疲憊,瘦骨嶙峋。

倭國主沒想到犬上三田耜等人這麼快就回來了,非常激動,要知道每次去中原王朝,都會帶來很多好東西,不知道這次給他這個國主帶來了什麼呢!

當犬上三田耜,藥師惠日等人帶着一斤稻種上來,倭國主怒了,不僅沒有給他帶來名貴的中原物品,還得罪了大唐王朝,一怒之下,讓這一行人下了大牢,以後再發落。大唐既然不願意和他們對等相交,那就不和他們相處,作爲國主,必須維護尊嚴。

倭國主很震怒,不過和犬上三田耜關係很好的一位大臣,出言說道:“天皇陛下,不如試試這大唐稻種到底怎麼樣?如果不像他們說得這麼高產,再做處置也不晚啊!這樣還能對外顯示天皇仁慈大義!”

倭國主一聽,覺得這幾個人雖然沒用,但如果因爲這幾個人影響他的聲譽,得不償失,便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那就等這稻種收割的時候再做定奪。”

犬上三田耜,藥師惠日等幾個倒黴蛋,雖然知道回來沒有好果子吃,但好在命暫時保住了,一羣人在牢房裡祈禱大唐稻種一定要高產,要不然他們死定了。

當從大唐國土帶來的種子長出的稻秧,非常茁壯,農人們注意到了,便精心對待,沒想到收了這麼多糧食,趕緊喜不自禁上報倭國主。

倭國主日理萬機,哪裡還記得稻種的事情,現在聽到上報,怒斥:“你們不要騙我了,不可能有這麼高產的稻子。你們爲了犬上三田耜而說謊,那就和他們同罪吧。”

“陛下,臣等沒有說謊,您不相信的話,可以親自看看,大唐稻子和我們東瀛的稻子是不一樣的,您一看便知。”原本以爲能得到賞賜,沒想到卻差點被砍頭,急忙跪在地上磕頭。

倭國主見人說的這麼真切,便點點頭說道:“既然你這麼說,就去看看是否屬實。”

倭國主對比了東瀛的水稻和大唐水稻的差別,想到當初才一斤的稻種,生產出這麼多水稻,產糧比本地水稻多出來兩倍。那如果全東瀛都種上這樣的稻種,那全國再也沒有人餓肚子了。

“犬上三田耜何在?他是東瀛的功臣,一定要重賞。”倭國主興奮說道,有了這些稻種,他就可以成爲東瀛歷史上最爲偉大的君主。

下面的人小心翼翼回答說道:“陛下,犬上三田耜大人,還在大牢裡呢!”

倭國主想到了聽到中原王朝的故事,有個國主爲了得到賢臣,曾經三次邀請賢臣,在賢臣的幫助下,成就了一番大業,既然願望了犬上君,那他就親自去請,想必他的聲望又可以更上一層樓。

果真犬上三田耜見國主親自過來,激動萬分,這次不僅不被砍頭,而且還能加官進爵,幸虧忍下來了,沒有剖腹。

幾個人從大牢裡出來,藥師惠日突然想起那戶人家曾經說,這水稻收割之後,稻茬子在兩個半或者三個月之後,又會再次收穫。

“大人,屬下隱隱約約聽到那些大唐的百姓好像說過,收割過的稻茬子還可以在三個月之後還能再收一次。”藥師惠日不確定說道。(未完待續。。。)

