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來勢洶洶

唐軍採石磯大營所背靠的後方山坡,宋軍騎兵來勢洶洶,在衝鋒陷陣,喊殺震天。

在騎兵的後面,則是大宋步兵甲士和弓箭手,雙方的箭矢,在相互射擊。

這一次,宋軍動用了強駑,這種弩射程遠,力道大,穿衣破甲不費勁,是宋軍對抗契丹騎兵騎兵時用的一種弩機,射程足夠遠,可以提前對契丹騎兵進行打擊和傷害。

此時,宋軍把強弩投入了這場戰鬥中,使用時候,兩個人配合,一人按住弩機,一人拉上箭矢,合作射出,射程能達到一百五十步。

而唐軍的長弓,只有七八十步,射程遠了許多。

所以,在這種強弩的掩護下,加上騎兵的衝擊,對唐軍的方陣,造成很大的影響和破壞。

片刻後,終於短兵交接。

宋軍的騎兵衝至,佔據了優勢,衝撞唐軍第二道方向,交鋒線上,如同被碾壓一般。

這支宋軍的指揮將領是潘美,此人精通兵法,是北宋初年的一位名將。

談起此人,也頗有傳奇色彩,在北宋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李重進發動叛亂,爲了平定此次叛亂,趙匡胤親自率兵來平叛,便任命了潘美爲行營都監,做他的左右手。揚州平定後,潘美留任爲巡檢,之後因爲屢立軍功授爲泰州團練使。

開寶三年(公元970年),趙匡胤下旨討伐南漢。潘美便是出征大將之一,在戰場上依舊勢如破竹的,不久就率領宋朝軍隊攻下南漢。公元975年潘美幫助與部署曹彬的軍隊成功討伐南唐,此戰,潘美做出了巨大貢獻,被榮升爲宣徽北院使。

公元978年,潘美跟隨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北漢,兵伐太原,完成中原統一大業。班師回朝後,潘美兼任三交都部署,留守在北邊守衛北宋邊境地區。可以說一直到這,潘美都是北宋數一數二的開國大將,在他手中沒有一敗戰。

而在重文輕武的北宋王朝,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時,在武將之中只有潘美的兵權沒有被收回。這可以看出趙匡胤對於他的信任,所以潘美在北宋朝堂的地位很顯赫。

可以說,史書上的潘美,對大宋統一天下起到了不小的征戰作用,堪爲明北宋名將,與曹彬齊名,但潘美,並沒有在後世流傳中得到足夠的尊重,甚至在演義中,他被醜化了。

如楊家將的評書和傳奇中,潘美被影射編造成了潘仁美,是造成楊業與幾個兒子戰死沙場的罪魁禍首。

那歷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要討伐契丹,宋朝軍隊兵分三路發動北伐戰爭,想要攻克下遼朝。潘美作爲雲、應、朔等四州的行營都部署,率領軍隊所向披靡。

但不久,因爲曹彬所帶領的東路軍隊在岐溝關被遼朝大敗,潘美在接到皇帝的召令之後不得不撤退。可就在掩護當地百姓撤退時,潘美輕信了監軍王侁的建議,猶豫不決,導致了楊業去世。

這是因爲潘美輕信了監軍王侁的話語,在關鍵時刻選擇撤退,這讓楊業壯烈犧牲。而楊業犧牲之後,宋太宗非常難過,流放了王侁同時,潘美也被連降三級。

而經此之後,潘美也被後人進行了醜化。

在這部《楊家將》戲劇中,百姓對於楊家將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感到熱血澎湃,楊家將七子去六子無,感到深深同情,戲曲中的大奸臣潘仁美,他的原型就是潘美,處處與楊家作對,並且勾結遼人,作惡多端,囂張跋扈,權勢甚大,影響朝政,。這些都是戲曲評書作者的杜撰而已。

潘美他被醜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於楊業之死。傳統的戲劇等,爲了紀念楊業纔不斷地將這件事情進行無限的誇張的結果。宋代之後的戲曲和在民間盛行,人們甚至將當做正史來看待了。

