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節 草長水缺少的結果就是出兵

草原五月,萬物復甦,野花亂飛,鳥兒也跟着四處亂跑,尋找去年的枯枝敗葉來交織着自己的窩,準備產卵,而鬆洲的人卻像是餓死鬼一樣地四處亂跑地採辦一些很多地方都還算是有不少剩餘的東西,那就是糧食,很多人都說鬆洲的人的都餓死鬼投胎,所以纔會如此的屯糧食,去年的環境是不錯的,去年的時候,大家收割的糧食是不少,可是鬆洲的很多東西卻似乎不在乎一樣,有糧食的話,就買回來,在鬆洲的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都會有人全面設計了一些寬大的糧倉,那裡天氣冷,就算是夏天溫度也不高,如果可以的話,設定一些避暑山莊也不錯的,卻被葉檀弄成了糧倉。

草原今年的雨水似乎是不錯的樣子,地上的野草很長,非常適合放牧,只是有些孩子從外面回來的時候,總是會用長草穿一些小螞蚱回來吃零食,這個東西是樊籠書院的幾個小孩子弄出來的,據說味道極好,也因爲過去在鄉下,的確有很多人吃過這些東西,所以大家也不是很在意。

只是呢,他們不知道的是,在貞觀二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足足讓李世民瘋狂的事,一共二十七個州出現旱災,蝗蟲滿地。

有人會說,葉檀既然知道,爲什麼不提前說呢?

怎麼說,這樣的話,說出來,就是大逆不道,而且你真的說的清楚嗎?

你不會認爲你真的是天下無敵,不怕死的一種人吧。

雖然葉檀在鬆洲忙活,可是天下的事依舊非常的麻煩,各種叛變不斷畢竟當初的李建成還是非常的得人心的,不過呢,也因爲如此,李世民手下的大將開始互相地調派,四處滅火。

這樣子的話,反而讓手下的人開始有了更多的兵力和控制權,比如說,程咬金去了隴右附近,那裡的羌人開始不老實了,阻斷了一些鹽巴的運輸,長孫無忌也被派出去了防止一些不太聽話的宗室亂來,李道宗,李孝恭,侯君集等也跟着出去了,還有一些奇怪的將軍也陸陸續續出去了,這是個絕佳的機會,只有李承乾想的卻是如何囤積糧食。

他不相信那些術士,或者說是袁天罡等人,反而相信葉檀,因爲自從認識開始,他就沒有騙過自己。

而在貞觀二年除了旱災,最可怕的就是渭水之盟的事。

本來葉檀還以爲這件事不會發生了呢,這也是他當初死活不願意去京城的原因,歷史上也就是在李世民登基了之後,不過一兩個月,人家就來了,可是這次不知道爲什麼,卻沒有來,當時是沒兵士啊,李世民只能帶着幾人過去,殺了白馬,就讓頡利可汗退兵了,可是沒有想到,不知道是因爲什麼原因,人家沒來。

很多年之後,葉檀才明白,和自己和那個肆葉護拔擢鬧起來有關係的。當時李世民算是偏袒了,於是這哥們竟然跑回去了,說了一些話讓他父親跟着也神經了,說是什麼,大唐的武力非常厲害,自己已經探知李世民早就控制了兵力,大唐當時的兵力足有六十多萬人呢,如果都拉過來的話,到時候會非常的麻煩。

只是在葉檀在鬆洲忙活的時候,還是出事了,因爲任何事都頂不住餓肚子的事這麼偉大。

出事的詞彙就出現在兩個上面:草和水。

也不知道是因爲什麼原因,大唐的西南方向有水,也有草花,而在北面的突厥位置,卻可怕了,竟然過完年,一點雨沒下,本來應該有雨水的,這下子就鬱悶了,沒有一點雨水,加上去年的冷氣雖然落了,可是在草原上的雪花卻不多,於是開春了之後,突厥的草原的草不多了,於是就開始出現餓死牛羊的事,而與此同時,反應過來的突厥可汗等人才想起來,你大唐不是剛剛建立嘛,而且還沒有完全地建立好,依照我們過去的約定,我得過來拜訪拜訪你。