第344章 稱心出現了。第48章 婚事已定第219章 漸入佳境第134章 牛肉乾第231章 悲催的李恪第322章 地球上的最新科技第343章 魏王怨懟第343章 魏王怨懟第94章 匠師們的家書第316章 開始復健一百五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138章 深得李二心思第279章 坦誠相待第127章 “兄弟情深”第196章 順利招安第44章 “搞出人命”(二)第226章 賭氣打賭第260章 楊妃野心第8章 被抓頂缸第70章 超級雲南白藥第267章 錢莊銀票第1章 坑爹的認祖歸宗第114章 適可而止第264章 朝堂見聞第314章 增發月刊第365章 臨陣磨槍第97章 諸葛連弩(二)第215章 大獲豐收(二)第42章 驚人八卦(二)第234章 柳木蘭心事第32章 攀比指揮棒第101章 師尊教誨第350章 強烈推薦第5章 胖弟弟,胖妹妹第89章 兄弟有難第351章 領導視察第5章 胖弟弟,胖妹妹第376章 高句麗內亂第353章 告黑狀第312章 大唐日報第263章 回門 相看第331章 班師回朝第260章 楊妃野心第374章 佔領新羅第191章 忐忑不已第122章 內奸第310章 和親人選第5章 胖弟弟,胖妹妹第136章 蕭皇后第85章 唐朝初級工業體系第27章 沙盤論戰第242章 鴻運產品展銷會第325章 吐谷渾反了第355章 戰事初起第53章 貢獻方子第273章 見面禮第248章 見家長第348章 現代產業擴張第184章 爲兄弟撐腰(二)第158章 生子當如長孫衝第277章 安市城第16章 浪子回頭之典範第36章 半真半假地解釋第374章 佔領新羅第187章 狠狠教訓第201章 新環保技術(二)第180章 長孫衝又回來了!第332章 大婚前奏第214章 大獲豐收第65章 憋屈隱忍(二)第387章 **房遺愛第314章 增發月刊第101章 師尊教誨第116章 天氣預報(二)第109章 出征第345章 稱心改名第237章 學堂見聞第93章 唐刀第34章 心愛之物第206章 老蚌含珠第358章 琉球求援第227章 兄弟同心第33章 杜如晦病重第378章 王爺們到來第264章 朝堂見聞第8章 被抓頂缸第116章 天氣預報(二)第289章 簪花俏郎君第298章 該死的老太監第148章 調教俘虜第294章 救治太子第344章 稱心出現了。第361章 經略琉球第280章 半路跟隨第351章 領導視察第41章 驚人八卦第158章 生子當如長孫衝第272章 心疼老婆第260章 楊妃野心第328章 借兵吐蕃(二)
第344章 稱心出現了。第48章 婚事已定第219章 漸入佳境第134章 牛肉乾第231章 悲催的李恪第322章 地球上的最新科技第343章 魏王怨懟第343章 魏王怨懟第94章 匠師們的家書第316章 開始復健一百五十三章 班師回朝第138章 深得李二心思第279章 坦誠相待第127章 “兄弟情深”第196章 順利招安第44章 “搞出人命”(二)第226章 賭氣打賭第260章 楊妃野心第8章 被抓頂缸第70章 超級雲南白藥第267章 錢莊銀票第1章 坑爹的認祖歸宗第114章 適可而止第264章 朝堂見聞第314章 增發月刊第365章 臨陣磨槍第97章 諸葛連弩(二)第215章 大獲豐收(二)第42章 驚人八卦(二)第234章 柳木蘭心事第32章 攀比指揮棒第101章 師尊教誨第350章 強烈推薦第5章 胖弟弟,胖妹妹第89章 兄弟有難第351章 領導視察第5章 胖弟弟,胖妹妹第376章 高句麗內亂第353章 告黑狀第312章 大唐日報第263章 回門 相看第331章 班師回朝第260章 楊妃野心第374章 佔領新羅第191章 忐忑不已第122章 內奸第310章 和親人選第5章 胖弟弟,胖妹妹第136章 蕭皇后第85章 唐朝初級工業體系第27章 沙盤論戰第242章 鴻運產品展銷會第325章 吐谷渾反了第355章 戰事初起第53章 貢獻方子第273章 見面禮第248章 見家長第348章 現代產業擴張第184章 爲兄弟撐腰(二)第158章 生子當如長孫衝第277章 安市城第16章 浪子回頭之典範第36章 半真半假地解釋第374章 佔領新羅第187章 狠狠教訓第201章 新環保技術(二)第180章 長孫衝又回來了!第332章 大婚前奏第214章 大獲豐收第65章 憋屈隱忍(二)第387章 **房遺愛第314章 增發月刊第101章 師尊教誨第116章 天氣預報(二)第109章 出征第345章 稱心改名第237章 學堂見聞第93章 唐刀第34章 心愛之物第206章 老蚌含珠第358章 琉球求援第227章 兄弟同心第33章 杜如晦病重第378章 王爺們到來第264章 朝堂見聞第8章 被抓頂缸第116章 天氣預報(二)第289章 簪花俏郎君第298章 該死的老太監第148章 調教俘虜第294章 救治太子第344章 稱心出現了。第361章 經略琉球第280章 半路跟隨第351章 領導視察第41章 驚人八卦第158章 生子當如長孫衝第272章 心疼老婆第260章 楊妃野心第328章 借兵吐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