其實,戰敗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北宋的重文輕武的國策,造成楊業戰死的根本人物是監軍王侁。監軍顧名思義就是監視軍隊,在北宋的打國策之下,對於武將充滿了不信任,擔心他們會發動叛亂,於是派了文官來監軍,胡亂參與指揮。

所以造成北伐失利、楊業戰死的很大原因是北宋的國策,而宋太宗心裡也明白,北伐失利、楊業之死有國策和皇帝的部分原因;可是他不能夠自己說出來,這會讓大家懷疑他君主的能力,所以只能將責任歸結到潘美身上。

第三個原因,當時跟潘美猶豫不決,也有直接關係,但凡當時潘美能夠堅定地做出決定,派一支兵馬接應,楊業或許不會戰死。爲此,潘美的後半生也曾爲楊業戰死而一直感到有愧。

但平心而論,潘美一生的戰功比楊業多很多,他在宋朝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宋朝朝廷一直都將他看做是大忠臣。正史上對於他的記載多是他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只是後來百姓們被楊家將系列文學作品影響,沒有真正地瞭解潘美,才誤認爲他個無能之輩,一個大奸臣。

此時此刻,潘美坐鎮後方,指揮三軍,騎兵、步兵、弓箭方陣的配合,天衣無縫,摧枯拉巧突破了唐軍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

“殺啊——”

千軍萬馬,勢若雷霆,鐵騎滾滾而來,無堅不摧。

唐軍第二道防線也有些岌岌可危。

鄭王李從善看到這一幕,有點心驚膽跳了,他忽然想到了林仁肇,如果他在此,會如何指揮作戰呢?

越是危難時候,李從善才意識到,自己經驗不足,肩負不了這等重任,一個軍令不當,就可能造成三軍覆滅,死傷無數。

“派人立即去往蕪湖、當塗之地,向林仁肇將軍求救支援!”

“是!”一名負責斥候、傳令的都虞侯聽到鄭王吩咐,立即安排了幾名斥候快馬前往蕪湖城去傳達軍令。

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李從善覺得,再打下去,宋軍隨時要打入採石磯大營了,他留在此地,過於危險了。