於是,整個天下再次震驚了,因爲這次突厥走的路線就是歷史上的那條,南下進攻涇州,而後一路挺進到武功,唐朝的都城長安受到威脅,長安城戒嚴。

一時間,惱怒的人有很多,害怕的人也很多,李世民一方面要求各地軍隊過來勤王,另外一個方面在考慮將孩子送出去,比如說李承乾,結果李承乾直接跟李世民說了,要麼呢,讓我上戰場,要麼呢,就陪着父皇一起守在長安,讓我逃出去,以後我如何當太子,如何當皇帝,以後大家如何看我,我還能不能活在天地之間?

雖然李世民很生氣地給了李世民兩個耳光,眼裡卻滿是欣慰,長孫皇后也披甲跟着李世民,李承乾和李麗質兩人卻絲毫不在乎,因爲當初葉檀跟他們說過這類的問題,不會有多大的事,你當大唐真的打不過,只不過是投鼠忌器而已。

只是大唐的各個州縣也出現了亂七八糟的事,在這樣的時候,總是會有人願意折騰,盜賊之類的,盜匪之類的,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都在亂動,各地的捕快也跟着出去了。

只是讓所有的人都奇怪的是,鬆洲,大唐的這個彈丸之地,竟然一點事沒有,聽說有一幫土匪搶了翼州的商人之後,打算來到鬆洲也搶點東西,結果剛到鬆洲邊界,就被人告發了,然後鬆洲的地方防衛軍就出動了,直接滅掉,一時間,到處來鬆洲逃難的人反而多了,只是刺史們都閉口不談,因爲現在不是談這個的時候,一切都得等到朝廷的反應啊。

可是呢,這件事,卻沒有讓樊籠書院放假,一切照舊。

葉檀辛苦了一個多月,也想着放鬆放鬆,雖然秦瓊的意思就是趕緊備戰吧,如果突厥動手了,那麼吐谷渾和吐蕃也不會放過的,可是葉檀卻不在意,只是讓軍士正常訓練,自己卻騎着一匹馬,來到了書院。

書院的建設沒有停,等到六月份的時候,各個地方的路也會跟着建設起來了,之前的核定,也讓一些跟着葉檀發展的商戶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有發現的商機,讓他們大喜過望,所以,鬆洲的不少地方,就算是很偏遠的地方,都有人願意去看看,因爲越是偏遠的地方,好處越多啊,當然啦,這一套,葉家村和鬆洲的商隊也開始天南地北地建設,不過他們的建設和以往的恐怕是不一樣的,不是那種和葉檀那麼徹底的,而是通過買通頭人之類的,可是這樣的行爲在鬆洲千萬不要做,葉檀不會同意的。

馬在鬆洲城和九里鋪之間穿梭的時候,發現了一些人來來往往,似乎很着急,有些人家裡的日子應該過的不錯,這些人都是怕了外敵了,可是當葉檀悠閒地騎着馬穿過了之後,他們反而覺得踏實了,上次的草原人的扣邊,葉檀表現的太好了,而且葉檀更加的知道,這次突厥來了之後,吐蕃上面正在打架呢,沒有時間過去陪着他們瘋呢。

馬匹到了門口,看到那個守衛周老狗,一隻手沒有了,可是站在那裡,軍姿倒是極好,和那些現在的門衛有機會的話就老實地窩在房間裡,天氣熱了,需要空調,天氣冷了,需要空調,其他的時候還要求各種補助來說,根本就不算是個事。

“裡面如何?”葉檀將馬匹的繮繩扔給他,笑着問道。

“少爺,裡面照舊,只有一些老師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其他的都沒事。”周狗子笑着用一隻手接過繮繩,拉到一邊,笑着說道。

“看來他們還算是對我有點信心。”葉檀笑着就走了進去,然後等到他消失不見的時候,周狗子才喃喃自語道,“不是對你有一點信心,而是強大的信心,否則真的不好辦了。”

一段時間不見,樊籠書院建設的更加的不錯了,這個不錯,不只是在建築多了的方面,而是在於在有了人的氣息之後,顯得與衆不同。

此時是上午,孩子們都在上課,葉檀就去了教師的辦公室,發現裡面根本就沒有了。

現在學堂裡有差不多一百人,除了一些軍官家的孩子之外,就是各地喊來的孩子,至於其他的人,還真的不多,葉檀沒有過來教習算數,而是由葉琴教的,因爲她是女的,加上脾氣也不錯,更多的是自古女的當老師不是沒有,比如說秦始皇的老師就是秦琴,可是這樣的才女可不多,只是剛開始的時候,葉琴的一些行爲就鎮住了這些孩子,本來葉檀的意思是讓葉片過來的,可是李綱說了,你讓葉片過來,別的孩子無所謂,可是李泰,吳全,吳墨等人非得鬧騰起來不可。

因爲時間還有,所以葉檀就去了一趟實驗室。

和當初的不一樣的地方的是,這裡面還有一些葉家村的人過來做實驗,都是一些常規的,目的是爲了培養孩子們的興趣,不過呢,李綱不太喜歡,因爲相當於每天背書,這些東西顯得更加的讓人迷醉,什麼東西加了顏色就變成了另外一個顏色了,就連日常多一些解釋不清楚的東西,在這裡似乎也有答案了。

葉檀之所以來這裡,不是想要做實驗,而是他當初養成的習慣,只要是心情好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來到實驗室,因爲這裡的一切都需要安靜和小心,否則的話,老師的那句話總是會吵鬧到你,不安靜就想要做實驗,你們想什麼呢?

安靜的實驗室是比較冷的,因爲這裡幾乎所有的溶劑都需要一定的低溫纔可以保存,加上四周都有大樹,所以安靜的時候,總是會讓人內心深處多了幾分明銳。

葉檀知道自己來這裡好幾年了,可是內心深處卻實在是沒有辦法融入其中,他是個懶散的性子,更加喜歡的是可以安安靜靜地躺在某個地方,過上一輩子的安靜生活。

可是,卻是不可能的,葉家村的開始,就是個苗頭,自己將某個地方弄的富裕了,有的時候不是成全了對方,而是害了對方,因爲自古就是其身無罪,懷璧其罪,所以,他又交給了葉家人武力,可是後來發現他們的受衆真的是太少了,於是就開拓了一些事。

他不明白以後的日子會如何,可是卻知道,自己這麼辛苦有的時候簡直就和諸葛亮差不多,受託了別人的事,如果應承下來,就得老老實實去做,而不是中途拋棄,這是對誰的承諾呢?

是葉家村嗎?

是李承乾嗎?

是李麗質嗎?

是那些幫助自己的老先生嗎?

是天下的蒼生嗎?

他發現自己分不清楚這些,總是覺得所有的事都放在一起之後,就變得詭異了,似乎是一條條分不開剪不斷的亂碼一樣,這樣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他上輩子最喜歡這兩句,也最討厭這兩句,因爲樊籠,就是困惑,就是不能伸展的內心的自由,是家人的寄託,是朋友的依賴,是家庭的責任,是公司的壓迫,是社會的順風順水的大河流淌,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如何才能擺脫這些事,因爲根本就沒有辦法擺脫,這感覺真的是太爛了。

可是到了這裡之後,還是如此,雖然自己沒有去長安去幫助李承乾和李麗質,可是自己身邊的葉家內部的人去了一些,目的是爲了萬一出了什麼事,就得護送兩人回來,如果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就不要露面。

他習慣了施恩不圖報,所以,更加的討厭背叛。

“嗯……”就在葉檀安靜地想着事情的時候,突然不遠處傳來了陣陣的哭聲,聲音不大,似乎是在壓抑着什麼,順着哭聲走了過去,就看到天藍色的小胖子正在那裡哭的梨花帶雨一樣。

“小泰,你怎麼在這裡?”葉檀的聲音驚醒了想家的李泰,他不過才十來歲,擡頭看着葉檀,愣了一下,然後猛然站起來一把抱住葉檀大聲哭道,“哥哥,哥哥,父皇,母后,哥哥姐姐妹妹都在長安,怎麼辦,怎麼辦?”