於是,李從善把指揮權交給了魏明、張錚兩名裨將後,他以不放心水師作戰爲由,暫時退回到了大營內。

其實這是李從善做好了隨時登船棄營的準備,一旦發現宋軍攻入大營,他立即登船,帶着水師東進,退往下一地,不能全部覆滅在此。

第二百九十八章 重逢後的溫存第五百九十章 圍剿成功第七十一章 悽然處境第一百零七章 內軒藏身第一百八十章 才女登門第二百七十九章 洞裡夜話第三百四十三章 偷佔便宜第三百八十六章 治國之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攬軍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賜的驚喜第二百三十章 陳年舊傷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澄心堂第四百二十二章 名篇驚世第四百章 家的溫馨第五百四十五章 安心放權第一百八十五章 難得有心郎第一百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八十五章 挺過一關第五百零一章 拜訪白府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錯了意第四百六十七章 宋軍策略第五百二十一章 朝會參政第六百零三章 名正言順上位第四百八十四章 議和退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四紅顏齊聚首第二百三十八章 事態嚴重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無法接受第四百六十六章 蜀道難,難嗎第四百一十章 戲如人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途中遇伏第三百二十九章 澄心堂第二百五十五章 暗中關注第四百一十章 戲如人生第五百八十八章 河道偷襲第六百六十章 離別在即第一百六十八章 選擇退婚第六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零一章 拜訪白府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錯了意第四百四十三章 提出策略第四百八十八章 守歲第六章 從未了解過他第二百三十七章 算計終成空第三百八十七章 實幹才能興邦第四十九章 當年謎案第一百七十三章 才名遠播第四百六十九章 血戰雄關第五百六十一章 丹陽伏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二百五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四章 訴衷情第二百九十九章 仍不甘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病情垂危第六百六十章 離別在即第三百七十一章 七夕詞第四百七十五章 勝券出現第四百四十四章 搜查罪證第三十四章 夜裡私話第一百三十三章 商議對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坦白身份第四百六十章 設伏接應!第一百三十六章 佈局(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北漢朝局第八十五章 挺過一關第二百七十一章 尋求對策第二百六十三章 傾訴離別意第四百六十七章 宋軍策略第二十八章 阻攔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爭不怒,平靜接受第二百一十四章 這個才子不風流第五百四十八章 內家呼吸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可能跟他有關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有策劃第四百七十六章 料敵先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獨特的審訊方式第二十八章 阻攔第三百四十八章 救蜀實策第五百七十七章 殘酷的修羅場第一百六十四章 白家的底牌第六百五十二章 揭秘身份第一百八十三章 化學理論第四百四十八章 招賢納士第四十四章 訴衷情第二百六十六章 復國計劃第一百五十一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五百七十一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品貢會第五百四十三章 鐵馬冰河入唐來第一百零三章 醉酒之後第四百九十七章 撒嬌過關第二百零八章 一夜長大的少女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陵小迷妹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陵小迷妹第六百二十四章 回門宴第三百七十五章 圍殺第六百章 手術搶救第五百五十一章 監軍之職第六百零一章 暫代主將之職
第二百九十八章 重逢後的溫存第五百九十章 圍剿成功第七十一章 悽然處境第一百零七章 內軒藏身第一百八十章 才女登門第二百七十九章 洞裡夜話第三百四十三章 偷佔便宜第三百八十六章 治國之見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攬軍心第六百五十六章 封賜的驚喜第二百三十章 陳年舊傷第六百八十六章 金陵失陷(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澄心堂第四百二十二章 名篇驚世第四百章 家的溫馨第五百四十五章 安心放權第一百八十五章 難得有心郎第一百四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八十五章 挺過一關第五百零一章 拜訪白府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錯了意第四百六十七章 宋軍策略第五百二十一章 朝會參政第六百零三章 名正言順上位第四百八十四章 議和退兵第一百八十六章 四紅顏齊聚首第二百三十八章 事態嚴重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無法接受第四百六十六章 蜀道難,難嗎第四百一十章 戲如人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途中遇伏第三百二十九章 澄心堂第二百五十五章 暗中關注第四百一十章 戲如人生第五百八十八章 河道偷襲第六百六十章 離別在即第一百六十八章 選擇退婚第六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零一章 拜訪白府第三百八十三章 會錯了意第四百四十三章 提出策略第四百八十八章 守歲第六章 從未了解過他第二百三十七章 算計終成空第三百八十七章 實幹才能興邦第四十九章 當年謎案第一百七十三章 才名遠播第四百六十九章 血戰雄關第五百六十一章 丹陽伏擊第三百一十一章 有所懷疑第二百五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四十四章 訴衷情第二百九十九章 仍不甘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病情垂危第六百六十章 離別在即第三百七十一章 七夕詞第四百七十五章 勝券出現第四百四十四章 搜查罪證第三十四章 夜裡私話第一百三十三章 商議對策第一百七十五章 坦白身份第四百六十章 設伏接應!第一百三十六章 佈局(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北漢朝局第八十五章 挺過一關第二百七十一章 尋求對策第二百六十三章 傾訴離別意第四百六十七章 宋軍策略第二十八章 阻攔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四十二章 不爭不怒,平靜接受第二百一十四章 這個才子不風流第五百四十八章 內家呼吸法第一百七十二章 可能跟他有關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有策劃第四百七十六章 料敵先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獨特的審訊方式第二十八章 阻攔第三百四十八章 救蜀實策第五百七十七章 殘酷的修羅場第一百六十四章 白家的底牌第六百五十二章 揭秘身份第一百八十三章 化學理論第四百四十八章 招賢納士第四十四章 訴衷情第二百六十六章 復國計劃第一百五十一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五百七十一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品貢會第五百四十三章 鐵馬冰河入唐來第一百零三章 醉酒之後第四百九十七章 撒嬌過關第二百零八章 一夜長大的少女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陵小迷妹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陵小迷妹第六百二十四章 回門宴第三百七十五章 圍殺第六百章 手術搶救第五百五十一章 監軍之職第六百零一章 暫代主將之職