看來是有人告訴他了,只是他不知道怎麼辦,畢竟只是個孩子,自己的父皇和哥哥一直都在照顧他的,來到這裡,雖然辛苦,卻也是如此地被照顧,所以出事了,沒有人商量,他能不害怕嗎?

拍着他的肩膀,摟着他的後背,葉檀輕聲地說道,“小泰,沒事的,你放心,哥哥給你保證。”

可惜,他的話沒有讓李泰真的聽進去,反而將臉上的淚水都查到自己的身上,葉檀有點反胃,可誰讓這小子是自己的小舅子呢,只能老老實實地讓他哭一會。

等到李泰哭的差不多的時候,他才繼續說道,“你的父皇是天下無敵的人,你的大哥也是個厲害的角色,都不會有事的,你在長安的那段時間難道不知道他們的厲害,這次肯定是會沒事的,你不用擔心,實在不行,我到時候也去行了吧?”

“真的?”一臉的鼻涕的李泰擡頭看着葉檀,眼神裡都是希冀,擔心他說出來的話,讓自己聽得不一樣的話。

“當然,我什麼時候騙過你,你先去洗把臉,一會跟我去見見先生,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告訴你。”葉檀看到外面的時間也差不多了,知道快要到吃飯的時候,就催促了幾句。

“哦,啊?我去洗洗。”李泰這才發現自己的臉上都是淚水和鼻涕,羞澀地轉身就跑,而葉檀跟着走到門口,卻看到了萬里大軍襲來,不由得會心一笑。

果然沒有變化啊,和自己當初幾乎是一模一樣,一到下課的時候,什麼禮儀之類的,基本都不顧了,雖然現在人少了點,可是速度依舊驚人啊,吃飯的時候,可是什麼都顧不得了。

至於後面說話的那些先生,什麼慢點慢點都有吃的話,是不會有人聽得進去的。

搖了搖頭,幾個老先生倒是紅光滿面,卻也有一絲疲憊,這次葉檀來這裡,也是爲了安他們的心,很多時候不經歷了,就會出現一些麻煩的是,經歷了之後就更加的麻煩,因爲你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葉檀早就讓人吩咐下去準備了一桌子好菜,等到李泰洗了臉之後,他就帶着這孩子下了樓,雖然不哭了,可是他非常的黏着葉檀,對於這個地方,他除了有點害怕之外,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等到他去了二樓的飯廳的時候,幾個老先生都在,在那裡喝茶呢,因爲下午沒有什麼課,孩子們都要去做農家調查之類的,所以他們中午會吃的久一點,然後喝點酒,放鬆放鬆,這個農家的事,本來是沒有的,可是葉檀加上去的,只是現在的老師可不好找,歷史上的那些百家之中的農家,他現在還沒有找到呢,吳金晶現在很忙,天天不是在這家地裡就是另外一家,吳墨都好久沒有看到自己的父母了。

看着大家都在,而且精神不錯,葉檀笑呵呵地拍着桌子道,“還不上菜,想要餓死人啊?”

“你啊,你,還是如此模樣。”玉山說這話的時候有點想要笑,只是笑的勉強一點,這些人中,除了芮登和離石不在乎之外,剩下的人都有點內心深處的擔憂。

“先吃點東西,這段時間累死我了。”葉檀笑呵呵地喝了一口茶,然後指着李泰道,“下次再逃課,拉出去打。”

“啊?”李泰剛剛好一些的心情,立馬轉了,一臉錯愕地看着他,不明白什麼意思。

“哈哈……”一時間飯堂裡的壓抑氣氛消散了不少,歡聲來了一些。

第八十節禮物(2)第三百三十四節 房玄齡的家事(2)第一百零五節 救命之由(3)第一百五十八節 太原家族(9)第二百五十八節 破案(4)第八十一節 裴矩第一節 躁動的人羣(1)第三節 躁動的人羣(3)第八十二節 獵鷹雖好,你也得會玩(7)第一百四十八節 做好事,聊好天,睡好覺第五十九節 兄弟倆談報仇第三百零零二節 深宮暗殺(1)第三百十八節 青雀之怒(12)第二百四十九節 戈壁大雪(7)第三百十四節 青雀之怒(8)第二百八十五節 人性的冷暖(3)第二十七節 刺史府(2)第一百零九節 抽絲剝繭(1)第三百八十八節 糊塗縣令(1)第二百六十四節 秋風颯颯第九十四節 所圖甚大第二百二十六節 朝堂爭辯(1)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驚一乍奈何爽第一百五十節 人性的殘忍第二百一零節 長安夏日第一百七十七節 佛不是道(4)第四節小孩子歡樂多第二百零一節 太原家族(52)第二十九節人數人羣分析可能第二百六十三節 吐谷渾的來回(13)第十五節你能給多少錢?第二百四十九節 戈壁大雪(7)第一百一二節 富裕的標誌之孩子不吃肥肉第三百零零零節 黃沙鎮的春天(4)第二百八十一節 救人和殺人的區別第三十二十九節 災後凝固人心(2)第三百零四節 血池宴第二百二十五節 無言而又無恥第七十一節 伏擊(1)第二百一二節 虐心第三百七十八節 殺伐決斷(2)第二百二十八節 回家第二百五十九節 破案(5)第三百零零七節 水脈與女兒(2)第七十七節 鐵村(4)第一百一七節 鐵證如山,執法如鋸第二百七十一節 吐谷渾的來回(21)第一百四十八節 沒有粥棚的救災第四百零零七節 整改縣城(7)第十三節 吐血也要堅持(3)第二百零四節 地下河第一百六十五節 談條件之訴苦第一百零七節 這位王爺有點天真第1306章 葉氏家族(23)第五十三節 嘴賤的李元昌(2)第四百零二三節 熱火朝天(5)第一節 邊塞疑雲第四十二節同行眼紅第三百零零四節 深宮暗殺(3)第一百二七節 對決(2)第四十四節 不安全的路(2)第一百十七節 不講理的佔有(18)第一百四十六節 奴隸們的實力第二百八十七節 魏徵的無情無義(2)第一百四十一節 一鍋端(2)第六十七節 殺戮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解釋第一百八十四節 太原家族(35)第七十七節 開始準備回家第五十三節 鏡鐵山(9)第一百零一節 賺錢和發展之間的學問第三百七十零節 等待你刺殺(1)第八十四節家族需要的是一鬆一緊(1)第二百五十三節 吐谷渾的來回(3)第一百五十六節 肖劍之死第一百九十五節 上路第二百二十二節 太原家族(73)第四百零三零節 年關的兄弟(7)第二百一十二節 暗夜殺第八十八節禮物(10)第八十二節禮物(4)第二百三十六節 與魏徵鬥法(1)第二百九十九節 歪門邪道第四百零三五節 女人心思(2)第一百三十一節 不死光不去第二百三十六節 與魏徵鬥法(1)第二百六十五節 吐谷渾的來回(15)第三百二十三節 葉氏家族(3)第二百五十八節 破案(4)第八十一節禮物(3)第四十三節我做事,別人別插嘴第二百二十二節 太原家族(73)第二十二節 吃飯就要有吃飯的感覺第三十三節 都回來了的慘勝(2)第一百三十七節 好官的行爲第八十八節禮物(10)第三百三十一節 葉氏家族(11)第九十四節 前手還是後手(2)第三十二十九節 災後凝固人心(2)第一百二十二節 月光下的玄術第二十三節 肅州世家心聲(6)
第八十節禮物(2)第三百三十四節 房玄齡的家事(2)第一百零五節 救命之由(3)第一百五十八節 太原家族(9)第二百五十八節 破案(4)第八十一節 裴矩第一節 躁動的人羣(1)第三節 躁動的人羣(3)第八十二節 獵鷹雖好,你也得會玩(7)第一百四十八節 做好事,聊好天,睡好覺第五十九節 兄弟倆談報仇第三百零零二節 深宮暗殺(1)第三百十八節 青雀之怒(12)第二百四十九節 戈壁大雪(7)第三百十四節 青雀之怒(8)第二百八十五節 人性的冷暖(3)第二十七節 刺史府(2)第一百零九節 抽絲剝繭(1)第三百八十八節 糊塗縣令(1)第二百六十四節 秋風颯颯第九十四節 所圖甚大第二百二十六節 朝堂爭辯(1)第一百三十八節 一驚一乍奈何爽第一百五十節 人性的殘忍第二百一零節 長安夏日第一百七十七節 佛不是道(4)第四節小孩子歡樂多第二百零一節 太原家族(52)第二十九節人數人羣分析可能第二百六十三節 吐谷渾的來回(13)第十五節你能給多少錢?第二百四十九節 戈壁大雪(7)第一百一二節 富裕的標誌之孩子不吃肥肉第三百零零零節 黃沙鎮的春天(4)第二百八十一節 救人和殺人的區別第三十二十九節 災後凝固人心(2)第三百零四節 血池宴第二百二十五節 無言而又無恥第七十一節 伏擊(1)第二百一二節 虐心第三百七十八節 殺伐決斷(2)第二百二十八節 回家第二百五十九節 破案(5)第三百零零七節 水脈與女兒(2)第七十七節 鐵村(4)第一百一七節 鐵證如山,執法如鋸第二百七十一節 吐谷渾的來回(21)第一百四十八節 沒有粥棚的救災第四百零零七節 整改縣城(7)第十三節 吐血也要堅持(3)第二百零四節 地下河第一百六十五節 談條件之訴苦第一百零七節 這位王爺有點天真第1306章 葉氏家族(23)第五十三節 嘴賤的李元昌(2)第四百零二三節 熱火朝天(5)第一節 邊塞疑雲第四十二節同行眼紅第三百零零四節 深宮暗殺(3)第一百二七節 對決(2)第四十四節 不安全的路(2)第一百十七節 不講理的佔有(18)第一百四十六節 奴隸們的實力第二百八十七節 魏徵的無情無義(2)第一百四十一節 一鍋端(2)第六十七節 殺戮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解釋第一百八十四節 太原家族(35)第七十七節 開始準備回家第五十三節 鏡鐵山(9)第一百零一節 賺錢和發展之間的學問第三百七十零節 等待你刺殺(1)第八十四節家族需要的是一鬆一緊(1)第二百五十三節 吐谷渾的來回(3)第一百五十六節 肖劍之死第一百九十五節 上路第二百二十二節 太原家族(73)第四百零三零節 年關的兄弟(7)第二百一十二節 暗夜殺第八十八節禮物(10)第八十二節禮物(4)第二百三十六節 與魏徵鬥法(1)第二百九十九節 歪門邪道第四百零三五節 女人心思(2)第一百三十一節 不死光不去第二百三十六節 與魏徵鬥法(1)第二百六十五節 吐谷渾的來回(15)第三百二十三節 葉氏家族(3)第二百五十八節 破案(4)第八十一節禮物(3)第四十三節我做事,別人別插嘴第二百二十二節 太原家族(73)第二十二節 吃飯就要有吃飯的感覺第三十三節 都回來了的慘勝(2)第一百三十七節 好官的行爲第八十八節禮物(10)第三百三十一節 葉氏家族(11)第九十四節 前手還是後手(2)第三十二十九節 災後凝固人心(2)第一百二十二節 月光下的玄術第二十三節 肅州世家心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